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2022-17

文学理论入门

 
经验总是要经过符号的中介,而“原物”也总是因符号即补充物的作用而产生。

文学是一种把语言本身置于“突出地位”的语言。

文学的虚构性使其语言区别于其他语境中的语言,并且使作品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成为一个留待解读的问题。

文学既是文化的杂音,又是文化的信息。它既是一种制造混乱的力量,又是一种文化资本。它是一种召唤阅读,把读者引入关于意义的问题中去的写作。

以意义或效果为出发点的方式(诗学)与寻求发现意义何在的方式(解释学)有着根本的区别。

文学研究机构的活力是建筑在两个事实上的:(1)这类争论是永远没有结局的:(2)必须就具体场景,或者几行文字是如何支持某个假设进行论证。你不可能使一部作品表示一切意义:作品会拒绝你,而你必须努力说服别人相信你的解读是有针对性的。

意义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概念,因为它不是简单的,或者可以轻易决定的东西。它既是一个主体的经验,同时又是一个文本的属性。它既是我们的知识,又是我们试图在文本中得到的知识。关于意义的争论永远都是存在的,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没有定论的,永远有待决定的,而结论又总是可以改变的。如果我们一定要一个总的原则或者公式的话,或许可以说,意义是由语境决定的。因为语境包括语言规则,作者和读者的背景,以及任何其他能想象得出的相关的东西。但是,如果我们说意义是由语境限定的,那么我们必须要补充说明一点,既语境是没有限定的:没有什么可以预先决定哪些是相关的,也不能决定什么样的语境扩展可能会改变我们认定的文本的意义。意义由语境限定,但语境没有限定。

通过韵律的组织和声音的重复,达到突出语言,并使语言陌生化的目的,这是诗歌的基础。

这里也许有一条普遍的经验。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一条结论:理论问题不会有和谐的答案。
 
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的,是他们大学的通识课程之一,书薄薄一本,作者从理论是什么,文学是什么以及具体的文学分析方法循序渐进的进行阐述。就像作者在书里写的,文学理论或者文学评论本身并没有一个结局,或者说正确的结果,所以这类争论和批评一直存在,一直都是一种各个流派自说自话的状态。我对这类文学理论或者批评的书籍并不十分热衷,除非以后从事更偏学术的文学研究,我相信作为创作者,会更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体验和创作上,而不是去研究大家是如何评价一部文学作品的。
 
当然,文学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出现一批依靠文学而产生的上下链,有才华的创作者作为上链,负责创作文学作品,无法创作但依然热爱文学的评论家作为下链,负责对这些作品发表评论,为大众解读这些作品。这里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刚好各自擅长的领域不同而已。
 
想起之前看的一些作家自己的读书心得,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也在提供一种文学解构方式,根据每个人脑容量和人生体验的不同,指出完全不同的分析方式和得出不同的阅读心得,虽然是很私人的,但放在大的体量里,又具有某种共性。
 
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注定了文学理论之路是没有终点的,唯一的终点大概就是最终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方法,然后坚持不懈的打磨它,完善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1年第23篇:读文随笔∣文本解读的理论范式
日知录:现代主义文学理论(2021.3.8)
如何理解罗兰·巴特提出的“文本”理论?
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
文学概论复习1
【空白·论艺】罗兰·巴特:从作品到文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