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枢微言》第十四期——是动病与所生病


作者:穆超。高级工程师,泰和堂医馆馆主。生于三代中医世家,自小受家庭环境熏陶,佛道医儒武,山医星卜相均有涉猎,自18岁始为人调病,先后跟随多位中医老师学习。跟师陈立新先生后,专注研习立新七针。



《灵枢·经脉第十》是《灵枢经》最重要的篇章之一,说其重要,一是指在临床上有重要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关于“是动病”与“所生病”的分歧也让这篇文章备受关注!


主要观点

“是动病”、“所生病”,是《灵枢·经脉第十》在叙述完每条经脉的循行起止后,关于疾病的症候记载。历代医家对其有不同见解,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气血先后说。《难经·二十二难》云:“经言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气,气为是动;邪在血,血为所生病。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故先为是动,后所生病也。”即每一条经脉都分为气病和血病,气病在先,血病在后;新病在气,久病在血。可知,“是动病”是气分病,“所生病”为血分病。


第二,经络脏腑说。《校注十四经发挥》认为:“是动病”为经络病,“所生病”为脏腑病。王冰也直接将“是动”解释为“脉动”,表示此经脉异常变动,则可以在本经循行所过之处出现相应病症。因为“是动”病直接来源于脉诊病候,只言“动”而不言具体脉象,后人多将“是动病”直接解释为经络病。相对而言,“所生病”则为脏腑病。


第三,内因外因说。《灵枢集注》云:“夫是动者,病因于外;所生者,病因于内。”即经脉因受外邪侵犯所发生的病证称“是动病”,本脏腑发生疾病影响到本经的称“所生病”。


第四,本经他经说。《难经经释》云:“《经脉》篇是动诸病,乃本经之病;所生之病,则以类推而旁及他经者。”即本经之病称“是动病”,影响至他经之病称“所生病”。


第五,穴动诊病说。《灵枢注证发微》认为“此篇‘是动’之义,正言各经之穴动则知其病耳”,即根据各经腧穴的脉动变化诊断疾病及预后。“主×所生病者”是对“是动”后所列病症的结语,表示经脉病涉及的内容。而“主×所生病者”之后所列病症,“或出本经,或由合经”,是对该经病补充的另一组病症。

以上几种观点,从不同角度解释了“是动病”、“所生病”的含义,均有一定的理论价值。那么“是动病”、“所生病”到底分别代表什么呢?我们还是从内经原文中找寻答案吧!



追根溯源

在《灵枢·经脉第十》篇章的中间有一句话:“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留于本末;不动则热,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动也。”从这句话我们知道:经脉受邪从而卒然而动,除了经脉本身会有温度的变化或者脉管变得细软甚至陷下而空之外,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也就是说“是动则病”指的是经脉本身受邪所导致的疾病或者临床症状!咱们再看“主×所生病者”这几个字,第一个“主”字非常关键,考“主”有主持、掌管之义,在医书中常引申为“主治”的意思。如《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有:“一曰镵针者,……主热在头身也。二曰员针,……主治分间气。三曰鍉针,……主按脉取气,令邪出。四曰锋针,……主痈热出血。”“主”即“主治”之义。《阴阳十一脉灸经》也有“是……脉主治其所产病”的记载,可以作为这一训释的佐证。因此,将“是主……所生病者”理解为“此经脉主治某脏(或津、血等)所产生的病证”,是文通理顺的。所以,把“是动病”释为该经发生异常变动所产生的病证,视“所生病”为该经脉腧穴所能主治的病证,可以是本经之病,亦可以旁及他经,病证范围较“是动病”广,病候间不一定有病理上的联系。



临床意义

对于“是动病”、“所生病”,有什么不同的调理方法吗?我们再看原文“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雷公曰:细子无以明其然也。黄帝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这段话告诉我们经脉本身有了问题(是动病),我们可以采用刺血(络)的方法,也就是刺营!


比如“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灵枢·经脉第十》

“肺热病者,……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素问·刺热篇第三十二》

再如“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腨)如裂,是为踝厥。”《灵枢·经脉第十》

“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腘中及血络出血。”《灵枢·热病第二十三》


那么对于“所生病”,在《灵枢·终始第九》中写到“凡刺之道,气调而止,……必先通十二经脉之所生病。而后可得传于终始矣。”也就明确告诉我们对于十二经脉之“所生病”宜用调气的方法,也就是通过调理卫气的方法才能有效的对症治疗。


其实不管是“是动病”还是“所生病”,我们在治疗时都要遵循内经的大原则,那就是“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疗效的大小还是取决于医家对于患者疾病的正确判断和把控。


输入关键词“灵枢微言”,查收本栏目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裘沛然 > 学术观点 二、关于经络针灸的研究
医学美文 | 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腧穴主治有规律
浅论井穴的主治作用
王钊灵枢针灸摘读
针灸名词解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