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附子在古代医籍中应用和功效的研究

附子在古代医籍中应用和功效的研究


赵则阔

汉中附子生长状态(2017.4.2)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其主根为川乌和草乌的块根(即乌头)。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命名为附子。

后世出现多种分类,从治法上分为三类生附子,水制附子,火制附子。水制附子又有白附片,黄附片,黑顺片,盐附片。附子炮制不同,功效略有差异,比如破阴实----生附子为主。补火助阳---应以砂炮附子为主,生附子稍弱。.伏火固本应以土煨附子为主,亦用砂炮附子,最符合火伏土中之意。阴中求阳可参用砂炮附子或土煨附子。


1】《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温,痿。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


2】《本草纲目》中,辛温,大毒。主治1少阴伤寒,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2.少阴发热,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3.少阴下利,四逆汤主之。4阴病恶寒者,芍药甘草汤主之。5.阴盛隔阳者,霹雳散主之,汗出乃愈。6.中风痰厥者,五生饮主之。7.风病瘫痪者,神验乌龙丹主之。8.风寒湿痹者,可用附子的根茎——乌头。9.小儿囟陷,慎用。

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记载,附子味辛甘,大热大毒。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拘挛,膝痛脚疼,冷弱不能行步,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冬月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9.厥证,(厥证有外感与内伤之别,其伤于内者,多由下元亏损,阴阳偏颇,气血逆乱而成。前贤治厥证,必究其为气、为血、属痰、属食、伤酒、伤色等不同病因而分别处理。观先生此案,以药测证看来,选用右归饮出入,以温补肾阳,于肾阴中求肾阳,似为色厥。惟色厥发生于入房时。此患者之厥,乃起自跌扑,故色厥之假说,似难以服人。姑存疑,录之以备一格。严,女,骤然跌扑,将苏,津津冷汗;数年来发作数次,其甚者小溲自遗。按其两脉沉细欲绝。明天麻、熟地、潼白蒺藜、龙眼肉、山萸肉、枸杞子、炮附块、浮小麦、大川芎、肉桂末(分二次吞)、清炙草


3】《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拘挛,膝痛,不能行走。治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

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八月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地胆为之使,恶蜈蚣豆、甘草、黄、人参、乌韭。)

附子以八月上旬采也,八角者良。凡用三建,皆热灰炮令折,勿过焦,惟姜附汤生用之。


4】《新修本草》中记载,附子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拘挛膝痛,不能行走。疗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八月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水肿2水肿一般从五脏水分证,心水之起因,又有心阳虚衰、心气亏损及心血瘀阻之别,观本案处方,当属肾阳不足。但先生学贯中西,故称之为心衰脚肿。处方用金匮肾气丸,是既从肾治,亦从心治。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桂附均有强心之功,临床医生用之治心衰,颇有效验。至于加破故纸的缘由,可以从昔贤言论中得到启发:张石顽云:补骨脂属火,收敛神明,能使心胞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使元阳坚固。汪庵也指出:破故纸入心包命门,补相火以通君火。总之,金匮肾气丸与补肾脂,功效在于补君相二火。案王,男,因心脏衰弱而脚肿,因肿而心脏更衰。往年白昼肿,入夜则消,今则整日不消。如不积极治疗,将来肿势弥漫于腹部,即难治矣。熟地、山药、肉桂(研分二次吞)熟附块、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破故纸、葫芦瓢


5】《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记载,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寒邪逆在上焦。温中,除中焦之寒。金疮,血肉得暖而合。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气凝结,血滞于中,得热乃行也。寒湿,拘挛,膝痛不能行步。此寒邪之在下焦筋骨间者。

凡有毒之药,性寒者少,性热者多。寒性和缓,热性峻速,入于血气之中,暴烈性发,体益不支,脏腑娇柔之物,岂能无害,故须审慎用之。但热之有毒者,速而易见;而寒之有毒者,缓而难察,尤所当慎也。


6】《本草备要》记载附子大燥,回阳,补肾命火,逐风寒湿

辛甘有毒,大热纯阳。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引补气药以复散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同干姜、桂枝,温经散寒发汗),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能引火下行,亦有津调贴足心者。入八味丸内,亦从地黄等补阴)。

治三阴伤寒(吴绶曰∶附子阴证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中寒夹阴,身虽大热,而脉沉细者;或厥阴腹痛,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若待阴极阳竭而用之,已迟矣。东垣治阴盛格阳,伤寒面赤目赤,烦渴引饮,脉七八至。但按之则散,用姜附汤加人参,投半斤,得汗而愈,此神圣之妙也),中寒中风(卒中曰中,渐伤曰伤。轻为感冒,重则为伤,又重则为中),气厥痰厥(虚寒而厥者宜之。如伤寒阳盛格阴,身冷脉伏,热厥似寒者,误投立毙,宜承气、白虎等汤),咳逆(风寒)呕哕(胃寒),膈噎(膈噎,多由气血虚、胃冷、胃槁而成。饮可下而食不可下,槁在吸门,喉间之厌会也。食下胃脘痛,须臾吐出,槁在贲门,胃之上口也,此上焦,名噎。食下良久吐出,槁在幽门,胃之下口也,此中焦,名膈。朝食暮吐,槁在阑门,大、小肠下口也,此下焦,名反胃。又有痰饮、食积、瘀血壅塞胃口者。

如寒痰胃冷,则宜姜、附、参、术;胃槁者,当滋润,宜四物牛羊乳,血瘀者加韭汁。当与韭汁、牛乳二条参看论治),脾泄(命火不足),冷痢寒泻,霍乱转筋(脾虚,寒客中焦为霍乱。寒客下焦肝肾为转筋。热霍乱者禁用),拘挛风痹,症瘕积聚,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小儿慢惊,痘疮灰白,痈疽不敛,一切沉寒痼冷之证(经曰∶阴盛主内寒,阳虚生外寒)。

助阳退阴,杀邪辟鬼(本草未载),通经堕胎(凡阴证用姜、附药,宜冷服,热因寒用也。

盖阴寒在下,虚阳上浮。治之以寒,则阴益盛,治之以热,则拒格不纳。用热药冷冻饮料,下嗌之后,冷体既消,热性便发,情且不违,而致大益,此反治之妙也。又有寒药热饮治热证者,此寒因热用,义亦相同也。经曰∶正者正治,反者反治。如用寒治热,用热治寒,此正治也。

或以寒治寒,以热治热,此反治也。经所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盖借寒药、热药为反佐,以作向导也,亦曰从治。王好古曰∶用附子以补火,必防涸水。如阴虚之人,久服补阳之药,则虚阳益炽,真阴愈耗,精血日枯,而气无所附丽,遂成不救者多矣)。

《本草撮要》中记载附子附子味辛温.入足太阴厥阴经.功专驱风泄湿.熟附得麻黄发中有补.生附得麻黄补中有发.得人参能留阳气.得熟地能固元阳.得干姜、桂枝温经散寒.通经堕胎.畏人参、黄、甘草、防风、犀角、绿豆、童便.反贝母、半夏、栝蒌、白芨、白蔹.中其毒者.黄连、犀角、甘草煎汤解之.或用黄土煎水服亦可.若手足冻裂.附子去皮为末.以水面调涂.若眼赤以附片贴足心引火下行自愈.附尖合浆水饮之可吐胶痰.


7】《证类本草》记载附子附子附子辛甘咸热毒,虚寒风湿行经速,咳逆厥冷腹心疼,霍乱呕痢筋蜷缩。

附子、乌头、乌喙、天雄、侧子,五物同出异名。似乌鸟头者为乌头,俗名川乌;两歧相合如乌之嘴者为乌喙;细长至三四寸者为天雄;附根而生者为附子;小者为侧子。补虚多用附子,风家多用天雄、川乌。东垣云∶附子有大毒。阳中阳也。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本手少阳三焦、命门药也。能治六腑沉寒,五脏痼冷。主中寒及伤寒阴症阴毒,四肢厥冷,心腹疼痛,烦躁迷闷不省,风寒咳逆邪气,霍乱转筋,下痢赤白,脾胃虚冷,脾胀翻胃呕逆,久泻不止,头痛头风。坚筋骨,治偏风半身不遂及寒湿痿拘挛,腰脊膝痛,脚疼冷弱不能行步,诸痹瘫痪,痰涎。得白术,治肾寒湿;得干姜,补中回阳。为百药之长,通行诸经,引用效最速。

丹溪云∶八味丸用为少阴向导,其补自是地黄,后世因以为补,谬哉!孕妇误服堕胎。取端平圆大重一两以上者力全,用黑豆煎水浸五日夜,去皮尖并脐,切作两片,以姜渣包夹,外又用面包,灰火中炮熟。如外黄内白,劣性尚存,须薄切,炒令表里皆黄。有用童便煮而浸之,以助下行。俗方每用附子,皆须甘草、人参、生姜相配者,正制其毒故也。惟古姜附汤生用之。地胆为使,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人参、黄、乌韭。


 参考文献:

1】章次公,《章次公医案》,1950

2】章次公,《章次公医案》,1950年。

另选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证类本草》《本草撮要》《千金翼方》等多篇古籍。

 



关注附子  关注健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附子
《本草备要》附子,大燥,回阳,补肾命火,治手足风湿诸痹
药王中的天堂;附子!
附片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附子(历代本草汇言)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华夏中医药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