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鸭浮秋荷话砚滴

如欲使书房清雅,则必备案头文房赏心悦目。所以,历代读书人在书房的案头上都要摆放一些日常书写用具和赏玩摆件,以彰清雅之气。历代文房器具种类繁多,至宋明时期更是分类日渐精细。南宋初年赵希鹄的《洞天清录》列有十项,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已是十三类,而到明末屠隆的《考盘余事》已增至四十五种之多,砚滴便是其中一种。

砚滴,又称书滴,是放置于砚侧,专供研墨加水用的贮水器,比水丞更精巧,样式繁多,材质有陶、瓷、玉和金属所制,制艺极尽工巧,样式多状形仿物,既可贮水研墨,又可把玩观赏,所以历代都有制作,为文人雅士之好。但砚滴最早出现在何时?一直众说纷纭。

成书于北宋初年的《文房四谱》,为见多识广的苏易简所著。他在书中记述了一个盗墓的故事:

'昔有人盗晋灵公冢。冢甚魁壮,四角皆以石为玃犬捧烛。石人四十余人,皆立侍,尸犹不坏,九窍之中,皆有金玉。获蟾蜍一枚,大如拳,腹容五合水,润如白玉,为盛书滴器。'


苏易简讲的应该是个年代久远的盗墓故事。晋灵公(公元前624年—前607年)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春秋五霸晋文公的孙子。因穷奢极欲,残暴不君,民不聊生,最终被晋国大将赵盾之弟赵穿所杀。这个盗墓的故事大约最早见于汉代刘歆所著的《西京杂记》之中。此书是部笔记小说,虚构成分较多,故事性大于史实性,因此春秋时期便有玉雕蟾蜍形砚滴的可能性不大。而汉代刘歆时应该有砚滴使用,否则他也编不出盗墓得获砚滴的故事。所以,砚滴的出现,不会晚于汉代。

因现代书写工具的广泛使用,不用说砚滴,即便是纸墨笔砚也只是少数人的文化用品,砚滴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为多数人所知。在此展出七件明清时期的砚滴,材质为瓷制,分别为青瓷、甜白开片、青花、彩绘、蓝釉和青花釉里红,窑口不同,造形各异,工艺精巧,敬请好者一观,溽暑之中凭添雅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文房清 赏之物,玲珑“砚滴”
文房宝物·砚滴
鄂州出土的砚滴和水注
文房宝物·砚滴
古人也是够了,一个小小的砚滴,却有这么多花样
中藏勺水清 | 龙泉窑石榴水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