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负春光|东山闲情一日

     2020年的冬天格外寒冷,2021年的春天细雨连绵数日,恍忽之间,象是进入了南方的梅雨季节。不管天气如何变幻莫测,我们要随时带上自己的阳光,让内心鸟语花香。

     忙碌了一周,周末约上管家,不忽略身边的风景,即便只是计划去苏州东山一日,我也认真的做了线路的规划:港城—启园—雕花楼—紫金庵—华侨公墓—陆巷古村—雨花胜境—港城,往返全程约240公里,一日行程满满当当,而又满心欢喜。

启  园

启园是我们一日行程的第一站。苏州除了著名的四大园林外,还有很多虽不知名的园林,却同样有着苏州园林特色的精致。启园便是其中之一,其实就地理位置来看,启园较四大园林更胜一筹,因为启园是唯一面临太湖,背靠东山的园林,标准的藏山纳湖啊。可能因为体量比较小,所以屈居一隅了吧。(启园两字为启功书写)

     启园原是席家的私人园林,所以又被称为“席家园林”,园主姓“席”,名启逊,是东山一名发了迹的商人,在1933年耗资10万白银建造,为了纪念祖上席启寓曾在此迎候过康熙皇帝。公元1699年,康熙第三次南巡,在东山码头登岸,席家花园的“御码头”见证了此次南巡盛况。 

    有经济基础就得追求上层建筑,大白话来讲,就是有钱了,当然就得想方设法混些政治资本。

     “御码头”是启园的三宝之一,只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正在维修中,封闭不得进。网上找来图片一张。大多数园林都是采用假山假水来进行装饰,启园却不同,水是真水,山是真山,御码头直直地伸入太湖之中,真山水也。

     这颗古杨梅树(三宝之一)据说是康熙皇帝1699年栽种的,距今已经322年了,虽然很老了,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大粗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柳毅井也是三宝之一,柳毅井这三个字是明宰相王鳌手书,柳毅传书是个神话故事,柳毅为龙女传递家书,使龙女得救归家。所以说这口井能够直达龙宫,当然也就是个神话啦。

     飞檐翘角的古典式楼阁—镜湖楼,是接待客人来访的地方,里面的厅堂,叫做宸幸堂,堂上有一幅画,是康熙御驾巡幸东山图,描绘的是康熙当年南巡,席启寓在东山御马头迎接康熙皇帝上岸的情景。

     太喜欢这处亭子,悬挂匾额,两个字:寄静,草色悠悠,有种鸟鸣山更幽的感觉。要是我能有这一方寸土摆上琴桌,拨弄琴弦,更有多美啊。管家说别做梦了,走吧。

     融春堂,取自杜牧的《阿房宫赋》里的“春光融融”,红柱黛瓦,加之两边绿树印衬,古朴雅致。里面陈列了一些席家后世子孙的简介。原来“席家花园”后被称为“启园”,是因为席家后来将园林转让他人,后来的主人名字中有”启“字,故名启园。

     据今88年的启园,近一个世纪的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这里保留了完整的建筑风貌,只有鲜艳的大红灯笼时刻提醒着我们现在已是2021年,园内的野猫也是闲庭信步,视若无人的样子。

     山色只宜远处看,竹香待向静中闻。这是竹香楼,古代人就是如此风雅,每一处建筑都会取一雅致的名字。

     这处建筑或许可以远眺太湖,故名“阅波阁“,下面的对联”草色全经细雨后,花枝欲动春风寒“,取自王维的诗,为启功先生书写。

    启园虽小,但苏林园林特色一样都不少,亭台楼阁,复廊水榭,假山湖水,连雕刻也很精美,关键胜在清静,毕竟名气小,游人也就少吧。其他景致就不一一叙述了,奉图纪念。

雕 花 楼

关于”雕花楼“,又是一个富商的故事,东山的两个兄弟(金锡之、金植之)在上海做棉纱生意发了大财。为了孝敬母亲而建造,由当时”香山帮“的雕刻工匠250人,历时三年才完成。各种木雕,砖雕,石雕,梁啊,柱啊,窗啊,栅啊,真所谓无所不雕,怎么奢侈就怎么来呗。

     雕花楼实名春在楼,"向阳门第春常在",故取名为“春在楼”,寓春天常在,万年长青.从门厅进入,是现代建造的园景,园内草地的背景音乐播放着古琴曲《关山月》。

     从这堵照壁开始,就进入了”雕花楼“的花花世界,若没有导游讲解,是无法理解整幢楼雕刻的种种寓意,就算听了讲解,能记下来的也不及十分之一,凭着一些印象,略记一二吧。

     雕花主楼的左侧是一个”状元府“,是明朝状元施槃的故居。辗转数百年,后由金家兄弟的爷爷辈购得。也就是爷爷买了一处二手房,金家兄弟在二手房旁边重新建造了一处雕花楼新宅。

       正面门楼的砖雕分三层,中坊“天锡纯嘏”4个大字,喻意天赐洪福;左右雕的是《三国演义》古城相会的故事,喻意忠孝仁义;上面雕灵芝、牡丹、菊花、兰花、佛手、祥云等图案,反正都是取吉祥的寓意。

大花瓶,

里面插着3支戟,

边上有乐器笙,

寓意“平升三级”。

门楼槛上的铁质护栏,

中间刻着“延年益寿”四个字,

四周雕了四只“蝙蝠”,

寓意四季有福。

槛下方镶嵌着金光闪闪的“聚宝盆”。

大厅的门窗上,

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二十四孝”图,

如:怀橘奉母、芦衣顺母等。

如要细看,一天都不够。

门窗上的拉手,

是仿造西汉“刘邦”时期的古钱币。

每天开门关窗,

用手拉着它,

意思是伸手有钱。


“仁居” 二字的上方,

木雕着两只凤凰。

这是整楼的主厅,也称为“凤凰厅”,

厅内雕了172只凤凰,也就是86对,

当地方言,“八六”与“百乐”是谐音,

喻意百年快乐。

当然 学琴之人,

看了书房的古琴摆放,

犯了强迫症,

恨不得越界去摆放正确。

      太喜欢这处亭子的设计了,大概因为受面积、空间的限制,设计师独具匠心的利用一堵墙,而设了一处半亭,既使得院内有亭,又解决了空间不足的局限,巧妙发挥到极致。

顶脊正中的聚宝盆里

种着万年青,

寓意万年昌盛。

这处砖雕门楼造价最贵,

极具雕刻精华。

      “聿修厥德”四个字,意为修行积德;刻的有尧舜禅让啊,文王访贤啊,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啊,八仙庆寿啊,10只梅花鹿,既有“十全十美”又有“禄”的意思;总之,太复杂,太复杂。

     当然,雕花楼也非全是中国元素,也混杂了一些西洋的色彩,比如彩色玻璃窗。据说一块玻璃就是一个银元,造价相当奢侈。

特写了一组“八仙过海”图,

精美绝伦啊,

诸如此类的雕刻

在整幢楼里不胜枚举。

简直就是一座雕刻博物馆。

右图是二少爷房,为尖顶,

左图是老爷房,为平顶,

因为老爷房顶藏有暗室,

暗室可通三楼,

从楼外或天井是看不到三楼的,

所谓明二楼,暗三楼。

此设计为了躲避战乱和匪寇。

细说不了雕花楼的各种精美与巧妙,

匆匆看着大概,了解皮毛,

赶往下一站,

紫金庵。

紫 金 庵

紫金庵虽然很小,小到只有一殿一堂,但却因为庵中藏有南宋时期民间雕塑名家雷潮夫妇的作品,1400年的历史,小而精华。走,瞧瞧去。

     紫金庵里也有三宝:慧眼、经盖、华盖。慧眼是指雕塑传奇的眼神,不管你从哪个角度看佛像,佛像的眼睛始终看着你。我从左到右试验了一遍,还果真如此,这种感觉犹如“蒙娜丽莎的微笑”般神奇。

     紫金庵罗汉堂里,更引人注目的是观音大士头顶的“华盖”,也有人称它为“万民伞”,就像是用红绸布做的,连绸布上的花纹都看得很清楚。这可是一件以假乱真,手艺高超的艺术精品,谁也不相信它会是泥巴做的。

     雷潮当年要塑这顶万民伞,也下了不少功夫。有一天,雷潮走出门去,恰好看到有一辆独轮车停在街口,是个走方郎中,握着一顶万民伞,红布打底并有暗红色的绉纱花纹。雷潮看了又看,还用手指在手掌中按花纹钩钩划划,点头晃脑,走方郎中还当他是有神经病的哑子。雷潮急急奔回家去想告诉妻子,可见到妻子又张口结舌讲不出其中奥妙。他立即又奔回去想再看上一眼,哪知这个郎中准备收摊,伞已收拢,一根带子系在伞布的当中,带子的结打得太紧,伞带凹得很深,伞布的两头向外抛起……雷潮看到这个景象,又一一记在了心里。

     经过反复琢磨,雷潮终于把一顶万民伞做活了,绸布的暗花隐隐约约,四大金刚的绸布伞两边抛起,当中一根绳扣的很紧,看上去跟真的一模一样。(引自网络)

     此前不知道经盖是什么,原来是叫香罗帕,我们寻常百姓用的手帕多为擦汗用,而佛家的绢帕是用于盖在经书上的,故名'经盖“。但看雕塑中的罗汉用左手将经盖轻轻顶起,右手撩着一角,经盖自然下垂,几缕褶皱,好像微风刚巧掠过,飘啊飘。

    罗汉堂里的16尊雕塑,据说是雷潮夫妇用了16年的时候创作而成的。雕像的色彩,形态都是千年以前的,没有任何更动或维修,宋朝人看到的,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衣服线条自如,层次分明,衬衣,中衣,袈裟交待得很清楚。

      罗汉堂后面还有一处”净因堂“,侧边为一”茶室“,虽然清静,但却让人有一些生畏的感觉,想必在这里喝茶,连喘气都不敢大声,看来适合修行的人。

     庵内还有一处茶室,一处素面馆,15元一碗的素面,自己取面,吃完再送回窗口,味道不错。刚好解决了午餐。吃完庵内走走,相当清静。

    最喜欢庵内的这株茶花树,树下铺满了粉色的花瓣,既唯美又有禅意。

     紫金庵外面是一条”彩虹路“,忍不住趁着车辆稀少的时候,留影一张。不得不夸奖一下管家,以前请他拍照那必须得低声下气的,如今还是挺配合的,拍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反片率越来越低。我有一个小目标,潜移默化的把他培养成能够主动为我拍照的人。

陆小曼墓

自从无意中看到陆小曼的墓就在苏州东山时,便一直有意前往,说起来也并非是偶像,只是在年轻时看过徐志摩的《爱眉小札》,少女怀春,当时内心有多羡慕和景仰这位民国才女啊。

百度地图是搜索不到”陆小曼墓“的,找了一些别人的游记中得知在苏州华侨公墓。于是导航华侨公墓(杨湾墓区)。车子在山上的小路兜兜转转,总算找到了墓区,但工作人员问我预约了没有?顿时傻眼,当我说只是想来看看”陆小曼墓"的时候,工作人员默默不语的问了姓名和电话,就放我们进去了。

     进入墓区,才知道分为N个区,寻找犹如大海捞针,于是又回到办事大厅问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头也不抬的回答在中区,然后补了一句,在中区的中间位置。

     按图索骥,找到中区,一路向山下寻找。越找越觉得渺茫,就算是中区也是太大了,一排排又长又宽,心里弱弱的想:恐怕今天是要白跑一趟了。就这样一直走到山脚下,也没有找到。

     这时候刚好遇见一个中年女人,我斗胆问她是否知道?她愣了一下说,这个我也不记得,随即掉头说:我帮你电脑里查一下吧。原来碰巧我问的是管理人员,她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帮我查询。

     原来在中区特级9排,如此一来便很好找了,在网上几乎没有如此详细的信息,费了一些周折,但总算也完成了”打卡“的心愿。本想正是扫墓季,应该周边有菊花可售,但事实上并没有,所以作罢。

     从碑文的刻字来看,相当粗糙,这是陆小曼的堂侄和侄女在1988年回国建造的,此时距她辞世已经过去了23年,由于历史的缘故,这只是一座衣冠冢,一代名媛,如今却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阳光灿烂,微风轻拂,墓区绿树成荫,走在林林立立的墓碑间,倒也没有害怕的感觉,无意中发现一处”豪华“且有高树遮掩的墓地,我跟管家说:想必非富即贵啊,果然一看,是前外交家乔冠华的墓地,也就是洪晃的继父,洪晃是陈凯歌的前夫。

陆 巷 古 村

陆巷古村座落在太湖边,古宅民宅众多,一半商业,一半民居。私以为弄得不伦不类,在古村内走一圈,出来的时候发现根本用不着买票就可以从旁边的村子口进去啊。当然我也没有花钱买票,否则太不值了。

     这个季节真是碧螺春新茶上市时节,不少民居既售卖纪念品,店内的男女老少也在认真细致的捡着新茶。

     在古村里行走,索然无味。所以也就走了一条巷子,所费不足半小时,买了一盒方糕,管家说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不够糥。女人与狗,留影一张,走人。

小 镰 仓

在小红书看到东山被号称为”小镰仓“的环太湖公路,确实摄影大片看着养眼,以湖、天、公路为背景,自带文艺范。从陆巷出来,要去最后一个景点“雨花胜境”,环湖公路也是必经之路。

于是,按导航寻找网红的公交车牌—石井路站牌,到了才发现围了一众年轻人,对着一块牌子左拍右拍,大概也是拍不出感觉来,我亦如此。

     在往下一个网红点—岱心湾的最佳弯道,导航“龙骏家园太湖养生基地”停车,弯道无灌木遮挡,视野开阔,但问题是人人人人人,又是各种人,各种车。毕竟是途中之地,决定不恋战,卡了一张不理想的游客照。小红书里的童话都是假的。

雨花胜境

雨花胜境,这景区的名字取得诗意十足,让人浮想连翩。但实际进了景区一观,只不过是有一片小小开阔的绿草地,且不是景观草地,有人甚至在草地挑着荠菜和马兰头。

彼时刚好是3点,原本计划走马观花后就回程的,可如此一看,花也没有,马也没有,就这样走了,岂不白跑一趟。索性登个“莫厘峰”吧,也能算上是这个景点的收获。

     莫厘峰海拔293米,直线距离1800米。太湖的第二大主峰,据说是隋朝的莫厘将军在此囤兵,故称“莫厘峰”。这块石刻是明宰相王鏊书写的,前文中提到的"柳毅井“同是他书写。

     离顶峰1400米的时候,我就累得气喘吁吁了,咚咚咚的敲起了退堂鼓。在管家和路人的一再鼓励之下,既来之,则安之,克服一下眼前的小困难,勇上山峰。

     大概是因为一日行程的最后一站,体力被消耗了不少,所以爬山显得异常艰难,几度欲退。最后被管家拖一阵,推一阵,歇一阵。历时45分钟,居然也征服了。管家一本正经的教导道:有些困难看起来难,但真的决心去做了,才会发现也不过如此嘛。您,教导得对! 

     到达顶峰,一摸后背,挥汗如雨啊,为了防止山顶的风吹得着凉,留影一张,匆匆下山。

     下山就一路高歌了,一日打了六处“人文景点”,我的2021年flag立的是十处人文景点,看来上半年就可以提前交卷啦。除了最后一站被贴了一张违停的罚单以及回程遇上几个路段的堵车,其他均完美,欧~耶!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山雕花楼
太湖东山
苏州旅游地图
东山枣树
苏州东山一日游随笔
姑苏叙事:风雅东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