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琴思随笔(二)

      今天再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也是一首描写古琴声音的唐诗。大概中学课本里没有收录李颀的诗,对这个诗人了解甚少,也是因为看到琴书里介绍琴曲《胡笳十八拍》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还珠格格》里,皇阿玛让小燕子背那首《古从军行》,气得吹胡子瞪眼睛的诗,便是李颀写的(读音qí,非xin)。

      这首诗写的是董大弹《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的情景,用文字描述音乐效果,同样极尽夸张的手法。因为本篇跟蔡文姬有关,所以插图使用明代摹本《胡笳十八拍图》,十八幅图就象连环画一样细腻的描绘出蔡文姬从被俘到归汉的曲折过程。这幅全卷完整的摹本也被列强掳去,现收藏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董大是唐朝的大音乐家,董庭兰,在当朝也是个顶流,跟高适是好朋友,高适也曾为他写过诗《别董大二首》,其中耳熟能详的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言下之意,哎呀,分别有啥了不起的,你根本不愁将来没有好朋友,天下哪个不认识你呀,你牛。

      弄房给事,是啥?我刨根究底的查阅了一番。给事中是个官名,多大的官?很难讲清,从秦朝就设立了这个官位,随后各朝各代的品级不同,权位呈下降趋势。唐朝诗人王维,宋朝诗人王昌龄,寇准都曾经任过此职。

     诗中写的给事中,姓房,名琯。董大原是房琯家中擅弹琴的门客。房琯后来一路升至唐朝的宰相,大概因为太喜欢音乐,就像子期与伯牙,一个爱听一个善弹。诗人崔珏有诗:“七条弦上五音寒,此乐求知自古难。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可见关系的确不一般。

    全诗如下: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通俗一点的翻译:这琴声连胡人听了,眼泪也洒了一地,汉朝来接蔡文姬的特使听了肠都要断了,那种悲伤与哀怨的情绪就像是边城苍苍茫茫烽火无烟的样子,又像是草原阴阴沉沉白雪飘落的样子。

       先弹得轻快,后来低沉,四周秋叶都受惊纷纷落地,董大啊董大,我说你的琴技简直能够通神明了,深林的鬼神也都出来偷听了。

       吟揉绰注得心应手,往来回复声很有意境。那琴声就像是山林中的一群小鸟飞走了,一会又飞回来了。又像是天空中的浮云飘来飘去,一会儿暗沉,一会儿又明朗。

      失去母亲的两个孩子在啼哭,就象失群的雏雁在夜里嘶叫。听你弹的曲子,江与河都停止起波浪了,百鸟也都不叫了。

      幽咽的琴声突然又变得轻松潇洒,像大风吹过树林般的律韵,又像是大雨落在瓦上的轻快。也像泉水喷泻溅向树梢,也像是家门口来了一只野鹿,呦呦鸣叫。

      最后四句没有描写古琴声音,文笔一转,称赞了房给事,房琯才高又不为名利约束,昼夜盼望着董大抱琴来奏。称赞房给事才高八斗而又淡泊名利,合着前面铺垫了那么多的听琴感受,实际是借听琴恭维好朋友董大的领导,简直一石二鸟,瞧瞧,文人的小心计啊。

        读完这首诗,觉得李颀听古琴带入了故事的情境,跟前篇韩愈的完全不同。韩愈听琴的感受就是东一榔头西一锤,一会儿是小情侣悄悄话,一会是将士杀敌,一会是小鸟叫,一会是云飘飘,各个想象之间毫无关联。

       而李颀在诗中第一句就已经明明白白的交待了是蔡文姬写的胡笳十八拍,后面随着琴音也就代入了故事的情感,先是分离骨肉的悲伤,后来回到阔别的故土,琴曲的情绪又转为轻松舒缓。

      其实并不是韩愈的音乐素养比李颀低,也不是董大的琴技比颖师高。因为琴曲的意境往往是刻意营造的,比如弹琴人自己根据琴曲的题解去附会,比如听琴人根据已经给定的故事情节去代入。假定听琴人并不知道弹的是何曲,表达的是何意,我想大部分人听到的就是高低缓急的声音线条。并不能构勒出故事情节,我就不信有人能听出《梅花三弄》弹的是梅花,难道就不可以是兰花、桃花、喇叭花么。

       周作人曾经在《国乐的经验》里描写过一次听琴的感受,那是在北大举行的古琴演奏会,弹琴人是山东的王露,他写道:“ 看见王露先生走上来,开始弹奏,场内鸦雀无声,大家都拉长了耳朵听着,却听不到什么声响,只远远的望见他的手上下移动着,好像是在打着算盘。”   

      哈哈,想必这才是大多数人听琴的感受,当然也可能由于当年没有扩音设备,又在空旷的大礼堂里,古琴的声音又是很小的,台下确实听不到什么声音,故比作打算盘,真是很形象哈。

       周作人第二次听古琴的经历,弹琴人是郑颖孙先生,他写道:在他办公室内,只有主客三人,琴声是听得清了,只是丁一声东一声的,不敢说不好,也总不知道它是怎么好。在我却不仅心里很是抱歉,也有点惭愧,因为不懂古琴总是不大名誉的。”

      哈哈,又直白的写出多数听琴人的心理感受,即使听着没有那么好听,但也不好意思说听不懂啊,毕竟是流传中国三千年的传统乐器,听不懂古琴说出去也不好听呀。古琴怎么说着说着,就有点象是皇帝的新装了。

      聊完诗,再聊聊《胡笳十八拍》,这是一首十级琴曲,我还达不到学习它的水平,而且也没打算学,但还是有兴趣稍作一些了解的。

      相信不少人傻傻分不清张予曦、张涵予、张馨予、张艺馨、张歆艺,对吧?就象我也分不清《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胡笳曲》、《胡笳弄》。不懂就查,庆幸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不需要苦苦翻书,蜘蛛有网,咱也有耶。

      细节考证不赘述,直接上菜。简单的概括总结胡笳们的身世。

     《大胡笳》,也有十八拍,“拍”在突厥语里就是“首”的意思,盛行于唐代,纯乐器曲名,没有配词,作者不可考。

     《小胡笳》,也盛行于唐代,规模较《大胡笳》略小,但两曲的基本情调是一样的。

    《胡笳曲》, 唐代刘商基于对《大胡笳》的理解,写了长诗《胡笳曲》。因此只是一首长诗,非琴曲。

     《胡笳弄》,就是本篇开头讲的董大弹的琴曲,是董庭兰整理创作的琴曲。

     《胡笳十八拍》,出现于南宋,是古琴曲配以词,可作琴歌,但对于作者是有争议的,有的学者认为是蔡文姬,有的学者认为还是董庭兰。

      其实,学术界不仅对于《胡笳十八拍》有争议,连历史上有没有蔡文姬这个人都有争议的。在《后汉书 董祀妻》里记载的蔡文姬是大名鼎鼎的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蔡文姬曾嫁过三次。

      一嫁,大学士卫仲道,据说是卫青、卫子夫的后人,结婚不到一年,咳血而死。

       二嫁,父亲蔡邕被董卓重用,后来被王允所杀。突然耳边想起一首歌,林俊杰的《曹操》,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 被乱世左右

......

        是的,后来天下大乱,蔡文姬被匈奴兵掠走,嫁给了左贤王,生了两个儿子。

        三嫁,汉与匈奴达成休兵协议,曹操念及好朋友的女儿,用黄金千两赎回了蔡文姬归汉,并指婚给董祀。

      董祀当时才20多,蔡文姬已经30多岁了,小鲜肉难免有些嫌弃,后来董祀犯罪当诛,蔡文姬蓬头垢面的赤着脚跑去向曹操求情,曹操大腿一拍说来不及了,杀人的文书已经派送出去了,蔡文姬说你的后院良马无数,你的将士排起来都是一片大森林了,派人去追呀。曹操一拍脑袋说:哦,好哒。

      蔡文姬救了董祀一条命,董祀自然感谢涕零,从此不再嫌弃蔡文姬人老珠黄了,两个人生了一儿一女,相伴到老。有一种说法,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但争议性相当的大。

     蔡文姬对音乐有极高的悟性,她九岁的时候,蔡邕弹琴,她在旁边玩耍。父亲无意中弹断了一根弦,她在旁边边玩边说,二弦断了。蔡邕说,小丫头片子,蒙得还挺准。于是故意弹断了四弦,蔡文姬说这次怎么又断了四弦。蔡邕才服服贴贴的称赞她,基因真好呀。

       有一种说法,曹操花重金赎回蔡文姬,并非完全因为是朋友的女儿,《后汉书》记载: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而在《晋书》里又记载了蔡邕的有另一个女儿叫蔡贞姬,所以“无嗣”是不成立的。

      曹操赎回蔡文姬的主要动机是因为蔡文姬的才华,想要抢救古书籍文献。 曹操曾经问蔡文姬还记得父亲藏的那些书卷吗?蔡文姬说父亲当时藏书四千多卷了,我能记下的不多啊,大概四百卷吧,要说凡尔赛,蔡文姬才是鼻祖啊。后来蔡文姬凭自己记忆里背诵过的,手抄了四百多卷。

      讲了这么多的蔡文姬,但是有一些学者认为,历史上根本查无此人,纯属后人附会。王牌推理就是《三国志》中没有记载,如果事迹是真的,这么重要的人物,为啥遗漏不记,为啥?

      虽然 《后汉书》中有记载,但那部分学者认为,后汉书是南宋范晔编撰的,南宋与三国相差八九百年,尽管《后汉书》也是正史,也在二十四史之列,但对于当朝的事情,肯定是靠近三国的晋代陈寿所编撰的《三国志》更可靠。或许历史的迷人之处,就是有很多事件没有答案 ,由着想象吧。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蔡邕的焦尾琴,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虽然这四床名琴都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江湖上依然流传着四大名琴的故事。

①齐桓公的“号钟”

②楚庄王的“绕梁”

③司马相如的“绿绮”

④蔡邕的“焦尾”

     《后汉书》载:蔡邕游历吴县时,路过一户人家正在烧火做饭,蔡邕听到木材在火中爆裂的声音,断定是斫琴良材,赶紧向人家索要,后制成琴,经弹奏,琴音果然优美非凡,成为举世名琴。因琴尾烧焦处尚存,取名为“焦尾琴”。

      2009年,经专家采集考证,最终确定江苏的溧阳是东汉蔡邕制作焦尾琴的地方。考证的依据是清晚期的《溧阳县志》里提到一句:“蔡邕读书台,在泰虚观东北,今废……”

      有读书台的记载,并没有制作焦尾琴的记载,反正目前没有其他地方或其他文献争论,故且就算是吧,原来,焦尾琴的故事离我们这么近.......

文 字 | 木兮

图片 | 百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曲古琴《大胡笳》如诉如泣,耐人寻味
饱含血泪倾诉的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拍》
琴曲丨《胡笳十八拍》赏析
洛阳故事——文姬归汉
胡笳十八拍[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蔡琰:词人们总是很关注文姬归汉这典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