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投资“转向”,大厂开始逐渐退出自动驾驶领域?
自动驾驶落地是关键。

 文|编辑部

高速场景略显“寒冷”

优步较早停止研发自动驾驶

2020年12月,优步(Uber)公司确认将其先进技术集团(ATG)出售给Aurora Innovation公司。作为交易的一部分,优步公司获得了该公司的大部分股份,CEO Dara Khosrowshahi将加入该公司的董事会。

后在SPAC上市前,Aurora Innovation的估值高达100亿美元。而如今,Aurora的市值仅仅剩下23.5亿美元,相较其股价最高点跌落了近90%,为了控制成本,Aurora不得不通过内部裁员、减薪等措施来减少庞大的支出。

福特与大众自动驾驶公司Argo AI倒闭

10月27日,福特注销了对自动驾驶初创企业Argo AI的投资,同时该公司并没有吸引到新的投资者,特和大众合资成立Argo AI公司宣布倒闭。

福特还宣布,将不会专注于开发L4自动驾驶系统。在该公司的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福特高级产品开发和技术总监DougField表示:“L4自动驾驶业务的大规模商业化所需时间将远远超过我们此前的预期。L2+和L3驾驶辅助技术拥有规模更大的可定位客户群,这将使其能够更快地扩大规模,并实现盈利。”而福特首席财务官John Lawler表示,该公司认为没有必要自己开发自动驾驶技术。

Alphabet自动驾驶子公司Waymo严重缩水

四年前,Alphabet的子公司自动驾驶公司Waymo 的市值为1750亿美元。但在最新的一轮融资中,Waymo的估值仅为300亿美元,四年的时间,缩水了近6倍。

持有价值约60亿美元Alphabet股票的TCI基金管理公司致信Alphabet管理层,呼吁减少Waymo的亏损。TCI在信中表示,“不幸的是,人们对自动驾驶已经失去了热情,竞争对手也纷纷退出市场。”TCI在信中也提到大众和福特已经退出这一业务的事实。 据了解,最近由Alphabet、Tiger Global和SoftBank支持的自动驾驶初创厂商Nuro公司宣布裁员五分之一,以在长期投资的情况下致力节省资金。

低速场景依旧火热

互联网企业:

阿里巴巴:

2018年,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入局低速无人驾驶领域。后续,阿里“达摩院”联合自动驾驶企业毫末智行合力打造应用于无人物流领域的“阿里小蛮驴”。2021年,达摩院将陆续落地1000台阿里智能物流无人车“小蛮驴”走进中国校园。

今年天猫“双11”期间,菜鸟驿站无人车则增至700多台,不仅数量比去年“双11”翻了一倍,配送量也将超过400万件,一举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商用无人配送车队。

京东:

自2015年起,京东便开始探索无人配送领域;2016年5月,京东成立X事业部,专注“互联网+物流”,无人车项目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同年11月,京东完成无人配送车首单试运营。

今年双11期间,京东物流不仅与山姆、七鲜等多个商超配送系统打通,提供超市订单无人即时配送服务,配送范围也将达到北京、西安、雄安新区、长沙等国内多个城市,在有效配合配送员进行物流配送的同时,还无人有机出动,帮助陕西、江苏、福建、青海等多个省份的配送员完成常态化配送。

同时,美团、苏宁等众多互联网企业也通过无人配送车入局无人驾驶赛道,各企业产品落地蓄势待发并在最后一公里智能化配送上持续加码。

传统机械设备厂商:

三一重工:

一重工作为传统机械设备龙头企业,早在2015年便开始低速无人驾驶领域布局。其旗下子公司三一海工、三一智矿等均在各自无人驾驶赛道取得出色表现,其中,预计2022年底,三一智矿可实现50台以上无人驾驶矿车独立运营,电动化设备占比90%;三一工也将在2022年推出无人驾驶纯电动牵引车、自动化集装箱运输车多款智能新品。

同时,自2017年底以来,公司股价走出了一波稳健上涨的行情,截至目前公司市值已经创下了2012年以来的新高。

徐工集团:

2017年,徐工集团便邀请慧拓智能进行合作智慧矿山项目。基于慧拓智能企业研究团队核心王飞跃教授所提出的“平行驾驶理念”,共同合作并开发徐工蓝星系列产品。在合作期间,生产了数台110吨无人卡车、15吨半自主轮式挖机及智能调度集群系统等,同时完成了国内首个智慧矿山整体解决方案的落地。

早在2019年,徐工集团与主线科技便签订了“智能装备研发与示范战略合作协议”,并联合天津港共同开展无人驾驶水平运输机器人研发与制造。2021年6月,徐工首批无人驾驶水平运输机器人ART交付天津港。

智能化技术改造已成机械设备厂商的发展方向。除以上两家企业外,振华重工、同力重工、盈峰环境等传统企业龙头也在无人驾驶领域深耕多年,不断填补低速无人驾驶行业空白。

传统车辆制造厂商:

宇通客车:

宇通集团早在五年前就开始探索自动驾驶技术,并推出第一代自动驾驶产品。2018年宇通环卫就发布首款无人驾驶扫路机,2021年又带来行业内首款支持无安全员运营的4吨以上自动驾驶环卫车——6t自动驾驶纯电动洗扫车,先后在郑州、广州等地投入运营,积累了丰富的自动驾驶产品经验。

2022年4月,文远知行和宇通集团联合设计、生产推出中国首款前装量产全无人驾驶环卫车(Robosweeper),并于9月1日与广州市黄埔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达成合作,正式落地50辆无人清扫车于广州国际生物岛的自动驾驶新能源环卫创新试点服务。

金龙客车:

在无人驾驶客车领域的试水,金龙汽车要属先行者。其中,阿波龙是金龙与百度联合开发的中国首款L4级别无人驾驶微循环电动巴士。金龙与百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把自动驾驶微循环巴士作为合作的头个项目。

除无人驾驶巴士之外,2019年,金龙客车就与京东物流开始合作研发无人配送车,2020年9月,金龙客车与京东物流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打造具备商业化落地条件的低速无人驾驶车辆,并共同推动市场化。

2022年5月,金龙智慧车辆编队系统落地集美新城软件园,包含自动驾驶物流车、自动驾驶售卖车、自动驾驶清扫车以及自动驾驶售卖饮料车、餐车等
宇通客车、金龙客车、金旅客车、中通汽车等一众传统客车厂商的无人驾驶布局均聚焦在低速场景下。在打造无人驾驶小巴的同时,更将产品类型扩大到无人环卫、无人配送等低速场景车型,构建产品“矩阵”。
自动驾驶,落地是关键

对于处在无人驾驶产业深耕已久的企业来说,科学期和技术期基本结束,正式进入探索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模式阶段,尤其在港口、矿山、园区等场景下的企业逐渐具备了自我造血的能力

相比开放道路,低速无人驾驶场景更为丰富,场景相对封闭,产品量产、落地应用更为容易与低速量产车玩家相比,高速场景下L4公司需要补足的劣势主要在于数据来源和资金来源。在当前局面下,资本市场寒冬,产品落地追逐,各路玩家应更加务实。

伴随技术、产业的升级,低速自动驾驶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推进无人驾驶产业发展,12月15日,由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将举办的“2022中国低速无人驾驶产业发展年会”,将在杭州宝胜水博园大酒店举行,敬请期待!

12月15-16,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将在杭州举行“2022中国低速无人驾驶行业发展年会”,敬请期待!

新战略 · 征稿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低速无人驾驶三大核心玩家的“博弈”与“合作”
团战无人车:李彦宏会是大赢家吗?
李彦宏喜提无人驾驶巴士,百度吹过的牛真的实现了?
武汉,即将成为一座“无人”的城市!
大众26亿美金入局,Argo AI拒称“被收购”?
自动驾驶十年风云:寒冬过后,曙光初现 | 湮灭与新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