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文】20首中国水平最高的诗词冠绝古今荡气回肠(附 唐代最美的四十句写景诗句)
有时,诗如镜中月、水中花,一想起,便是满腔柔情。
有时,诗似山巅石、海上风,一读到,内心便充溢着豪迈旷达的力量。今日,诗词君选出我国文学史上评价最高的二十首诗词,它们有着最隽永的文字,最唯美的意象,最惊世的才华,最浓郁的情感……
诗中至诗,词中至词,不负千年咏赞。
1、《国风·周南·关雎》
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首小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因为它是《诗经》的第一篇,写诗人对窈窕美丽的女子一见钟情的故事。
或许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位在初见时就惊艳到自己的人,年华消逝,许多事情都不记得了,可午夜梦回时,那张初见时的脸,就带着思念,闯入脑海中,久久难眠。
2、《龟虽寿》
三国·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在写这首诗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仅字里行间的英雄气概,丝毫不减当年,还增添了青年时期没有的智慧与超然。
纵观曹操的一生便知,没有老去的人生,只有正当最好的年龄。流光总是把人抛,红了殷桃,绿了芭蕉,半生已过,回首往事,也许你会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事没做,很多美景没有看,不必在意年华已逝,去过好你未完的一生吧!
3、《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一生仕途不顺,他辞官后隐居山林,在小院里喝喝茶,种种花,自然洒脱。无论在职场还是生活中,让人烦忧的事情总是数不胜数。觉得扛不住了,可以给自己心情放个假,暂别车水马龙,像古人一样游山玩水,美景养心也养人呀。
4、《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张若虚一生仅留下两首诗,因这一首,被后世称赞“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每个人的窗边都有一轮明月,月升月落,人世百代便过去了。
我们在飞逝的光阴中,不断迈向人生的终点。从一人独行,到二人相伴,最后儿女成双,儿孙环绕膝下,时间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却也给了我们馈赠,家人,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诗。“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会经历离别,等我们都老了之后,这一别,也许就是永远。人生最伤感的莫过于,白发苍苍,而知交半零落。朋友啊,走好,道一声珍重,希望来日相见,再续前缘!
6、《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在官场接连受挫,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他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
人生不是都称心,生活不是都如意。年少时谁不是踌躇满志,可历经沧桑之后,才明白,壮志难酬或许就是生活的常态。但无论有多少苦难与无奈,我们早已学会了以平和之心处世。任世界纷扰喧闹,内心的安宁,才是最大的富有。
7、《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诗人登上黄鹤楼,望的是家乡。或许每个在异乡的游子,想起家乡时,都让乡愁浸湿了眼眶。
远方的云朵,仿佛是母亲烧饭时飘起的炊烟,儿时的记忆,瞬间全都翻涌上心头……
8、《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仙李白空有一腔为官治国的抱负,就始终在仕途上怀才不遇。他在大醉中提笔写下这首诗。人总是难逃命运,就连诗仙李白也不例外,在宇宙天地面前,人渺小得就像朝生暮死的蜉蝣。
人的一生虽短,懂得及时行乐,便没有白走这一遭。约上三五老友,到从前常去的那个酒馆,纵情谈笑,一起举杯,一醉方休,酒过三巡,人生哪还有什么忧愁?
9、《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目睹了大唐的衰落,国都沦陷,城池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乱草丛生,林木荒芜。我们父辈曾经就生活在战乱中,困苦的日子,流离失所的人们,至今还历历在目。和平多么可贵,太平盛世,国富民安,这一切,都值得守护与珍惜。
10、《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本诗被人们称为:“唐朝七绝之首”。战争连年不断,诗人只希望能早日平定战事,早日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抱怨生活不易时,不妨打开电视,看看新闻中战火纷飞的恐怖。便会知道,拥有一个稳定的社会,是一种莫大的幸运,谢谢你,我的祖国。
1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被称为史上最孤独的小诗。曾有一句话说:“年少不读柳宗元,读懂江雪已中年。”一首江雪,便是多少人孤寂之心的写照。年纪渐长后,父母已老,儿女已大,肩上有重担需要扛,身后却无退路可走,心中有万千沧桑,无处可言说。这大概就是《江雪》吧,一生的孤独,都埋藏在这20字的雪景中了。
12、《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春天的江南草长莺飞,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实在是美不胜收!
冬去春来,是最令人期待的季节。在春天,看着枝丫抽出新绿的嫩芽,仿佛老者的白发中又长出了青丝。这是一种新生的喜悦。
来年春天,一起踏青去吧,春色应很美,倘若你在场。
13、《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人生有太多遗憾了,无数个过往都难以重来。朝花夕拾,捡的是枯萎。我们在回忆中挽留过去,能得到的也只是满心的酸楚。
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放下手头的繁忙,多陪陪家人,见见朋友,不要等到失去,才觉得惋惜。
14、《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安史之乱后,许多人逃往江南躲避战乱,诗人张继也在其中。他满心惆怅,无法入眠,听到山寺钟声,却越发更想家。每个背井离乡之人,都曾满怀抱负和希望。尘埃落定后,我却越来越想家,想念儿时的伙伴,想念爸妈的声声叮咛。前尘隔海,老屋不在,听听那冷雨。
15、《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堪称绝命词,唱尽了一生的哀歌。我们的人生中有多少忧愁,就像这一江春水奔流不尽?
时光荏苒,曾经亲密的人,已变得陌生,曾经宝贵的东西,早已被丢弃。我们也已知道,这就是人生的无奈,就像李煜笔下的江水,奔流不息。
16、《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苏轼思念自己的弟弟苏辙所作。李叔同在《送别》中写:“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是啊,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告别,分离,是人生百味中最苦的一味。只是在这美满的中秋佳节,我仍然会想起远方的亲人故友们,不能和你们团聚,甘甜的月饼,只尝得出泪水般的苦涩。
1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写这首诗时已有六十六岁。当年骑马杀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今却报国无望,是因为老了吗?人人都会老去,但不老的是一颗赤子之心,壮志豪情并不专属于年轻人,即使白发苍苍,还一往无前,才是最浪漫的活法、最豪迈的人生。
18、《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只剩自己孤身一人深处异乡,孤单、迷惘、痛苦。生离死别的凄苦,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懂。只是面对天人永隔的悲哀,我们能做只有哀悼之后,再勇敢往前走。好好活着,才是对亡者最好的告慰。此生分离,来生再聚。
19、《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不知感染了多少中华儿女。祖国,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地方,每当看到红旗飘扬,听到国歌奏响,中华儿女的心中便奔腾着一股热血。
20、《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零丁洋现在广东省中山南的珠江口。
文天祥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写了这首诗。一个人一生,会面对很多抉择,遇见苦难,你是否能勇往直前?受到诱惑,你是否能坚守本心?想起这首诗,便有了不移的勇气,问心无愧,方能始终。
这20首中国水平最高的诗词,冠绝古今,荡气回肠,哪一首最令你难以忘怀?
唐代最美的四十句写景诗句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与“宋词”并称双绝,深受世人喜爱。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唐诗中最唯美的那些名句。
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5、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王维《酌酒与裴迪》
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7、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8、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9、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2、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13、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16、九曲黄河万里浪,浪淘风簸自天涯。——李白《浪淘沙》
17、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二首》
1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0、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2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2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2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4、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
25、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2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27、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2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9、垂杨风轻弄翠带,鲤鱼日暖跳黄金。——罗隐《皇陂》
30、夕阳无限好,只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31、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罗隐《牡丹花》
32、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33、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
34、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3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36、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梦天》
37、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38、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39、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4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谈及唐代宰相,我们往往会想到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中书令和侍中,就是所谓的“左相”和“右相”。后来条件放宽,官员带有“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平章事”之号,即被视为真宰相,可以参加政事堂和中书门下会议。
但除了这些由朝廷任命的官方宰相,唐代还有一种“无冕之相”,虽无宰相之名,却可在一定程度上行宰相之实——唐翰林学士。
一 起源——翰林学士的萌芽及初使命
翰林学士之职,始设于南北朝。
唐初便在禁中置翰林院。唐初翰林院中,除文词、经学之士外,还有各种专门伎艺人员。他们轮流入翰林院当值,以备皇帝召见。这些人的日常工作就是:陪伴皇帝下棋、作画、写字或进行诗文唱和,有时候还要为皇帝占卜、治病。
此时的这些人,相当于一批御用文人,以他们的特长为皇帝及皇室贵族服务,完全充当了政治花瓶的作用。皇帝有时召见他们,也只是讲论文义,不及时政。
不过,凡事都无绝对之说。太宗时,就有时召名儒学士草制,只是此时他们未有名号。
《唐会要·翰林院》载,唐太宗曾以虞世南等才彦之士为弘文馆学士,“会于禁中”,参决谋议。
二 权力上升——翰林学士的发展阶段
>《新唐书·刘祎之传》载,高宗时,召刘祎之、元万顷等入禁中,参与处理政务,以分割宰相权力“时谓‘北门学士’。”
自此,这些参与机密政务,能起到分割宰相权力之人,才有了正经名号——北门学士。
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玄宗亲信为之,为他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既而又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诰。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 年),玄宗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出现翰林学士后,便正式分割了中书舍人制诏之权,分为内制和外制。
内制是撰写机密诏书的,为加快速度而直接发出,提高效率。抑或是该诏书由敏感信息,皇帝无意让中书舍人得知。外制指走官方程序,由中书舍人“五花判事”,进行商讨后所拟成,并由宰相过目后,在中书门下正规机构发出的诏书。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曾担任过中书舍人,也做过翰林学士。白居易才思敏捷,文笔优美,因此得以帮皇帝秉笔草诏。在他的文集中,就收有“中书制诰”和“翰林制诰”两种诏书文本,从中可以看出内制与外制的区别。
由于外制要经过中书门下的层层审核,还要有宰相过目,虽然这也是为减少政治失误而做的必要保险措施,但大多数皇帝显然不愿让更多人对他自己的决定置喙,于是唐朝中后期内制十分兴盛,翰林学士的地位,也因此而水涨船高。
在本节的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翰林学士的人数和选拔范围。翰林学士是一般行政系统以外的职务,也就是“不合法”的,因此不计官阶品秩。有说法是原定额为六员,但《唐会要》则说,“出于所命,盖无定数”,数量是不定的。并且翰林学士的选人也很宽泛,自六部尚书至校书郎皆得与选。六部尚书是尚书省中的各部长官,位高权重。而校书郎则是士人释褐时担任的小官,只有区区八品,人微言轻。由此看来,翰林学士的选拔覆盖范围实属广阔。
三 内相阶段——翰林学士的辉煌
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天下用兵频繁,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出自翰林院。此时的翰林院可谓是独揽大权,许多军国要事,甚至不与中书省商议,而是直接越过中书省,草诏下发。
>“大凡大诏令、大废置,丞相之密画,内外之密奏,上之所甚注意者,莫不专对,他人无得而参”。
此时翰林学士的职权,实际上已经不只是起草诏令了,往往还会直接出谋划策于内廷,得以分割外朝宰相之权,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内相”了。
唐自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懿宗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一百十七年中,凡任命翰林学士一百六十七人,其中有五十五人,后来都做到宰相,占三分之一。这个比重,反映了翰林学士的重要性和光辉前途。
当时宰相尚且不能单独进见皇帝,军国大务需得皇帝“开延英”,就是在延英殿召见宰相进行商讨,而且是以群体召见的形式。但翰林学士却不受此束缚,因为要起草机要文书,可以单独面见皇帝。有时还能把知道的一些情况反映给皇帝,形成一个私密但可靠的信息传递渠道。
如甘露事变之后,唐文宗御思政殿,
>“召当直学士周墀,赐之酒,因问曰:“朕可方前代何主?”对日,“陛下,尧舜之主也。'上曰,‘朕岂敢比尧舜!所以问卿者.何如周赧、汉献耳?墀惊日:“彼亡国之君,岂可比圣德!'上曰:赧、献受制于强诸候,今朕受制于家奴(宦官)、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
甘露之变后,宦官得以把持朝政,并遥控外庭的士大夫。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此时正值牛李党争时期,牛党李党却都要投靠内廷之宦官,以希取得他们的支持。此时,甚至皇帝的废立,性命都得看宦官的脸色。
唐文宗一代英主,受制于“家奴”,内心的凄苦自不用多言。但在此严峻的形势下,这些知心话,文宗只敢和翰林学士讲,可见翰林学士和皇帝的亲近程度。
唐宪宗元和初,置书诏印由学士院主之,处分大事,直出中禁不由中书门下两省。凡放书、德音、立后、建储、大诛讨、任免三公宰相,并用白麻纸,锁院起草、绝对保密。
起草诏书令时,翰林学士互不相知,因此也闹了不少笑话。元和二年正月已酉,唐宪宗准备提拔御史中丞武元衡为门下侍郎,中书舍人李吉甫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担任宰相)。
此时,李吉甫以中书舍人兼翰林学士,和另翰林学士裴垍同直,宪宗命裴垍草李吉甫拜相制,命李吉甫草武元衡拜相制。锁院之际,“两不相知”。写到晚上,李吉甫不时叹气,而裴垍则一言不发。两制写成,要值日翰林学士同署之后,李吉甫才知道自己也当上宰相。
四 美好生活——翰林学士的待遇
学士院坐落在大明宫官右银台门北面,北连太子宫,西接羽林军。学士上直,各有一室,西垣有小楼,学士们常宴语于此楼。
>学士院“禁署严密,非本院人,虽有公事,不敢遽入。至于内夫人宣事,亦先引铃,每有文书,即内臣立于门外,铃声动,本院小判官出受,受讫,授院使,院使授学士''。
翰林学士日常待遇很高。“初上赐食,皆是蓬莱池鱼脍。夏至后,须赐冰及烧香酒,以酒味稍浓,每和冰而饮”。宪宗初即位,南方曾献荔枝,亦蒙颁赐。学士院内通植松槐、玉蕊、桃李、樱桃、蔷薇、玫瑰、牡丹、芍药、石竹、青菊,繁隘异常,办公环境极好。
翰林学士在皇帝举行内宴时,居于宰相之下,一品之上,地位颇高。
五 结论
翰林学士之职,起于南北朝之际。
唐初,翰林学士并无名号,只充御用文人之用。至唐玄宗时,于翰林院之外别建学士院,入直内廷,批答表疏,草拟诏书。正式分割了中书舍人制诏之权。
德宗以后,时事多艰,经常值宿禁中,承命撰草重要文告,有“内相”之称。翰林学士地位尊崇,前途辉煌,不少人在担任翰林学士后能升任宰相。
学士院位于禁内,禁署严密,但环境却十分优美,翰林学士还常常得到皇帝的赏赐,待遇很高,由此可见皇帝对他们的信任。
参考文献: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新唐书》
《资治通鉴》
《翰林志》
https://www.360kuai.com/pc/detail?url=http://zm.news.so.com/b475f4c873ff966497ef511e8cb578fe&check=388ae8d81c4b68ba&sign=360_c4ab1d29&uid=c24yMjcwNjQwOjE1NzAxOTMxMzYyODI&scene=3&refer_scene=&tj_url=9cbbdf839e11db9c4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宰相制度都是我国的封建社会官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书上就有过“天下安,注意相”一说,这句话已经把宰相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给说的十分清楚了,基本上宰相是和国家的安危联系在一起的。
宰相这个官职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其实最早在黄帝时期流传下来的神话之中就有关于宰相的记载,相传黄帝设置了六个相,这便是“相”这个字的由来。不过相虽然设立早,但它真正成为官职似乎还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自此基本上各个朝代都有,虽然有些时候或许不叫宰相,但却依旧行使着宰相权力。而有唐一朝根据隋时期的制度,加以整理完善,形成了一个十分完整并且系统的宰相制度。
唐朝宰相制度的完备,我们从它表现出来的宰相规模可窥见一二。有唐一朝,宰相的数量放在历史上来比拼的话,远远多于其他朝代,山东大学的薛贻康教授就曾经在他的论文之中就统计出整个唐朝一共有宰相381人,命相498次,以唐代的皇帝数量而言,这个数字无疑是很大的,而且这个所说的宰相还没有把什么三公、使相这种光有宰相的名义、没有实权的人给算进去。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朝代的宰相,西汉比唐只少近60年,但是宰相比唐少330多个,整个宋朝一共比唐朝多近30年,但是宰相却只有132人,由此可见,唐朝的宰相数量是真的多。
那么为什么唐朝宰相数量会这么多呢?
首先,唐朝宰相的任期是不一定的。正常来说一个官员的任期应当是3-5年的样子,不过唐朝的官员考核普遍比较严苛,所以说官员的任期一般都不会有规定的这么长,而是会相应的缩短。
唐朝一共有381位宰相,如果说一个人只当了一年的宰相,那么也该用381年的时间,但是很显然唐朝并没有这么长的寿命(唐朝总共289年寿命)。而且像房玄龄、长孙无忌这样的人可是“霸占”了十多年的宰相职位的。
这样从侧面反应出,有的宰相连一年的任期都没有到就下台了,这听起来似乎有点玄幻,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极限,其实唐朝很多宰相都只当了一个月。还有宰相最短的只有一天,这个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的宰相叫做王徽,如果评官员任职时间之最的话,他肯定有名字。
除了宰相任期短而导致的宰相数量多以外,还有一个原因,而这也是导致唐朝宰相远远比其他朝代多的“罪魁祸首”,那就是唐朝诞生了一种特有的政治制度——“政事堂”。这个制度的形成,把之前的独相直接变成了“多相”,宰相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整个组织,他们是一整个整体,一个宰相班子甚至能够达到十几个人的规模。
就拿最小的来说,唐朝的政治一直沿用的就是三省六部制度,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这一来就有了三个宰相,不过主要的还是中书令和门下侍郎这俩官比较重要,一般认为他们才是真正意义的宰相,至于尚书令真正的决策似乎是轮不到它的,其实相当于被踢出来宰相圈子,但这并不是最惨的,因为唐太宗即位之后就直接宣布这个官职不会给任何人,相当于这个职位直接被清除掉了,这里心疼尚书令一波。
这里再提下唐太宗为何清除尚书令,通常的说法认为是李世民在武德年间曾担任过尚书令,因此不设尚书令。不过后来也有一种说法是说沿隋制,毕竟不设置尚书令早在隋朝就已成为惯例,在隋仅有杨素曾任一年的尚书令,在之后尚书令似乎一直是名义上的“高尚”官职。
言归正传,宰相这个位置毕竟位高权重,相权过大很容易就会威胁到皇权,为了削弱相权保证自己的地位,仅仅是把宰相权一分为三又怎么够呢?唐朝的统治者就别出心裁的创造出了俩官职,一个叫做“同中书门下三品”,另外一个叫做“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看见这一个“同”了吧,这就代表着这俩官也是有宰相权力的,而且还有实权,就问你怕不怕,而这同时为相的人数又一多,宰相总人数自然也就多了。
第三点就要说到皇帝身上了,皇帝爱折腾,喜欢把宰相换着玩,那宰相的更新速度自然就很快,就比如说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吧,她整整换了66个宰相,而她在位的时间也不过22年,也就等于是每四个月就要换一个宰相,这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是绝了。
除却这三点之外,唐朝宰相数量多的不可逃避的一个原因是来源于唐朝末期的政治动荡,上文说到的,只当了一天宰相的王徽当宰相的时间就是在黄巢军队进攻长安的前夕,政治已经动荡了,皇帝们都已经自顾不暇了,谁还去管这些宰相能够当多少日子,是不是第二日就换了一个新的宰相呢?
所以说唐朝宰相数量多的原因有四点,第一点在于唐代宰相的任期普遍比较短,第二是因为唐代宰相的“群相”制度,第三点是与皇帝本身的喜恶有关,第四则是受到唐末政治动荡而造成的不得已的频繁更换宰相的行为。
唐代宰相这么多,他们权力又有多大呢?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既然皇帝想要弱化相权保住皇权,那么宰相的权力一定不会太大,其实不然,唐朝宰相权力依旧还是不小,比如《新唐书》之中就特意点名了宰相的职责——辅佐天子统领百官,要治理无数的事情。
因而这个职位依旧是是十分重要的,也因而宰相依旧能够全盘掌握国家大事,他只需要直接对皇帝负责,并且有时候甚至能够干预皇帝的决定,比如说唐德宗想要废除太子,因为当时的宰相李沁的不同意,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因而在唐朝宰相的权力也绝不算弱。
宰相究竟有多重要?唐朝前期政治清明还看不出来,但是后来政治混乱,宰相的权力之大就显现出来了,比如说李林甫、杨国忠、卢杞这些人正是获得了皇帝的信任,成为了宰相,将整个朝廷弄得乌烟瘴气,甚至于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根基,如果说宰相的权力不大的话,又怎么能够做到乱国这一层次呢?
唐朝的宰相是很多,罢免或许也有些时候随皇帝的心意,甚至还被分权,但是他们的权力依旧很大,不管怎么削,其实宰相权力在任何时候都依旧不可小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杏尚书”的旷达与潇洒
钱惟演做过宰相吗?诗词读本作者小传的撰写
"红杏尚书"宋祁的10首诗词
中国古代官制常识
如何优雅地宣布自己失恋了
哪一句诗词,让您觉得写尽了孤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