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文欣赏】从煮成一锅粥到小酌慢饮:探究古人的饮茶历史
茶,这样一片小小的叶子,它最初只是自然万物中一种寻常的事物。那么它到底是如何经过岁月的变迁,历史的演变,最终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呢?
茶在中国出现的较早,战国时期的《尔雅》中,便有关于茶的记载,其《释木》一篇,讲到“槚,苦荼”,“荼”古音正是cha,湖南古县荼陵(今茶林)正因产茶而得名。
大图模式
到了西汉,士人王褒在《僮约》中,写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可见其时饮茶之风已逐渐兴起。
同时代的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一只竹笥在其标签牌上写有“槚笥”二字,正是一件盛茶叶的器具。
大图模式
饮茶之风源远流长,各朝所饮之茶亦大相径庭,大致可分为粥茶法、末茶法、散茶法三个阶段。
01
粥茶法
西汉到六朝时期,国人大多采用粥茶法这种颇具喜剧效果的饮茶法。
它是将茶叶和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物一同滚煮,其间用勺舀出浮沫,然后再盛出饮用,所谓“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
大图模式
这样一锅乱炖,和煮菜汤无异,也不知道味道究竟如何?
但陆羽在《茶经》中吐槽说:“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也!”
茶道君觉得,这大概就是古代的黑暗料理了吧!
这种粥茶法只在南方盛行,吴主孙皓常在宴会上以茶代酒,东晋桓温也曾用茶宴客,来标榜自己节俭。但北方人普遍喜欢饮用牛乳类饮品,并嘲讽茶为“酪奴”。
02
末茶法
唐以前的饮茶,属于粗放煎饮时代,或药饮、抑或解渴式的粗放饮法。
唐宋以后,则改为细煎慢啜式的品饮,以至形成了绵延千年的饮茶艺术。
从中唐时期以后,茶已经进入了民间,和米盐无异。北方人也逐渐放弃了对茶的抵抗。
一方面是因为盛唐开元年间,佛教禅宗一派于北方大行其道,学禅之人需要少睡参禅,古人又不吃晚饭,为了提神抗饿,只好煮茶来喝,“从此转相效仿,遂成风俗”。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出现了改变茶叶命运的划时代大师——茶圣陆羽。“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事学春茶。”陆羽著有《茶经》三卷,对茶道论述详尽。
大图模式
《茶经》中提倡饮用的茶已不再是粗放的粥茶,而是逐渐向精致的末茶转化。
陆羽提倡饮用以茶饼碾碎而成的末茶,茶末以米粒大小为宜,先将水在茶釜中煮至冒小气泡,再投入茶末,用竹荚搅拌,等茶末铺满水面时,便可舀出饮用。
大图模式
晚唐时,又兴起一种“点茶法”。即将茶末放在茶盏中,再将开水注入冲饮。
首先要将茶饼烤干、锤碎,再用类似今天药碾的茶碾细细碾做茶末,茶碾越小越好,大了会被嗤笑为蠢物;
随后将茶末倒入似今日筛子的茶罗中,筛取细碎茶末放在茶罐中,以备饮用。
制好茶末后,为避免开水注入冷茶盏降温影响口感,要先将茶盏烤热,再用长柄小勺从茶罐中舀茶末置于盏中,倒入一点开水将茶末调匀,再用长嘴茶壶注水,同时以筷子、长柄勺或是筅(圆形竹刷)搅匀。
大图模式
搅拌茶汤的手法要求极高,须得“先搅动茶膏,渐加击沸,手轻筅重,指绕腕悬”,达到“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疏星皎月,灿然而生”茶面上银光翻涌,才算是点好了一盏茶。
点茶法能发挥末茶特点,加上注水时对水流、水量、落水点有颇多讲究炫技之处,在两宋时成为饮茶的主流方式。
也正因点茶手法繁复,技术含量颇高,适合比试,故宋人常“斗茶”为乐。
宋代斗茶,是先把饼茶击碎成小块,并碾成细末,放入烫好的茶盏,再注入沸水调制成茶膏。
大图模式
然后用特制的茶筅(形似小扫把的工具)边转动茶盏,边搅动茶汤,使盏中泛起汤花,以比较茶汤的色、香、味。
最后再品尝汤花,俱佳者获胜。
大图模式
茶道君猜想,古人的生活应当是非常清闲了,否则怎么会研究出如此繁复的饮茶方法来?
03
散茶法
元朝后期,随着饮茶群体扩大和胡风浸染,精细的末茶逐渐隐退,原汁原味的散茶大行其道。
用鲜叶放在锅里蒸煮,以制成整片叶子的散茶,名日“蒸青散茶”。
至明朝时期,终于出现了和今天一样的绿茶制法——炒青制法。茶叶的品饮法,也改煎饮为开水冲饮,成为喝茶史上的一大转折,遂开千古茗饮之宗。
大图模式
当时以炒法加工的绿茶,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品饮对象,花茶也渐渐在民间普及。
明代洪武帝提倡节俭,下令禁止制作高级茶饼,由此,散茶彻底取代了末茶的地位。
散茶饮用与今日饮茶相似,采茶后将茶叶焙干,直接在茶壶里沏茶喝,茶叶不再掺淀粉、香料,也不再制饼、碾末。
大图模式
随末茶一并消失的,还有用来制作末茶的一系列复杂茶具,只有装开水的长嘴茶瓶摇身变为茶壶,继续笑傲江湖。
至清代,乡村市肆茶馆林立,饮茶之风盛行,茶叶成为珍品,流行于官场士大夫和文人间,大量名茶应时而生。
大图模式
无论是公事来往,还是私家应酬,客来献茶,端茶送客,已成为特定的礼节和排场。
江浙广川等的茶馆,更与小食品、点心之类结合供应,又聘请说书、评弹等说唱艺人临场表演,发展成独具地方特色,乡土风味浓郁,呈平民气息的大众化交易、交际、娱乐场所。
由粥茶、末茶到散茶,饮茶方式的转变,折射着古人生活方式的转型,也将茶推向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让它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杯清茶,初品甘甜,温润喉舌,齿间流转清香,而后回味无穷,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愿这淡雅隽永的生活趣意,能透过尘封的时光,伴随正在逝去的岁月,带给忙碌的现代人一份清静,一丝慰藉,一份温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胡辣汤”到水泡茶:还原古人喝茶的仪式感
你没想到的喝茶方式,古人都试过了!
中国茶历史 (第一篇)
汲取春水煎新芽,古人咋吃茶
唐朝人是怎样喝茶的?不仅有一整套操作流程,更有精细的器具|膳夫经手录|茶经|茶末
喝茶方式的历史演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