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花洲中问山亭

“百花和顺春青夏绿秋黄,两湖融通朝红午碧暮紫”,一副对联,将百花洲的景致描绘的淋漓尽致。这里就是因曾巩兴水利除积弊而被济南人永远记住的地方。


洲中植白莲,岸旁栽杨柳,四周房舍,参差错落,似水乡民居。《老残游记》中所说“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也是指百花洲这一带。花木扶疏、流水潺潺,如此清新雅致的景色想必是引无数文人寄居于此的主要原因吧。

最早寄居于此的就是北宋齐州(今济南)知州曾巩,在今百花洲东岸之处建百花台、百花堤。曾巩曾写《百花台》诗赞美:“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以武陵游”。

除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明代文坛“后七子”的领袖、济南人李攀龙辞官归里后,在百花洲建白雪楼隐居于此。据说此楼有三层,底层为客厅、中层为书斋、上层为闺房。

此后,百花洲、白雪楼数易其主。直到明万历年间,诗人王象春(王渔洋叔祖)购得时仅剩茅屋数间和“白雪楼”匾额一块。王象春本是桓台人,但他认为“北地风景似江南,自齐城之外并无二地”,所以移居济南。王象春将白雪楼重新修葺,更名为“问山亭”,徜徉于济南湖光山色之中,以山水自娱,山、水、湖、泉,题咏殆遍,著《问山亭集》。问山亭也因此成为百花洲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之一。


如今的百花洲,虽然没有了往昔的峥嵘,却依旧楚楚动人。岸边民居错落有致,柳丝随风飘荡,平静的水面上,荷叶滴翠,莲花映日,鹅鸭翻掌。比起那些圈在园林的湖水泉池来,多了几分朴素与野趣。也正是这种“小桥流水”绵绵诗意,宋醉了曾巩,明醉了季木,近代醉了舒庆春。

 (本期责任编辑:荣若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汇聚历史故事的百花洲公园6
这里是济南的“小江南”,快来看看吧!
千年济南府,醉美百花洲 20160610
百花洲、曲水亭、起凤桥、王府池子……寻找老济南的故事
【散文天地】 鲁黔 | 遐思在百花洲畔
济南有个百花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