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永书法欣赏/草书藏头护尾一波三折

书法欣赏智永【真草千字文】01

 智永书法欣赏,早年出家当和尚,后来云游到浙江省吴兴县善琏镇,就曾在永欣寺里住了整整三十年。在这里,智永深居简出,每天雄鸡报晓即起床,磨上一大盘墨,然后临摹王羲之的字帖,从未间断。智永还在屋内备了数支容量为一石多的大簏子,练字时,笔头写秃了,就取下丢进簏子里。日子久了,破笔头竟积了十大簏。后来,智永便在永欣寺窗前的空地挖了一个深坑,把所有破笔头都埋在土里,砌成坟家,称之为退笔冢,“退笔成冢”的典故就是从这儿来的。智永的书法终于写得抵势飞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当时求他写字和题匾的人门庭若市,以致寺内的木门槛也被踏穿,不得不用铁皮把它裹起来。后来,这故事变成了一个典故,叫:铁门限。

书法欣赏智永【真草千字文】02

    智永年幼时与兄孝宾俱入道出家,俗号“永禅师”。出家后居永欣寺阁上,刻苦学书,三十余年积退笔如山,达五簏之多,然后掩埋成一坟丘,号曰“退笔冢”,并自制铭志,可见他学书是非常用功的。僧智永,本姓王,名法极,陈、隋间会稽人。是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智永晚年就曾以当时的识字课《千文字》为内容,用真,草两体写了一千多本,从中挑选最满意的八百本,分送给浙东的各个寺院。智永所写的《千字文》清何绍基说:“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书法视频。墨迹《千字文》,看得出他用笔上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的意趣。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他学钟繇《宣示表》: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著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纸背者。

书法欣赏智永【真草千字文】03

  隋代智永所书《千字文》,传有八百本之多,智永的《真草千字文》真迹在唐代已很少,至宋代更难见到。流传至今较为可靠的本子主要有3种:一是唐代流传日本的墨迹本;二是北宋大观三年薛嗣昌刻本;三是南宋40行残本。这三种本子的书体风格较为一致。《真草千字文》册,南朝陈、隋年间僧人智永书,北宋大观三年薛嗣昌摹刻于陕西西安,俗称“关中本”。凡8石,每石27行。正、草书各一行间书,每行12字。原石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智永墨本《真草千字文》
智永《真草千字文》,由唐以后,各家竞相临写
智永 真草千字文
智永和他的先辈
书写“天下第一法书”的永禅师智永
智永《真草千字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