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当代中青年女书家十批评书之二

当代中青年女书家十批评书之二--胡秋萍

 朱以撒

 

(胡秋萍: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书画院书法创作研究部主任。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展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并有获奖及举办个展,参加中国美术馆首届当代书法名家提名展。出版有《胡秋萍书法作品集》、《胡秋萍书法艺术》、《秋歌--浸月斋诗稿》、《当代中青年书法家行草长卷·胡秋萍行草卷》、《秋萍墨韵》和《秋萍诗韵》等。)

 

    王岳川这样写道:“在王铎后期书法的启迪下,胡秋萍不仅进入王铎博大的书法世界,而且以超常的敏感读懂了王铎的苦涩心境和尴尬境遇。”如果真如王所说,胡秋萍达到这样的深度,那就真的是获得了王书的真谛了。这几年来,写明清书法者甚多,尤其是王铎书法,更是独占一份。有的人是主动积极地去追求,有的则是在这种风气的裹挟下亦步亦趋;有的人是领引风潮,有的则是盲目追风,以求与他人一致。人之取法心态千奇百怪,因此没有价值的多、雷同的多,自立的少。胡是走在这支队伍前面的人,她无须担心与别人相似,而是别人担心与她太似,这就是走在前面和跟在后面的差别。
    可以把胡秋萍的行草书归纳一下。一是大气。格局大、情调也大。抱朴子说:“观听殊好,爱憎难同。”不管持何种审美观,在胡的作品前,还是得承认大气这一点。一个人在创作时心绪昂扬,  而走,势如破竹。加上取法王铎开张一路书风,字径大、字势强,外感于物,内动于情,笔下风起云涌。创作向来有迟速,从字迹来看,胡属于速,如明人徐祯卿所说的:“朦胧萌坼,情之来也;汪洋漫衍,情之沛也;连翩络属,情之一也;驰轶步骤,气之达也。”二是奇宕。胡的行草充满了动感,跌宕多姿,爱奇务险,远出常情之外。用笔轻重比例很大,每一字局部轻重、庄谐不一。如宋来所言:“其舒为沦涟,鼓为波涛,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奇宕之作给人视觉生动的享受,所谓“视觉盛宴”是也,胡秋萍的作品在展厅里是很抢眼的,自无须多言。三是率意。从作品反映出胡不是那种苦思创作的人。皎然曾认为,“不要苦思,苦思则丧自然之质”,在纵笔之时,感性胜于理性,无妆点取媚的小手笔,也无取巧迎逢的小聪明,因此风云际会。如萧子显说:“俱五声之音响,而出言异句,等万物之情状,而下笔殊形。”率性为之,让人观之痛快淋漓。
    现在来看胡书的不足之处。
    首先是作品的稳定性比较差。有的作品可以称佳作,有的则等而下之了,究其原因是一些作品的创作过程过于匆促,随便,草草了事,线条无意于提炼。动作习惯了,信手过去,线条质量就得不到保证。行草书的创作也是易于走向两极的,有心境的关系,也有手上功夫的关系。信手固然自然,信手的反面就是太熟了,按陈寅恪的说法,“熟就是俗”,俗笔太多,就不雅观。
    其次是作品黑气太重、滞气太多。笔画穿插萦带不加节制、不加取舍,将必须留白的空间堵塞。袁枚说:“叶多花蔽,词多语费。”一个人在创作中只会不断地填入线条而不会简约,整件作品就只能是缺乏机灵、机趣,趋于缭乱、芜杂、多余、枝蔓。当简而不减,只能说还弄不清空间的审美辩证。同时在牵扯的线条中,单薄扁平枯燥的实属不少,这类线条是不能承载韵致的。因此作品幅式尽管大、字也大,如大羹玄酒薄于滋味。外形吸引人固然重要,但要耐品。杨维桢说得形象:“梅之于酸,盐之于咸,饮食盐梅,而味常得于酸咸之外。”无味,只躯壳耳。
    再次就是作品中的火气。火气的成因在于用笔有硬上弓的痕迹。古人认为,“不可强”,“强”,即有过于下力之意。李东阳说:“后世穷技极力,愈多而愈不及。”还是自然一些吧。(朱以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秋萍
王铎56岁行草书法《徐峤之帖》
王铎 行草五言诗 书法作品欣赏
王铎行草书法作品《枯兰复花图跋》
观此书,如观蜕皮之蝉,可知王铎书法之变
观当代女书法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