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字乾坤》02、真正的医疗


1)醫

 

 

醫,会意,从“殹”(yī),从酉。——《说文》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张仲景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千金要方》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范仲淹

 

 

简写的“医”,外边是一个框,代表的是人的身体,人的身体就像一个黑匣子,里面到底藏的什么,只有自己知道。黑匣子有个特征,虽然体积很小,但是可以容纳大千,里面什么都可以放,什么都可以存,存上去容易,删除就难。这就是人,记住一件事容易,忘记一件事难啊。里面是“矢”,代表箭。箭在体内,是人心如箭,伤人己先伤。“兵者,不祥之器也。”儒家说“何为贵。”人生应该无争,这个无争不是说没有进取之心,而是竞争的意思。竞争延续就会变成斗争,斗争的延续就是战争,生活如此,身体亦是如此。对别人的不满会体现在自我的心里,藏在心里,就仿佛在心里放把利箭,别人丝毫未动,我们自己先病了,先烦了,就是这个道理。

箭在体内,就要想办法释放,这就是最初的医的本意——释放内心的争斗。佛家讲叫放下,道家讲叫无为,儒家讲叫修身。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儒释道三家的文化都是让人从自身出发,改变命运的。其他宗教文化亦是如此,都是说的一个道理,那就是“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至于最终“仁者无敌”。“心中有敌,则天下皆为敌。心中无敌,则无敌于天下。”为什么说心中有敌,整个天下都是敌人呢?因为敌对的情绪在你心里,你走到哪里它就跟到你哪里,天下不都让你变成敌人了吗?心中没有敌对,你走到哪里,和谐就到哪里,天下哪里有什么敌人、敌对呢?所以,医的根源,是释放你的心箭,用西方的话来说,就是释放不良情绪,让心中充满正能量。现在很流行这个词——正能量。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诉我们“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也。”因此,《周易》里面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余殃。”我们心中没有争斗、敌对、敌人,我们身体就健康,生活就和谐,事业自然精进。这就是医的根本。

刚才我们说的“矢”,我们叫“有的放矢”,这就是治病的过程了。有了病,需要治病,目的是放矢,“的”就是病因、原因。这就是医者第一个环节,我们叫诊断。我很少用医生这个词来形容医病的人,因为医生这个词是个职业代名词,生,生计也。“者”指的是这个人。医者不是个生计,我们大家知道古代的医者是不计报酬的,这是首要的道德,是医者的道,谁也不能破坏这个,破坏了会如何呢?如果医者把报酬放在前面,那么首先诊断我要多赚钱,于是乎诊断的手续越复杂越好,诊断的次数越多越好。吃药我要钱,那么开越多的药越好,疗程越长越好。那么制药的呢?利润越大越好,成本越低越好,让病人吃的越多越好,有依赖就更好。而古人是把病人放第一位的,把生命和病放第一位的,古时候如果一个医者没有仁心,便不具备仁术。古代医者的高超不是因为你赚了多少钱,你行医多少年,而是你治好了多少人,因此价值观不同,结果肯定是不同的。如果在古代,一个感冒发烧要话几百、几千银子,要住院,这个医者这辈子就别想成为医者了,因为他失去了医道,违反了道,自然是不能久存的。

医德是根本,那么我们继续来谈医疗的步骤,第一步就是诊断。中医诊断有这么几种方式,第一就是望诊,用眼睛观看此人的气色,五官现象。这让我同时想到了民间的面相预测,通过你的面相可以知道人生前后,过去未来。中医通过面相气色可以知道人的身体状况。我们生活中老百姓也常说“你气色很不好啊”来形容你身体的状态。病在内,因是“心中箭”导致的情绪,万法阴阳,这病在内,为阴,相在外,为阳,相辅相成。心情不好就表现在脸上,病也是一样的。不但通过面相可以了解内在的疾病,古人面诊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比如舌诊、眼诊、耳诊、手诊、摸骨、观气等等。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你知道做足疗可以调理全身的健康,现代中医还有第二掌骨侧诊法,通过掌侧的骨头可以知道你身体状况,还有西医的眼膜技术,通过电子设备分析你的瞳孔,可以判断疾病。这些都说明了人体是具有全息性的,现代科学提出的克隆技术,更是说明了这一点,从一个羊身上提取一个细胞,可以复制一个一模一样的羊,这就是全息性。据说道家传承的方法,包括易学里面的预测方法,可以通过你本人,知道你家人的状况,你朋友的状况,你婚姻家庭事业的状况,你过去、你未来的状况,这更是神奇的全息。

通过面诊,我们知道面相很重要。面相不好,身体肯定不好,乃至事业家庭都会出现危机。因此我们要“修”好我们这个“面子”。中国人都爱面子,爱的不是虚伪,爱的是要时刻保持喜乐圆融的外在,这样可以得到喜乐圆融的内在。不信你看看身边的人,愁眉苦脸的人肯定身体有大问题,肯定事业家庭不顺利,甚至有大的不幸或变故。整天乐呵呵的人,你看看他的生活,肯定是顺利的。我们也常常用“红光满面”来形容一个人运气很好,用“死气沉沉”来形容一个人的状态运气不好,都是来说明这个道理的。

诊断的第二种方式叫做闻诊,使用耳朵听病人的呼吸、心跳,用鼻子闻病人散发的气味。现代医学改进了,使用听诊器来诊断呼吸、心跳。古人不会发明听诊器吗?我想不是的,古人连木牛流马都会,鲁班还发明过不使用任何金属的“飞机”。《酉阳杂俎》说公输般在凉州建造佛塔时,造了一只木鸢,敲击机关三下,木鸢就可以飞动,他就乘着木鸢飞回家。这种高级发明中国古代多了去了,为什么没有这般小发明呢?这里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与另外一个人近距离接触的时候,是不是会有感应呢?会的,那么医者也是一样,器械取代不了人与人的潜在沟通。西方心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距离,能过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诉我们“男女七岁不同席”,你看古代的男女都是要保持距离的,打情骂俏在古人看来都是有伤风化的。现在证明了,男女关系出现的社会问题比比皆是,生殖系统病变也几率更高,不孕不育比比皆是。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深的思考和觉悟。

闻,还要用鼻子闻身体散发出来的气味。气味也表现了身体的状态。我听说修行很好的佛教徒,他们是有体香的。我也见到过在生活中至善的人,他们身上飘散着清爽自然的香气。所以,味道也全息了一个人的健康。现代人很喜欢用香水,认为这样很高雅,香水是干什么的呢?它是用来覆盖的,用香来覆盖臭,可是大家不知道,体味是不能盖的。人的排毒系统其中之一就是皮肤,皮肤上的毛孔起到呼吸和排毒的功效,你一盖,把毒素全部盖在体内,你不生病谁生病啊。过多的化妆品更是如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个我们大家都理解,但是如何是美呢?自然才是美,自然的,才是永恒的,装出来的,都是假的,假的永远成不了真的,最美丽的就是演员,我们看,演员中老年都不是特别的让人乐观的。年轻的美貌,有几人能永恒呢?真正到了老年,我们大家还是觉得你没,一定不是取决于你的皮肤容貌,而是内在散发的气质。

诊断的第三种方法是问诊。就是用语言询问病人的家史、病史、家居环境等。看个病为什么要好问家史?古人认为家是人之本也。我们现代医学也认识到了遗传的重要性,甚至改变基因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所以,家庭对我们每个人至关重要,家里不和谐的,身体一定生病,我们身边很多这样的人,大家不难发现。疾病源于心情,导致心情的一个重点就是家庭和睦性。病史,这个大家不奇怪了,前面我们也提到过,病了,会上级脏器和元气,会永远留下痕迹的。而家居环境会对人的身体产生影响吗?这让我想到了古代的风水堪舆学。古人非常重视风水,为什么呢?古人发现,环境造就人。什么环境直接影响了人的身体、事业、运程。复杂的风水理论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为什么你走到医院,你情绪就低落。为什么你走到KTV、游乐场你情绪就自然高涨。为什么同样的菜,在路边店就便宜,在星级酒店你吃着就舒服,还挺有成就感。这就是环境造成的气场。气场是可以互换的,气场是相互影响的。我们也不难发现,遇见一个陌生人,你通过看他的气质,就能简单知道他的性格,这就是人体的气,万事万物都有气,环境更不例外。所以,古人从童蒙就开始养正,养的是什么?让你“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你现在应该知道,这是有道理的,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自身就具备一个好气场,家里就有一个好风水,长大了一生都顺利,身体健康,老了才能长寿。这就是中国的古圣先贤的文化,句句都是对我们一生负责的,只是我们很多人不明白,甚至误解了古人的好意,不懂得感恩的。

最后一种诊断的方法就是切诊。就是用手来切脉,以手的触觉来了解病人气血经络的活动情况,以此来判断病情。古法的养生包括中医,都是从经络穴位下手的,这个西医没有。原因很简单,西医是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上的,解剖学的学术研究对象是死人。而中医是以人为本的,这个人当然是活着的人,死了的人谈不上医。人之所以活着,因为经络气血存在,人死了,自然没有了。所以先前的西医学认为经络是骗人的把戏,到了近代,西医也慢慢认识到人体是有经络穴位的,人体是有气机的。

繁体的“”,右边是个“”,指的是含药的小木棒,也指的是治病的时候的敲击声。这里说明了古法医术的几个重要的方法——艾灸、刮痧、针灸、拔罐、按摩。艾灸,是用艾条做的木棒,点燃之后,通过灸穴位起到保健治疗的作用。现在的艾灸大不一样了,一是粗细不同了,古人的艾条都是和穴位大小相吻合的。另外艾灸的配方也不同了,古人的艾灸里面是有中药的,来对治不同的疾病。现代人沿袭下来的艾灸技法,大多只起到舒服的作用,连保健的功用也不具备。为什么呢?古法艾灸有几个因素是来调理疾病的,比如,烟,现代艾灸怕熏到人,也慢慢在取消,发明了无烟艾灸,这是错误的,古法的医术几千年的历史,现代人是没有资格发明创造的,任何所谓的创新,无非都是没有理解古人的意图而投机取巧罢了。火候,也是调理的因素。循经技法、取穴次序、艾条运动方式、调理时间、治疗时辰等等都是非常讲究,都是由非常大的学问的,所以,现在找一个真正的古法的艾灸师傅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刮痧,最早的时候没有特别奢侈的工具,一般采用木制,好一点的使用牛角。古老的针灸也是使用木制的,这个在博物馆还是可以看到的。古代拔罐也是木制,会发出声音,按摩会发出敲打声,这是来形容古法医疗的技法。古人用以上的发放,几千年来治疗所有的疾病,人皆长寿安康,现代我们只信高科技,不知道最大的“高科技”在古代早就存在着。所谓的发明,很多时候我们反思,是不是文化的倒退。

”的下边是“酉”字,首先代表酒,大篆的“酒”字写作“酉”。古代酒是养生、保健、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主要是针对不方面按时来治疗的病患,他们离的比较远,自己在家里可以通过酒来进行调理。我们现在也不难发现有很多药酒,古时候是很盛行的。中医认为酒可以使人通神明,还可以通行经脉。所以酒通常用来做引经药的,比如我们现在一直沿用的米酒,在古代就是很好的药引子。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一个名方叫做“当归四逆汤”,可以温经驱寒、养血通脉,这个方子就一定要用到酒。陈士铎写的《本草新编》中讲道:“少饮有节,养脾扶肝,驻颜色,荣肌肤,通血脉,厚肠胃,此酒之功也。”这里就说了饮酒有诸多好处,但也再一次强调了饮酒要有节度。每天稍微喝一点点,对脾胃是有好处的,因为酒可以通血脉、厚肠胃、御风寒,同时还可以消愁,因为酒有宣散的作用。但如果喝得太多,就成了借酒消愁愁更愁,那就会加重情志的问题。现在的就多半不具备这个特性了,因为添加的成分太多,失去了粮食的精华,增加了口味的同时,失去的是效果,且酒在当代给人带来的害处胜于益处。

“酉”还指的是熬制汤药的罐子。古人虽有伟大的中药,但是古人对于用药是非常谨慎的,因为是药三分毒。古代医学疗法以人工、自然、无副作用为主,重调理,重化解,西医的治疗手段都是以“消灭”为根本的。还是古人的老话“和为贵”,对待病灶,也要“和”。所以,我们发现,越是我么想消灭的,越是生长,这是自然规律。所以,古人运用天时(治病要看时间,不是着急的病,不是你来了我就给你治疗的)、地利(在什么地方给你治疗,取什么地方的药,很有讲究的)、人和(我要看你顺不顺眼,我才给你治疗,什么叫顺不顺眼呢?就是你符不符合人道。所以扁鹊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你看古人,对人性重视到了极致,连穿着不合适的衣服来诊病,都不给治疗的。丝毫没有说,没有钱的不治。所以,医者是仁心,医术是仁术,救治的对象也应该是仁人,不仁不义之人,得病是非常难以治疗的,这个古人知道,我们现代人早就迷惑了根本。古人认为病在内在情绪、内心,心不好,如何医呢?就难了。所以我们大家做个好心人,身体自然会健康,寿命必定延长,这不是迷信。

古人有古人对医者的标准,上医医国,这是文化的医生;中医医人,这是思想的医生;下医医病,这是身体的医生。这三句话说的是治理疾病的三个层次。这里有个故事,君王问扁鹊:“你认为还有谁比你的医术更高明?”扁鹊答到:“我大哥和二哥水平都比我高,大哥水平最高,二哥次之,我最差。”君王诧异到:“但为何你名声最大?”扁鹊答到:“我大哥在邻居还没有生病前,就告诉他应该注意些什么,邻居敬重他的学问,都按着他的吩咐去做,自然不会生病,因此大家不认为他是在治病,自然医病的名气最小;二哥在乡亲们生小病的时候,告诉他们应该怎样,乡亲们依吩咐去做,小病很快痊愈,大家认为我二哥可以治小病,因此在家乡小有名气;而病入膏肓的人,我大哥和二哥是不治的,因为他们认为即使暂时治好,也是表象,也仅是苟延残喘而已,病已无法根除,因此就都交给我来医治,治不好,病人也无话可说,治好了,大家一传十十传百,我自然是名扬天下。”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医者应该懂得怎样让人们不生病、预防疾病、养生的方法,更佳的医者应该知道,病都是在心里的,是情绪的,让人情绪平静祥和,调节人心才是治病的根本。而最好的医者是让社会和谐、家庭幸福,他应该是一个教育者,心怀天下百姓之兴衰,这才是上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说过:“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许多中医人常常听到这句话,“不为良相,愿为良医”。把“医”与“相”并提,更使人深觉学医责任重大。据宋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卷十三《文正公愿为良医》记载:宋代名儒范仲淹,有一次到祠堂求签,问以后能否当宰相,签词表明不可以。他又求了一签,祈祷说:“如果不能当宰相,愿意当良医”,结果还是不行。于是他长叹说:“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不是大丈夫一生该做的事。”后来,有人问他:“大丈夫立志当宰相,是理所当然的,您为什么又祈愿当良医呢?这是不是有一点太卑微了?”范仲淹回答说:“怎么会呢?古人说,‘常善用人,故无弃人,常善用物,故无弃物’。有才学的大丈夫,固然期望能辅佐明君治理国家,造福天下,哪怕有一个百姓未能受惠,也好像自己把他推入沟中一样。要普济万民,只有宰相能做到。现在签词说我当不了宰相,要实现利泽万民的心愿,莫过于当良医。如果真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生,上可以疗君亲之疾,下可以救贫贱之厄,中能保身长全。身在民间而依旧能利泽苍生的,除了良医,再也没有别的了。”这就是后世相传“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由来。那些胸怀大志的儒者,把从医作为仅次于致仕的人生选择,正是因为医药的社会功能与儒家的经世致用(即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比较接近。元代戴良说的好:“医以活人为务,与吾儒道最切近”。这就是说医道相通,以医悟道,以医入道,这是一条能够觉悟生命自然的智慧之路。医者的好处,张仲景说的好“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这符合了孔子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一个医,涵盖了多少久远深邃的中华文明啊。

 



2)療

 

 

从疒从尞。疗,治也。——《说文》

 

 

医,指的是医者、医术、医德、医道。疗,就说的是治疗了。療,音通燎,是火在人的内心,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病成大病,大病可致命。燎是燥火,急躁、情绪不安定,是病因,和上面说到的情绪致病一个道理。療,音通了,其实简体字的“疗”里边就是一个“了”。“了”是明了的意思,这里说明了,人之所以生命,是不够明了,对人生不透彻,迷茫、迷惑,产生情绪,情绪产生疾病。人能够觉悟了、明了了生命人生,自然无病可生,自然延年益寿。这也是为什么佛家道家的修行者可以长寿的原因所在。人的七情六欲是导致疾病的根源,我们在后边的叙述中会给大家纷纷说明,七情和六欲是如何产生疾病的,我们又当如何用智慧来化解疾病,改变命运。七情六欲的产生,是因为我们对人生的迷惑,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体会到的,思维的,都是表面的,表面的肯定是假象的。我们看不到生命人生的真相,于是我们就引发了这样那样的情绪。

面对情绪,我们都是一贯的抱怨,甚至怨天尤人,更不知道反求诸己的道理。别人的错为什么要从我身上找原因呢?别人对我的冒犯,为什么是我做的不好呢?别人的过失,为什么会产生我自身的疾病呢?通过我们接下来的论述,希望大家能够从各种角度找到人生的答案。这个答案不但是可以康复你身体的疾病,让人延年益寿,更重要的,你通过调理身体的方法,同样用在事业上,事业就可以顺利,用在家庭中,家庭就可以和谐,用在学习上,学业就会精进。因为人生方方面面的原理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好处,叫做一通百通。所以,不要忽视养生,养生对我们很重要,所谓生,不仅仅是生命健康,也是生活、生计、生发。他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所谓“疗病去痛”,不但可以了去我们身体的痛苦,也可以了去我们生活的痛苦。最终我们会明白,一切的痛苦都不是痛苦,无非是自我的枷锁,无非是我们用眼睛迷惑,我们思想的迷惑。

我们从象形上面来讲,“療”字,下边是个“小”,中间是个“日”,上边是个“大”“人”。“小”“日”,说明天上有太阳,地下就有熔浆,人体内也有一个能量源,那就是中医说的元气,道家说的丹田,佛家说的七轮,这些都是相通的。疗的是什么呢?疗的就是这个元气,道家修真也是修的这个气,我们老百姓说“人活一口气”,这个气不是争气的气,是元气的意思。没有元气,就没有生命。《鹖冠子》中讲:“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白虎通义》中记载:“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从中医角度讲,元气是由元精(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阴气(精、血、津、液)与阳气(卫气、宗气、营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辞海》中解释为“指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

道家的丹道学说也说明了修真的次第,“炼津化精、炼精化炁(气)、炼炁(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津液、精液都是人体之精华,不可多泄,多者则伤气,气伤则神衰,道家是非常注重人体生命科学的,所以,对人体生命的解读也非常的透彻。所以,气,在道家修真里面可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非常重要的要素。我们看到很多的古法养生的功夫,无不是涉及到气。

“療”字上边是个“大”“人”。说明只有大人会有病。现代人不见得认可,为什么只有大人才能生病呢?小孩子也是会生病的啊。其实古法的养生学认为,人从生命的开始,是纯阳之体,从降生那一刻开始,慢慢衰(病、老),以至竭(死)。所以,儿童的身体,阳气充沛,不存在疾病。唯有大人是需要疗“气”的,孩子的气机是非常充沛的。为什么还是一样得病呢?通过我们上篇的介绍,我们知道其一,孩子没有情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所以,情绪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他们不存在。其二,疾病分为“疾”和“病”,充其量儿童算是“疾”,外在的、表面的,他们没有深层的。性理疗法认为,孩子的疾病在大人,大人的情绪一度的挥发,因为孩子和大人共同生活,以至于大人的气场强烈,干扰了孩子的气场,以至于孩子生病,甚至生大病。所以,孩子的病因,大多在大人身上,在家居的氛围环境身上。不信你看看,家庭不和谐,整天吵架纷争的家庭,孩子身体一定不好。对孩子期望太高,对孩子要求太高的家庭,孩子也是老生病,我么说是“抵抗力”不好,这个抵抗力是抵抗细菌,更是抵抗情绪和氛围,这个大家不得不注意,不要片面觉得,抵抗住细菌就不生病了。你看,现在生活的环境,我们不至于让孩子经常会接触到细菌的,怎么还是老生病呢?六七十年代,孩子们整天摸爬滚打的,生活条件也不好,怎么也不见得比现在的孩子生病多呢?所以,细菌的感染只是一个契机,不是病因的全部,我们要正确的看待问题。

疗,我们知道了,就是治疗,就是调理我们的元气。我们身体的病,是由于情绪所致,导致了元气失衡,从而经络紊乱,脏器受损。这就是疾病的来龙去脉。我们要想祛除疾病,不但是要注意保健,更要提升到养生的高度,高级的养生就是养心。所以,我们明白了古代医学的精髓及原理,对我们下一步认识各种疾病和化解疾病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医医》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
医医医
国医启蒙口诀_理念(一)
[转载]用药如用兵论 清徐大椿
文字乾坤——中华古文字与生命和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