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字乾坤》05、揭秘长寿之道

 

1)寿

 

 

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年,下寿八十。——《文选诗》注引《养生经》

死而不忘者寿。——《老子》

寿,久也。从老省。——《说文》

 

 

寿文化是中国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古典文献中有极其精辟的论述。传统上的“五福临门”第一福就是长寿,长寿就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那么如何才能获得长寿之福呢?传统文化中又有哪些长寿的秘诀呢?人的寿命是定数,还是我们后天积累的福德呢?养生能够让我们长寿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还是回到传统文化的无尽的智慧中,寻觅从古至今长寿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如何才算是长寿。现代很多人过了六十岁感觉就长寿了,过了七十就不亦乐乎了,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六十,七十只是开始步入老年,离长寿还很远呢?所以我们老年人要有充分乐观的精神,不要低估了我们的身体寿命。据《文选诗》注引《养生经》载“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年,下寿八十。”所以,我们明白了,八十岁才算是最下等的寿,百岁只不过是中等的寿,一百二十岁才算是上等的寿。同时《黄帝内经》提出人的正常寿命是百岁,在《上古天真论》记载“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在《灵枢·天年》 里也多次提到了人的寿命是百岁以上。唐代医学家王冰解释《素问·上古天真论》时说:“度百岁乃去”中的“百岁”其实指的是一百二十岁,并引用了《尚书·洪范》注释“一曰寿,百二十岁也”。有一本养生名著《三元参赞延寿书》提出人可以活一百八十岁之久。

那么,这些古人的记载到底有没有科学的依据呢?现代科学界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美国的学者海尔·福利在1961年提出的。他按照实验的研究发现动物的胚胎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分裂的次数是有规律,到一定的阶段就出现衰老和死亡。按照细胞分裂的次数来推算,人的寿命应该是一百二十岁左右;第二种说法,科学家按照哺乳类动物的寿命和它生长期的关系推算。哺乳类动物的寿命应该是生长期的五至七倍,人的生长期是二十五岁,所以人的寿命极限是125175岁。也有说人的生长期是2025岁,那么按照这种说法,人的自然寿命就 应该是100175岁;第三种推测寿命的方法,是按照哺乳类动物性成熟期来推算的。根据生物学的规律,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类的性成熟期是1315岁,那么人的自然寿命就应该是110150岁。

现代科学通过研究,也证明了人的正常寿命区间,这个研究和古人的论述都是一致的,甚至没有古人的记载更加的细致一些。更神奇的是,据传说,还有一种寿叫做“天寿”,天寿指的是人的寿命可以超过二百五十岁,这个传说没有经过科学的研究和证实,我们在这里仅作为一个参考,表达给大家。

还有一种寿,叫做“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忘者寿。”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上所说的。意思是说不忘根本,有坚持,有原则的人才能保证精神的长盛不衰。肉体是会消亡的,只有精神得到别人的认同、尊敬、学习和传承,才是真正的永生。比如我们伟大的古圣先贤,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在研习和继承他们的智慧,子子孙孙每天都在怀念和祭祀他们,缅怀他们,学习他们。孔子的墓葬“孔林”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墓葬群,这就是智慧和精神的不灭,它可以延续几千年经久不衰,这才是真正的永恒啊。

我们从中国的古文字中发现,寿就是久的意思。《说文》解释说:“久,灸也。灸,灼也。”看来最初的时候人们把“灸”写作“久”,在古代艾灸作为普及型的养生方式,也是作为一种主要的养生方式,来治愈疾病调养身体的。这方面说明,长寿要有正确的、自然的调养方法。长寿者,必是经络畅通的,这是从身体科学方面给我们的提示,长寿,需要保持经络通畅。经络通畅,是不是能够消除身体的老化呢?虽然是可以延迟老化但是不可能阻止老化,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从生、壮、老、衰、竭、死的过程。所以,除了通过养生手段来延迟身体的衰老病痛之外,还需要加强我们经络、脏腑的承载能力。比如有人一有点天气变化,忽冷忽热就容易感冒发烧,有人就抵抗力强,不容易感染。比如很多流行性疾病倾袭而来的时候,往往得病的都是那些抵抗力差的,这放佛和年龄没有太大的关系。抵抗力来源于哪里呢?我们看什么最为长久,我们知道“天长地久”。古人用乾卦比喻天,上面我们讲过了,古人用坤卦比喻地,坤者,厚德载物也。厚重的德行可以承载万物,因此,我们不但但是养生艾灸就可以长寿的,这是显像外在的方法,外在的方法需要依靠内因才能起作用,内因就是我们的德性,也就是包容、利他之心。唯有此,我们才能效仿天、效仿地,才能天长地久。

“寿”字从老省,上边是个老人的“老”,象征年老而长寿。下边是个反省的“省”,也指省悟的意思。人年龄大了,阅历丰富了,经历的多了,自然对人生百态,人间冷暖有所反思和省悟。省悟了,自然看淡,自然智慧圆满,因此得以长寿。省,察也。释诂曰:“省,善也。”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孔子每天三次来反省自己,察看自己,反观自己,并非仅仅是因为注重自己的德行,而是反省确实是养生的最好的一个办法。我们很多人知道性理疗病法的,在根本上就是用的反省这个方式,产生了奇特的效果。疾病、家庭和谐、事业等等问题,通过反省都一一可以改善和解决。我们在后边还会特别给大家介绍反省的方法和它是如何治愈疾病的,我们这里要明白,反省者,才是真善,善者,才能寿。师古曰:“言入此中者皆当察视,不可妄也。”对待自己要如实探视,这个探视不是浮于表面的,因为病在体内,并在内心,只有能够反观自照,照见自己内心最深处的那个性情的种子,才可能得以改善,疾病才能彻底祛除。这个方法不能让我们有半点妄心,妄心是什么?就是妄想之心,虚妄之心,投机取巧之心,不能中正的心,都是妄心。老子《清静经》上讲“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所以,有了妄心,我们什么智慧都不是真智慧,去掉妄心,用一颗公正正直,不执着的心,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我们知道省就是察,察什么呢?察我的心,就叫做“悟”,结合起来就是省悟。“省悟”也通“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潜在的潜能和智慧,只是还没有醒,我们每个人都犹如一条沉睡的巨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只是因为醒悟的程度,才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智慧和命运。所以说省悟可以让人长寿,这也是长寿的最大的秘籍。



 

2)寿星

 

中国传统的寿文化常见于书画中。画中男寿星的形象是白须老翁,头大额突,一手扶鹿杖,挂一宝葫芦,另一手托仙桃,身旁鹿鹤相伴,以喻长寿;女寿星则以“麻姑献寿图”中的麻姑为代表。据说,寿文化中的麻姑以灵芝酿成寿酒,敬献王母,王母封她为寿仙。

那么,我们是否能从寿星的形象上得到点长寿的秘诀,寿星不管是天上的神仙,还是民间虚拟的传说,既然我们中国人用这个形象来代表长寿,必然有其长寿的秘密在这里面。民间有福、禄、寿三星,其中寿星老人,是一位慈眉善目、鹤发童颜的长者,右手拄着寿杖,左手托着一只大寿桃,身边再配以梅花鹿、仙鹤、蝙蝠、或者一个可爱的童子等,就组成了我们平时常见的那种寿星图案了。在古代,他却曾经是地位崇高的威严星官。《史记·封禅书》记载:“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

我们来看看寿星的形象所给提示我们的寓意,世人在形容寿星的时候,有这么几点特征。首先,他是慈眉善目的。慈眉善目代表什么呢?很多人说是慈悲、善良。这个不错的,慈悲善良的人长寿我们上边已经提到过了。可以为什么慈要看眉,善要看目呢?《黄帝内经》就曾指出:“美眉者,足太阳之脉血气多,恶眉者,血气少也。”所谓恶眉,古人解释为“眉毛无华彩而枯瘁”。由此看来,眉毛长粗、浓密、润泽,体现了血气旺盛。反之,眉毛稀短、细淡、枯脱,则反映气血不足。从中医角度来说,精藏于眉,所以,一个人是不是有精气可以看他的眉毛。精气足,肾气就好,肾主智慧,精为后天之本,所以,慈悲的人即充满智慧,又是长寿的,这个是有科学道理的。善目,《韩诗外传》讲“目者,心之符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我们现代人也知道的。人心里是藏不住事情的,一切都在眼睛上,一看眼神,我们大概都知道别人的情绪和感觉了。中医来讲,肝通窍于目,所以,眼睛清澈透亮证明这个人肝比较好。肝主怒,所以,眼睛和肝脏好的人不容易生气动怒,善人是不真生气动怒的。所以,善良的人是长寿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眉清目秀,眉宇清晰,粗壮,就是表示这个人肾气足,肾主智慧,技术,肾是生命之本源,所以,从眉毛上我们能看到人的健康状态。眼睛要明亮,现代仪器可以通过瞳孔检测知道一个人的全部疾病,所以,眼睛也是健康的表现。

第二个特征是鹤发童颜,鹤发童颜说白了就是返老还童。这个概念出自道家养生理论,从古代开始,很多帝王就开始这方面的修炼,但是成功案例并不多见。这并不能说明道家关于返老还童的养生观念是错误的,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历代帝王都逃不过杀业过重的问题。也就是“生”之德不具备,因此在延寿养生方面肯定是个壁垒。汉·史游《急就篇》就有相关记载:“长乐无极老复丁。”《西游记》第一百零五回提到“返老还童容易得,超凡入圣路非遥。”与天地同寿,长生不老这是道教追求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的目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道家的追求当作是神话,认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道家的一系列的功法中是有其合理的成分的,对此应当进行分析和研究的。道家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反对人命天定,主张人定胜天,如在道家的《指玄篇》中就说:“我命从来本自然,果然由我不由天。”道家认为人类的寿命可以由自己决定,不是由老天爷给的,它要人们同老天爷争衡“盗天地,夺造化”,将生死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

现代医学的观点认为,人的衰老与性机能的衰竭,内分泌的减少有很大的关系,也与人的生物钟有关。而道家把人的生殖,泌尿,内分泌系统,统称为肾功能,又将肾功能统称为人的“命宫,”道家认为肾功功能的盛衰是影响人长寿的重要因素,所以道家提出要长寿必须要先修命。道家修炼讲究炼丹,最开始道家修炼的体外的“丹,”即由汞等金属构成,但经历多次失败之后,进而开始修炼体内的“丹”。即先在性宫意守,炼出丹,出现灵光,再运行到命宫,进而周天运行,就可使人长生不老这叫性命双修。佛家的死可以做到“虹化”,道家即是出阳神,修炼到这种能超脱生死的当然是极少数,但大多数人经过修炼可以做到延年益寿,无疾而终。道家提出性命双修,非常注重肾功能的作用,肾即是道家所讲的命,性是精神方面的东西,这和近代医学的观点很近似。这一点我们总结为,人不但要注重养生的功法方面的锻炼,更要注重意念内守、情绪平衡、积德行善等精神方面的修行,二者合一,方能永葆健康、鹤发童颜。

第三个形象特征,寿星右手拄着寿杖。东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一次祭祀寿星仪式。他亲自奉献供品,宣读表达敬意的祭文。同时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七十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后,皇帝还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这件盛事记录在《汉书·礼仪志》中。王杖,也称为鸠杖,因为手杖的顶端是斑鸠鸟的雕像。皇帝赠送鸠杖给老年人,据说因为斑鸠是不噎之鸟,意思可能是祝愿老年人饮食安康,健康长寿。那么手杖从此就代表了长寿的象征,这个长寿就是合理的饮食习惯,我们后边还会做详细的叙述。寿星的手杖的变化则显示他政治教化功能的削弱。原来象征特权的雕有斑鸠的王杖,换成一柄桃木的手杖。据说桃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寿星手里拿着的寿桃,相传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特供的长寿仙果,传说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食用后立刻成仙长生不老。其实从中医上来讲,桃子白里透红,是人体返老还童之象,并且桃子酷似长寿者的大脑门,所以,精力旺盛用桃子来作为一个象征。

梅花鹿具有美丽的外形(仙风道骨)和温顺的性格,通禄,代表温顺可以增长福禄的意思。仙鹤代表清廉淡泊,同样松树也代表浩然正气,因此仙鹤和松树在一起被人们称之为松鹤延年,同样寓意着人要淡泊名利,常存浩然正气,则是长寿之妙绝。蝙蝠绝对是“福”的象征,这在许多留存古老的建筑,以及砖刻,石刻中几乎处处可以见到,不用多说。其实蝙蝠的特性就是隐藏,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张扬,要低调做人,藏着的才一定是宝贝,一定是真富贵。三个吉祥物动物分别代表着福禄寿,低调谦逊可以得福,温顺包容可以得禄,淡泊名利可以得寿,这就是传统寿星给我们的长寿启示。铜质则代表天真烂漫,我们俗话说的老顽童,就是这个意思,人要时时有颗童心,稀里糊涂的人长寿,这样的人才会具备福禄寿相应的品德。厚德才能载物,长寿因此而来。

 

 

3)长寿之道

 

 

   彭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寿星和养生家,许多先秦古籍都载有他的名字。据传,他是黄帝的后裔,曾侍奉尧帝,受到尧的赞赏而被封之于彭城,故名为彭祖。一说彭祖至殷朝末年已767岁,一直活到800岁后不知去向,但较难令人置信。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连春秋的先圣孔子都很倾慕他,庄子和葛洪也赞叹他寿命之长久。葛洪在《神仙传》中记载彭祖的养生治身方法是“常闭气内息,从旦至中,乃危坐拭目,摩搦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千”。此即后世的气功修炼、吞咽唾液方法。

注重品性修养,也是彭祖得以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神仙传》记述“彭祖少好恬静,不趋世务,不营名誉,不饰车服,唯以养生治身为事”。据传,殷王前后赠给彭祖数万金,他都受纳了,但却用来救济贫贱,自己无所留。可知彭祖绝非那种四处钻营,终日忙于机谋巧算、患得患失的人。他心地善良,心胸豁达,思想开朗,不受“慎喜毁誉”所累,精神状态经常保持良好,这些正是身体健康的首要保证,也是尽享天年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如果我们稍微关注一下了解一下中医常识,就会发现很多中医医生都是比普通人长寿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从中医的角度再对长寿做个总结。纵观历史,历代中医中长寿者很多。如《后汉书·方术列传》载:东汉名医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唐代孙思邈百岁还能著书立说,写下不朽医典《千金翼方》;著《脉金针方》、《明堂人形图》的甄权活了103岁;宋朝名医谭仁显108岁;明代温病学家吴又可也年至百岁……中医多长寿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有养生长寿之道,这在历代医籍中常常可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预防。张仲景在《甲乙经·序》说:“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不懂医学又不听忠告,终于四十而夭折”。

第二,讲究养生。起居有常,动静适宜,《管子·形势篇》说:“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第三要饮食有节,戒除偏嗜。《素问·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第四是减思虑,蠲喜怒。《医钞类编》说:“若日逐攘忧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

第五,慎房室。《内经》说:“若入房过度则伤肾”,放纵情欲,耗精过度就会“半百而衰也”。《千金方》上更说:“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

第六就是养德,道德高尚的人一般都长寿,长寿者一般都是品德高尚之人。孔子说:“大德必得其寿。”孟子提出的“爱生而不苟生”的积极养生观,就是把“仁义”,“道德”看成是高于生命的,他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名言,是仁人志士的养生之本。唐代名医孙思邈亦说:“道德全,不祈善而得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第七,就是养中和之气。《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医理论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道家养生概要》书中说:“少言语以养内气,寡色欲以养精气,薄滋味以养生气,咽津液以养脏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节粮食以养胃气,不漏精以养肾气,慎行藏以养神气。”这些都是滋养中和之气的良方妙计。

最后,宋代苏东坡在《上皇帝书》中他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养生理论,真正是对养生长寿做了一个最好的总结:“人之寿夭在元气,是以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不得已而用药,则择其品之上,性之良,可以服而无害者,则五脏和平而寿命长。”东坡先生养生观的要点在于培养元气,使五脏六腑功能强健,相互协调。他的静坐调息法是一种很简便而有效的养生法,练习者全副身心都集中在呼吸之数上,自然就进入了入静状态,全身高度放松,使机体充分休息,自我调节,从而达到防病祛病之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生与死——从中医和道家的角度
炁通任督.必得康寿 - 气功导引 - 民间中医网 - 中医养生,中医咨询,中医书籍,中医论...
解读黄帝内经:童颜不老的养气秘诀
长寿潜质:人究竟活到多少岁才算尽享天年
怎么样增长自己的寿命?
《中医基础理论》_第一节 养生_中医世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