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刍议临习——区分侧重临习(二)

    有时和一些初学书法的朋友聊天,他们说临帖一接触范字,就眼忙手乱,毛笔跟不上趟又举措不当。不知从哪临,从哪下笔?临什么?怎么临?总临不像怎么办?一笔一画那么写,太慢,着急,连笔又不知怎么连的,光跟着绕圈了,一着急更写不像。  

    还有朋友问先学结构还是先学笔画?学笔画吧,结构就顾不上了;学结构吧,那笔画的变化又那么多。很多情况是顾此失彼,怎么也不像,真想把笔给扔了!其实,就是有经验的老手,临习自己不熟悉的碑帖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谁都“难过此关”。

    说实话,不能把笔画和结构截然分开。大家都明白,写字如同盖房子,应该根据图纸先打基础,竖梁立柱,搭好结构后再做后续,完成建筑。没有笔画等部件、材料的组合,搭不起字的结构;不会组织结构(如同没有图纸),笔画就是一堆没有派上用场的部件或材料。谁也离不开谁,一个也不能少。当然,现在谁也不至于搭不起结构,只不过搭得好的就立得住,搭得不稳的结构歪七扭八罢了。

    有人说,那我分头临,今天只临笔画,明天再临结构。此话虽然不全面,显得简单了些,但是如果理解为有目的、有重点、分阶段的临习,却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有可操作性,的确是有效的。这就要我们实事求是地看自己,根据自己的不足或需要,来确定学习的步骤、方法,针对具体情况,解决疑难问题。比如,初学者如果过去没有接触过书法,几乎没有用过毛笔,可以先看一些介绍初学书法基本知识的书,从基本笔画、复合笔画、偏旁部首入手,渐进式临习,甚至我都主张可以从描摹范字入手。有点实践经验的朋友也可以直接临习古代法书经典。或二者结合起来,以求共进。

    关键还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侧重点临习。我就是坚持这样一种在有些人看来是“小儿科”的临习。因为我很清楚我的长处和弱项——楷书写的作品多而行草书练得却很少。所以我在平时有机会就加强行草书的学习和临摹,采取的办法:一是描摹。用很薄的宣纸蒙在范帖上先用铅笔描摹一遍(不一定很多字),然后移开范帖,继续用毛笔在铅笔描过的范字上对着范字再临一遍。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先描一遍为的是熟悉结构,控制基本字形不跑;对临时重点是学笔法,关注点不是结构而是范字的用笔。此举并非“高明”,却是“捷径”。举一反三,效果自见。二是有时间的话,放大临写或背临。总之,对于我们这样的有不同需求的人来说,要有针对性的临习,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其实这我也是跟别人学的。对于很多学书者而言,“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只要管用就行,“不管黄猫黑猫,逮着耗子就是好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时练硬笔和毛笔书法有冲突吗?
毛笔书法结构第75讲,结构错综复杂的字如何笔画直接的关系?
硬笔书法教程
毛笔字书法基本笔画
与朋友聊书法
写好硬笔字,记住以下这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