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田英章欧体楷书所学所得所悟4
四、我之所得所悟   

       为圆幼时书法梦想,2007年6月1日闲来信步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选贴学习书法,偶翻田英章欧体楷书教材,但见字体秀丽,美观大方,端正规范,因而爱不释手,此无意之举乃成就我们七年的师生书缘。七年来,从点、横、竖、撇、捺、钩、折、提等基本笔画学起,再到提手、宝盖、单立人等偏旁部首临习;从单字结构到章法布局,读帖临帖,心揣手摹,一步一动,从未间断。虽然自知差距还很大,但和自己比自感笔力、笔意、通篇协调能力都有较大提高,有很大收获。七年来,伴随楷书网,先后在北京、天津、石家庄、黄山、深圳、珠海、佛山、井冈山、宜春、景德镇、九江、青岛等地,与“砚田书友翰墨结缘”,相聚之景历历在目,丝丝甜蜜。但在学书中不免遇到几多疑惑,也不时受到外界非议,故引发思考,也有所悟,感慨于此,与君交流。

                  

                                                                 本人楷书习作1(四尺对裁)

                  

                                                                 本人楷书习作2(四尺对裁)

                             

                                              本人楷书习作学书有感3(四尺整张) 1、关于“取法乎上”与“莫学今人”。唐孙过庭书谱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其下下矣”,为后人公允,并引为经典名句,警示后学。那么,何为“法”?何为“上”?如何“取”,可能千人千言,莫衷一是。本人认为法乃“书法规则和学书方法”,“取法乎上”完全正确,但要根据自己的认知和书学水平来作选择。大家都知道,“九成宫”乃欧体正宗,法度森严,为上上品,学欧之人必临之。那么作为初学者若没有先行者、明师作指点,拿一本字迹不清、版本不明、残破不全的九成宫拓本,关起门来,自啃自消,恐难有成,除非也像田英章那样幸运的有60年时光专攻。同样我认为,“今人”也有可学之处,与王羲之、欧颜柳赵同时代的书家追学其书者甚众,不可一概否定。田英章也告诫学生要学欧阳询,不要学田,但他毕竟比我们多研究欧阳询几十年,可谓酸甜苦辣遍尝,硕果累累满装,已为当今欧书之“上”,其“法”有度,有可“取”之处,作为初学者学习他的学习方法,与他分享学书成果,踩着他的肩膀前行,应该是可以的。当然,与田英章不可能成为第二个欧阳询一样,我们也都不可能成为第二个田英章。随着各自的书学认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追古朔今,遍涉百家,开阔眼界,提高眼力,鉴赏优劣,择善而从,取法自如,乃是提高书法及欣赏水平的必经之路。切记不可坐井观天,自以为是,以针渡人;也不可妄自菲薄,独自徘徊,自毁前程,自取其辱。
        2、关于“馆阁体”与“美术字”。田英章楷书看起来工整优美,规范大方,利于初学者学习,得到大众普遍赞赏,但也被有人冠以“馆阁体”和“美术字”而贬之。众所知,“馆阁体”是唐代“院体”、明代“台阁体”发展到清代的集中形成和最后阶段,其形质还是“欧里赵面”,自然有他形成的原因、特点和标准。在当时手写公文的时代,再加上科举考试需要,把字写得平正工整、笔画严实、大小匀称是当时相当多读书人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和文化审美所要求确立的最低标准,故参加科举考试之士和朝廷官员无不打下坚实的楷书基础,因而楷书高手比比皆是。后来“馆阁体”使得楷书注重严谨的法度要求走向了极端化,仅仅停留和束缚在单纯的书写技术层面上,忽视了当代艺术个性的要求,发展成千人一面、千部一腔,难免流俗,故被“微词”。但仅就楷书的基本功力这一点而言,现在又有多少书法家能做到呢?当今科技发展时代,毛笔书写实用功能渐弱,许多大学生练钢笔字都写得东倒西歪,也谈不上写出漂亮的的毛笔楷书了,像田英章这样一写就是60余年,且出类拔萃,堪为楷范的能有几个?国家提倡还来不及呢,为何要贬?现在很多所谓的书法艺术家,只会陶醉在自己认为好的东涂西抹的意境中,张扬所谓的“个性”,确实连正揩字都不会写,更不要说漂亮的“馆阁体”了,难免有“葡萄酸”之嫌。书法的艺术性属性就是观赏性,向大家提供美的享受。老百姓都喜欢的字为何要贬?若果大家都像田英章那样能把毛笔字写得和美术字一样漂亮,对社会和个人进行美的熏陶有何不妥?要知道大多习字者还只是书法爱好者,并不都想成为“书法艺术家”,可随喜好而择师,择善而从之,故不必苛求。3、关于楷书的“传统继承”与“创新发展”。追溯中国书法长河源头被公认的当属甲骨文。继而金文、石鼓文、秦篆、汉隶更替流变,派生出楷、行、草竞相生姿,流传后世。甲骨文用笔用刀或方或圆,结字造型或紧或散,章法布局或疏或密,风格上雄伟、秀丽、劲俏、放逸,无不蕴藏着书法艺术之美;金文用笔变方折为圆转,易纤细为粗浑,或圆或方,或曲或直,变化丰富,形式多样,为中国书法的用笔奠定了基础;石鼓文为金文之嗣,小篆之祖,用笔粗细均匀,结构方正严谨,笔画首尾圆合,粗细一致,中锋用笔,力含其中;秦篆行笔圆转匀称,字形纵势圆方,结构统一定型,铁线瘦劲,整齐美观,是汉字及书法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但法度严谨,书写缓慢,很快被汉隶取代;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书写笔画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行笔轻重顿挫富有变化,书体实用而具观赏性。汉末魏晋时期楷书经隶变萌生并蓬勃发展,直至隋唐楷书登峰。初唐四家,颜筋柳骨,各具特质,名垂千秋。其中欧阳询的楷书秉承汉隶之神,纳六朝碑书之精,风格独具,对后世影响巨大。欧阳询初学王羲之,后渐变体,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气势奔放。人评其书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金刚嗔目,力士挥拳。人得其尺牍文字,咸以为楷范,时称为率更体,又称欧体。此后颜柳相继面世,唐楷法度至极。颜真卿上承二王传统,又习初唐四家,法前人而创新意,自成一家。颜体楷书端庄雄伟,结体宽博,气势恢宏,凛凛不可侵犯。柳公权初学王羲之,后学欧颜,取法李邕,自出新意而不断完善。柳字结构严谨瘦劲,骨力遒健,刚劲中又不失婀娜,自成面目,史称柳体。宋人尚意,注重个人情趣表现,不受楷法羁绊,故楷书无大成。而元人则要与宋末书法流弊背道而驰,“超宋迈唐,直接右军”,师法魏晋,其领军人物乃楷书史上的另一大家赵孟頫。其天资英迈,积学功深,书师承钟王,参以李北海笔意,楷中带行,流利遒劲,庄重精严,字迹秀美,风姿流动,楚楚动人,世称“赵体”。从明初“台阁体”兴起到中期衰微,再到清代“馆阁体”的又一次盛行,楷书发展受到了时代局限,严谨有余,生气不足,淡化个性,因而造成“千人一面”的诟病。晚清“尊碑抑帖”、“尊魏卑唐”之风兴起,唐楷受贬,魏碑兴起,直至民国和现代,楷书再无公认的大家面世。中国书法在血脉传承中创新发展,跌宕起伏,精彩纷呈,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
    传统书法走进现代社会,生存环境变迁,书家们大都难免心情浮躁,学养缺失,书卷气少,追逐名利,追求形式,标新立异,破坏传统,幼稚、狂怪者众多,所谓“现代书风”、“流行书风”盛行,从事楷书书写特别是唐楷者更是寥寥可数,此从近几届国展作品中即可看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田英章刻苦钻研欧体楷书,并按自己的理解使其发扬光大的精神难能可贵。其字是雅是俗,是继是创,仁智自鉴,大不必求全责备。好在受其影响并跟其学书者日渐增多,大多都不为成名成家,只为调节心境,自娱自乐,把字写好,陶冶性情,自有分寸,大不可横加干涉。传统书法走进现代社会,生存环境变迁,书家们大都难免心情浮躁,学养缺失,书卷气少,追逐名利,追求形式,标新立异,破坏传统,幼稚、狂怪者众多,所谓“现代书风”、“流行书风”盛行,从事楷书书写特别是唐楷者更是寥寥可数,此从近几届国展作品中即可看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田英章刻苦钻研欧体楷书,并按自己的理解使其发扬光大的精神难能可贵。其字是雅是俗,是继是创,仁智自鉴,大不必求全责备。好在受其影响并跟其学书者日渐增多,大多都不为成名成家,只为调节心境,自娱自乐,把字写好,陶冶性情,自有分寸,大不可横加干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田蕴章,各行各法、无需争议的楷书能者——当代书坛百家酷评28
田英章将险绝莫测的欧楷写成了田体,书友:不愧为当代楷书第一人
学田楷几十载,进不了中书协,专家称“田楷是美术字,进不了”!
UC头条:楷书名家孟繁禧, 将欧体楷书写出了别样的味道, 比田英章如何?
田英章:书法端庄严谨,却褒贬不一!
田英章楷书值得学习吗?对不起,你可能是对书法有什么误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