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单元教学学习反思

首先,需要捋清楚的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育人目标发展的旅程

1.1980年我们提出了双基目标,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育人目标。

2.2001年我们启动了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此确定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育人目标。

3.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数学提出了四维目标,英语提出了五维目标。

4.2014年国家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把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5.201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首次提出跨学科、综合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育人目标。

6.2017年我们启动了高中课标修订,以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各学科育人目标。

7.2019~2021年我们又开始启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为更好的初高初中和高中的衔接,也提出学科核心素养育人目标。

其实,从2014年到2021年,其实我们一直在朝向2035年教育强国目标而做积极的改革探索。

其次,什么是大单元教学设计

所谓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就是基于核心素养,从学生的视角,课程的视角,整体的视角,将相关的同类知识,准同类知识进行整合,设计利于助于学生学习,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和实行?

既然是大单元结构就是要从大的单元视角出发,用大单元的结构思想方法来审视驾驭教学,关注学生整体建构和学习效能入手。大单元的起点是要找出学科大概念设计一大主题、大任务。教学设计突出情景化、大任务、结构化、关联性。这需要重点说明的是结构化,这里的结构既是指知识结构,也是指方法结构,更是形成知识的过程结构。因此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不是仅仅针对于知识点,也不是仅仅针对于方法,而是针对于知识、方法习得及其思路过程。华师教育学院的房涛老师针对大单元教学设计整理出了清晰的可视化的思维路径:

有人针对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提出了所谓的“四化”教学设计思路:即知识的结构化,结构的问题化,问题的情境化,情境的生活化。

再者,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几个关键要素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起点是依据核心素养、分解课程标准、整合教材,立足于单元学习主题、凸显整体建构、教材重组和思维导图的建构,课程的重组促进,知识整合,其目标在于提升学科思维层次,达到高质量育人的目的。

要素1:“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或专题、话题、大问题)。

要素2:“大单元教学设计”体现学习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结构化、系统化。

要素3:“大单元教学设计”指向提升学科思维层次,达到高质量育人。

仔细梳理,我们发现大单元教学和以前的课时教学、学期和学段教学的区别,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倡导深度学习;二是倡导高质量评价,最终实现高质量育人的目标。

深度学习的认识

  早在400多年前,夸美纽斯就说过,好的教学是迅捷、愉悦、彻底都能做到。深度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彻底学习。强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真正的学习要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深度学习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活动和体验。强调学生作为主体活动。学生需要自己去观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想象表达动手操作,特别是思维活动。与此同时,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需要全身心投入在活动。这里既包括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感知和理解,也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情感反应和价值判断,比如师生关系,同学之间的合作沟通等。

第二、联想与结构。这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方式,一方面是指学习活动所处理的内容及其特征。比如我们经常讲活动式、探究式学习既突出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也突出了学生活动的方式。学生通常根据其经验,参与当下的学习,又要将当下的学习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起结构性的关联,从而使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相关的关联,能够操作和思考。通过活动既能丰富自己的经验,又能提升自己的认知,达到举一反三,迁移运用才是深度学习的特征。

第三、本质与变式。这是对学习结构和学习过程特征的一种描述,学生基于对系统变异的学习材料加工起来,把握学科本质(主要包括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过程),进而演化出更多的变式。这里需要向学生提供典型意义的学习材料,强调学生与学科内容的深度交互,进而从把握学科本质到演化更多的变式。

第四、迁移和创造。帮学生把握除了学科的本质能够举一反三,学生才能够进行迁移和创造,迁移到陌生情境以后,学生依然能够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讲强调情境教学,强调基于真实问题情景,教学设计的意义所在。迁移和创造是学生掌握内化学习内容以后的外化表现及创造性的表达要求。学习情境与氛围是开放的,也是实践模型中进完成进阶。这就是我们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评价指标或者评价任务的意义。

第五价值与判断。价值和判断是要回答教学的终极目标和意义。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以人的成长为最终归宿。培养人首先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学生能够表现出对周围人事物以及经验的正确判断,以及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这就是我们从2016年开始提出提出立德树人作为育人根本目标的原因所在。

我们如果想反观自己的教学或者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是指向深度学习,应该从以上5个方面进行,自我检测和评价。

从不同实验区实验的成果来看,如果要指向深度学习,首先要确定学科学习主题。然后以此主题为依据,设计出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任务群。让学生在任务中完成知识、能力、情感的进阶。这就是我们现在强调单元学习强调大单元整合的逻辑背景。其实践模型如下图:

高质量的评价

   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引导老师们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根据课程标准和素养要求、制定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进行学习评价,设计环环相扣,其目标是核心要素能够具体化、可培养、可干预、可评价。

大单元教学的教学评价应该突出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和价值引领六个维度进行设计。评价的设计应该突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在评价时体现出持续评价的特点。突出评价的诊断性、表现性和激励性。一个高质量评价一定是评价过程的细化,要适量、适度。在不断持续的评价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生行为进行反馈,收集学生学业水平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成果。根据教学评一致性等有效教学的理念,在设计大单元评价的时候,应该设计出大单元评价的量表。既有评价的项目,也有评价的层次,也有评价的阶段这样的评价呢,才是基于大单元教学,基于素养导向,基于促进学生发展科学评价。

参考文献:

1.《从课时教学走向大单元设计成为新时代命题》房涛学习与分享

2.《北师大郭华: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如何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教育之窗

3.《胡志桥:坚持科学评价导向 提高作业设计水平》中国教育学会

     图片来自百度搜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单元设计,整体把握知识本质 刘晓玫
安桂清: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设计
有效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
如何在单元教学中有效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指向深度学习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崔允漷 || 深度教学的逻辑:超越二元之争,走向整合取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