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炉为什么那么高?
userphoto

2023.05.11 四川

关注

    花上十分钟,了解一个工业常识。

    高炉有多高?这个我挺有发言权,参加工作第一个练手项目,是高炉的炉外照明设计,有一盏航空警示灯,高层建筑都要装的,要装在高炉的最高点,为了实地考察,平生唯一一次爬上了高炉炉顶。

    估计一下高度,能有五六十米,接近二十层楼高,那还不是最大的高炉,是1250立方米的,当时最大的高炉有四千立方米,现在有六千的了,高度也应该接近一百米了吧。

    炉顶是露天的,好在我不恐高,不然可能有胆子上没胆子下。

    高炉为什么要建那么高呢?有原因的吧?

    了解一个新知识,最省事因此也是最好的办法,是拿已经了解的相近的旧知识去做对比,找到相同之处,可以直接明白一部分内容,再找到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了解新知识的关键点了。

    在前一篇'古人怎么炼钢铁’里,我介绍了古代的块炼铁工艺,它的基本原理和高炉炼铁工艺一样,都是用碳去还原铁矿石,确切说是以一氧化碳间接还原为主。

    在讲到块炼铁工艺时,我没有画图,因为没必要,那炉子就是一个容器,把铁矿石和木炭装在里边,是高是胖都不要紧。

    但讲高炉炼铁工艺,不画图就不行了,要复杂很多,没有图讲不清楚,下面是高炉主体部分的示意图,左边是高炉的主体结构图,右边是高炉运行时内部的炉料分布和温度分区示意图。

    先看左图,从里往外,最里边是空心的炉膛,然后是耐火砖砌的炉衬,外面则是钢炉壳,古代竖炉不用钢做炉壳,外部就要用砖石堆砌成上小下大的稳定形状,但这样一来,出铁、出渣就不方便操作了。

    从上往下看,最上面叫炉喉,下面越来越大的一段叫炉身,占了高炉一半多的容积,直径最大的部分叫做炉腰,再往下,炉体就开始收紧了,是漏斗形的,叫做炉腹,炉腹下面直筒形的叫做炉缸。

    炉体上有一些开口,炉身上方用管道接出去的一对开口,是收集高炉尾气的,尾气中还有一些一氧化碳,会污染大气,收集起来后经过净化,就成了高炉煤气,虽然发热值比较低,但可以和高发热值的焦炉煤气混合,作为燃气在钢铁企业里自产自销。

    应该很容易想到,这给高炉炉顶出了难题,既要隔离气体,还要放炉料进来,这就是炉顶工艺,我们放后面再讲。

    在炉缸的上沿,有一圈开口,那是进风口,所有进风管道汇聚到环形母管上,用鼓风机对母管鼓风,鼓的不是冷风,是一千到一千三百度的热风,这是提高高炉温度的好办法,很遗憾,这不是我们的老祖宗发明的,是竖炉工艺传到西方以后,由英国人发明的。

    热风温度那么高,还全额保留了氧气,怎么做到的?这就是热风工艺,也在后面去讲。

    炉缸是存放铁水渣液的容器,中段开有出渣口,平时是封闭的,出渣时才打开,最下方是出铁口,也是定时开闭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此高温的渣液铁水,没有一种阀门能够打开关闭它们吧?怎么做到的,这就属于出铁场工艺了,也放后面去讲。

    炉腹炉腰部位温度很高,炉壳和耐火砌层都会吃不消,需要通水冷却,为了节约用水和避免产生水垢,采用软水强制循环冷却,这是常规辅助工艺,有散热塔做冷却,沉淀池和过滤池做净化,还有水泵提供循环动力,冷却水箱的具体分布情况我不清楚,图中就没有表示出来,你知道有这个东西就行了。

    一旦高炉开始运行,里边的情况就谁都看不见了,温度太高,不可能开些观察窗往里看,那么,右边画的运行情况示意图,怎么来的,想当然画的吗?

    网上很多分析图还真是想当然画的,所以你也别信,但我这个是有出处的,是炼铁学教材里,按高炉解剖研究项目的成果画出来的。

    也不知道高炉解剖研究是怎么搞的,是不是让高炉在运行中直接停止鼓风,让高炉保持原样冷下来,然后剖开高炉研究内部,废掉一座高炉为代价来搞研究,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图不是瞎猜的。

    高炉唯一的燃烧区在下部,就是进风口附近,热风里的氧气在这里耗尽了。因此从这里往上,是位置越高温度越低。

    因为炉壁散热的原因,每一平面上,是中心位置温度高,越往边缘位置温度越低。

    把这两条连起来一想,高炉里的等温面,就应该是拱形的了,想一想看看对不对?

    所有等温面里,有两个面很特别,一个是铁开始软化的温度,差不多一千二百度吧,称为软化线,另一个是含杂质的铁融化的温度,差不多一千四百度吧,称为融化线。

    夹在软化线和融化线之间的,叫做软融带,在这里,铁会软化、半融化直到融化滴落,图中的软融带我画得很显眼的。

    软融带以上的温度低于软化温度,不管是铁矿石,还是已经还原的海绵铁,都会保持固体形态,这就像一个块炼铁的炉子,只要这里有高浓度的一氧化碳,铁矿石就会固态还原成海绵铁,那么,高炉炼铁和块炼铁的共同点,就在这里了,称为块料区,大部分在炉身位置。

    现在我们知道了,高炉里也会练出海绵铁的哈,只不过练出来不算完,会在软融带里化掉,矿石中的脉石和加进去的石灰石反应,生成低熔点的炉渣,也在这里化掉,最后会得到干净的铁水,这就是高炉工艺和块炼铁工艺最大的不同:多走了一步,先还原,再融化,时间先后的两件事,在连续生产的流动中,变成了在两个区域里完成。

    软融带是铁打的营盘,只要高炉运行保持稳定,软融带就一直在那里,位置都不怎么变。

    软融带里的炉料,是流水的兵,在融化线上,海绵铁、炉渣,都融化了,没还原完的氧化铁,软化以后和焦炭接触,发生直接还原,然后也融化了、全都滴落下去,孤零零的焦炭挂不住了,也会掉落下去。

    所以,软融带的下方不断消融,会导致软融带内炉料不断下沉,然后上方会有新的炉料掉落下来,进入软化线,软融带厚度不会变。

    现在你能够理解炉身和炉腹的形状了吧,炉身越往下越大,块料容易掉落,不会卡住,炉腹则上大下小,能够把软融带支撑住。

    软融带必须足够结实,能够扛住上方炉料的重量,它还必须能够透气,要不然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怎么去块料区?

    这就是焦炭的作用了。

    高炉是一层焦炭一层铁矿石这么分层进料的,焦炭层在块料区是没有作用的,这里没有氧气,在软融带里,温度高了,焦炭红了,但仍然不会燃烧,保持着固体形态。

    帐篷形的软融带的侧壁,就是一层焦炭一层海绵铁构成的,软化了的海绵铁不透气,但会起到粘合作用,让焦炭不会掉落,固态的焦炭层则起支撑和透气作用,称为焦炭窗口。

    用焦炭在高炉里做燃料,也是西方那边捣鼓出来的,之前怎么解决的?或许只能用一些高温下仍然足够结实的煤块吧,木炭肯定不行,一压就粉了。

    软融带下方是滴落带,也是一个拱形空间,这里除开滴落的铁水渣液路过,剩下的就全是焦炭了,边缘一圈的风口附近是回旋燃烧区,是高炉里唯一发生燃烧的区域,热量和一氧化碳都在这里产生,中心部分是疏松焦炭区域,这里的焦炭会顺着坡度滚落到燃烧区补充燃料。

    滴落带下方的中间,是一个压实了的焦炭堆积的小山,这里的焦炭没地方落了,触底了,也没法燃烧,因为这里没氧气,所以会长期呆在那里,称为死料区,不过没啥危害。

    炉缸里下部是铁水,上面是渣液,铁水和渣液里泡着焦炭,所以高炉炼铁出来的是生铁,有太多渗碳机会了。

    简单总结一下:软融带的存在把高炉内部大致分成三部分,上面是块料区,还原产生海绵铁,中间是软融带,海绵铁化成铁水,实现铁渣分离,最下面是燃烧空间和铁水收集空间。

    现在我们回头来了解一下之前遗留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炉顶工艺,高炉的炉顶有多种形式,有双钟炉顶,单钟压力炉顶,无钟压力炉顶等,其中我能够说清楚的,就只有双钟炉顶,那就说这个吧。

    上图就是双钟炉顶的示意,涂黑部分是大小钟,形状就像倒吊的漏斗,平时大小钟都是关闭的,炉料就倒在小钟上面的接料漏斗里,小料斗装满以后小钟下降开启,炉料倒进大料斗,大料斗装满后,大钟下降开启,炉料经过旋转布料器均匀进入高炉,只要大小钟不同时开启,就实现了气体隔离。

    示意图没有画出上料小车或输送胶带,以及料位探尺等,小钟的升降杆是空心的,大钟升降杆从中间穿过,升降操作是高炉下方用钢丝绳拉动平衡机构实现的。

    炉顶工艺是上世纪初出现的,之前高炉尾气直接排入大气。

    第二个是热风工艺,热风炉很简单,就是用耐火砖在里边砌成曲里拐弯的风道,把混合煤气送进去燃烧,把风道里的耐火砖烧红,然后切换送入空气,让高温的耐火砖把空气烤热。

    一座热风炉当然不够,要三四座,一座热风炉往高炉送风,其他的要么在燃烧升温,要么低强度燃烧保温等待。

    送风机是高压鼓风机,因为软融带气阻很大,没有足够压力送不进去风,鼓风机不止一台,要不然故障检修怎么办?至少是三备一,两台工作一台备用,为什么不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因为不合算,三备一需要三台半功率的小风机,二备一就要两台全功率的大风机了。

    第三就是出铁场工艺了。

    在炉缸里因为比重不同,铁水在下,渣水在上,当两者分界面接近渣口时,打开出渣口放出渣液,然后关闭出渣口,打开出铁口出铁,当铁水上方残余的渣液开始混出来时,就尽快关闭出铁口。

    关闭渣口铁口的方法是用耐火泥去堵,像挤牙膏那样挤进去,堵渣口的叫堵渣机,堵铁口的叫做泥炮,因为堵铁口时铁水还在流,属于顶风作案,要做得更笃实,结果就做成古代虎蹲炮的模样了。

    打开渣口铁口的方法,是用超大电钻钻开,取名叫开口机。

    从出铁口和渣口出来的铁水渣液,在铁水沟和渣水沟里流到铁水罐车、铸铁机和水冲渣装置去,所以出铁场不在地面,要垫高几米甚至一二十米,好放置这些设备,高炉就需要有高度的炉基。出铁场平面铺了厚厚一层耐火砂,铁水沟和渣沟是工人用锄头掏出来的,这个方法有点low,但你能想出不low的办法来吗?

    出铁场工人很辛苦,高温环境作业,出渣时还需要防护一氧化碳泄漏,在软绵绵的耐火砂上行走要很小心,掉进铁水沟里可不好玩。

    我唯一一次正好在现场的人身伤亡事故,就是在出铁场,和爬上高炉炉顶是同一天,很巧,当时我正在观察泥炮,听到惊呼声,转身看到一个工人倒在铁水沟里,正被同伴拉起来,半边身子的劳保服完全没影了,露出泛红的皮肉,很快就用担架送走了,这里的很快,有点细思恐极,担架是一直准备好的?后来有没有救过来,我就不知道了。

    铸铁机用来把铁水铸造成生铁块,到炼钢厂化铁炉融化后炼钢,现在的工艺是直接用铁水罐车运到转炉跟前倒进去,叫做铁水直送,又省事又节能,但转炉和高炉有各自的生产节奏,总有高炉要出铁了,转炉那边却吃不进去的时候,所以铸铁机还是保留下来,作为缓冲手段。

    水冲渣工艺是用高压水流冲击高温渣液,会形成米粒大小,满是小孔的水冲渣,这东西可以送到水泥厂当作半成品生产水泥,可以用来做炉渣砖,还是一种廉价的保温填料,可以卖钱的哈。

    我刚参加工作的前后,国内引进了一套水冲渣设备,只买了使用专利,那时国内的工程师还挺牛,大家看了一下,一致认为不过是一个理念而已,没啥了不起,于是完全自行设计了一套,没有仿造痕迹,弄得人家想打专利官司都没理由,这才叫高级山寨版哈。

    最后回答一下题目的问题,高炉为什么那么高?拿一座25立方米的袖珍高炉举例,主体高度按形状估算,大约八米左右,炉基部分要布置设备,得有四米吧?炉顶要布置双钟和它们的升降机构,估个六米不过分吧?差不多就有六层楼高了,这就算是高炉的最低高度了。

    如果现在我说,就算把一个炼铁工程师扔到古代去,他也造不出一座现代高炉来,你同意不?倒过来想,我们两千多年前的祖先,就能够利用简易的竖炉炼出生铁水来,还真挺了不起的。

    预告一下,下次聊聊高炉的仆人们,好叫人知道,五大三粗的高炉,其实是一个娇小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炉炼铁工艺流程介绍【内附炼铁流程视频图】
钢厂生产之高炉炼铁
【技术文摘】济钢6号高炉开炉达产实践
[转载]世界最大炼铁高炉——沙钢5860立方米高炉(上)
高炉炼铁生产工艺知识,高炉技术
浅聊非高炉炼铁的以前和以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