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产大佬的经历比演讲更具有教育意义
房地产作为国民支柱产业,在过去几十年里诞生出了无数的财富传奇。
至今记得地产界热钱飞舞的时候,坊间流传的那些段子
“钱不是万能的,钱都是万达的。”
“钱都是国家印的,也都是许家印的。”
当时王健林可以做成功导师教大家要做世界首富就先从完成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开始;
许家印可以在记者的追问前满面春风的当他的皮带哥,笑看自己重金打造的恒大足球队大杀四方;
融创的孙宏斌,更是可以给为梦想窒息的贾跃亭送上150亿的天价投资,搞得当时投资圈都在调侃,天使投资,分A轮,B轮,C轮,还有宏斌轮。
这三位大佬的相关传记和商业故事,已经有无数人写过了。
今天单纯讲几个印象最深刻的小片段,说得不一定对,大家随便看看。


在一档访谈节目里面,王健林曾被问及在拿地的时候有没有行贿。
当时的场景非常有意思,老王大谈自己创业初期多么艰难,讲那时的官商环境多不理想,到哪办事都能遇到工作人员吃拿卡要。
主持人准确抓住时机提问
“那你会给吗?”
王健林顿时愣住,估计自己也意识到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众目睽睽之下,老王也没敢像在清华演讲时大大咧咧的说自己的万达是中国房地产公司里面唯一一个从来不行贿的。
老王当时不好意思的憨笑一下
“多少给点儿”

当时我看到这一幕一直笑得停不下来。
这一刻的老王好歹还是比较真实的。
老王在清华大学演讲,基本就是给自己忆苦思甜的,通篇都是自己如何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甚至还给自己戴上了“万达是最干净的公司,从来不行贿”这样的高帽。
而随着富豪们的鸡汤破产,不断有人扒富豪们的“第一桶金”和“家庭背景”。
王健林的老婆林宁,在王健林还没创立万达的时候已经是林氏集团的董事长了,身家不凡,可以说是当时顶级的白富美。
同时身为富家千金,人脉极广,与不少商界政界名流都来往颇多,其主管的欧兰特俱乐部更是成为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指定的专属俱乐部。
商业领袖们的许多重要活动都选在欧兰特俱乐部举办,据说在所谓的“上流交际圈”,欧兰特是公认的国内“最极品”俱乐部之一。
柳传志、刘永好、王健林、郭广昌、马蔚华、马云等企业家,都是欧兰特俱乐部的尊贵会员。
林氏集团在万达集团起步阶段,无疑是提供了很大的助力的。
不过还是那句话,有背景的人那么多,真的成就了大事业的也就那么几位。
虽然王健林能认识林宁,可能也离不开家庭的助力——王健林的父亲王义全和林宁的父亲林连章在部队里面是战友,而且也都认识。
但是要让林宁这种千金大小姐能够看得上,王健林自己也是得很有本事和魅力才行。
只不过富豪们最喜欢把自己包装成“白手起家”。
而作为普通人,万万不能把鸡汤当了真。
巴菲特说,人这辈子最重要的投资,就是选择你的人生伴侣。
回忆起对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一个选择
“我不是选对了哪一只股票,而是选对了老婆”



关于许家印的故事最深的有两个。
一个是他大学毕业被安排去舞阳钢铁厂工作,有一次他被派到鞍钢去学习。
在出差学习的极短时间内,他就把鞍钢全套的热处理技术和规程全部抄了回来。


(年轻的许家印)

要知道,想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

因为这些技术和规程,很多都是车间里那些年老成精的老师傅多年不传之秘,就和民间中医往往守口如瓶的“秘方”一样。

只有把关系处理的十分到位,他们才会告诉别人。

许家印只不过是短期学习,就能把全套都弄回来,绝对是搞关系的高手。

就连他的领导都不得不感叹:许家印你可真有本事,我的面子都没那么大。(出处:《恒大传奇:揭秘中国首富许家印》)

也正因如此,在工作三年后,许家印就正式成为热处理车间主任,手底下管着300多号人。此时,他才27岁。

擅长搞关系,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项开挂般的能力。

通晓人情世故并不是油嘴滑舌,而是能将其他人的情绪照顾得很好,让彼此都舒服,愿意相互成全。

而第二个故事更加具有传奇色彩,也是一直为坊间津津乐道。
2008年,恒大准备上市,许家印在此前一年半的时间里面大肆扩张,同时在建的项目达到33个,手里掌握的土地储备达到全国各家房地产公司第一。
维持这一个超量规模让许家印手中的资金紧绷到无以复加。
结果2008受次贷危机影响,全球投资市场大幅缩水,不少原先和恒大谈妥的基金纷纷撤回投资计划或是大幅压低招股价格。
随着上市计划搁浅,恒大的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
市场普遍认为恒大很快就要倒下。
当时恒大内部成员也是人心惶惶。
结果许家印当时干得最多的事情,是跑去香港陪人打扑克。

不是斗地主,就是锄大地。

一连打了两三个月。

在这两三个月里,把牌友香港巨富郑裕彤父子哄得开开心心,拉进了彼此的距离,还认识了刘銮雄,杨受成等香港大亨

终于靠着香港牌友的江湖救急撑了过去。

看起来像是一个靠高情商力挽狂澜的例子。

可是多想一想,涉及到钱的事情从来不会是那么简单。

在商言商,郑裕彤但凡是真的想救,也不用打几个月的牌。

估计是在打牌这几个月里面,许家印把所有能用来交换的筹码,都拿上牌桌进行了一番交易。

而这两个月的牌局,更像去拜码头。

形势比人强,不低头不行啊。

可能对我这种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教育意义在于

面对能救你的人,有时人家就是想要磨你多一阵子。

磨到你心服口服,服服帖帖为止。

还能说什么呢?所谓能屈能伸,到了该放低姿态的时候,自己的姿态一定要舍得放下。

既然是求救,就老老实实把该给对面的面子都给出去,该让的利益都让出去。

能保证自己继续在牌桌上,能撑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在那种时候,意气用事只会把自己的大好局面全盘葬送。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许老板当时身为大陆富豪的翘楚,人前人后也是被无数人许老板许总的叫着,平时也是相当放飞自我的存在。

可到了要求援的时候,在香港富豪面前照样是可以做到不带任何情绪的放下身段,全程赔笑,小心伺候,愣是用耐心去软磨硬泡给自己拉来了救命的资金。

(许家印和香港大佬们合影)

而接下来的这一位人物,同样是在资金链断裂的危机面前,却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他的人生经历更为传奇,也更有教育意义。

有些人年轻的时候往往自命不凡,恃才傲物。

总想着要让一切都按照自己说的来。

往往对前辈也不见得多尊重,对同龄人更是盛气凌人。

孙宏斌,作为一个极富个性的创业者,论天赋和才干堪称中国商业天才级别的人物。

而他人生的几次大起大落,都和自己的性格离不开关系。

早年,孙宏斌是柳传志最欣赏的员工,没有之一。

柳传志对孙宏斌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他是那种能够一眼把产业看到底的人。

1988年清华硕士毕业的孙宏斌加入联想之后,杀伐果断,带领联想开疆拓土,表现出极强的业务能力,入职第二年就被任命为企业部总经理。

上任2个月就在全国开了13家独资子公司,不仅把营业额提升到2400万,还给公司解决了1000多万的库存。

那可是1989年干出来的成绩,那年联想的接班人杨元庆才刚刚入职。

当时在联想,全部人都相信孙宏斌将成为柳传志的接班人。

因为孙宏斌有浓重的山西口音,柳传志还要求孙宏斌每天来自己办公室,监督他用普通话给自己讲一个故事,同时把联想最赚钱的全国汉卡分销业务交给他。

本来是英主和猛将的故事。

可是在柳传志把大陆的市场全部交给孙宏斌,相当于让孙宏斌“监国”,自己去香港处理业务的时候,孙宏斌就将企业部当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

不但大肆提拔亲信担任要职,大搞一言堂,在联想内部乾纲独断。

甚至在北京办了一份《联想企业报》——这可是和柳传志亲自创办的《联想报》公然唱对台戏,分庭抗礼了。

而《联想企业报》第一句话就是:企业部的权益高于一切,企业部具有总裁赋予的所有权力。

看到这句话的柳传志大吃一惊,赶忙回京。

相信此刻柳传志眼中的孙宏斌大概就是这样

一番调研,孙宏斌的下属居然“只知孙宏斌,不知柳传志”,甚至面对柳传志的批评,还敢站起来直接怼回去。

柳传志铁青着脸走出企业部。

“我要让你们知道谁才是联想的老板!”

而柳传志和孙宏斌沟通,要求他把那几个下属开除。

孙宏斌居然是直接顶回去,表示不接受。

最后柳传志:小孙你是要听我的,还是要那几个青瓜蛋子?

孙宏斌:我要那几个青瓜蛋子。让我开除他们就开除,我以后怎么建立威信?

孙宏斌的意思,基本就是自己不想被人管着。

甚至当柳传志想要开除这几个下属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孙宏斌的下属还鼓动孙宏斌带着分公司直接独立出去。还有人提议将手上的一千多万货款一起带走。

柳传志闻讯二话不说,先是派人把孙宏斌软禁在一家宾馆里面,随后以“挪用公款”的罪名直接把孙宏斌和十几个下属送进了监狱。

孙宏斌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罪名是挪用公款13万元。

孙宏斌一直坚持自己是无罪的。

更不用提柳传志使用一些特殊手段将他非法拘禁,其实是违反相关法律的。

可是依然没有抗争成功。

在狱中,孙宏斌积极表现,获得了减刑一年零两个月提前释放的奖励。

出狱后,孙宏斌约柳传志见面。

当时有人甚至建议柳传志带上保镖一起去。

柳传志没有带保镖,只带了一个孙宏斌的老朋友一起去。

一见面,孙宏斌平和的坐下来,倒了一杯酒敬柳传志。

“我出来后,绝对不屑于提着刀子在街上乱转,将来也绝对不会进入IT业。我准备做房地产。”

喝酒,吃菜,聊自己的创业计划。

仿佛就是最常见的创业者见投资人。

柳传志在见面结束的时候对孙宏斌说

“宏斌,你记住我说的话。以后,什么时候你都可以对别人说,柳传志是你的朋友。”

两人握手言和。

1994年,柳传志无偿给了孙宏斌20万的安家费,联想出资500万元给孙宏斌创业,还拉来中科集团又筹备了500万,给孙宏斌创办房地产公司。

后来孙宏斌的一个朋友和孙宏斌在喝酒的时候问他

“你和柳传志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在使缓兵之计?”

孙宏斌说,不是。

朋友不信,再三要求孙宏斌说实话。

估计这位朋友是想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一套。

孙宏斌说,不是缓兵之计,因为你如果真的想磨刀想着以后怎么怎么着的话,你就永远没戏了。

朋友问为什么。

“为什么?因为你自己想不开,别人早晚都能看出来。

如果想不开,我出来以后拎着刀子就把人给宰了。

但是你拎着刀子,谁也不敢和你打交道了,你这一辈子就永远没戏了。”

“你把这件事划开以后,还有什么事划不开呢?所以你必须得划开。有了这种心态以后,你做事就可得一定是正的,一定不能去假装什么。”

孙宏斌张扬任性的那一面,和当下很多爽文男主整天怼天怼地的样子简直毫无区别。

可是现实不是爽文。

正如同那句,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孙宏斌在别人的平台上建设自己的独立王国,架空领导,这几乎是犯了最大的忌讳了。

而他也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足够惨痛的代价。

商场如战场,并不是玩笑话。

有些规矩,是必须得遵守的。

在人家的地盘,就还是要收敛着一些。

“别人的地盘,还是得听别人的。”

就像零零后整顿职场的结果,基本就是失业。

孙宏斌无与伦比的才华让他总是能抓住机遇创造奇迹。

但他那种自认王者傲视天下的性格也让他总是大起大落。

在联想的帮助下创立顺驰,在天津的房地产刚有点起色的时候就敢直接去正面挑战王石的万科,声称要成为全国第一。

2003年在中国房地产论坛上当着王石的面宣称,明年顺驰的销售额会突破百亿,会超过在座的每一个人,包括王总。

那时顺驰的销售额是44亿,万科的销售额是80亿。

2004年,顺驰的销售额达到了120亿,而万科的销售额是146亿。

当顺驰突破百亿以后,孙宏斌提出了“率先突破千亿”的口号。

可是政策的变动说来就来。

每一次变动都是对房地产企业现金流的考验。

结果因为极致的追求速度,把潜力都用到了极限,而孙宏斌又是一个四处得罪人的角色,没有哪位大佬出手相助。

同时对有能力救他的各路资本则又都嫌条件苛刻不愿意去签,以至于愣是没有借到足够的钱,直接迎来资金链断裂的最终结局。

顺驰的战车轰然坍塌。

孙宏斌和他的顺驰成为了那个时代房地产行业最经典的案例之一。

可当时狂飙突进的房地产公司不止顺驰一家,恒大的作风甚至比顺驰更疯狂,负债率更高。

熬过了寒冬的许家印成为中国首富。

没熬过去的孙宏斌只能将顺驰贱卖。

而后来有人告诉柳传志,当年万科销售额不过一百多亿的时候,顺驰之所以提出了千亿目标——是因为孙宏斌要超越的不是万科,而是联想。

就连王石都评价

“如果把握好节奏,顺驰能成为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但现在,它要为盲目扩张造就的奇迹付出代价。”

可是在旁观者看来,这何尝不是孙宏斌在进行另一种形式的复仇?

不过还是有一个细节十分耐人寻味。

2003年孙宏斌谋求上市的时候,自己身上留着案底,不能通过。

于是向当初判决自己的海淀区法院提出无罪申诉,而联想也积极配合,主动帮孙宏斌提供相关证据,结果海淀区法院撤销了对孙宏斌的判决,改判无罪。

是不是诬陷的,答案可能也不重要了。

孙宏斌选择了不去追究。

也得到了属于他的成全。

真实的江湖没有那么多的快意恩仇。

都是成年人了,不要急着撕破脸。

未来的路还很长。

不要被当下的仇恨蒙蔽了双眼。

恩怨相伴,相爱相杀,或许才是社会的常态。

通往顶峰的道路总是孤独的。

往上走一层,对心力和愿力的考验就重一层。

多的是各种“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而那些笑到最后的,哪个不曾经历过漫天风雪,不用经历过自己的涅槃重生?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这是财富与权势之路上永恒的禁咒,会吞噬所有不能担起这一切考验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地产大赢家: 一笔买卖从王健林那赚走230亿, 今又砸125亿拿地
起底孙宏斌:从牢狱走来的天生赌王
孙宏斌:半生的跌宕,一身的义气,一生的辉煌
150亿买乐视,631亿收购万达项目,谁知他是谁?
乐视易主!新董事长孙宏斌:进监狱,斗王石,买乐视,收万达,176天花掉1000亿!
融创负债9971亿元,“白马骑士”孙宏斌三落两起,会等来春天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