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万历朝瓷器纹饰!

  明代万历朝瓷器纹饰!
  


  

  万历民窑青花瓷器不仪使用了年代款识,而且还使用了许多其它类型的款识。这些款识包括兔纹、植物纹、方形纹、圆圈纹、陶艺家款、长命富贵款、万福攸同款、福寿康宁款、玉堂佳器款、大禄富贵款、雅款、堂名款及其它纹样款。尤以“玉堂佳器”最为著名。
  青花明万历处于我国封建社会后期阶段,虽然经济上:有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万历的统治者对思想文化控制很严,因向极大地压抑了官窑的发展。最终导致了官窑的停烧。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市场经济的活跃,人们使用需求的提尚,在激烈的竞争中,使得万历民窑又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由于万历时期民窑的器物普遍无年号款识,它们自身不能说明所产的年代,而且关于这个时期的民窑的记载儿乎是空白的。因此,断代问题仍然是我们在研究万历民窑其它问题之前,首当其冲要解决的。
  

 


  这个时期的民窑青花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由于政治的约束,在万历民密青花内容与题材方面,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画和社会风俗画大大的减少。而单纯追求形式美的花鸟、山水等方面绘间却明显增多:在艺术风格、技法技巧方面,明显表现为“水墨写意”, 技法技巧也比前期有很大提高。这与八大山人绘画作风相近,八大山人绘画最擅长的便是花鸟、善用笔墨,往往简单几笔便成画,荒率苍劲,简练高雅,足以看出八大山人的水墨画与民间青花曾有过相互影响。
  

 


  二,随着城市的繁荣,包括瓷器在内的手工业的产品、交易在万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民窑的生产活动是社会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农业形式好,社会安定,商业流通好,就能收回资金扩大再生产,所以民窑生产带有很强的商品性质。相比之下,明朝的官窑瓷器只对皇帝和宫庭负责,脱离社会,往往随当时王朝的兴旺、统治者的提倡、追求、财政拨款充足而发展,也朝的衰败而调落。
  三,由于对外联系加强,与南洋、日本、朝鲜、中亚、西欧等地的工艺技巧的交流也得到了发展。万历时期,景德镇民窑还为外销洲特别大批青花器皿,其图案纹饰基木是根据欧洲客户的需要响计的,盘子口般分成若干格,绘以郁金纹民窑青花瓷器,不仅从海路输出而且也有从陆路输出的。刊刻于万历年间的《野获编》记载:“…达靼、女真诸部及天方诸国实夷归装所载,他物不论,即以瓷器项多至数上车。余初怿其轻颱,何以陆行万里,即细叩之,则初买时,每器物纳沙上及豆麦少许,选数十个辄?缚成片,置之湿地,频洒以水,久之,则豆麦生芽,缠绕胶固。试投之牢确之地不损破者,始以登车。既装车时,又从车上扔下数番坚团如故者,始载以往,其价比常加十倍。
  

 


  四,在文化、学思想方面,宋元以来的程颐、朱底派的理学,已经腐朽衰落,面工守仁的“知行合一的新理论学得到流行,因面产生了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有关手工业方面的专门著作。它是明代手工业的科学总结,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白科全书下面,我们分别从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对万历民窑青花瓷器作个概略介绍:
  民窑青化瓷是在洁白胚胎上,使用特殊的氧化钴颜料}绘画、罩着一层透明的玻璃釉,烧出青色的图案花纹为装饰的瓷器。由于它具有雅俗共赏、典雅大方、不假雕琢丰富优美的纹饰,清新明丽的色调,故一诞生就深受人们的青睐,获大众致的喜爱,在群众中厂泛流传起米。青花瓷最先创始于民窑,应该归功于民间艺人的于民间的工匠在当地生活学艺,一般不人四处流动,因此对当地制瓷原料的本质特点产民众用瓷的情趣很了解,掌握的是当地的的工艺他相最知道出怎样的瓷器才能有人买,符合市场销路。
  万历民窑青花瓷多用浙料和品质较次的土青,故呈色不一,既有清亮的靛青,不是不散;亦有沉闷呆滞的灰青,尤以此类呈色为多见。青花的发色根据钻料的纯净度和它在釉中的凝聚情况,如果钻料去掉了杂质,特别是去掉了铁和锰,又不很凝聚,就会得到纯正的蓝色假如铝料非常凝聚的话,发色就会显黑:钻料史凝聚的话,发色呈红黑色:当钻料的浓度太低,以厚釉后,青花呈色苍白且弥散。铁和锰,这些通常所谓的杂质,假如没有去掉的话青花发色略呈灰色。白中泛青和白中显蓝的原因是由于和中所含铁杂质而引起的,而且也是瓷器在还原焰中烧成的结果。明代时,从钻料中清除杂质的经验不断臻于成熟,这使得在晚期时能够生产出是够纯度的钻料以创造出幽靓可爱的青花,其釉质亦有精粗之分,精者釉汁肥美,和色白中透青,和面光润。粗者秈汁糙,和色自中泛灰青,釉面厚而欠润。
  

 


  万历青花瓷器的烧成是一次性完成的。待胎骨千烧后,着色剂应用在胚胎上去,冉用釉罩住整个器物,然后入窑烧成。
  万历民窑青花瓷传世品数量颇多,器型也较交为丰富,小件器物中的精品胎体细腻洁白,胎体较慕靖、隆庆时要薄而均匀,佳者质量胜过官窑,但多数小件器物制作粗劣胎质粗,轮削草率,缺少艺术价值、大件器物则胎体粗时作低劣,时有变形、夹扁、窑缝等现象,如罐类器物的底部下凹而不平整。
  在万历年间由于资主义因务的发展,民窑与官窑在质量上的差别就相对缩小了,最明显的是明力历年间以后民窑代烧官窑政策实行,民窑大力吸取官窑优点,使民客生产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江西大志》所谓的“青色狼籍,有司不能察…流于民间,其制作无复分,”就是指官窑、民窑青花瓷器之间,不再像过去那样有一条不可逾越的沟渠了。某些纹样类型,尤其是龙纹和风纹,曾经被认为只限制在御瓷上使用。但一件万历时期的青花罐装饰有同样的五爪龙纹,此罐是一位施主献给山西一座寺庙的供品,至施主的社会地位不为人知。
  

 


  此时民窑青花瓷器也有三爪龙纹。在民间墓彝中,除了大量的圹碗外,青花有盖罐也是特别多见的器物。尤其是上海地区明墓中发现的多层青花盒,更说明了民窑制作水平的高度成就。
  万历民窑工匠可自由地在瓷器上绘画写字,这些书画艺术和当时的文人上大大的作品相比有文野之分,精细之分,但有它的特点。由于工匠们平静、单纯、生活根底扎实,视野比较宽阔,所以在瓷器上画的画,写的字都纯朴、浑淳,值得重视的是万历民窑青花纹饰画法为单线平涂和白描二类。常见纹饰有婴戏、仕女、动物、植物花鸟、锦纹开光等。受官窗纹饰影响,道教内容的纹饰亦占有相当比重。常见的题材有:访友图、狮子绣球图花鸟纹(配以花朵、山石、竹木)、团龙(锯齿形鳞等。碗器心纹饰常见的有轮叶折枝果、折枝牡丹、花篮、白兔等。与嘉靖纹饰相比较,有刻板呆滞之感。
  青花瓷器上最主要的款识是一种朝代款,人们称之为年号,年号的字体各有其特定的特征,例如万历民窑有“大明万历年造”和“大明万历年制”两种,字体写法受官窑影喇,大多行书草书,与官窑相去很远。
  

 


  万历民窑青花瓷器不仪使用了年代款识,而且还使用了许多其它类型的款识。这些款识包括兔纹、植物纹、方形纹、圆圈纹、陶艺家款、长命富贵款、万福攸同款、福寿康宁款、玉堂佳器款、大禄富贵款、雅款、堂名款及其它纹样款。尤以“玉堂佳器”最为著名。
  明代由于万历皇帝十分迷信道教,因而广大民窑产品及其款式的命名也闪烁着道教文化的深深印痕。江西明代桌中,出的青花兽钮盖高耳香炉,青色浓重,造型精湛,白公、青鹤和乾卦的装饰图案,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它是万历时期民窑青花器的代表作。
  总之明万历的民窑青花风格豪放、洒脱,笔法简练,富有表现力,它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充分地体现了民窑工匠们的艺术创造才能。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富有民族传统的根源蒂固的青花艺术必然会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明万历 青花五彩龙纹出戟尊
  此式青花五彩龙纹出戟尊当为其中杰出之代表,造型源于上古青铜器,朴拙古雅。整器呈花觚型,于颈部、腹部、底部两侧突起出戟装饰,口沿内外壁均绘五彩花卉纹,颇为特殊;颈部与腹部四面皆绘以五彩寿山福海腾龙纹,蛟龙姿势各异,升降交错,诸彩搭配之下倍觉威猛有神。
  底部圈足,内心以青花书“大明万历年制”款本品器型基本周正,无明显变形之虞,是为万历官窑不可多得之佳作。另外,此造型的设计与纹饰的布局构图关系密切,例如本品在造型上分出六部分,设计者正是借助造型的变化为繁复的纹饰提供有效的过渡,每一部分均独立成图,彼此又相互呼应,从而达到纹饰虽然繁复致密,但整体构图层次清晰的效果。
  而造型新奇别致,装饰妍丽繁缛,造型层次丰富,集彩绘、模印、堆塑、浮雕诸项技法于一身,相互辉映,各见其妙,其装饰风格为万历一朝御瓷之罕见,当为万历御瓷花方尊之翘楚。市场流通中本类作品极为罕见,可查近似例极罕;市场流通中可见矾红地青花绘缠枝花卉之例,与青花绘花卉例若干,唯五彩出戟尊例不见。
  凤纹:
  

 


  明万历 青花穿花凤纹
  

 


  明万历 五彩凤纹葫芦式壁瓶
  瓶为半个葫芦形,以凤纹为主题。上腹绘双凤纹,穿梭于如意云纹之中,下腹绘凤鸟立于地面,置身于牡丹花丛及洞石之间,及三只小鸟飞动于空中。口沿与腰部分别绘蕉叶纹及如意云头纹,圈足饰卷草纹一周。背面颈部青花双长方框内青「大明万历年制」款,上覆荷叶,下承莲花。
  狮纹:
  

 


  明万历 青花团狮纹碗
  

 


  明万历 青花狮纹花卉提梁壶
  孔雀纹:
  

 


  

 


  明万历 青花孔雀图长方盖盒
  

 


  明万历 青花花蝶孔雀纹罐
  此罐直口,椭圆形深腹,至底渐敛,圈足。通体满施白釉,釉汁肥腴温润。腹壁以青花为饰,肩部及胫部环饰一周变形蕉叶纹,形成上下呼应之势。中部主体纹样由两组姿态各异之孔雀组成,一只立于洞石牡丹之侧,一只回首顾盼,身姿袅娜,颇富神韵,其间点缀花蝶蜜蜂,皆各具情态,一派欣欣向荣之景。其青花描绘精细而生动,笔韵浓淡相间,层次丰富,尤以翎羽之绘饰写实传神。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孔雀作为瓷器纹样元代即已出现,而明承元制,瓷器纹样亦有延袭。大英博物馆藏一民窑嘉靖年间孔雀罐,大小及装饰纹样与本品相类,但整体做工与本品不可同日而语,仍可兹参照为时代之延烧。整器造型小巧雅致,构图布局疏朗,釉质甜润匀净,青花浓妍泛紫,描绘精细而不失工致,实为万历青花官窑不可多得之佳作。
  海兽纹:
  

 


  明万历 青花波涛海兽纹盌
  明万历 青花地白海兽纹高足杯
  杯撇口,弧腹,足靶起竹节式凸棱。外壁青花地留白纹饰,饰九只不同海兽浮游于海水中。高足饰海水纹,足节凸花如意纹。盌心饰八梵文围绕中间梵文。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如此器的万历款高足杯未见其他例子的着录。此款器源自宣德原型,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宣德款青花地白波涛海兽纹凸节高足杯。
  鱼藻纹:
  明 万历 青花莲池鱼藻纹大缸
  

 


  明万历 五彩鱼藻纹花口洗
  “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万历本朝
  盆胎体厚重,釉质光润,折沿花口,弧腹,平底。底部无釉一圈,底心内凹,书青花“大明万历年制”双圈双行六字款。
  此盆状若梅花,六瓣绽开,在明代宫廷档案原名称之为“梅盆”。外壁绘缠枝莲纹,内壁彩绘“满地娇”图。盆内壁及盘心均五彩绘姿态、颜色各异之鱼,水草浮萍漂浮摇曳,游鱼相互追逐,悠然自得,尤其盘心一尾青花大鲤由水中一跃而出,富具动感。
  此器五彩彩绘华丽繁复,红绿二彩浓研相应,青花明丽泛紫,构图古拙之气尚存未脱,颇具意趣,深有万历年间五彩此器之风貌。万历五彩素负盛名,以红绿二彩炽烈取胜,《陶雅》云“万历五彩,草昧初开,往往显其拙相……皆非寻常匠手所能企及。”本品当为代表。
  鹤纹:
  

 


  明万历 五彩青花松鹤万寿纹小盘
  

 


  明万历 蓝地白花百鹤长寿罐
  罐唇口,短颈,丰肩,腹下渐敛。外腹以青花留白技法绘百鹤祥云图,多数仙鹤昂首展翅朝左上飞翔,少数回首顾盼。底涩胎,中心内凹白釉,青花双圈内书「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
  嘉靖、万历二朝崇尚黄老之道,鹤因寓有福寿之意,故成为当时最盛行的纹饰之一。
  花鸟纹:
  

 


  明万历 五彩花鸟石纹盆
  明万历 五彩花鸟莲池蒜头瓶
  婴戏纹:
  

 


  明万历 青花「婴戏图」八方盖罐
  

 


  明万历 青花十六子婴戏图圆盖盒
  高士图:
  明万历 青花高士图盘
  

 


  明万历 青花高士人物提梁壶
  本品造型精巧别致,成型工艺复杂,壶身为六瓣葵花形,方流舒雅,提梁高耸,饰以松竹梅岁寒三友,可谓匠心独运。其壶盖亦作六方形,钮为狻猊仰天长啸状,甚为可爱。壶身主题纹饰为“高士图”,绘画装饰颇见意趣,蕉叶交叠为肩部与底部之辅饰,流云迤逦,松下高士诸人,童仆侍随左右,或赏花,或访友,或品茗,或吟诗,意境深幽清逸。画笔古拙遒劲,人物形象稚拙可爱,青花色泽纯净明亮,釉面莹润如玉,圈足修整精细硬朗,胎质晳白坚致,款字笔力遒劲,顿挫皆见章法,为万历官窑秀美之品。
  入明以后,炒青散茶(叶茶)取代传统的团茶,如《馀冬序录摘抄内外篇》所载:“国初建宁所进,必碾而揉之,压以银板,为大小龙团,如宋蔡君谟所贡茶例,太祖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一照各处,采芽以进。”这一改革除了茶叶形态发生变化,其喝茶相应器皿也产生置换,特别明后期茶道再兴,散茶遂为社会主流,泡茶之壶尤显重要,本品之出现正是代表了彼时皇家的审美品味与实用理念。汲新泉,烹活火,以之蕴泡香茗,当引茶客顿生“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之惬意,是为茶道上品佳器。
  人物故事:
  

 


  明万历 青花人物故事纹盘
  

 


  明万历 青花五彩人物故事图小罐
  带盖、带盒、口爆釉
  本罐线条饱满,敦实可爱,通体纹饰以釉下青花结合釉上五彩绘就。腹部主体分绘二图,一侧为相会图,庭院之中,主宾对坐交谈相欢,身边各立随仆;另一侧为课教图,芳园之中,塾师端坐讲授,学童伏案疾书,另有二仆托物侍立。整器所绘人物形神俱佳,笔法古拙,稚气未脱,颇具意趣。画面设色华丽炽烈,红绿二彩浓妍相映,青花幽丽匀净,黄彩璀璨夺目,其用色之巧妙,已至出神入化之境,深得万历五彩之精髓。
  梵文:
  

 


  明万历 青花梵文盘
  

 


  明万历 青花梵文莲瓣盘
  有明一代,佛教深入社会政治生活,反映在宫廷用瓷方面则是大量装饰着藏传佛教色彩的器皿自永乐朝起被烧造,如僧帽壶、梵文高足杯等,此莲花形盘即其中之一。莲花于佛教教义中象征“出于浊世,无所污染”,此盘拟取莲花为形,设计精巧,口内莲瓣的凹面有双勾垂云纹。盘心环饰两圈如意云纹,间以弦线相隔,中心书梵文。外壁上层莲瓣内画八朵折枝花卉,间以八个梵文相隔。下层莲瓣尖部画出叶脉纹,根部留白,显出莲瓣绽放之态。其釉厚润如玉,青花发色明艳,底部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万历年制”官窑款识。其功用当为佛前供器,在密宗的理念中,该器所书的梵文为种子字,以草木的种子比喻佛、菩萨形象,写有梵文经咒和种子字的器皿是具有一种加持力,能得到佛法的保佑,加速修炼佛法的进程,此盘当为万历宫廷崇信佛教的一例佳作,国内外重要博物馆均有类似器物收藏,可作参照。
  寿字纹:
  

 


  明万历 青花寿字人物碗
  

 


  明万历 青花百寿纹大罐
  罐直口、短颈丰肩,垂腹下敛,平砂底。盖隆起,宝珠钮。通体青花冷缠枝莲托“寿”字,近足处饰如意云头纹。底中心脐形内凹,白釉,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器是迎合万历皇帝增寿的意愿而烧造的大器,缠枝莲托“寿”字组成“百寿图”,甚为别致。万历时期的青花百寿纹大罐沿袭了明嘉靖朝同类品种的装饰纹样,可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页115,图105。但将开光内篆书寿字改为团寿字烧造,使得装饰效果更加强烈,颇有密不透风之感。全器满绘缠枝莲托百寿字,寓意百寿延年,青花发色鲜艳,为明代宫廷典型祝寿用器,并为后世清康熙青花万寿字尊所效仿。
  松竹梅纹:
  

 


  明万历 青花松竹梅大罐
  

 


  明万历 青花松竹梅人物盘 (两只)
  此对盘形制规整,敞口弧壁,圈足。通体以青花为饰。里外口沿下均绘双线。盘心青花双圈内绘松、竹、梅 “岁寒三友”, 以其岁寒不凋的特性,比兴君子坚贞之德。绘画笔法洒脱写意,颇为精彩,尤其是渲染叶片时的粗笔溻染,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通体釉水滋润,胎体坚质,盘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笔画转折有力,为万历典型官窑款识。
  对宣德御窑的钦慕继而摹古仿造成为嘉万时期官窑之风尚,此番复古理念引领开启了明后期御瓷美学艺术的另一个境地,如此对盘盘心所绘之松竹梅题材即为宣德御窑之经典,其影响波及数百年,有清一代皆以其为范,本品惟外壁略有化裁,改庭院仕女为小童奉侍高士,有浓郁的道学气息,以迎合其时皇家之审美趣味,时代气息浓郁,为万历官窑稀见佳作。
  灵芝纹:
  

 


  明万历 斗彩八吉祥灵芝纹盌
  

 


  明万历 青花缠枝灵芝大碗
  葡萄纹:
  

 


  明万历 青花葡萄纹大盘
  

 


  明万历 斗彩葡萄纹高足杯
  八宝纹:
  

 


  明万历 青花五彩缠枝八宝罐
  

 


  明万历 青花镂雕纹八宝盖盒
  万历一朝,内府所出御瓷制样皆是百般奇巧,或玲珑,或方器,或大缸,往往竭众匠之力尚难为之,更有烧造难成之苦,百中不得一二之虞。本品制作工艺复杂,盖顶设计精巧新颖,花饰繁复多变,盒身外壁与盖顶下方均饰四组云龙赶珠纹,中央菱花形开光内装饰莲花八宝纹,外绘棱格锦纹。八吉祥图案与莲纹交错分布,中心则是一朵盛开的莲花承托法伦,显得雍荣华贵。盒面构图新颖别致,繁而不乱,层次清晰,八吉祥图案巧妙地分布于八瓣形盒上下,间以缠枝纹,错落有致。盖盒底部于四隅分承四足,形制精妙,器底双框内青花书 “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书写朴拙有力,章法自然。
  本品构图设计颇见匠心独具,纹饰虽繁缛而不乱,镂空工艺的运用令层次丰富清晰。镂雕是万历官窑热衷使用的装饰技法,然烧造极为不易,往往导致器物疵裂变形,为当时窑业之大患。《明神宗实录》载,万历十二年(1584):三月己亥“工科都给事中王敬民极言瓷器烧造之苦与玲珑奇巧之难。得旨,棋盘、屏风减半烧造。”然本品器型周正,无变形之虞,笔意稚拙可爱,所见云龙飘逸灵动,极具神采,自有万历时期粗犷之风格。青花一色秾妍泛紫 ,胎体厚重坚致,釉汁肥腴温润,是为万历官窑不可多得之佳作,传世罕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瓷器
耿宝昌:嘉靖、隆庆、万历时期瓷器的认识(一)
嘉靖隆庆万历瓷器
明万历瓷器的鉴定要点
千万级的万历瓷器的器型,纹饰,台足款识釉色你都知道多少
大明气象:明代御窑瓷器选粹|天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