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论语》中浅析孔子的女性观(全文)

摘 要:对于孔子的女性观这个问题,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要从'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入手。这是整部论语中唯一一句与'女子'有关的句子,但是学术界对这句话的理解却持有不同的意见。要探析孔子的女性观,不仅要从《论语》入手,更要着眼于孔子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以及孔子的主要思想体系,本文从春秋时期的社会制度、孔子的主要思想对孔子的女性观进行分类而论,从而对孔子的女性观做出客观的评判。

关键词:宗法制度 男尊女卑 女性观 孔子 《论语》

《论语》是儒家经典的首典,在其中最主要的是表现他的政治、教育思想,而孔子直接谈论女性地方并不多,但通览全书,孔子对待妇女的态度是理解和尊重。所谓“男尊女卑”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它并不是谁提出来的,而是伴随着整个人类进入父权社会而产生的,不仅儒家会受这种观点的影响,百家争鸣时期任何一家思想都会受此思想的影响。

一、春秋时期社会历史环境

“知人论世”乃是我们在研究历史人物的思想时所必须遵守的方法论原则,我们只有在清晰了解楚春秋时代的历史背景之后,才可能对孔子的女性观的有正确的认识。

(一)经济环境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开始瓦解,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时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奴隶主经济开始瓦解,逐渐形成自己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中国人民向来重视土地,无论在哪个时期,统治者首先关心的便是土地的分配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政局的稳定。统治者都认识到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这种小农经济也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分工模式。这也表明在农耕社会为主的社会里,男女的性别差异是存在的且是必须承认的。

(二)社会政治环境

春秋时期,由于战乱频仍,自西周建立起来的礼乐制度逐渐走向崩溃,“礼”是生活的有形规范,“乐”则是生活的无形调和。人有外在的行动,也有内心的世界,;礼、乐正好互相配合,使人在世界上可以活得安稳、踏实,而且快乐。[1]所以,“礼崩乐坏”一词表示价值观的瓦解,晚孔子一百多年的孟子就曾说过,春秋时代可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孟子・滕文公下》)。儒家认为家庭是缩小的社会的,家庭无法和谐,社会的和谐也就无从谈起。

男尊女卑是在西周初年初步确立的,在春秋时期这一观点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家庭生活上的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二、孔子的主要思想

孔子的主要思想可概括为仁和礼。

(一)仁的思想

仁就是仁者爱人,是孔子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政治思想的理论依据。

在《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也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在孔子的教育中他所提出的“有教无类”也体现出他对待人的一种平等态度,并没有因为社会地位及贫富程度的差异,而对学生不同的待遇。

(二)礼的思想

而周礼,是用来严格区别亲疏、长有、尊卑、上下、男女的氏族宗法制度、贵族等级制度等,来维护和巩固奴隶主阶级的国家统治。维护周礼是孔子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说:“控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吗?”[2]138-139

孔子“礼”的思想体现在各个方面,在政治思想上看,孔子主张以礼治国,其目的为挽救礼坏乐崩,恢复西周礼制。从经济思想看,孔子要人们严格遵守礼的规定,按照自己的等级名分实行财产分配,并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一类说教,劝人安贫乐道,保护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

三、孔子的女性观分析

(一)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解释简述

学术界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有不同的解释,笔者对其进行收集整理,以下是选取的有代表解释:

1.“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君子之于臣妾,庄以阒,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3]P134

2.“唯独女子给小人做事(或共事),是最难侍奉(或相处)的啊!亲近些,就不拘礼节、放肆;远离些,就不能容纳、怨恨。'[4]

3.“只有女子与小人是难得同他们共处的。亲近了,他会无礼;疏远了,他会怨恨。”[1]P215

4.“只有你的儿子和小人最难教养了,亲近了就不谦逊,疏远了就怨恨在心。”[5]

整部《论语》中“小人”出24次,大多数的含义带贬且,与“小人”相对的应该是“君子”而不是“女子”。“女子”一词及论述“女子”与“小人”的关系,在整部《论语》中则仅此一例。孔子说的小人主要不是一个身份的概念,而是一个道德评价的概念。

孔子对“小人”定义是“毁人之善意为辩,狡讦怀诈以为智,幸人之有过。耻学而羞不能,小人也。”[6]P222

时期,将这句话中的“小人”解释为奴隶或劳动人民。首先驳斥“难养”,认为“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包括广大劳动妇女在内的劳动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然后是批判孔丘的“把妇女和奴隶同等看待的谬论”,认为宣扬这种谬论的目的“正是为了挽救和恢复当时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的奴隶制宗法等级制度”,文章最后总结“只有在共产党和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妇女才能得到解放,当家作主。”[7]P406-408

李泽厚以为这句话相当准确地描述了妇女性格的某些特征。对她们亲密,她们有时就过分随便,任意笑骂打闹,而稍一疏远,便埋怨不已;这种心理特征本身无所谓好坏,但此小人作一般人解,或作修养较差的知识分子解。中国传统对妇女当然很不公平很不合理,孔学尤然。[8]P492

傅佩荣在解释这句话时认为古代女子没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在经济上不能独立,所以心胸与事业受到很大限制。孔子所说的是古代事情,今日看来已不再适用。[1]P279

(二)孔子女性观的分析

从整部《论语》所记述的内容来讲,这其中所涉及到的女性的文字并不多,但可以清楚地看出孔子并不是对所有女性都是一样的态度,对女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母亲;二是妻子;三是女色(漂亮女子)。

1.母亲角色的女性

“孝”一直是孔子主要思想内容之一,从孔子自身成长环境来看,三岁丧父,之后便与母亲一起生活,孔子早年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一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她母亲的影响。孔子的母亲颜徵在35岁便早早离世。在母亲去世以后,孔子不知父亲墓之所在,“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邹人n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9]

在《论语》一书中“母”出现9处(父、母并出),这9处多数从孝敬父母的角度叙述。如:《论语・学而》有:“子夏曰:'贤贤易色;是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为政》有:“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里仁》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以上例文都是父与母相提并论,子女对父母要一样孝敬,没有丝毫鄙视妇女的痕迹。

父与母并列在一起,虽然在祭祀的礼节上可以看出男女的区别,但这是等级制度的产物。实际上,是把母亲与父亲同等看待,母亲似乎是一个不需要与男性进行区别的女人,是一个无性别差异的女人,也就是一个只是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一般意义的人。[10]

2.妻子角色的女性

孔子一方面主张丈夫要尊敬妻子,另一方面也对已婚妇女从做了许多行为道德层面的规定。

孔子遂言:“女有五不取:逆家子者,乱家子者,世有刑人子者,有恶疾子者,丧父长子。妇幼七出、三不出。七出者,不顺父母者,无子者,隐僻者,嫉妒者,多口舌者,窃盗者。三不出者,谓有所取无所归,与共更三年治丧,先贫贱后富贵。凡此,圣人所以顺男女之际,重婚姻之始也。”[6]P294这里孔子所讲的是对妻子的选择标准,也是对妻子所做出的行为限制条例。

在整部《论语》中,“妻”出现在正文一共有三次,分别是以下三句:

(1)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2)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3)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邦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以上三句中讲的是孔子讲自己的女儿及兄长的女儿嫁给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并没有谈及丈夫尊重妻子的内容。笔者在《孔子家语》中找到尊重妻子的相关记载,在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中有这样一段:“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以修此三者,则大化忾乎矣。昔太王之道也如此,国家顺矣。”[6]P30从孔子这段话中可以了解到,作为君主要做好三方面的敬重即:敬重自身;敬重自己的儿子;敬重自己的妻子,只有做好这些方面才能将恩惠推挤到广大百姓,普及到各处,这样国家就会十分顺和。在这里孔子讲尊重妻子与尊重自己和尊重儿子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可见孔子对妻子这一社会角色的重要性的肯定。

3.女色

(1)“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2]P106,185(此句在《论语》中出现两次)

(2)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2]P198

(3)“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2]P217

第一句话是孔子去卫国,卫灵公与南子出游,将孔子置于第二辆车上,紧随在卫灵公的车后,太过于招摇过市,于是孔子发出了“我从没有看见过这样的人,喜爱道德赛过喜爱美貌”这样的感叹!

第二句出自《论语・季世》,讲的是不同年龄的人在身体和心理上的需求都不同,少年时期,血气未定,便要警戒不要贪恋女色。这一句话指出了女色对年轻的男子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才要对其加以警戒。可见孔子对女色持的也是一种反对的态度

第三句是孔子愤而离开鲁国而去周游列国的背景。在这里,孔子将国君不理朝政归因于这些女色,所以孔子对女色持反对态度。这一态度在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也有体现中记载孔子曾在辞官离开鲁国时唱到:“彼妇之口, 可以出走; 彼妇之谒, 可以死败。”即是说美人的一张嘴啊, 可以把亲信和大臣赶走; 亲近那美丽的女人, 可以国破身亡。可见, 孔子将女人看作是误国的罪魁祸首。[11]

综上所述,孔子在对待女色这一女性群体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偏见,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女色的存在会破坏孔子一直主张的“礼”。无论是平常人还是国君,一旦贪恋女色就会就会破坏社会上“男尊女卑”的状态,男女之间的交往应该遵循“礼”规则,不能逾越。

五、结语

在孔子思想中并没有体现出对女子的偏见和鄙视,我们要从一个理性的观点出发,从社会制度看来,男尊女卑是一种社会现象,并不是孔子个人所能改变的;从整个儒家的女性观来看,每个时代的女性观都要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孔子孝敬母亲,对女儿和侄女备加疼爱,尊重妇德等,都体现出孔子对女性平等的观点。

参考文献:

[1]傅佩荣.傅佩荣细说孔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4.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12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上海:上海书店,1987.12.

[4]董日臣.《孔子“三案”辩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5]钱玉趾.《“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新解》[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9).

[6]张涛.《孔子家语注释》[M].三秦出版社,1998.1.

[7]北大哲学系一九七零级工农兵学员.《论语》批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4.

[8] 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3.

[9]司马迁.史记[M].卢苇,张赞煦,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 589.

[10]王泽庆.孔子的女性观[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01).

[11]卢翠.从“女色有害”论孔子与赫西俄德的女性观[J].文化学刊,2008(0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举报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存山:女子”不能释为“汝子”----news.guoxue.com 国学资讯
除了不上桌吃饭,古代女子还有什么限制?
古代女子,为什么能够容忍自己的丈夫纳妾?
古代小妾除了传宗接代,还有另一个用处,彻底揭露了人性的丑陋
从儒家思想看《水浒传》妇女观
《水浒传》:一部严重歧视女性的绿林著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