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是什么类型的父母?如何对孩子的特点扬长避短?都在这里了

昨天,我在HFC杭州站的微信群里分享了《按天性培育孩子》,其实这本书的干货特别多,里面还有好多工具,因为总觉得意犹未尽,所以,今天我特地把昨天分享中的一些精华要点整理了一下,呈现在这里,同时文末还有一份测量“孩童行为模式”的题库,有兴趣的伙伴,记得拿走哦


好书推荐:《按天性培育孩子》

 
本书亮点:风靡全球的DISC行为模式评量系统为依据,来帮助我们了解、接纳和欣赏孩子的种种特质与性情。


测一测:你是哪种类型的父母?

D型,支配型(控制型)
优点:责任心强、有能力、精力充沛,对自己要求很高,做事也很有效率,对规则很坚持,同时很擅长指挥孩子做事。
缺点:当孩子挑战他们的权威或要求独立时,D型父母会感到自己受到威胁,而变得独断专行,他们对孩子有比较强的控制欲。

I型,影响型(互动型)
优点:很乐于助人、喜欢和孩子一起玩,会给自己和孩子安排多姿多彩的娱乐活动。
缺点:不太能够对孩子的需求说“不”,对规则的遵守不够坚持,因为很希望能够和孩子拥有良好的关系,而纵容孩子。

S型,稳健型(稳定型)
优点:愿意帮助人、脚踏实地、关注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非常注重满足孩子的需求。
缺点:容易过度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需求,这样反而使孩子不能茁壮成长。

C型,谨慎型
优点:会鼓励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做多方考察;喜欢和孩子一起做深入的讨论;不轻易发怒;当孩子想向他们提出建议时,他们会洗耳恭听、愿意倾听孩子的想法。
缺点:因为想要竭力规避错误和不合理的行为,而容易变成完美主义者,让孩子感到压力。他们容易全力以赴地去教导孩子竭力追求完美和高贵的品质。

不同类型的人,面对压力和冲突时的不同反应

  
这个图表能帮助我们预测别人的反应或根据别人的反应,推测他所处的压力状态,这样能更有效地帮助我们智慧地应对

那不同行为风格的人,需要的解压方式又是什么样的呢?

D型的人,需要运动
I型的人,需要人际交往
S型的人,需要悠闲的时光,比如散步、逛街等
C型的人,需要独处的时间,比如一个看书、听音乐等。


那当我们了解到他人的行为模式,并接纳了他们和我们的不同时,我们就能更心平气和地去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来应对或消除矛盾。

比如作者在文中举了一个他和他妻子间的一个例子。作者的妻子是一个C型风格的人,他说如果下班时发现她的妻子处在“要求”状态时,就知道她今天的压力很大,最好不好再去惹她了,并设法给她一些精力恢复的时间,比如对她说:“你今天好像心情不好,是不是不舒服?要不要休息一下,我来做晚饭。”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是不是很智慧的应对

作为一种参考,DISC模式需灵活看待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DISC模式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孩子的参考工具,作者在文中也提出了,让我们切勿生搬硬套。

为什么这么说呢?

1.    很多人其实是“混合型”的,身上有几种模式的特质,但以其中一种为主导,即大部分场合出现的都是这种行为特质;其他几种为辅,比如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会出现为辅的特质。例如,有些女性,在工作中呈现的是D型(支配型)的风格,但是在和孩子一块儿的时候,可能出现的就是I型(影响型)的风格。

2.    孩子的行为模式往往还未定型,处在变化中。孩子还处在成长阶段,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面前,他的行为模式往往是不同的,所以了解了DISC行为模式理论后,也不要觉得自己对孩子已经了如指掌了,还需要不断观察,比如在不同的场合进行观察,甚至可以通过问问其他和孩子经常接触的人,比如他的老师、朋友等,在他们眼里,孩子是什么样的,这样能更全面的了解孩子的行为模式和处事风格,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教养方式。

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发挥孩子潜能
在大致了解了自己和孩子的行为模式后,我们就能更好地根据孩子的脾气、喜好和天性来调整我们对待他的方式,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潜能和茁壮成长了。

那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1.尽量发挥他的优点
比如给孩子分配 一些可以发挥他优点的任务,如I型的孩子,属于影响型风格,乐于在人前表现自己和与人互动交往,并且特别希望自己的行为能给别人带来愉悦和得到别人的赞赏,那不如在家庭聚会的时候,请他做小小主持人,为大家表演自己拿手的节目,他们往往会很乐于参与。

2. 延展他的可塑性
每个人都是具有一定可塑性的,并且每种行为风格都有它的利弊,不同的行为风格之间可以互补。所以,当孩子出现超越他原本性格特点的行为表现时,我们要及时地给予肯定称赞,让他知道“欸,原来我还擅长这个”,会更好地促进他去挑战他原本认为自己不行的方面。

比如,以任务为导向的D型孩子,表现出对别人感受的理解和宽容;又比如比较安于现状不太愿意接受改变的S型孩子,出现了愿意接受自己不擅长的挑战时,建议爸爸妈妈们能够及时指出来,进行肯定和赞美,让孩子注意到自己的突破和能力可延展的范围。

正确赞美,强化孩子的内在品质
那说到对孩子的赞美,大家平时都是怎么做的呢?“哇,你太棒了”“哦,你做得太好了”,是这样吗?
当然,首先要指出的是,你会及时夸奖孩子,这点值得肯定。不过,今天还想和大家分享一种更能让孩子体会到自己成就的赞美方式,具体是这样的:
第一步,描述你看见的,如:宝贝,看到你今天整理了房间;
第二步,描述你的感受,如:一踏进房间,我就觉得心旷神怡,特别欣慰;
第三步,用简要的话来概括这种行为背后的品质,如:你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


为什么一项赞美要这么分三步来做呢?
步骤1是帮助孩子看见自己具体什么地方做得好;
步骤2是能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付出会给别人带来的帮助,即自己行为的价值;
步骤3是为孩子的行为做出定义,强化孩子对这种行为品质的认可。

恰当指正,让“优点”合理发展
当然说到这点,可能也有伙伴要提问了:孩子的身上不可能只有优点和做得好的地方,有时也会出现需要改善的地方,那个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应对呢?我们还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吗?还是可以进行批评呢?

孩子的不当行为当然需要被阻止和纠正,但是如果我们在表达的时候,以孩子的天性和需求为基础,就能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和接受我们的建议。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孩子身上的缺点是过度发展的优点,因为任何优点被极端地发展,或使用不当都会变成缺点。比如D型的孩子,他的优点是有好胜心,做事情目标性很强,但如果这两个优点发挥过度,就容易变成有攻击性和固执。
所以,当我们在指出孩子缺点的同时,也对孩子的优点进行肯定,就会让孩子看到,自己过度发展的优点会伤害或侵犯别人,同时还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例如,对于刚刚说到的好胜心强的D型孩子,我们可以说:妈妈发现你为了要打赢这场比赛,真是卯足了劲儿,你是个有冲劲的小伙子,但是如果你撞倒了别人,妈妈会感到担心,为你担心,也为别人担心,所以,我们一起来看看,下次可以怎么做,既能力争第一,又能避免伤害?

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不伤害、不妨碍的前提下,规范孩子行为的同时,继续发展孩子与生俱来的优点,而不是让他放弃自己去做另外一个人。

接纳情绪,智慧引导,赢得挑战
当然,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除了肯定优点、引导他纠正缺点外,还有两项非常大的挑战,是帮助孩子应对他们自己的情绪和处理亲子冲突。

但不同行为模式的人在面对同一件事,常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强度,所以父母在面对和自己不同天性的孩子时,如果不能很好地感知他的情绪状况并做出恰当的反馈,就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理解,慢慢地就不愿再向你吐露心声了。

那具体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对孩子进行恰当的反馈,帮助他良好的疏导呢?
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闭上嘴,带上耳朵,倾听孩子,让他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细细道来。期间,你可以问些问题,比如,宝贝,发生了什么?你感觉如何?
但要切记,问的时候,千万不能像审问一样,否则孩子的心门就不愿向你敞开了。

第二步是,不加批判地接受并反映孩子的感受
比如将你在孩子身上体会到的情感,不加评论地描述给他听,例如,孩子,你有些伤心,因为你的朋友没有邀请你,对吗?
为孩子给情绪命名,说出他的感受,以及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怎么了”,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有这种情绪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
当他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同时了解自己怎么了的情况下,会让他更有效地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第三步,根据需要,再度回到那情绪上,并加以讨论
注意,这一步不是必须的,通常情况上,做完以上两步,孩子的情绪就能得到很好缓解了,但是当孩子遇到比较大的麻烦,或情绪比较激烈的时候,建议在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后,当他愿意和你再详细聊聊这个话题时,再对这件事做进一步的分析,提出一些可以启发他自己思考的问题,如:
你真正期待的是什么呢?
为什么没有实现呢?
从这件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下次发生类似的事时,你会采取什么不同的做法吗?
等等。


其实在生活中,冲突有时在所难免,但如果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风格模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后,便能更好地引发我们思考那些冲突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而每次对冲突的应对,也是在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彼此和磨合出让大家能更和谐相处的模式。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衷心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够帮助伙伴们对自己和对孩子有更多的了解,也衷心祝愿每位伙伴在养娃的道路上,能激发出属于孩子的独一无二的潜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凡是你看到的,都是片面的,都是你的“自以为是”
和林文采谈亲子教育
一个人没有缺点也没有优点,只有特点
“我是不是把孩子惯坏了?”接纳天性和溺爱纵容如何分清?
在家庭生活教育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学生
什么是九型“人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