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72年的一天,上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
1972年的一天,上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对库房里的一批文物书画进行清理。突然,组员万育仁发现废纸篓里的一张硬黄破旧书法帖有点古怪,于是,他赶紧拿去鉴定,鉴定结果却出人意外……

当时,上海地区专门成立了文物清理小组,对一批古玩字画进行清理遴选。

作为国家鉴定委员会会员之一的万育仁,他代表的是上海馆参加文物清理工作,为书画鉴定把关,也正是他的加入,所以在清理过程中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万育仁赶紧拿起了那幅字仔细端详了起来,只见这幅字卷头有宋徽宗瘦金体书“王羲之之上虞帖”签条,卷上还有圆形双龙印。

什么意思?这是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的《上虞贴》!

提起王羲之,大家首先会想到他那幅有着“天下第一行书”美称的《兰亭集序》,虽然这幅经典之作至今也未找到其真迹,但凭借唐朝临摹大师冯承素摹写的《兰亭序》,我们也能窥见王羲之笔法的飘逸灵动。

这一发现让万育仁极其震惊,如果真是王羲之的作品,那可了不得!可既是如此一件神品,为何会被扔在垃圾桶里呢?难道它是赝品?

琢磨之际,万育仁也有点疑惑,于是,他继续端详了起来。果然,他又有了新发现!

在这幅帖的绢签的下角,万育仁发现了一枚朱文双龙圆形骑缝印,并附“御书”葫芦骑缝印,根据多年的鉴定经验,万育仁一眼就认出了这枚葫芦印乃北宋徽宗的印章!

此外,绢签上还有五代南唐“集贤院御书”墨印及“內合同印”等朱文大印,这些可都是了不起的印章,这更加坚定了万育仁的判断——这是一幅古代书帖!

万育仁当即与在场的其他小组成员讨论了起来,最终,除了万育仁之外,其他人都认为这是一副赝品。

万育仁还是相信自己的眼光与判断,因为他清楚地记得,明·詹景凤《东图玄览》、清·安岐《墨缘汇观》提及此帖,但此帖多年来已没有流传记载了。

尽管如此,万育仁还是决定将它带回上海博物馆,请专业人士作进一步的鉴定。

让万育仁大失所望的是,经鉴定,这幅字确为赝品!

可是,你以为这件事就这么完了吗?没有!

过了三年,原上海博物馆馆长沈之瑜重新回归,主持文物汇总工作。沈之瑜更是鉴定界的泰斗,鉴于此,万育仁又将那幅字拿给了沈馆长,希望沈馆长能下一个客观可信的结论。

沈馆长看到那幅字的第一眼就被其深深吸引住了,他觉得这幅字气势非凡,里面还是有点东西的。于是,沈之瑜为了验证自己的看法,他又找来了权威专家谢稚柳先生。

谢稚柳看完后,只说了一句话:“这不是王羲之的真迹。”

万育仁和沈之瑜当即垂下了头,正当他俩准备离开时,谢稚柳忽然补充道:“这幅字虽非王羲之真迹,但却是正宗的唐摹本,珍贵无比。”

见众人迷惑,谢稚柳当即找来了其他的唐宋作品相互比较,最后认为那篇《上虞帖》是货真价实的唐摹本。

但很快,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了他们面前,既然是珍品,那就得好好保管起来啊,可这幅字帖因为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管,帖中的一些印章已经非常模糊了,只有少数的几个还能依稀辨认出来……

字帖修复已变得刻不容缓,博物馆的人立即想起了当时业界知名的装裱大师严桂荣先生。

严桂荣在上海博物馆修復《上虞帖》时使用了“火烧法”古书画装裱与修复方式,使帖色深褐、纸本破碎、有18处损坏的唐摹本重现光彩。

《上虞贴》又名《夜来腹痛帖》,草书作品,共7行58字,全文如下:“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末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根据释文看,当是王羲之写给亲友的一则简札。帖中较多使用中锋运笔,体势超逸优游,灵动卓约,与章草相比,笔画中隶意渐失,字体间连贯流畅。

就这样,被尘封了许久的《上虞帖》又重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之中。万育仁应该也非常开心,所幸他当初没有将《上虞帖》直接丢弃了,而人们也戏称《上虞贴》是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一件国宝!

如今,这幅《上虞贴》唐摹本早已成了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引得无数四方而来的游客停留驻足。#历史##考古##哪些文物让你眼前一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件国宝竟是从废纸篓捡回来的!
一件从废纸篓捡回来的国之重宝!
从废纸篓里拾到的国宝!
王羲之这件草书“请假条”,被专家鉴定为伪作,扔在烂纸堆里3年
王羲之肚子疼写了封信,数百年后成了垃圾堆中捡出来的宝!
1972年一天中午,上海博物馆文物清理组员万育仁,正在仓库进行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