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年酱料李锦记美味王国的缔造者

1888年在广东珠海的一个小渔乡,20岁的李锦裳在茶寮支起一口大铁锅,为人家煮蚝。由于父母双亡,他只能靠加工蚝汁出售来维持生计,有一天不小心煮糊了,锅底留下一层香郁的浓稠汁液。他试着用手点了一些,放到嘴里,顿时觉得美味无比,心头一动,干脆把煮蚝炼出的油加工制成一种新的调味汁,这就是最早的蚝油。

李锦裳

开茶寮时来吃蚝的多是村中渔民,打渔是看天吃饭的营生,很多渔民都是赊账吃蚝,等收成好的时候才还钱,可是总有很多人是欠帐不还的,无论是真心没钱,还是故意赖账,李锦裳都没去讨过债,反而每到年终就把这一年的账单烧掉,这个故事在李氏家族代代相传,“思利及人”也成为了李锦记品牌的核心价值观。

天有不测之风云,1902年,一场大火将李锦裳的铺子烧成了废墟,十多年的努力,就这样付之一炬,走投无路之下,李锦裳只能带着家人转到澳门谋生。然而,不论在何处立业,李家人都一丝不苟地保持100斤蚝熬2斤油的制作方法。

李锦记

经历幼年丧父、背井离乡、少年丧母,作为美味世家李锦记的缔造者,李锦裳从白手起家,艰辛创业,将中国人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

李锦记-李氏父子

现在,回看李锦记的发展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曾因家庭不合而经历了分家,在上世纪70年代,李锦裳的大儿子与二儿子动了移民的念头。但小儿子认为,祖业不能被弃,如果小儿子将两位兄长的股份购入需要几百万元,但他一时间拿不出来这笔巨款,僵持半年后,为了尽快套现离开,两位兄长同意全购股份且分期付款,这才使得家业得以完整保留。李兆南接手家族业务,相比李锦裳时候的小店铺,李兆南逐渐将其规模化,以李家秘制蚝油为敲门砖,借助来往香港的华侨客商把李锦记卖到了东南亚和北美华人圈,而真正将李锦记发展壮大的则是1972年李兆南儿子李文达。当时蚝油并不便宜,普通工人一个月才挣十块钱港币,一瓶旧装蚝油就将近两块,怎么才能让蚝友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呢?李文达接受家族生意以后,恰逢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破冰,中方赠与美国两只大熊猫,这使李文达从熊猫外交中嗅到了商机,迅速推出高性价比的熊猫牌蚝油,走平价路线,从销售高价蚝油到推出平价的熊猫牌,蚝油再到根据不同市场需求,提供不同等级和品种的蚝油产品,李文达开创李锦记崛起的新纪元。

在熟悉公司业务后,他亲自操刀把李锦记半个多世纪的商标和包装改造一新。此后,他铆足了劲布局海外市场,连续在中国香港、广东、北美和东南亚建设万吨级生产基地,并率先引进现代化自动生产设备。它还建立起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控制体系,将李锦记向企业和现代公司的方向转变,由原来只做蚝油和虾酱的小作坊,发展成蚝油、酱油、辣椒酱、方便酱、XO酱等数十个品类,220多款调味品的酱料王国,行销100多个国家,使中国味道更为世界所知。他们提出,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

时至今日,李锦记代表的已经远不止于一款居家必备的调味料,更多的是故乡的味道,让华人不论走到多远,都能用味蕾与故乡相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瓶蚝油做出百年大生意,太空都有其足迹,李锦记背后的大秘密!
谢谢『李文达』,我重新认识『创业』
134岁的李锦记,如何穿越周期?
李锦记蚝油王国:李文达家族财富翻番 直销版图现阴影
蚝油美味又食用,但购买蚝油时需认准这几个字,谨防买到假蚝油
尝不到鱼酱怎么办?虾兵蟹“酱”来救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