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围棋三国鼎立因他而成,为何他能以一己之力改写世界棋坛格局?
userphoto

2023.04.17 上海

关注

文/青峰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世界围棋棋坛的顶尖高手全部汇集在日本。可以这么说,那时的日本围棋水平就代表了人类围棋的水平。

此时的中国,正是处于新旧社会交替之际,新中国才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围棋事业还无从说起。

至于韩国,1945年11月才由赵南哲在汉城南山洞正式挂牌成立了一个汉城棋院的民间性围棋组织,围棋在韩国的兴起还要等待40年左右。

中国此时比韩国稍好,但围棋的水平则无从谈起,远远落后于日本。

那么,韩国围棋因何原因快速崛起的?为何在国际围棋舞台硬是整整压制了中国与日本近20个年头?

笔者今天就与今日头条的朋友们分享这一历史下的传奇人物。

-01-

要讲清这一段历史,我们就必须提到韩国围棋史上的功勋人物曹薰铉。

“围棋皇帝”曹薰铉九段

曹薰铉,生于1953年3月,比聂卫平只小半岁,他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九段棋手。

从小出生于韩国围棋氛围比较浓厚的全南罗道州木浦市,由于家里非常贫穷,幼年时曹薰铉兄妹六个人有时连饭都吃不饱。

也许是天赋异禀,时年才4岁的时候,居然在其父曹喜儿氏身边看大人们下围棋时无师自通,学会了围棋。

此时的曹薰铉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此后一生的命运会与韩国围棋紧密相连。因自己的崛起,会给韩国围棋带来一个辉煌的时代,并在此后国际围棋舞台上,整整压制了中日两国围棋将近20年。

1962年,曹薰铉九岁时,在韩国围棋入段赛上以第一名的成绩,正式跨过了围棋职业棋手的大门,成为职业初段。

少年时的曹薰铉

正处于启蒙时期的韩国现代围棋,开始了长远的规划,那就是在未来国际围棋舞台上与日本人一争高低。尽管自己也不行,但对中国的围棋,此时韩国还看不上。因为一位五段的日本棋手访华,可以横扫中国围棋界,那时的中国棋坛几乎无一人可以胜出。

所以,日本才是韩国人心中的围棋圣地。

1963年4月26日,曹薰铉以10岁1个月的年龄创造了世界上最年少围棋职业二段棋手的纪录,这个记录至今还没有人打破。

远在日本的濑越宪作嗅到了这位韩国少年非比寻常的围棋天赋,有心将其招来日本留学。

濑越宪作是日本围棋史上杰出的人物,著名的围棋教育家。围棋史上不世出的天才人物吴清源就是其一手培养出的杰出弟子。

濑越宪作以善于发现人才和善于培养人才著称于世。他一生弟子不多,但只有天才型棋手才能进入其法眼,并以自己特有的教育方式将弟子们培养成一个个名载史册的伟大棋手。

他一生在日中韩各收了一名天才棋手,分别是日本关西棋院的创始人桥本宇太郎、生于中国成名于日本的“昭和棋圣”吴清源、韩国日后的“围棋皇帝”曹薰铉。

1963年10月,曹薰铉由韩国棋院送往日本学习围棋时,年仅10岁,还是个孩子。

初去日本时,曹薰铉连语言也不通,仅仅通过围棋与人交流,其孤独可想而知。

作为漱越先生一生最后的关门弟子,曹薰铉在濑越围棋道场修炼了九年,其恩师濑越从其入门拜师到出师纵横棋坛,一共才与之下了约十盘对局指导棋。一年中才会得到恩师下一盘指导棋。

由于曹薰铉成为漱越先生入室弟子时,濑越宪作年事己高,75岁了。其过往的弟子大多比曹薰铉大30岁以上,年龄上是其父辈的人。

平日的围棋学习,多由濑越先生杰出弟子、一代围棋宗师吴清源代师指导。吴清源比曹薰铉大近40岁,这种师兄弟兼父辈的关系,使得日后成名的曹薰铉从来都当面称吴清源为先生,从不敢称师兄。

与师兄们年龄相差太大,除了围棋外,曹薰铉几乎与他们什么也交流不上,精神上的孤独与苦闷可想而知。这种环境下也养成了曹薰铉木讷少言,喜欢一个人安静独处、沉思内敛、孤独不群,少与外界交流的性格。

曹薰铉初去日本时,其在韩国的职业段位并不被日本棋院认可,经日本棋院考评后,才仅仅被定为院生四级,直到1966年,13岁的曹薰铉才通过棋院入段考试成为日本职业初段。

在入段前的几年时间里,曹薰铉一个人住在恩师濑越先生家中二楼的榻榻米房间,除了家中一条黄犬,很少有人与之相伴。

留学日本学棋时的曹薰铉

在成名多年后,曹薰铉曾回忆起这段孤独的岁月时说道:

“初去日本的那几年,除了每天的围棋训练,陪伴我的只有师父家养的那条大黄犬。每天在不下棋时,我总是牵着它从木屋上长长走廊的一头走到另一头,又从另一头再走回来。有时望着远处的田野与远方的山脉,独自一人,一站便是大半天。”

这样远离韩国亲人倍感孤独的日子,使少年时曹薰铉有种感觉:自己像是被家人抛弃的一位弃儿。

不过,孤独也有孤独的好处。他常人一人独自打谱,研究日本历史上各个时代的围棋名局,静静地思考,参悟棋道。

独处的时候,曹薰铉因为压力也染上了一个不好的习惯——他有了烟瘾,以至于他下棋时常常烟不离手,即使在比赛中,他也要一支接一支地吸烟。这一不好的习惯,直到成名多年后才被他强行戒掉。

1966年时,13岁的曹薰铉围棋水平开始了质的飞跃,在日本国内开始初露头角。在日本围棋“名人战”中,二段的曹薰铉在第一轮、第二轮中连胜七局,不少六段、七段高手败在其手下,一时成为日本棋坛升起的一颗新星。

他18岁那年,在日本“本因坊战”中,以33胜、5败、1和的极高胜率,一时位居日本青年棋士之首。

其在围棋上表现出的非凡才华与气质,使得棋坛一代怪杰藤泽秀行对他极为赏识与宠爱,不惜与之结为忘年之交。

在整个日本棋坛,人们认为曹薰铉独领风骚只不过是早晚的事。

此时的曹薰铉已经升至职业五段,也开始憧憬着未来的围棋冠军之路。

但是,很快一件事件的到来便打破了他这一憧憬,不得不告别生活了九年的日本,提前回到韩国。

-02-

1972年,此时己经19岁的曹薰铉到了服兵役的年龄。根据韩国兵役法,到了服兵役的年龄,任何在国外的韩国公民必须回国接受服兵役。

于是同年3月,曹薰铉回到了阔别九年的祖国,开始了其三年兵役生涯。

脱离了围棋,成为了韩国空军轰炸机一名地勤军人的曹薰铉,一时无从适应。

很快,一个巨大的打击几乎击垮了他的精神世界。

回国后仅仅127天,即同年7月的一天,一个晴天霹雳的噩耗从日本传到了这儿:他的恩师濑越宪作自杀了,而且是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自掐身亡。

濑越宪作的死,与曹薰铉的回国服兵役有极大的关系。

由于曹薰铉是濑越先生晚年所收的关门弟子,收曹为弟子时,他已经是75岁的老人了,当时濑越宪作的双目已经失明。为了培养这位异国少年,濑越宪作几乎是倾囊相授,只求为韩国围棋的兴起注入新的血液与火种。

在与曹薰铉朝夕相处的日子,曹薰铉既是自己的关门弟子,也是自己的眼晴。濑越先生出门访友或在家接待客人,曹薰铉都随侍在其左右。在个人情感人,除弟子身份外,濑越先生早已经把曹薰铉看成了自己的孙子亲人。

当曹薰铉在1972年8月回国加入空军服役时,这位对于其感情至深且冀予厚望的老人,内心无法接受,一时觉得天塌了下来。

为此,他拖着年迈的身躯,不顾84岁的高龄亲自前往韩国兵务厅提出申愿书,想极力挽回,提出让曹薰铉回到日本完成其围棋事业。

无奈,他的一切努力都归于徒劳。

在曹薰铉离开日本后一个月,与濑越宪作相交近半个世纪的挚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用煤气自杀了。濑越因此深受打击,从此再也不愿出门半步,并于该年7月以罕见决绝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死前,濑越宪作留下了两封遗书。

一封是留给家人的,信中他说:

“我一副老躯不想成为别人的累赘,我老了,棋也下不了了,所以先走。”

另一封信是留给棋界后辈的,他在信中恳切嘱托:

“一定要把曹薰铉带回来,助他大成。”

濑越宪作的死,对于年轻的曹薰铉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也是曹薰铉不久后快速崛起的催化剂。

由于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悲伤过度的曹薰铉一度病倒。

接着,几个月不到,曹薰铉又得到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与他在日本伴随了九年的大黄犬,在濑越宪作去世后,竟然绝食而死了。

天地同悲,人畜共情。

回忆起在日本与恩师相处的日子,还有那条对他形影不离的大黄犬,曹薰铉悲伤不已,不时神情晃忽。很少饮酒的曹薰铉,在那一段时间里,常常在营地宿舍喝得大醉,有时喝着喝着,便放声大哭。

没有了恩师,没有了相伴过九年的大黄犬,没有了围棋的环境氛围,也没有了在日本时高手的切磋过招,曹薰铉变得异常苦闷,常常在工作结束后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借以麻弊自己,排遣心中的失落。烟也抽得更多了,有时一天要抽三到四包。

不过,好在曹薰铉没有忘记自己的围棋之梦,更没敢忘怀恩师的教诲,很快振作了起来。

他开始利用军营生活中不多的休息余暇,独自钻研围棋,寻找一切机会参加韩国国内的围棋比赛。

功夫不负有心人。

1974年元月,尚在服役的曹薰铉,在韩国国内“最高段位战”中,从前辈棋手金寅手中夺得了生平第一个个人冠军。

但是在紧接着的韩国围棋“名人战”中,他以1:3的比分惨败给了与之同龄、自学成为围棋高手的怪才徐奉洙。

九年东渡日本留学钻研围棋,竟然败在了一位自学成才的围棋棋手之下,曹薰铉面对同胞们失望的眼神,他感到一种刮骨般的痛苦。

输棋的当天晚上,曹薰铉喝得踉踉跄跄,人虚脱了似的走在汉城(今首尔市)的大街上,望着这眼前熟悉又陌生的夜景,想一头跳进滚滚的汉江之中,了却此一身。

还好,悲剧没有发生。要不就没有后来的“围棋皇帝”了。

一个人要战胜别人,其实也是战胜自己的过程。

1975年,曹薰铉22岁,终于以暂新的姿态站在了韩国围棋第一人的高位。

这一年,在韩国“最强段位战”中,曹薰铉战胜了韩国围棋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最强棋手赵南哲七段。

自此,韩国围棋进入了曹薰铉个人时代。他自1975年起,连续6年获胜率国内第一,创造了国内重要比赛中的31局连胜和挑战棋赛中的15局连胜的出色成绩。

1980年,韩国国内围棋赛事所有的冠军均被曹薰铉收入囊中,成为韩国名符其实的“全冠王”。在国内,其个人围棋时代正式开启。

不过,此时的韩国围棋并没有进入中日两国围棋界的视野,尤其日本,仍是世界围棋事实上霸主与老师。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韩国的围棋由于并不被中日看好,所以韩国国内的冠军拿得再多,曹薰铉在国际棋坛仍然名不经传,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位年轻人。

然而,看不到实力,不等于没有实力。

实力往往只是在等待一次机会,等待一个合适的舞台,就会尽情地释放。

不久,机会就来了。

-03-

进入八十年代初期后,在韩国已经“独孤求败”的曹薰铉已经开始把视野转向了国际舞台。欲与中日一争高下的他,开启了他的国际舞台。

此时的曹薰铉非常清楚,如果韩国的围棋不能走出去,并且得到日本与中国的认同,其所谓的国内冠军拿得再多,在中国人、日本人的眼中,充其量只不过是韩国围棋界的自嗨与一个岛国棋坛上的自娱自乐罢了。

那么如何走出去呢?

第一步,回到日本迎战日本国内超一流棋手。

第二步,则是带团出访欧美各国,实现围棋多面打,一人同时与几十位外国棋手同时多盘对局,扩大韩国围棋在欧美的影响力。

此时的曹薰铉,虽然在中国名不经传,其实他有更大的野心,要把韩国围棋带到与中日同样受到尊重的国际舞台,那么首先要击败的,是日本围棋界一众超一流高手。

八十年代初,他开始频频访问日本,并在与日本超一流棋手藤泽秀行、小林光一、加藤正夫、武宫正树等人的对局中胜多负少。

在八十年中期,日本棋界曾经推选了一次“世界围棋十杰人物”,曹薰铉榜上有名,并且位列聂卫平之前。只是当年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的成绩太过显赫,很少有中国棋迷关注到一位韩国棋手而已。

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1989年4月25日,国际上首个世界围棋个人锦标赛“应氏杯”围棋赛在北京拉开了帷幕,曹薰铉正式走进了中国棋迷的眼中。

1989年9月,首届“应氏杯”在新加坡决赛中的曹聂二人

曹薰铉在比赛中一路连胜王铭琬、小林光一、林海峰等一流棋手,与当时已加冕“中国棋圣”称号的聂卫平在决赛中相遇。

曹薰铉乃何方神圣?

此时对韩国了解并不多的中国棋迷,对这位韩国人一下子充满了惊讶与好奇。曹薰铉在中国一时万众嘱目。

中国棋坛与棋迷们之所以高度关注这一赛事,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应氏杯”围棋赛是由台湾实业家应昌期先生出资倡导主办的首个世界性个人围棋锦标赛。当然,后由于当时日本人以围棋王国自居,不愿首个世界围棋比赛由中国人出资主办的,所以在“应氏杯”举办前的同年4月份匆匆忙忙弄了个“富士通”世界围棋锦标赛抢去了第一次围棋世界杯之名。

在此之前,世界围棋还不曾有过一个真正通过比赛决出的世界职业围棋冠军,谁是天下围棋第一高手,这是世界棋坛十分关注的问题;

其二、“应氏杯”围棋赛设置的冠军奖金高达40万美元,这在上世界80年代后期,在并不富裕的中国民众心中,简直是个天文数,以当年的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折合人民币高达320多万元人民币。要知道,那个时代中国民众人均月工资水平才150元左右,年收入约2000元上下。这么大的冠军奖金自然吊足了广大民众与棋迷的眼球;

其三、应昌期先生在1988年设立这么一个世界围棋个人锦标赛,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当时正如日中天的聂卫平量身打造的。这个连应昌期先生个人也毫不避讳地亲口对聂卫平讲过。应先生的原话是:“聂先生啊,这个比赛就是为你设立的呀!”言外之意不说自明。

这一次的聂曹五番棋对决,在当年谁也没有料预到这次二人的对决,竟然会对中日韩三国围棋的未来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韩两国围棋强弱的分水岭。

由于此前中国对韩国的围棋现状了解并不多,两国政府当年也还没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国的棋手交流很少。

在在首届应氏杯决战之前,聂卫平与曹薰铉曾在1985年于美国旧金山进行了两盘非正式的快棋较量,双方各胜一局。

这些情况由于国内并未报道,中国棋迷知之甚少,以至认为聂卫平对韩国的曹薰铉,聂卫平必胜。

盲目的自胜充满了整个中国围棋界与棋迷的心。

决赛的首局在杭州进行,聂卫平执黑负于曹薰铉,中国棋界一顿哗然。

不过好在第二局、第三局聂卫平连胜,前三局比分聂卫平以2:1领先。

第四局的比赛选在新加坡开战,赛前预测,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韩国和日本,几乎都是认为“聂卫平赢面大”的声音。

但是,此时对韩国都缺少研究与平等围棋心态的中日两国,完全低估了曹薰铉绝地反击的信心与实力。在该局官子阶段,曹薰铉利用聂卫平的一个失误,以1点取胜,实现了逆境中的反转,最终把比赛拖进了最终的决胜局——第五局比赛。

直到此刻,中国围棋界与国内万千棋迷才开始心怀忐忑,充满了不安与焦虑。

如果说前四局聂曹双方是势均力敌,都是以终盘小点(注:应氏杯以是点取胜的规则,黑方贴8点)取胜的话,那么在决赛的最后一局,曹薰铉则是完胜聂卫平。从布局的序盘开始,曹薰铉抓住聂卫平一个小的失误,便一直牢牢地把控了棋局上主动权,弈至中盘,聂卫平见取胜无望,不得不中盘投子认负。

至此,由应昌期先生出巨资举办的首届“应氏杯”世界围棋个人锦标赛以韩国曹薰铉的胜出获得冠军、中国聂卫平败北屈居亚军暗淡地落下了帷幕。

此战成为了聂卫平一生围棋职业生涯的分水岭,从此中韩国的强弱互换了过来。

曹薰铉托起首届“应氏杯”冠军奖杯

输掉人生一局重大比赛对局的聂卫平失望至板,当晚在狮城新加坡的酒店中,与从台湾赶去原本计划为聂卫平庆祝胜利的沈君山先生,不得不沉闷地饮酒。

面对老友的宽慰,聂卫平拿着酒杯,站在临海的房间窗台边,望着海上无垠的夜色,沉痛无比地对沈君山道:“我真想从楼上跳下去。”

此一战,当初谁也没预料到其未来的影响:它深深地改变了此后世界围棋棋坛的格局,围棋从此进入到了“三国鼎立”的时代,韩国的围棋从此开始进入世界的前列,并在此后的近20年中,完全压制了中日两国的棋坛,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韩流”。

-04-

与中国棋坛和棋迷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此刻的韩国,万民欢腾,从普通民众到棋迷,全国上下一片狂欢,准备迎接他们凯旋回国的英雄。

获得冠军的曹薰铉一回到国内,刚踏下飞机,迎接他的则是超级国民待遇。上千韩国棋迷等候在机场,以鲜花与海啸般的欢呼声迎接这位为他们带来了无上荣耀的围棋英雄。

获得首届“应氏杯”后,曹薰铉回国时的场景

当曹薰铉一行人进入首尔市区,接待队伍改由曹薰铉乘坐敞蓬车,街道的两旁则是数万民众夹道欢迎。

韩国上下因此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围棋热潮”,越来越多的孩子走上了热爱围棋的道路。这其中就包括日后在世界棋坛碾压中日围棋顶尖棋手的“棋坛石佛”李昌镐。

“围棋石佛”李昌镐

曹曹薰铉的这次夺冠,让韩国围棋真正进入了世界前列,韩国热爱围棋的人口在短短两年中由320万上升到了1000万左右,世界围棋的格局从此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并在此后的近20年里,独领风骚,牢牢地撑控了世界围棋棋坛的霸主地位。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亦可造世事。(全文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佳局】世界围棋格局划分的天王山 穿越时空回看首届应氏杯决赛聂曹大战
神与少年:中日韩围棋百年争霸往事
投诉唐韦星 成就曹薰铉 没有徐奉洙 聂卫平会领衔80年代世界棋坛吗?
现代围棋史上的十大棋手
六超时代,中日韩棋坛谁最厉害?
聂卫平中日对抗赛以一敌五啥水平?棋迷:一己之力让祖宗免于蒙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