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圣陶曾说:张家4个才女,谁娶到了都会幸福,后来果然如此

文字:南木

排版:洛川

  九如巷,一个普通的苏州老街道,却曾经是一段民国往事的见证。

  在这条巷子里,住着一户人家,姓张,有四个女儿。

  张氏四姐妹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着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皆有才女之称。

  叶圣陶就曾断言:“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他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事实也正如叶圣陶所说,张家四姐妹的婚姻都十分美满。

  她们的丈夫都是各领域的杰出人物,其中一个,便是大名鼎鼎的沈从文。

  下面,一起来看看她们的故事吧。

01

张元和与顾传玠

  张元和是四姐妹中的大姐,也是最早与昆曲结缘的一个。

  她曾经在大夏大学读书,由于非凡的气质,很有皇后的风范,所以被同学们称为“大夏皇后”。

  张元和的母亲陆英是个戏痴,经常带着女儿们去看戏。

  张元和从小就被昆曲的优美旋律和精致表演所吸引,她不仅喜欢听,还喜欢唱。

  父亲张冀牗是个开明的教育家,他不反对女儿们学习昆曲,反而鼓励她们多接触传统文化。

  他为女儿们请来了昆曲名家尤彩云的亲授,让她们在家中练习唱腔和身段。

  张元和的才华很快就得到了尤彩云的赞赏,尤彩云说她是个天生的昆曲小生,如果能上台演出,一定会受到观众的喜爱。

  张元和虽然没有上台的机会,但她却在私下里结识了一个昆曲小生—顾传玠。

  两人一见钟情,开始了恋爱。

  但这段恋情并不被外界看好,因为张元和出身于名门望族,而顾传玠只是个戏子出身。

  当时的社会对戏子有很大的偏见,认为他们是低贱的人,不配与上流社会交往。

  张元和的家人也不同意她嫁给顾传玠,认为这是玷污了张家的声誉。

  但张元和并不在乎这些,她只爱顾传玠一个人。

  她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不顾一切地与顾传玠结婚。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有报纸甚至打出了“张元和下嫁顾传玠”的标题。

  张元和并不在意这些舆论,她相信自己的眼光。

  婚后,两人时常一起唱昆曲,相互扶持。

  1949年后两人移居台湾,在那里继续推广昆曲文化。

  1965年,顾传玠因肝硬化和肺炎并发症去世,享年55岁。

  张元和悲痛欲绝,但她没有放弃昆曲,而是继续在美国传播昆曲文化,直到2003年9月27日,她也与世长辞,享年96岁。

  她与顾传玠的骨灰一起安葬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小教堂里,两人终于在另一个世界相聚。

02

张允和与周有光

  张允和是四姐妹中最聪明的一个,也是最有学识的一个。

  张允和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喜欢读书,对文学、历史、哲学都有涉猎。

  受到母亲的影响,她也喜欢昆曲,并跟随母亲和姐姐们学习唱戏。

  张允和的丈夫是周有光,一个著名的语言学家。

  他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定者之一,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他还是一位经济学家、文字学家、翻译家,对中国的语文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允和与周有光的相识相恋也是一段佳话。

  在上海读书时,两人相识并交为了朋友。

  1932年,上海发生战乱,为了安全起见,张允和借读于杭州之江大学,那时,周有光任教于杭州民众教育学院。

  相似的经历,让两人惺惺相惜,开始自由恋爱。

  1933年4月30日周有光、张允和结为夫妻。

  结婚整1年时,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儿子晓平,1935年又有了女儿小禾。

  两人结婚后一直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但是,两人的婚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

  他们的女儿小禾在6岁时因盲肠炎去世,两人在后来的那场灾难中也遭到了迫害,被下放到农村劳动,被批斗。

  但是,他们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观。在这期间,他们继续了各自的研究。

  后来,灾难结束,他们的甜蜜依旧。

  到了晚年,两人更是异常恩爱,经常手牵手,一起出去旅游。

  2002年8月14日,张允和因心脏病逝世,享年93岁。

  周有光悲痛欲绝,但他没有放弃语言文字,而是继续在家中研究和著述,直到2017年1月14日,他也与世长辞,享年111岁。

03

张兆和与沈从文

  张兆和是张氏四姐妹中的三小姐,也是四姐妹中最美丽的一个。

  张兆和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喜欢音乐,跟随母亲和姐姐们学习钢琴。

  张兆和的丈夫是沈从文,一个著名的作家。

  他的作品以描写湘西民间生活为主,风格清新淡雅,富有诗意,代表作为《边城》。

  张兆和与沈从文是在1929年在上海读书时相识的。

  当时沈从文受好友胡适之邀来到中国公学任教中文、国文和西方文学,张兆和则在同校就读高中部。

  沈从文对张兆和的才华、美貌和气质深深着迷,他开始写情书。

  “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你。”

  沈从文第一封情书,只有这一句话。

  对此,张兆和自然是不屑一顾的,倒是二姐张允和取笑说沈从文是“癞蛤蟆第十三号”。

  这是因为,张兆和给沈从文的编号是“青蛤蟆十三号”。没错,与沈从文同时追求张兆和的,至少还有十二个人。

  随后,沈从文的诗意情书便如雪花般袭来。

  “我在呼吸和想你……”

  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你这不幸是同我的生命一样长久的。”

  当然,还有最著名的那句: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 ,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但自始至终,张兆和都保持沉默,对于沈从文单方面的示爱,她的内心,是鄙夷的。

  本来,张兆和打算一直这样冷处理下去,直到沈从文知难而退,但是后来,校园里传出了流言蜚语,说沈从文爱而不得,扬言要跳河自杀。

  不堪其扰的张兆和,只能来到校长室,向胡适状告这位觊觎女学生的“禽兽”老师。

  没想到的是,向来鼓励自由恋爱的胡适,却在看完沈从文的情书后对他的才华赞不绝口,并对张兆和说:

  “他顽固地爱你。”

  张兆和则决绝地回答:

  “我顽固地不爱他。”

  得到胡适默许后,沈从文更加疯狂地追求张兆和,光是情书就写了1000多封。

  “多数人愿意仆伏在君王的脚下做奴隶,但我只愿做你的奴隶。”

  在这段马拉松式的追爱中,沈从文毫不掩饰地将自己放在了一个奴隶的位置,用最卑微的方式爱着张兆和,把她当作真正的女神去顶礼膜拜。

  毫无疑问,在张兆和的众多追求者中,沈从文是丝毫不占优势的,但偏偏是他,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原因很简单—足够卑微,足够持久。

  诚然,即便是再高高在上的大众女神,即便是再铁石心肠的冰山美人,也很难抵御痴情男人卑微而持久的追求。

  1932年的盛夏,在沈从文多年如一日的猛烈爱情攻势下,张兆和终于“缴械投降”。

  “癞蛤蟆第十三号”真的吃到了天鹅肉。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京中央公园举行了婚礼。

  4年的苦苦追求,沈从文终于抱得美人归。

  不过,两人的婚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

  他们的大儿子龙朱在出生后不久就患上了癫痫症,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沈从文在1937年与一位女粉丝发生了婚外情,并由此开启了一段长达8年的纠缠不清。

  张兆和虽然知道了这件事,但没有选择离婚,而是默默地忍受着丈夫的背叛。

  1945年,在胡适等人的劝说下,沈从文终于回到了张兆和身边,并向她道歉求原谅。

  1964年,沈从文受到“反右”运动的打击,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

  在这期间,张兆和也没有过上安稳的日子,她曾经担任过《人民文学》编辑和北京师范大学教师,但在那场灾难中也遭到了批斗和迫害。

  她被剥夺了工作权利,被关押在牛棚里,还被迫与自己的孩子断绝联系。

  她只能靠写作来抒发自己的心情,她写下了《湖畔》等小说,并将自己与沈从文之间的情感历程记录在《从文家书》中。

  1988年12月10日,沈从文因肺癌去世,享年85岁。

  张兆和为他守孝三年,并继续出版了《沈从文全集》等书籍。

  2003年2月16日,张兆和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去世,享年92岁。

  她与沈从文合葬在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她们的墓碑上刻着沈从文写给她的一句话: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04

张充和与傅汉思

  张充和是四姐妹中最年轻的一个,也是最有才气的一个,她曾经在报刊上发表过诗歌、散文、小说等。

  傅汉思是个汉学家,他原名Hans Hermann Fränkel,1916年12月19日出生于德国柏林。

  他先后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攻西班牙语文学。

  傅汉思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曾经在战时新闻处和战略服务处工作,接触了许多中国人。

  张充和与傅汉思是在1947年在北京读书时相识的。

  当时傅汉思受胡适之邀来到北京大学教授拉丁语、德语和西方文学,张充和则在同校教授昆曲和书法。

  两人住在张兆和家中,不久就相互倾慕。

  傅汉思对张充和的才华、美貌和气质深深着迷,张充和也对傅汉思的学识、风度和幽默十分欣赏。

  两人用中文、英文、德文等多种语言交流,彼此分享自己对文化、艺术、历史等方面的见解和感受。

  1948年9月9日,张充和与傅汉思在北京中央公园举行了婚礼。

  这场婚礼虽然办得很简单,但两人的幸福感却是满满的。

  从此两人一直相伴一生,共同致力于汉学研究和教学。

  他们在1949年1月随夫赴美定居,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地工作。

  他们创办了汉学研究机构,培养了许多汉学人才。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汉学的魅力和价值,也证明了自己的爱情和幸福。

  2003年8月26日,傅汉思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6岁。

  张充和悲痛欲绝,但仍然坚强地活了下去。她继续从事书法和昆曲的创作和教学,也经常回到中国,与亲友和同行交流。

  她还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举办了个人画展,展示了她的书法作品。她的书法风格独特,融合了古典和现代的元素,被誉为“立体的中国文化”。

  2015年6月17日,张充和在美国纽黑文逝世,享年101岁。

  她与傅汉思的骨灰一起安葬在北京市东郊殡仪馆附近的一个小公园里,两人终于在另一个世界相聚。

05

结语

  张氏四姐妹的故事,是一部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史诗。

  她们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到民国,再到新中国的巨变。

  叶圣陶说,谁娶到了张家的四个才女都会幸福一辈子。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无道理。

  因为张氏四姐妹不仅是才女,更是贤妻良母,她们不仅是伴侣,更是知己。

  她们与丈夫之间的爱情,既有甜蜜和幸福,也有艰辛和牺牲,既有相互的依赖和扶持,也有相互的尊重和信任。

  张家四姐妹的爱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拥有共同爱好,能够互相认可,这或许就是最好的婚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氏四姐妹老照片:张兆和嫁沈从文,张充和最长寿,个个风华绝代
合肥四姐妹分别嫁给了谁?都是大帅哥,个个才华横溢
“合肥四姐妹”,比“宋氏三姐妹”更牛的姊妹团
比宋家三姐妹还牛的一家,丈夫都是行业大亨,全活90多岁惊艳时光
沈从文妻子和三个姐妹:好的教育,就是教会女儿矜持
民国真正的名媛张家四姐妹都嫁给了谁?各自命运都不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