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34年,百战将军萧克的生死之旅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与萧克亲切握手。

1975年7月30日,萧克(右二)陪同叶剑英、徐向前接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学员。

1938年,朱德、彭德怀、邓小平、萧克(右二)、彭雪枫等在山西洪洞县马牧村八路军总部。

萧克将军,1908年出生于湖南嘉禾。16岁参加国民革命军,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兼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兼华中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军训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先遣长征浴血甘溪

  1932年10月萧克调任红8军军长,到达井冈山下的永新县高桥。

  萧克任红8军军长时刚刚24岁但已是战场数年身经百战,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第四次“围剿”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变过去长驱直入的战法为步步为营的“堡垒战”。在此种情况下,萧克依然成功地指挥了官田战斗、于田墟战斗、梅花山战斗、沙市战斗等十数次战斗。1933年6月湘赣红8军改为红17师,萧克任师长。秋,敌人开始了对湘赣苏区的第五次“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整个中央苏区全面失利,形势越来越显得严重。1934年7月23日由湘赣红17师、18师及16师合编而成的红6军团接中央军委命令退出湘赣根据地向湖南中部进发。此行目的萧克以后从任弼时和周恩来的谈话中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在中央红军不得已撤离江西根据地之前,需要派出两支部队进行探路和引敌的任务。

红6军团便是其中之一。红6军团的任务是穿越贵州到湖南中部寻求与贺龙的红3军联络并建立新的根据地。他们担当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8月7日红6军团全部9758人于下午3时由江西遂川横石悄然出发踏上西征之途。4日4战连续突破国民党围剿军4道封锁线,进至湖南桂东寨前圩。

12日在此召开誓师大会正式宣布编制序列及领导任命。萧克任红6军团军团长兼17师师长,王震任军团政委兼17师政委,军团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张子意……10月1日,辗转数战的红6军团突入贵州,在施秉、黄平间击破国民党黔军的防堵强渡大沙河袭占旧州。

  当时黔敌与湘、桂两敌相比较黔敌是薄弱的。为争取红2、6军团早日会师,以甘溪、施秉、余庆一线为前线阵地逐步向石阡、印江方向推进。红6军团是中央红军之前担负开路任务的,国民党很清楚红6军团一旦和贺龙领导的红2军团会合,无疑于如虎添翼。

蒋介石尽一切可能调动各方面的军队对付红6军团前堵后截空中轰炸,两面夹击。进入贵州,萧克手上连一张能够指挥行军作战的军用地图都没有。面对延绵无尽的大山和陌生的道路及敌军无休无止的追击,红6军团只能夜行晓宿绕开大路走小路,甚至走完全没有路的高山密林。马匹和重装备几乎丢光了而供给又严重不足。红2、6军团之间的距离越近,敌人的包围堵截就越疯狂。红6军团进到贵州石阡地区时,也是战斗最激烈残酷的时候。

  1934年10月4日,红6军团到达乌江边的猴场接到中央军委电报:桂敌现向南开动,2军团部队已占印江,6军团应速向江口前进。无论如何不得再向西移。遵照军委命令,萧克率部从猴场掉头向东北前进准备经石阡到江口与在黔东的贺龙2军团会合。然而事实上桂敌不仅没向南开且和湘敌一起按三省紧急军事会议决定正星夜向石阡调动。一条小河蜿蜒流向古老的石阡县城,沿着小河还有一条石板铺成的大路也通往县城。

红6军团决定先走一段石板路在不到石阡城的地方跨过小河,然后爬上山绕过县城。由于夜间行军部队在前进的方向摆上了路标,军团政治部保卫局局长吴德峰是近视眼。他本来有一匹马,但当时他爱人戚元德怀孕,吴德峰就让她骑在马上自己拉着马尾巴走。过了河他们没有看见路标,就一直朝石阡县城走了下去。上山后大家发现吴局长不见了,赶快去追,才拉住马头把他们拽了回来。

   7日凌晨红6军团先头部队进至石阡县东南的甘溪。此前一天,湘敌李觉率6个团抵达石阡县城;桂敌廖磊由大地方入坪山一线;黔敌王家烈部在石阡边境紫荆关、龙溪等地围堵。一条预置的网悄然拉开,甘溪犹如一个四面环山的井底。上午10时红军前卫营到达甘溪镇东街头到后便开始分配各部宿营地,后勤在街上埋锅做饭部队准备休息。这时发现几人牵着狗沿大路向镇子走来,红军迅速将这几人挟持到碾房中。经审问得知遭遇桂敌主力,廖磊所率19师的前哨已至甘溪东北。

  霎时战斗打响,敌人不断涌来。一个骑在马上的指挥官被一枪击毙,但如蜂而来的敌兵很快爬满了甘溪周围的山头和高地。我军只能就地展开,利用房屋树木甚至桌椅板凳作为临时阵地。枪弹如蝗源源赶来增援的敌兵不断,被围困的红军左冲右突血浸大地。

  部队被截为三节,首尾不能相顾。军团参谋长李达带一部分拼死外突,终于撕开一个缺口向不知方向的地方而去。这支部队在深山中转悠数天后竟奇迹般找到梵静山下的贺龙。李达不认识贺龙,但双方部队在一番观望后,李达写了一封信派人送过去,贺龙便来了。贺龙听说6军团的处境后,二话没说立即派部队去接应。这给李达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而当时的军团长萧克仍指挥部队处于激战中,防守在东街的红51团部队殊死拼杀。战至约天黑时分,红6军团主力部队在政委王震带领下,从山间小路向外转移。

大部人马从山腰一条废弃的笕槽通过,不料笕槽突然断裂,响声引发对面山坡的枪声,于是桂军开始在黑暗中疯狂扫射,数百名红军官兵在此牺牲。万分危急中,萧克找到一位猎户带路。这位名叫刘光荣的猎人知道一条狭窄的山道,20多年前还有人马通行,如今已是梢林没顶。队伍在黑暗中潜行看不见路,后面的人拉着前面人的肩膀走。天下起了蒙蒙细雨,不见星月。只有粗重的喘息声和不时跌倒者枪托磕地的沉闷响声,远近的山头上都是敌人。

那一刻,萧克处于高度的紧张和精神极度亢奋之中。多少次生死决战枪林弹雨,他惯于打冲锋,几乎总是向着敌人冲杀还从没像今天这样被敌人团团围困。红6军团在甘溪战斗中被截为数段。湘、桂、黔3省敌军以24个团的兵力将这支远道而来的部队死死围住。为保存有生力量军团决定分散游击,以便寻机突破围堵,通过石镇大道与红2军团会合。

萧克、王震、任弼时等军团领导人10月10日在镇远、施秉的途中给中央军委发电,报告甘溪战斗的经过和不利处境,建议12日后由萧克、任弼时率17师,王震率18师分两路纵队以灵活的游击方式行动,自此开始在崇山峻岭中与敌连日周旋。

  红52团由18师师长龙云率领担负掩护主力突围的任务。经过一昼夜苦战使主力得以南撤。第二夜红52团决定向主力撤走的方向突围。不料部队正集中作撤离动员时,突然又被包围复又苦战。找到一位向导带路,谁知这个乡公所的文书带着52团在大山中转悠了一天,最后竟爬上三面临河一面绝壁的绝地困牛山,钻入了湘桂黔敌军的包围圈。

3日3夜一场绝无生还希望的血战。52团的战士弹尽粮绝刺刀拼弯,成班成排地集体跳崖团长田清海战死,仅余200多战士拼死护卫师长龙云。离开困牛山时,龙云身边已不足20人。饥寒交迫荒野生疏,他们在山中盘桓5天之久,终在一个叫作龙颈坳的地方被搜山的民团所俘。龙云被押送县政府又解送贵州省高等法院第一监狱,1934年12月被杀害于长沙。

  红6军团主力在萧克、任弼时、王震等率领下于1934年10月19日通过石江大道,24日到达印江木黄,与贺龙、关向应等会师。绝处逢生劫后相见,2、6军团的官兵们兴奋异常。萧克所率部队9000余人,经此一战已不足4000。但两军会合群情振奋。27日部队到达四川酉阳县南腰界召开庆祝胜利会师大会。红2、6军团成立总指挥部,贺龙任总指挥,萧克任副总指挥,任弼时和关向应分别任政委和副政委。

红2、6军团会合在一起号称“八千子弟”。萧、贺、任、关合为一体,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了极大的湘西攻势,有力地配合和掩护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在湘、鄂、川、黔地区红2、6军团连克桃源、澧县威震常德、岳阳,并在4省交界地区创建了红军长征途中唯一一块坚持了一年之久的红色根据地。

将军之役得意之笔

  1935年8月下旬中央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进入四川西北部懋功,与川陕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会师。这时仍在湘鄂川黔边的红2、6军团则成为蒋介石新的“围剿”的主要对象,直接进攻红2、6军团的兵力达30万之多。是时,2、6军团只有4个师12个团约21000人。敌我力量对比相当悬殊。

  11月19日红2、6军团撤离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新的转移。1936年1月2、6军团第二次进入贵州。2月向黔西北中心挺进。总指挥贺龙和副总指挥萧克兵法纯熟指挥游刃有余。2、6军团长驱直入于敌人重兵防守中如入无人之境。不到10日之间红军巧渡鸭池河奇袭黔西城,解放大定占领毕节,并在那里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在此形势下蒋介石从南京飞抵贵阳亲自部署,命令顾祝同等指挥5个纵队直奔黔、大、毕地区。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萧克导演出将军山之役精彩绝伦的一笔。将军山位距大定县城西北10余华里,数十个巍峨的山峰由南向北排列成一道天然屏障。主峰将军山位于群峰中部海拔1900多米。清毕公路沿将军山东麓蜿蜒而上,是大定通往毕节的一道天然门户。

此时黔、大、毕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各项工作正迅猛展开。革命政权游击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打土豪分财物分田地的斗争迅猛异常;反蒋的抗日宣传组织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敌万耀煌纵队占领黔西、大定后气焰十分嚣张。敌郝梦龄纵队也从另一个方向朝根据地扑来,妄图一举攻下我军团总指挥部所在地毕节。此时能否在大定至毕节之间选择一有利地形阻击敌人成为守住毕节使2、6军团得以顺利实行战略转移的关键。

  1936年2月18日萧克和师长刘转连率17师进至大定六龙场,接任弼时和贺龙的急电,要17师在大定以西选择适当地点狙击万耀煌。萧克随即向刘转连作了部署。刘转连了解到将军山是伏击敌人的好地方便派侦察人员连夜出发赶到将军山一带侦察实情,找了两个群众作向导,于19日凌晨率全师人马踏着淡淡的月色向将军山急进,拂晓抵达将军山与先期到达的18师53团汇合。

这里群山环抱松林密布一带被山坡、丘陵切割而成的谷地,唯在雷打树坡下有个约四五亩地大的大麻窝,周围被数片大大小小的山坡紧紧环抱犹如一只大铁桶,即令是百战之军糊里糊涂闯进这里,也只能自投罗网自取灭亡。红军的伏击地点便选择在这里。

  天刚亮敌人的飞机便出动盘旋侦察,没有发现任何目标。不久万耀煌纵队“尖刀营”在少校营长武宗琦带领下神气十足地向将军山方向闯来。敌万耀煌纵队13师从遵义地区向黔、大、毕进犯时就从74团各营抽调了精壮官兵500多人组成了7个精锐连的“尖刀营”号称“敢死队”一直跑在前面。萧克走上50团阵地举起望远镜时,看到的正是这股骄横的敌人从两路口向我布下的口袋走来。

  大约上午10时“尖刀营”进入伏击圈前沿的小村子竟然不走了。有的进村去要水喝,有的坐在公路边休息,有的干脆躺在路边的田埂上睡觉。我49、50、51团三个团的兵力均进入指定地点。萧克和刘转连在各自的位置上静观坐待,等敌人稀稀拉拉全部走进伏击圈,51团突然切断敌人的后路。50团正处敌人正面首先开火,刹那间伏兵四起,步枪、机枪、手榴弹一起射向敌群。在这样突然的打击下,敌军顷刻乱作一团纷纷倒毙。

  重整起队伍后,敌军先是向离他们最近的那个高地爬去。等连滚带爬地接近山顶时,早已严阵以待的51团一阵猛揍。敌人留下尸体滚下山坡。敌军退向最后一个山坡。49团的战士一跃而起,漫山遍野条条路口都是红军。枪和手榴弹都用不上了,到处是杀声匕首大刀。少校营长武宗琦转眼看见全军覆没,拔枪“效忠”了国民党。营副王福以下没被打死的全部举手投降。

整个战斗,当地的老百姓说只用了两顿饭工夫。伏击战大获全胜。萧克把指挥所设在将军山后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子里,将伏击战转变为阵地狙击战。他知道万耀煌不肯就此罢休,而且狙击大敌进攻毕节城的战役刚刚开始。

  2月25日经过充分准备的万耀煌部向将军山发起冲击,战斗打响萧克亲临前线,嘱令各部,敌人不到能投手榴弹的距离绝不开枪。经一日激战,敌军不能越将军山一步,至此17师阻敌7天。25日,2、6军团领导在毕节开会决定退出毕节。此时敌已集中44个团的兵力,樊嵩甫、郝梦龄、万耀煌3个纵队向毕节齐头并进。

  26日上午萧克指挥部队打退敌军又一次冲击立即后撤20里,在响水河西岸筑起简易工事。在部队需要大踏步后退而又面临敌军紧追不舍的情况下,萧克又一次体现出军事指挥员的大智大勇。下午2时萧克从望远镜中观察到敌人在响水河东岸的公路上行进,便决定在敌未进攻前先对其进行突然的打击。于是51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敌人的先头部队。

敌军怕中红军的埋伏就缩回到河东岸的山头。萧克从容布置18师53团等部队各自防御和交替撤退。等到敌主力进攻时天已近黄昏。我大部队已撤离。一番枪战夜色渐暗。敌军不敢恋战,而红军则于夜暗之中全部撤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围魏救赵”的长征先遣队 ——红二、六军团长征历程
1955年9月27日,在中南海授衔仪式中,萧克将军被授予了上将军
【英雄的长廊】红二方面军长征:最早出发,最后结束
南下或北上(26):年近六旬的周素园参加红二、六军团长征
传奇上将萧克,奇在哪?
蒋军中将师长被俘,成为红军炮兵专家,建国后任副市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