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卢沟桥事变前夜,遭日军绑架的宛平县县长王冷斋,后来怎么样了?

在上个世纪的1937年,日本帝国侵略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开始通过各种手段在中日之间制造矛盾、寻找借口,想要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一口吞掉这个曾经帮助过日本,也被日本野心垂涎了千百年的伟大国家。

当年的7月7日,日本驻华的军队突然向中国方面宣称,自己的一名士兵无故走失,日本军队需要进入宛平城搜查,这一无理要求遭到了中方方面的断然拒绝。

当时的宛平县长王冷斋,为了保护国家权益,孤身前往日军交涉,无耻的日军竟然借机绑架了王冷斋,想压他骗开宛平城,达到兵不血刃占领宛平的目的。

铁骨铮铮的王冷斋誓死不当汉奸叛徒,挫败了敌人阴谋,建国后,王冷斋亲手整理了七七事变的相关资料,让后人可以清晰还原那段中国全面抗战的爆发历史。

出身于书香门第但喜好武艺的王冷斋从小就穿上了保卫国家的军装

在1891年的时候,王冷斋出生在福建省福州石步村,他的祖辈都是颇有文化的人,王家在当地也是一个有名的书香门第、积善之家。

在年幼的时候,由于先天问题,王冷斋生得比较瘦弱,虽然说不上体弱多病,但也是天生文弱,身体上的问题使得王冷斋入学的时间比别人都晚,在他八岁的时候,王冷斋才进入小学学习。

王冷斋出生于书香门第,却有着一颗向武之心,所以,他进入小学学习后,并没有像祖辈那样一直走文化路线,而是在普通的文化学校里学习了几年后,自己执意要到的福建陆军小学堂学习,从那时开始,15岁的王冷斋走上了保卫国家的道路,穿上了抗击侵略的戎装。

在福建陆军小学堂度过了3年之后,王冷斋以优秀的成绩毕业,直接转入了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学习,成为一名出色的青年军官。

当时的保定军官学校俊杰云集,是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摇篮,在这里曾经走出过李宗仁、白崇禧等众多国民党高级将领,王冷斋作为这些人的亲密同学,可以说前途远大,未来一片光明。

在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王冷斋参加了讨伐复辟大帅张勋的战争。

在战争中,王冷斋发现当时许多底层人士缺少家国情怀、民族气节,对于封建王朝的复辟漠不关心、麻木不已,这让王冷斋在感到气愤的同时,也产生了呼吁教育、启迪民智的想法,他开始产生了离开军界,进入政府发展的想法。

颇有学识的王冷斋进入了北洋政府工作,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改变国家落后、百姓愚昧的现状。

但是,还没有等到王冷斋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北洋政府就轰隆隆地垮了台,王冷斋失去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离开北洋政府后,王冷斋未曾放弃救国救民的理想,他想方设法创办了《京津晚报》,在报纸上刊登文章宣传民主、启迪民智,点评政府方面的工作不足,帮助百姓在社会上发声发言。

王冷斋嫉恶如仇,还在报纸上公开揭露了政客贿选等政治黑暗角落,为澄清当时的政治环境而坚持努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社会上许多人都知道了执笔如刀、声张正义的王冷斋,大家都愿意看王冷斋的文章、听他点评的意见,王冷斋在文化界的声誉逐渐传播起来。

在1935年的时候,北平市政府要加强自己在宣传方面的力量,希望能够找到一位懂宣传、有力度的能人,担任政府宣传方面的负责人。

这时,有人想起了王冷斋,认为王冷斋的能力和胆识都十分适合这个位置,所以,就通过关系邀请王冷斋到北平市政府工作,王冷斋经过考虑后,接受了北平市政府的邀请,出任了参事兼宣传室主任,主管宣传事宜。

在那个时候,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愈发明显,日本政府及日本军队在北平周围经常制造各种事端,不停的向北平进行侵略蚕食,这使得北平市政府的许多人,都感觉到压力重大,做起事来惶恐不安、畏首畏尾。

到了1937年初,日军已经通过各种手段在各个方向上包围了北平,北平城对外联系的道路只剩下宛平一条,为了切断北平城的对外联系,日军对宛平虎视眈眈,明里暗里的使用了许多手段,让宛平县政府的官员们一日三惊、无心办公。

北平市政府为了对抗咄咄逼人的日本侵略者,极其需要一位有胆有识、富有谋略的人来执掌宛平城,在左挑右选、诸般考量后,大家认为王冷斋能够担此重任。

就这样,为国不惜身的王冷斋临危受命,出任了公署专员兼宛平县长,在正常工作之外,专门负责处理对日的各种事件,成为后来七七事变中的重要人物。

在七七事变之中遭到日军绑架的王冷斋宁死不屈保卫国家

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时候,日本侵略者显露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狡诈与丑恶。

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日军悍然对一个保持了上千年友好交往的和平国家,进行了最黑暗、最卑劣的侵略,这种行为是对人类道德底线的破坏,也是对人类发展的伤害与倒退。

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侵略中国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展现出毫无底线的道德缺失,屡屡使用撒谎、欺骗,讹诈、造谣,栽赃、陷害,偷袭、屠杀等不正当的反人类的战争手段,对亚洲人民和二战盟军方面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是世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历史伤痕。

在七七事变之前,已经传出了日军将会挑起事端、进攻北平的传闻,所以在7月7日的当天,王冷斋就感到满怀担忧、烦躁不堪,王冷斋十分清楚有一些传闻是“空穴来风、岂能无音”,日军已经在北平周围布置了许久,他们的侵略野心很快就要忍耐不下去了。

之前,日军就曾经到宛平县政府,向王冷斋提出过在“平大”公路旁修建机场,并提出要派遣军队经过宛平城和卢沟桥去演习。

这些无理的要求,被王冷斋义正言辞的予以拒绝,随后,日本的特务机关又经过伪装,到宛平县政府办理土地的割让手续,这事又被警惕的王冷斋发现并给拒绝了,当时,恼羞成怒的日本人就扬言这事没完,他们一定会报复的。

出身军校、熟悉军事的王冷斋非常明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日军既然露出了占领宛平的意图,还进行了相应的试探,那么,日本侵略者的实质性动作就不会远了。

敌人不会等到日军疲倦不堪的动手,更不会“虎头蛇尾”的对此事不了了之,所以,日军的进攻动作就会发生在最近的时间里。

当天,正是宛平县选举国民代表的日子,宛平县政府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投入了这项工作之中,并且,军队的调到和准备也是一般人察觉不到的,王冷斋手头一时也抽不出得力的人,来监视日军的动向,这就更让王冷斋感到不安。

因为中国军队在宛平卢沟桥已经与日军对峙许久,大家都绷着神经不敢放松,所以再提醒中国军队方面也没有什么必要了,王冷斋只能在燥热的天气里,郁闷的在办公室里不停踱步,希望卑劣的日军不要发疯,给中国方面更多些准备时间。

就这样熬了一天后,前线没有传来变化的消息,放下点忧虑的王冷斋下班回家了,但是,他没有想到日军在当晚开始挑动事情了。

当晚接近零点时,突然刺耳的电话将王冷斋惊出了一身冷汗,北平市市长的秦德纯通知王冷斋,日军借口有一名士兵走失,要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如此消息,让王冷斋一下子明白了日军的如意算盘。

对于虚伪成性的日本人来说,他们希望能够通过看上去正常的借口,进入宛平城、切断北平市对外的联系,然后再占领这座历史名城,这样可以保持日本政府和日军的公开形象,减轻中国军民的反抗意识。

所以,王冷斋清楚中国方面必须占据主动,不给日军得逞的机会。

王冷斋决定去日军那里进行交涉,出发前,王冷斋已经预料到了危险,在反复无常、狼子野心的日军军营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甚至会危及自己的生命,但是王冷斋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安危,毅然决然的不带护卫,只带两名同事,空手进入了日军军营。

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人,十分清楚“双方交战不斩来使”的道理,但是他们为了尽快占领宛平城,竟然违背了国际外交的惯例和规范,绑架了王冷斋,把他压到了宛平城边,以死威胁王冷斋,让他欺诈开城门。

视死如归的王冷斋冷笑的闭上了眼睛,表示他可以死,但绝对不会北平祖国,当一个受人唾弃、遗臭历史的叛徒。

日军再三威胁也未能奏效后,为了保持颜面上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只能放王冷斋等人离开。

日军想要占据舆论优势,不费一兵一弹就进入宛平城的阴谋破灭了,王冷斋用生命安危相抗衡,终于保住了中国方面在此事上的正义地位。

七七事变后的王冷斋积极奔走为国尽力、为七七事变写史

回到宛平的王冷斋还没有来得及进行应变部署,日军的进攻就开始了,驻守在卢沟桥前的29军官兵,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浴血厮杀,中国全面抗战的枪声在黎明时分终于响起。

就在王冷斋要为抗击日寇尽力的时候,大后方发来了一封电报指令,国民党政府的上级官员竟然不顾事实,责备王冷斋处理事情不利引发了日军的进攻,让王冷斋必须马上平息事端,还声称如若不然就要严肃处理王冷斋。

这个颠倒是非、黑白不分的指令,直接将刚刚经过生死一线险境的王冷斋气吐了血。

当天,病重的王冷斋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在他身体稍微恢复后,王冷斋设法回到了宛平城。

但此时北平已经沦陷,中国军队也奉命后撤,王冷斋在宛平孤身无助,只能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受难的百姓,搜集日军侵略的情报和证据,以待日后向世人控诉日军的种种罪行。

为了推卸北平失守的责任,国民党政府将办事错失的帽子扣在了宛平县县长王冷斋的头上。

一时间,不明真相的国人对王冷斋苛责不已,失去职务、被百姓责骂的王冷斋无奈之下,只能随着家人到了香港,修养病情。

后来,养好病的王冷斋颠沛流离地来到了重庆,希望为抗日做些事情,但国民党政府没有删掉对王冷斋做错事的指责,不给他任何为国效力的机会。

这使得两手空空来重庆的王冷斋,一时间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直到后来有人看不下去了,为王冷斋找了一个银行顾问的职务,王冷斋才算是安顿下来。

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还记得王冷斋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任命他担任了北京市文史馆馆长。

在这个职务上,王冷斋国家整理了大量的七七事变的资料,使得后人能够详细了解那段屈辱的历史,铭记过去的教训。

在1960年的时候,王冷斋因为旧病复发不幸离世,享年67岁,这位七七事变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可以无悔无愧的去见那些曾经为国奋战的战友了。

总结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七七事变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中日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爆发,也被后世认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从这天起,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像王冷斋一样,在各自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方法,奋力的抗击日本侵略者,不计得失、至死不渝。

在七七事变之前,有许多国人还在自欺欺人的认为,中日之间只是些局部的纷争,中国还有机会慢慢发展并拿回被日本侵占的国土。

但七七事变的枪声,最终击碎了所有的幻想,导致了中日之间进入了全面战争的状态,从这一天起,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

在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险恶野心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日本军队的侵略行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谴责。

在无数的像王冷斋一样的中国人身上,国际社会也看到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决心和勇气,这使得中国成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方,也促使了国际援助的到来,为中国的抗战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总的来说,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全面抵抗日本侵略的开始,并对中国历史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人不可不了解这段历史,要记住那时的悲痛与无奈、鲜血和热泪,要记住像王冷斋一样热爱祖国,祖国不惜生命的先辈,更要明白珍惜和平、警惕外敌,时刻准备着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参考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七事变
揭露七七事变细节,头号汉奸竟然是一名七旬老太太
深度解析七七事变(上)
侵华日军也纪念七七事变?在卢沟桥修纪念碑,邀请汉奸“慰灵”
七七事变和卢沟桥事变是一回事​
七七事变是如何发生的?日军演习中“失踪”的士兵最后找到没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