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在白蚁窝里的菌类,价格比黄金还贵,为什么挖到的人却不愿意卖

你见过白蚁吗?

这可是一个让人提起来就恨得牙痒痒的动物,它能够侵蚀所有的木质物品、破坏房子的内部结构,所以很多人都“谈蚁色变”。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在白蚁的窝里,却长着一种百年难遇的宝贝,外表看着平平无奇,可是价格却比黄金还贵。

但是奇怪的是,有人挖到之后却不愿意卖,这又是为什么呢?

白蚁

白蚁,又被称为虫尉,是一种存在了两亿多年的昆虫。

它们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光线昏暗的环境中,并且以木质纤维为食物。

我国共有479种白蚁,仅仅云南就有125种,可见白蚁在中国分布十分广泛,而且白蚁的数量非常庞大,它们拥有极强的破坏力,常常会把树木和农作物蛀空而死。

更为严重的是,白蚁还会破坏水坝、房屋等建筑物,导致坝体溃决和房屋倒塌。

同时白蚁也是出色的“建筑大师”,它们建造的蚁穴结构十分复杂,四通八达,一个蚁巢里就可以容纳超过100万只白蚁,可谓是“蚁多势众”。

不过白蚁呼出的二氧化碳浓度是空气的400倍,这也导致蚁穴内部环境极为恶劣,再加上白蚁有着非常强大的战斗力,所以说很少有其他生物能在蚁穴内活动。

但是白蚁的排泄物和尸体中却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使蚁穴土壤肥沃异常,可以算的上是植物生长的“沃土”。

但是,在这种对其他生物极为不利的环境下,却孕育出一种十分宝贝的东西—乌灵参。

乌灵参

对于爱吃菌类的云南人来说,乌灵参想必是不陌生的。

乌灵参,别名黑柄炭角菌、鸡茯苓、雷震子,这是一种生长在白蚁巢穴中的珍稀菌类。

乌灵参的地上部分长得十分像鹿茸,粗壮而脆弱,一捏就断,这部分对人类来说没任何用处。

而真正的“宝贝”则存在于地底,它悬吊在地下的圆形或椭圆形“果实”——就像一颗乌黑发亮的鸡蛋,表面有不规则纹路,色泽越老越黑,壳厚可达1厘米。

它异常坚硬,不易碎裂,表面的皱纹密布,质感粗糙,切开后棕黄菌肉露出,散发出独特的苦香。

相传,乌灵参要经过20年以上的生长,才能形成药用的菌核,而它生长的过程中,最神奇的是“打雷现形”。

据说每当山间打雷时,埋在地下的乌灵参就会跟着雷鸣震动、来回摆动,好像在向人类示现自己的存在,或许正是这种奇景,让乌灵参被冠以“雷震子”的美名。

而乌灵参广布于我国江苏、浙江、广东、四川、云南等地,它特殊的生长习性使得乌灵参极其罕见稀有。

如今,500克乌灵参的市场价格直逼十万元人民币,比金子还贵,可以说已经成为“菌中之宝”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

乌灵参之所以比黄金价值更高的原因

乌灵参这种从古至今被誉为“仙药”的珍稀菌类,它那高不可攀的天价,已经胜过了黄金。

事实上,究其原因,乌灵参之所以难能可贵,主要在于其生长环境极端苛刻,想要从茫茫大地中找出一株乌灵参,难度可想而知。

乌灵参喜欢生长在深埋地下数米的白蚁巢穴中,它对生存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

研究表明,乌灵参需要的最佳生长环境是二氧化碳浓度高达20%以上,温度保持在22-28°C左右,然而地表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远远无法满足其生长需求,正常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孕育出这种神奇的菌类。

幸运的是,正好在深埋地下几米的白蚁窝中,由于通风条件差,二氧化碳浓度可以高达20%以上,而白蚁的体温也能产生相当的热量,使白蚁窝温度维持在25°C上下,这才完全符合乌灵参的生长方向。

可以说,如果没有白蚁这一“动力”,乌灵参就无法在地表环境下生存,它全凭借白蚁这一“蚁力”才得以在地下茁壮成长。

但是,即便找到了白蚁窝,要想在其中发现乌灵参也绝非易事,因为它的形成过程异常复杂,要经历多个阶段。

要知道,乌灵参是一种寄生菌类,它靠吸食鸡枞菌获取所需营养,而鸡枞菌生长在地表,会被白蚁运入地下巢穴作为食物储备。

可是当白蚁再次搬离巢穴时,这些鸡枞菌就陷入“营养不足”的状态,只能重新向下生长,进入菌核阶段。

在白蚁巢穴中,可利用的营养是非常有限的,这些鸡枞菌根本无法长成原本的大小,而是变成了黑色、形状各异的乌灵参。

可以看出,乌灵参的生成全凭一个偶然的机遇。

即便如此万幸生成,当白蚁重新回到老巢时,这些幼嫩的乌灵参也将很快被白蚁直接啃食殆尽,无法继续成长。

而白蚁对乌灵参形成天然的掠食压力,让本就稀少的乌灵参雪上加霜,由此可见,要在白蚁巢内发现完整的乌灵参,其概率是极低的,仅凭人力根本无法掌控,完全是上天的眷顾。

与其生长条件的苛刻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乌灵参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它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失眠、心悸、跌打损伤等多种疾病,疗效显著。

古籍中盛赞它“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正是由于独特的药效,乌灵参才获得了“仙药”的美誉。

在古代,乌灵参就是极珍贵的药材。

据说,临终之人只要吃下一小块20年生乌灵参,就可以起死回生,延年益寿,不过由于过于稀少,乌灵参并没有记载于本草纲目之中。

直到清代,乌灵参的功效才被部分认识,如《灌县志》中记载,乌灵参“能益气”,可以入药。

当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乌灵参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它含有对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以及多种天然活性成分,不仅可以安神定惊,而且还能治疗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对烧伤也具有疗效。

近年来,由于野生乌灵参资源日益减少,价格更是水涨船高。

据传在改革开放初期,乌灵参的价格大约在50元左右每克,而到21世纪初,价格已经涨到了上万元每克,更有甚者,个头肥大、品相极佳的上品乌灵参,价格甚至高达几十万每克。

还有一些药材商人铤而走险,雇佣当地村民深入山野挖掘乌灵参,运气好的挖掘者,一次出行就能够获得上百克的乌灵参,其价值堪比数个黄金块,但是大多数挖掘者往往一无所获。

一位乡野挖掘者说:“乌灵参是个气的东西,它自己愿意让谁发现就让谁发现,与人无关。”也许只有缘分到了,才能有幸发现这难得的“仙药”。

但是,既然这么值钱,为何还有人挖到之后,不愿意高价出售呢?

为何挖到乌灵参的人不愿卖呢?

根据动物实验表明,乌灵参提取物能明显提高小鼠的定向反射、避暗性和探索活动,改善学习记忆能力,而临床研究也证实乌灵参具有抗氧化、造血、降糖、抗炎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乌灵参味苦性温,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肾的功效,它不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还可杀灭蚊虫。

可以说,乌灵参的药效非常神奇,被誉为“救命神药”,因此,乌灵参在中药市场上价值连城,深受医患的追捧。

但是由于乌灵参无法人工培育,全靠野外采集,再加上它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每年能够发现的数量极为有限。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的乌灵参产量不超过200斤,可谓稀缺至极。

即使发现了,那它们的品质也参差不齐,能完全沉入水底的上等“细花货”乌灵参,其市场价格竟比黄金还要昂贵,约为每斤10万元,而次品乌灵参的价格也在1-3万元/斤。

所以说,当有人在野外幸运地挖到乌灵参时,他们往往不愿意轻易将其出售,最大的原因在于,乌灵参具有无可替代的药用价值和救命功能,它是千载难逢的良药,能治疗多种疑难疾病。

大多数人会把找到的乌灵参留作家庭秘密,妥善保存,以便关键时刻使用。

还有一些人会收藏乌灵参等待升值,因为上等的乌灵参极为稀少,所以它的价格还在不断攀升。

其中一些精明的人眼光独到,相信手中的乌灵参能在未来价值百倍,等它涨到天价的时候,他们再拿出来慢慢卖掉,比一次性出手收益更大。

当然了,也有些人纯粹是出于对这种稀世珍宝的热爱而收藏,他们可能花重金购入一两克乌灵参,珍之重之,日夜把玩,这就像有些收藏家对画作、古玩的痴迷一样,将其视为心头肉般呵护。

除此之外,不少人误信乌灵参是“万能药”,盲目食用可能引发中毒,因此,中医药管理部门也在加强对乌灵参的监管,限制其过度交易。

由此可见,无论是重视药效,还是等待升值,亦或是出于收藏爱好,人们都不愿意轻易放手这样的宝贝。

但是乌灵参可遇不可求,如果为了挖乌灵参而随便动土,那么反而会破坏生态平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明价比黄金!长在白蚁巢穴里的菌类,挖到的人为何不愿意卖?
生长在白蚁巢穴中,取天地之灵气而成的乌灵参,一窝能换一套房?
长在白蚁窝里的菌类,价格比黄金还贵,为什么挖到的人不愿意卖?
白蚁培育的菌界“大熊猫”,价格比黄金还贵?为何挖到的人不愿卖
雨后在白蚁窝看到这种 “棍子”,就赚了,价值上万。
白蚁培育的菌界“大熊猫”,价格堪比黄金,极度稀有和难以获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