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师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从一开始就在中共晋西北地方组 织的大力支持下,在动委会、牺盟会以及晋西北新军的密切配合下,把 建立地方武装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作为建设根据地的重要任务之。 截至1940年底,建立了有3400余人、1380支枪的地方武装,分布 在各地开展游击战。1941年初,晋西北军区提出了扩大地方武装8000人 的计划。并从主力部队抽调200余名优秀干部,参加地方武装的建设工作。 1941年上半年,全区共有自卫队员14. 9万人,组成61个大队,178个中队; 游击区和敌占区的秘密游击小组发展到824个,组员3600余人。这些不 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自卫队和游击小组)的发展,大大加强了群众的 自卫力量。但是,这时自卫队的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缺点,主要是:对自 卫队的组织领导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党、政、军各级领导机关对他们 用得多、管得少,对自卫队员缺乏经常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有些自 卫队是区、村干部依靠行政命令建立起来的,因此作用不大,有的甚至 有名无实;自卫队的组织有些混乱,弄不清青年抗日先锋队、模范自卫 队、青年队等组织的区别;敌占区和游击区的秘密游击小组多数由于没 有注意隐蔽,暴露了自己,无法立足,或者由于领导不力或活动方式不当, 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7月,晋西区党委和晋西北军区联合召开了 人民武装干部扩大会议,对人民武装的建设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通 过了《晋西北抗日人民武装自卫队条例》。8月,区党委召开的高级干部 会议,把人民武装的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决定各级党委和群众团体都要 一致努力,建设人民武装。
1941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 的指示》中指出:“敌寇对我抗日根据地的残酷'扫荡',我军人力、物力、 财力及地区之消耗,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敌我斗争,进入新的更激烈的 阶段。”“在这一新阶段中,我根据地的军事建设,必须适合新的客观环境。 每个根据地的军事机构均应包含三部分:(甲)主力军,(乙)地方军,(丙) 人民武装(即不脱离生产的自卫队及民兵)。在根据地建立时期,集中主 要注意力于主力军之扩大与巩固是正确的;然而最近敌我形势改变了,因 此目前军事建设的中心注意力,应放在地方军及人民武装的扩大与巩固 上,而这方面恰恰是我们的弱点所在。” “在山地根据地内主力军与地方 军(人民武装不在内)数量上的比较,一般应以二与一之比为原则,…… 在某些最困难的区域(如……大青山、……)应当打消主力军与地方军 的区别,全部武装地方化。至于人民武装(不脱离生产的自卫军),应当包括人民的最大多数,其中之骨干(即民兵、模范自卫队及青抗先或青年自卫队)数量应超过地方军与主力军之全部数量。” “地方军应有独立 的建制及指挥机关,即军区与军分区。” “规定区应有约50人枪的区游击 队,县应有约200人枪的游击营,分区应有约2000人枪的独立团。区游 击队归区的党政机关指挥;县游击营归县的党政机关指挥;分区则应成立 指挥部,不由主力兼,地委书记应兼分区政委;军区则由主力兼,或单 独成立指挥(部),……在战争频繁地区,区武装应坚持本区,县武装应 坚持本县,分区武装坚持本分区。” “地方军必须真正地方化,其主要成 分尤其主要干部应是本地的,故培养本地干部,由地方党输送优秀的本 地干部到地方军去,乃是头一等的重要任务。”“自卫队和民兵(包括模 范自卫队和青抗先)都是广大民众保卫家乡、保卫抗日根据地、不脱离 生产的武装自卫组织,但二者的范围与任务却互有不同。” “自卫队之基 本任务是进行群众游击战争,维持根据地内的治安,担任抗战勤务(如 运输、担架、送信、封锁消息、坚壁清野等民兵则是自卫队的骨 干,……是由模范自卫队与青年抗敌先锋队两种群众性的组织,在完全 自愿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其基本任务是侦察敌情,独立自主的作 战,及配合主力作战,袭扰敌人,封锁与围困敌人的据点,破坏敌人交 通,打击少数敌人与武装汉奸之活动,在敌人进攻时领导自卫队掩护群 众转移等。”“自卫队与民兵应由各级(由边区到县)人民武装委员会统 一领导。” “在武委会的统一领导下,民兵应有其独立的组织系统,县区 村各级分设队部,内部生活悉依民主原则,各级负责人员均应由选举产生, 切勿委派'。
中共晋西区党委和晋西北军区、行署,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和晋西 北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各级武委会和地方武装、人民武装的各级指挥机构, 任命了各县县长兼任县游击大队队长,县委书记兼任县游击大队政治委 员,各区区长兼任区游击中队队长,区委书记兼任区游击中队政治指导 员,由主力军派干部担任各级副职。并从主力部队中抽调出200余名干 部参加地方武装的建设工作。截至1941年底,晋西北的地方武装发展到5500人,3000余支枪,编为5个支队,下辖21个大队(营),共78个中队(连)。并在扩建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整顿,经常开展政治教育和军 事训练,注意培养地方干部,有计划地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每 个游击中队都建立了党支部,党员最多的游击中队,党员人数达到全中 队人数的25%。1942年地方武装的建设工作是在提高质量、提高战斗力、 从巩固中求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为此,军区和各军分区又从主力 部队抽调160余名干部到游击队中工作,抽出各种枪1200余支配发给游 击队。抗大7分校开设了地方武装干部训练队,专门训练地方武装干部。
主力部队还经常带领游击队进行游击活动,具体地帮助游击队训练,用 传帮带的方法,使他们学到游击战的本领。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地方 武装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战斗力不断提高,成为反“蚕食”、反“扫荡” 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两年来,地方武装配合主力军或单独作战共912次, 毙伤日伪军1800余人,俘虏日伪军200余人,缴获各种枪150余支,骡 马330余匹,破坏铁路180余公里,桥梁15座,割电线110余公里,有 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作战。
在大力加强地方武装建设的同时,人民武装的建设也有了较大的加 强和发展。1941年11月,区党委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决定把健全各级 武委会作为人民武装建设的中心环节。规定各级党委的武装部长担任各 级武委会主任;各行政村设专职武委会主任,集中力量做好人民武装工 作。由于各级党委重视并切实加强了领导,上述会议和指示的精神得到 了有效的贯彻。同时,各主力部队也加强了对人民武装的帮助,从而使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人民武装也得到健康发展。截至1942年底,自卫队 员发展到15. 94万余人,民兵3. 06万人。
两年来,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地方武装和人民武装不断发展壮大和 巩固提高。他们无论执行抗战勤务,还是配合主力军作战或单独战斗, 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在主力军、地方武装和人民武装相结合,广泛开展 游击战争中,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