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洲最大的国家苏丹一分为二

  非洲最大的国家苏丹一分为二,再次印证了一个事实:哪里有分裂,哪里就有美国的影子;哪里有美国插手,哪里就有有可能走向分裂

  美国催生世界上最年轻国家

  ▲南苏丹超过99%的选民选择了独立

  美国“苏丹新战略”的要点是确保南苏丹独立。这一战略目标背后凸显的是,美国对苏丹丰富石油资源的欲望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刘星

  2月7日,苏丹公投结果显示近99%的选民投票赞成独立。安理会2月9日就公投结果的产生召开了会议,充分表明了安理会对于苏丹《全面和平协议》的支持。南部苏丹政府区域合作部部长库尔出席了会议。

  库尔称,刚刚公布的公投结果表达了南部苏丹要求独立的呼声,南部苏丹有能力在今年7月9日《全面和平协议》结束时组建一个全世界最年轻的民主国家。他呼吁国际社会继续为南部苏丹提供支持。他希望在南部苏丹正式建国后,联合国维和部队能够继续在当地部署。

  苏丹南部问题根源

  苏丹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非洲文明悠久的古国之一。苏丹的南方和北方以北纬10度为分界线。南方包括东、西赤道等5省,面积65万平方公里,占苏丹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约800万,占苏丹人口的三分之一。苏丹北方气候炎热干旱,许多地方是沙漠地区,南方则雨量充足,林业资源丰富。

  苏丹的人口构成极其复杂,部族597个,其中有20多个部落,大约100多种语言。北方主要是阿拉伯人。南方有572个部族,居民30%属于阿拉伯血统,最大的部族是丁卡族、希卢克族和努威尔族,通称尼格罗人。

  苏丹南北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宗教分歧。北方各省居民几乎都信仰伊斯兰教。南方居民原来不信教或只信拜物教,后来沦为英国和埃及的殖民地,基督教逐渐传入。殖民当局把基督教作为抵制阿拉伯和伊斯兰影响的工具,造成了南方苏丹人在宗教感情上与北方阿拉伯人疏远。

  苏丹南北矛盾也有历史根源。苏丹地处尼罗河中上游,尼罗河对埃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苏丹的控制决定着埃及统治者的生死存亡。

  1820年,埃及统治者默罕默德·阿里王朝开始征服苏丹,半个多世纪以后,整个现代苏丹都在埃及的控制之下。默罕默德·阿里王朝开始在苏丹掠夺财富,还在苏丹南方大肆捕捉黑人,充作埃及劳动力或者变卖到阿拉伯半岛。

  阿里的继承者在19世纪40年代末投靠殖民主义,英国、意大利和希腊等国商人也涌入苏丹,武装捕捉苏丹南方黑人,贩运到欧洲,这些活动得到了苏丹北方统治者的默认。在欧洲殖民者的引诱下,苏丹北方的一些阿拉伯上层分子也组织武装参加捕捉和贩运南方黑人的罪恶活动,这激起了南方黑人对北方阿拉伯人的仇恨。

  1899年苏丹沦为“英埃共管”,实际成为英国殖民地。从1902年起英国当局就酝酿苏丹南北分治,到1939年颁布“南方禁区法令”,英殖民者在法律上正式确认南北分治政策。英国殖民当局通过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诸方面的一系列分而治之政策,阻碍苏丹南北民族之间的往来交流。

  二战后,苏丹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英国为了维护其在苏丹的利益,指使苏丹上层人士提出南、北分治的要求。同时英国政府在1947年公开表示要给苏丹南方以“自决权”。

  此后,英国与埃及开会讨论苏丹地位问题时,英国提出要埃及承认英国总督苏丹南方的特殊权力。苏丹南方问题由此产生。

  1951年10月8日,埃及政府宣布废除“英埃共管苏丹协议”。1954年,以伊斯梅尔·阿里为首的苏丹第一届自治政府成立,并在朱巴召开“南北苏丹立法会议”。在这个会议上。苏丹南方代表在英国的支持下正式提出“南方问题”,要求南北实现联邦,但是遭到北方代表的反对,苏丹南方代表退出了会议。

  苏丹自治政府想通过高压政策解决南方问题,派遣军队开赴南方。1955年8月,英国军队从苏丹撤退,苏丹军队中的黑人部队发生兵变,要求南苏丹各省实现自治,南方居民纷纷支持,自治政府派重兵镇压,苏丹开始出现长期的南北战争。

  1956年1月1日,苏丹宣布独立。英国为了保持其在苏丹南方的影响,积极支持和接济在乌干达等国的苏丹反政府武装。苏丹的南方问题成为历届苏丹政府最为棘手的问题。

  1958年至1964年执政的阿布德军政权对南方实行强权专制政策,激起南苏丹人更为强烈的分离主义情绪和武装反抗活动。1969年上台的尼迈里政府审时度势,对南苏丹采取明智的安抚政策,准予南方内部自治,促成1972年南北对峙双方在亚的斯亚贝巴达成和解协议,第一场南北内战随之停息。

  然而十年之后,尼迈里政府破坏亚的斯亚贝巴协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失误的政策,包括剥夺南方自治权,推行“重北轻南”的经济政策,强制南方实行“伊斯兰化”等。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位于穆格莱德盆地的阿布耶伊地区发现大型油田,这一地区恰位于北苏丹的南科尔多瓦省和南苏丹的北加扎勒河省之间。

  石油资源的发现让双方的分歧即刻白热化,导致1983年南北双方内战再起。南苏丹成立了“苏丹人民解放运动”(SPLM)和“苏丹人民解放军”(SPLA),与北方喀土穆政权进行了长达11年的血战。

  1994年,在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倡导下,苏丹政府同苏丹南方SPLM展开政治谈判,并在美国直接介入下取得突破。

  2005年,苏丹政府同SPLM签署《全面和平协议》,成立包含南方力量的苏丹民族团结政府,结束了当代非洲延续最久的内战。这次内战造成约200万人丧生,约400万人流离失所。根据《全面和平协议》,在6年过渡期结束后的2011年,南方进行决定南方最终地位的全民公投。

 美国的“苏丹新战略”

  2月7日,南苏丹超过99%的选民选择了独立。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一时间表示要承认这一新的独立主权国家。白宫还传来了有关国务卿希拉里将应邀访问苏丹的消息。希拉里称,在未来南苏丹走向独立的6个月过渡期内,北苏丹须继续保持配合,严格执行有关和平协议以及公投后的安排。

  南苏丹公投的如期、和平、顺利进行,被美国政府自豪地解读为“美国苏丹新战略”(2010年9月开始实施)成功实施的证明。

  美国国务院明确表示,苏丹新战略的要点就是要“完全和适时地落实苏丹南北《全面和平协议》,从而实现苏丹2011年后的和平或有序实现两个‘独立且能生存的国家和平共处’,结束粗暴干涉人权和种族屠杀行为,确保苏丹不再成为国际恐怖分子的安全港”。

  美国“苏丹新战略”的要点是确保南苏丹的独立。这一战略目标背后凸显的是,美国对苏丹丰富石油资源的欲望。

  众所周知,苏丹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保守估计至少有80亿至100亿桶,而其中绝大多数石油储藏都在南苏丹。曾于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在苏丹勘探和开采石油的谢夫隆、埃克森等美国各大型石油公司,因美国政府对苏丹实施制裁而不得不远离这一资源宝库。

  多年来,美国政府及美国各大石油公司一直不甘心做苏丹石油开发的看客,早就希望重返苏丹。如今,南苏丹的即将独立将使美国石油公司率先突破“制裁”令的禁锢,推动该地区石油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洗牌。

  苏丹南部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目前日产原油50多万桶,石油收入占到苏丹政府年收入的43%,而且近年来这一地区的石油产量还在激增。由于苏丹主要石油产区分布在由苏丹人民解放军控制的南部,加上苏丹内战,使美国一直不敢再涉足。而要想参与开发苏丹的石油资源,则需要拥有稳定的投资环境。在美国政府力促苏丹交战双方达成和平协议后,将开始实现它在苏丹的石油战略利益。

  作为美国经济运行的“血液”,石油问题始终是美国政府优先考虑的重大问题之一。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每天消耗石油和石油产品2000多万桶,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同时又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其石油消费量的50%以上依赖进口。由于石油占美国能源需求的40%,所以其国内经济很容易受到世界石油市场风云变幻所带来的冲击,因而对石油市场的动荡特别敏感。

  如果没有新的能源渠道,美国会越来越深地受制于少数几个主要产油国,势必削弱其反击与能源有关的侵略和恐怖主义的能力。有专家估计,从现在起至10年后美国大约有70%的石油需要进口。随着全球能源争夺的日益激烈,价格更加动荡,美国的石油安全问题从战略高度上看,会变得更加脆弱。

  美国要实施有效的国际能源安全政策,降低风险的办法就是将风险分散,“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美国能源安全政策着重强调实现能源供应来源的多元化,非洲地区更是在这一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对于苏丹,美国进入得很早。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雪弗龙公司就已经进入苏丹,但石油勘探受到基础设施匮乏和南方内战的严重制约。1980年,雪弗龙在苏丹南部Muglad盆地的Unity-2井钻探获得日产8496桶的高产油流,此后不惜重金投入,前线作业和后勤支持均靠空中支持,先后发现了至今仍是苏丹最大的两个油田。

  直至1992年海湾战争爆发,美国全面制裁苏丹,雪弗龙公司不得不中止了在苏丹的勘探工作。雪弗龙公司撤离苏丹,并最终放弃了开采权。1997年美国又开始制裁苏丹,禁止美国公司同苏丹发生经济联系。

  进入21世纪后,在中石油等跨国公司的帮助下,苏丹石油开采业迅速崛起。国际舆论分析,美国如此积极介入苏丹事务,不仅是为恢复对这个具有重要战略地缘位置的非洲最大国家的影响力,还包含觊觎苏丹日产50多万桶石油权益的真实意图,美国石油资本渴望通过苏丹的南北分离,恢复其原有权益。

  南苏丹面临的挑战

  2月11日,苏丹南方人民解放军发言人菲利浦·埃格维尔宣布,就在2月7日苏丹南部公投委员会正式公布南部1月7日至15日举行的公投最终结果的第3天,苏丹南方自治政府军就与叛军在南方最大州琼莱州的凡加克市发生激烈战斗,几天来的军事冲突造成了180多人伤亡。双方相互指责对方先发动进攻。

  叛军头目乔治·阿图尔少将原本是苏丹南方政府军中的一名高级将领,去年4月参加琼莱州州长竞选失败,一怒之下,拉起部下另立山头,与南方自治政府作对。南方政府则指责阿图尔及其追随者亲北方喀土穆中央政府,破坏南方的稳定。

  有分析认为,苏丹南部教派林立,部落繁多,部落和种族矛盾在南北分离之后必将进一步突出。2月9日,南方自治政府合作与农村发展部长吉米·利米就因家族矛盾和分歧激化而在办公室遭枪击身亡。因此,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是即将于今年7月9日独立的新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

  南苏丹独立以后,遇到的挑战不仅仅是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军费开支也是南方政府面临的挑战。为了维护南苏丹的国家安全与稳定,政府需要供养一支庞大的军队,而军费问题随之而来。参军打仗几乎成为南苏丹年轻人唯一的就业选择。与此同时,暴力文化也已经变成当地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甚至比贫困、文盲和传染病等其他问题的危害更大。

  南苏丹十分贫穷落后,基础设施匮乏,相当于法国面积的领土上居然只有60公里铺设了路面的公路,只有2%的苏丹人有小学文化程度,文盲率高达90%。

  南方军队苏丹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豪斯日前宣布,在南部地区分离之后,苏丹人民解放军将缩减规模以降低开支,把军费占南部政府预算的比例从目前的40%降低到30%至20%,以使大部分政府预算用于发展,因为南方需要医院、学校、道路和粮食。但如何安置退役军人并向他们提供工作机会,将是南部政府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据分析,独立之后,南部政府的年财政收入将因为获得更多石油收入而增加三分之一,达到30亿美元左右。南部地区目前几乎没有任何基础设施,沥青路面只有60公里。电力和自来水在许多地方依然是稀罕物。因教育设施差,文盲率高达90%,人力资源匮乏也是苏丹南部面临的严峻问题。

  除此以外,南苏丹在独立后还面临反腐的问题。自《全面和平协议》签订以来,南方自治政府从中央政府获得了大量的石油收入,但这些资金大都用于军费开支,有些则流入了特权阶层的腰包。

  现任苏丹第一副总统兼南部自治政府主席基尔2月8日发表演说,强调将全面向腐败宣战,毫不留情地解决政府内的贪污腐败问题。

  南苏丹虽然可以宣布脱离苏丹建立新国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南苏丹从此和北苏丹再无瓜葛,各走各的路,既然南苏丹要分家,不能说走就走,还要析产,与北苏丹的分家析产也是南苏丹回避不了的麻烦,如外债分担、石油权益分享和尼罗河水量分配。

  按照2005年《全面和平协议》的规定,双方将利用几个月的时间商议南苏丹石油利益分配原则等未定事宜,最终的分治将于今年7月完成。

  南苏丹独立的重要原因,是对石油收益分配的不满,因为南苏丹石油产量占全苏丹70%至80%,但分配到的石油收益却连一半都不到,公投后这一问题仍然存在,并随时可能导致矛盾激化。

  目前南方的石油都通过管道,经北方的苏丹港出口,炼油设施也大多在北方,为摆脱这一受制于人的状态,南苏丹当局正积极筹划在国际援助下修建从南方通往肯尼亚蒙巴萨港的输油管线,一旦修通启用,很可能谋求在石油问题上的南北“脱钩”,届时新的矛盾又将酝酿。

  此外,尼罗河水源分配等问题,历来是南北苏丹的“老大难热点”,却很少引起国际关注,一旦公决结束,国际监督减弱,同样可能成为冲突的导火索。

  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答案。

  非洲最大的国家苏丹一分为二,再次印证了一个事实:哪里有分裂,哪里就有美国的影子;哪里有美国插手,哪里就有有可能走向分裂

  美国催生世界上最年轻国家

  ▲南苏丹超过99%的选民选择了独立

  美国“苏丹新战略”的要点是确保南苏丹独立。这一战略目标背后凸显的是,美国对苏丹丰富石油资源的欲望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刘星

  2月7日,苏丹公投结果显示近99%的选民投票赞成独立。安理会2月9日就公投结果的产生召开了会议,充分表明了安理会对于苏丹《全面和平协议》的支持。南部苏丹政府区域合作部部长库尔出席了会议。

  库尔称,刚刚公布的公投结果表达了南部苏丹要求独立的呼声,南部苏丹有能力在今年7月9日《全面和平协议》结束时组建一个全世界最年轻的民主国家。他呼吁国际社会继续为南部苏丹提供支持。他希望在南部苏丹正式建国后,联合国维和部队能够继续在当地部署。

  苏丹南部问题根源

  苏丹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非洲文明悠久的古国之一。苏丹的南方和北方以北纬10度为分界线。南方包括东、西赤道等5省,面积65万平方公里,占苏丹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约800万,占苏丹人口的三分之一。苏丹北方气候炎热干旱,许多地方是沙漠地区,南方则雨量充足,林业资源丰富。

  苏丹的人口构成极其复杂,部族597个,其中有20多个部落,大约100多种语言。北方主要是阿拉伯人。南方有572个部族,居民30%属于阿拉伯血统,最大的部族是丁卡族、希卢克族和努威尔族,通称尼格罗人。

  苏丹南北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宗教分歧。北方各省居民几乎都信仰伊斯兰教。南方居民原来不信教或只信拜物教,后来沦为英国和埃及的殖民地,基督教逐渐传入。殖民当局把基督教作为抵制阿拉伯和伊斯兰影响的工具,造成了南方苏丹人在宗教感情上与北方阿拉伯人疏远。

  苏丹南北矛盾也有历史根源。苏丹地处尼罗河中上游,尼罗河对埃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苏丹的控制决定着埃及统治者的生死存亡。

  1820年,埃及统治者默罕默德·阿里王朝开始征服苏丹,半个多世纪以后,整个现代苏丹都在埃及的控制之下。默罕默德·阿里王朝开始在苏丹掠夺财富,还在苏丹南方大肆捕捉黑人,充作埃及劳动力或者变卖到阿拉伯半岛。

  阿里的继承者在19世纪40年代末投靠殖民主义,英国、意大利和希腊等国商人也涌入苏丹,武装捕捉苏丹南方黑人,贩运到欧洲,这些活动得到了苏丹北方统治者的默认。在欧洲殖民者的引诱下,苏丹北方的一些阿拉伯上层分子也组织武装参加捕捉和贩运南方黑人的罪恶活动,这激起了南方黑人对北方阿拉伯人的仇恨。

  1899年苏丹沦为“英埃共管”,实际成为英国殖民地。从1902年起英国当局就酝酿苏丹南北分治,到1939年颁布“南方禁区法令”,英殖民者在法律上正式确认南北分治政策。英国殖民当局通过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诸方面的一系列分而治之政策,阻碍苏丹南北民族之间的往来交流。

  二战后,苏丹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英国为了维护其在苏丹的利益,指使苏丹上层人士提出南、北分治的要求。同时英国政府在1947年公开表示要给苏丹南方以“自决权”。

  此后,英国与埃及开会讨论苏丹地位问题时,英国提出要埃及承认英国总督苏丹南方的特殊权力。苏丹南方问题由此产生。

  1951年10月8日,埃及政府宣布废除“英埃共管苏丹协议”。1954年,以伊斯梅尔·阿里为首的苏丹第一届自治政府成立,并在朱巴召开“南北苏丹立法会议”。在这个会议上。苏丹南方代表在英国的支持下正式提出“南方问题”,要求南北实现联邦,但是遭到北方代表的反对,苏丹南方代表退出了会议。

  苏丹自治政府想通过高压政策解决南方问题,派遣军队开赴南方。1955年8月,英国军队从苏丹撤退,苏丹军队中的黑人部队发生兵变,要求南苏丹各省实现自治,南方居民纷纷支持,自治政府派重兵镇压,苏丹开始出现长期的南北战争。

  1956年1月1日,苏丹宣布独立。英国为了保持其在苏丹南方的影响,积极支持和接济在乌干达等国的苏丹反政府武装。苏丹的南方问题成为历届苏丹政府最为棘手的问题。

  1958年至1964年执政的阿布德军政权对南方实行强权专制政策,激起南苏丹人更为强烈的分离主义情绪和武装反抗活动。1969年上台的尼迈里政府审时度势,对南苏丹采取明智的安抚政策,准予南方内部自治,促成1972年南北对峙双方在亚的斯亚贝巴达成和解协议,第一场南北内战随之停息。

  然而十年之后,尼迈里政府破坏亚的斯亚贝巴协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失误的政策,包括剥夺南方自治权,推行“重北轻南”的经济政策,强制南方实行“伊斯兰化”等。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位于穆格莱德盆地的阿布耶伊地区发现大型油田,这一地区恰位于北苏丹的南科尔多瓦省和南苏丹的北加扎勒河省之间。

  石油资源的发现让双方的分歧即刻白热化,导致1983年南北双方内战再起。南苏丹成立了“苏丹人民解放运动”(SPLM)和“苏丹人民解放军”(SPLA),与北方喀土穆政权进行了长达11年的血战。

  1994年,在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倡导下,苏丹政府同苏丹南方SPLM展开政治谈判,并在美国直接介入下取得突破。

  2005年,苏丹政府同SPLM签署《全面和平协议》,成立包含南方力量的苏丹民族团结政府,结束了当代非洲延续最久的内战。这次内战造成约200万人丧生,约400万人流离失所。根据《全面和平协议》,在6年过渡期结束后的2011年,南方进行决定南方最终地位的全民公投。

 美国的“苏丹新战略”

  2月7日,南苏丹超过99%的选民选择了独立。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一时间表示要承认这一新的独立主权国家。白宫还传来了有关国务卿希拉里将应邀访问苏丹的消息。希拉里称,在未来南苏丹走向独立的6个月过渡期内,北苏丹须继续保持配合,严格执行有关和平协议以及公投后的安排。

  南苏丹公投的如期、和平、顺利进行,被美国政府自豪地解读为“美国苏丹新战略”(2010年9月开始实施)成功实施的证明。

  美国国务院明确表示,苏丹新战略的要点就是要“完全和适时地落实苏丹南北《全面和平协议》,从而实现苏丹2011年后的和平或有序实现两个‘独立且能生存的国家和平共处’,结束粗暴干涉人权和种族屠杀行为,确保苏丹不再成为国际恐怖分子的安全港”。

  美国“苏丹新战略”的要点是确保南苏丹的独立。这一战略目标背后凸显的是,美国对苏丹丰富石油资源的欲望。

  众所周知,苏丹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保守估计至少有80亿至100亿桶,而其中绝大多数石油储藏都在南苏丹。曾于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在苏丹勘探和开采石油的谢夫隆、埃克森等美国各大型石油公司,因美国政府对苏丹实施制裁而不得不远离这一资源宝库。

  多年来,美国政府及美国各大石油公司一直不甘心做苏丹石油开发的看客,早就希望重返苏丹。如今,南苏丹的即将独立将使美国石油公司率先突破“制裁”令的禁锢,推动该地区石油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洗牌。

  苏丹南部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目前日产原油50多万桶,石油收入占到苏丹政府年收入的43%,而且近年来这一地区的石油产量还在激增。由于苏丹主要石油产区分布在由苏丹人民解放军控制的南部,加上苏丹内战,使美国一直不敢再涉足。而要想参与开发苏丹的石油资源,则需要拥有稳定的投资环境。在美国政府力促苏丹交战双方达成和平协议后,将开始实现它在苏丹的石油战略利益。

  作为美国经济运行的“血液”,石油问题始终是美国政府优先考虑的重大问题之一。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每天消耗石油和石油产品2000多万桶,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同时又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其石油消费量的50%以上依赖进口。由于石油占美国能源需求的40%,所以其国内经济很容易受到世界石油市场风云变幻所带来的冲击,因而对石油市场的动荡特别敏感。

  如果没有新的能源渠道,美国会越来越深地受制于少数几个主要产油国,势必削弱其反击与能源有关的侵略和恐怖主义的能力。有专家估计,从现在起至10年后美国大约有70%的石油需要进口。随着全球能源争夺的日益激烈,价格更加动荡,美国的石油安全问题从战略高度上看,会变得更加脆弱。

  美国要实施有效的国际能源安全政策,降低风险的办法就是将风险分散,“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美国能源安全政策着重强调实现能源供应来源的多元化,非洲地区更是在这一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对于苏丹,美国进入得很早。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雪弗龙公司就已经进入苏丹,但石油勘探受到基础设施匮乏和南方内战的严重制约。1980年,雪弗龙在苏丹南部Muglad盆地的Unity-2井钻探获得日产8496桶的高产油流,此后不惜重金投入,前线作业和后勤支持均靠空中支持,先后发现了至今仍是苏丹最大的两个油田。

  直至1992年海湾战争爆发,美国全面制裁苏丹,雪弗龙公司不得不中止了在苏丹的勘探工作。雪弗龙公司撤离苏丹,并最终放弃了开采权。1997年美国又开始制裁苏丹,禁止美国公司同苏丹发生经济联系。

  进入21世纪后,在中石油等跨国公司的帮助下,苏丹石油开采业迅速崛起。国际舆论分析,美国如此积极介入苏丹事务,不仅是为恢复对这个具有重要战略地缘位置的非洲最大国家的影响力,还包含觊觎苏丹日产50多万桶石油权益的真实意图,美国石油资本渴望通过苏丹的南北分离,恢复其原有权益。

  南苏丹面临的挑战

  2月11日,苏丹南方人民解放军发言人菲利浦·埃格维尔宣布,就在2月7日苏丹南部公投委员会正式公布南部1月7日至15日举行的公投最终结果的第3天,苏丹南方自治政府军就与叛军在南方最大州琼莱州的凡加克市发生激烈战斗,几天来的军事冲突造成了180多人伤亡。双方相互指责对方先发动进攻。

  叛军头目乔治·阿图尔少将原本是苏丹南方政府军中的一名高级将领,去年4月参加琼莱州州长竞选失败,一怒之下,拉起部下另立山头,与南方自治政府作对。南方政府则指责阿图尔及其追随者亲北方喀土穆中央政府,破坏南方的稳定。

  有分析认为,苏丹南部教派林立,部落繁多,部落和种族矛盾在南北分离之后必将进一步突出。2月9日,南方自治政府合作与农村发展部长吉米·利米就因家族矛盾和分歧激化而在办公室遭枪击身亡。因此,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是即将于今年7月9日独立的新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

  南苏丹独立以后,遇到的挑战不仅仅是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军费开支也是南方政府面临的挑战。为了维护南苏丹的国家安全与稳定,政府需要供养一支庞大的军队,而军费问题随之而来。参军打仗几乎成为南苏丹年轻人唯一的就业选择。与此同时,暴力文化也已经变成当地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甚至比贫困、文盲和传染病等其他问题的危害更大。

  南苏丹十分贫穷落后,基础设施匮乏,相当于法国面积的领土上居然只有60公里铺设了路面的公路,只有2%的苏丹人有小学文化程度,文盲率高达90%。

  南方军队苏丹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豪斯日前宣布,在南部地区分离之后,苏丹人民解放军将缩减规模以降低开支,把军费占南部政府预算的比例从目前的40%降低到30%至20%,以使大部分政府预算用于发展,因为南方需要医院、学校、道路和粮食。但如何安置退役军人并向他们提供工作机会,将是南部政府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据分析,独立之后,南部政府的年财政收入将因为获得更多石油收入而增加三分之一,达到30亿美元左右。南部地区目前几乎没有任何基础设施,沥青路面只有60公里。电力和自来水在许多地方依然是稀罕物。因教育设施差,文盲率高达90%,人力资源匮乏也是苏丹南部面临的严峻问题。

  除此以外,南苏丹在独立后还面临反腐的问题。自《全面和平协议》签订以来,南方自治政府从中央政府获得了大量的石油收入,但这些资金大都用于军费开支,有些则流入了特权阶层的腰包。

  现任苏丹第一副总统兼南部自治政府主席基尔2月8日发表演说,强调将全面向腐败宣战,毫不留情地解决政府内的贪污腐败问题。

  南苏丹虽然可以宣布脱离苏丹建立新国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南苏丹从此和北苏丹再无瓜葛,各走各的路,既然南苏丹要分家,不能说走就走,还要析产,与北苏丹的分家析产也是南苏丹回避不了的麻烦,如外债分担、石油权益分享和尼罗河水量分配。

  按照2005年《全面和平协议》的规定,双方将利用几个月的时间商议南苏丹石油利益分配原则等未定事宜,最终的分治将于今年7月完成。

  南苏丹独立的重要原因,是对石油收益分配的不满,因为南苏丹石油产量占全苏丹70%至80%,但分配到的石油收益却连一半都不到,公投后这一问题仍然存在,并随时可能导致矛盾激化。

  目前南方的石油都通过管道,经北方的苏丹港出口,炼油设施也大多在北方,为摆脱这一受制于人的状态,南苏丹当局正积极筹划在国际援助下修建从南方通往肯尼亚蒙巴萨港的输油管线,一旦修通启用,很可能谋求在石油问题上的南北“脱钩”,届时新的矛盾又将酝酿。

  此外,尼罗河水源分配等问题,历来是南北苏丹的“老大难热点”,却很少引起国际关注,一旦公决结束,国际监督减弱,同样可能成为冲突的导火索。

  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巴希尔认可苏丹南部公投结果
分裂的苏丹能否走向和平?
苏丹:被虫豸寄居的国家,怎能不乱? | 循迹晓讲
美国积极插手南苏丹问题“软硬并举”觊觎石油资源
苏丹现状
同床异梦:伊拉克库尔德人将与伊政府决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