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草寇三次投降最后却称王称霸,其子完成其霸业

投降,在词典中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词汇,它喻示着软弱与失败。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那些津津乐道于那些宁死不屈的、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而对举起双手竖起白旗的嗤之以鼻。然后,横看成岭侧成峰,看问题角度不同,结果便不尽相同。投降也是要看使用的主体,比如为政客所用,暂时的妥协便不失为一种策略,是政治家以守为攻、以退为进的手段,非有宽广的心胸和隐忍的气度不能做到。

政治与战争一样,没有对错,只论输赢。成者王败者寇,讲的是终极效果,看谁笑到最后。这是“家”的风范,而不是“士”的做派。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王符洪便是如此,他靠着三次投降,在乱世中左右逢源,从一个占山为王的草寇,一跃成为风云际会的强者,为苻氏家族开创了无限风光的帝王基业。前秦帝国最终扫六和而定中原,谱写了氏族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

符洪(285-350),字广世,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先祖“世为西戎酋长”(《晋书》),也算出身贵族之家。苻洪降生时,赶上连天雨,当时有民谣唱到“雨若不止,洪水必起”,于是起名为洪。

蒲洪改姓苻姓,是他靠着三次投降,羽翼渐丰之后,以谶文有“草付应王”(以上均见《晋书》)的字样,改姓苻氏。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噱头,和汉高祖“斩白蛇”、大泽乡“陈胜王”一样,在为自己称帝做些舆论上的准备,以便名正言顺,天下归心。

生逢乱世,让苻洪练就了极其灵活处世之道苻洪的灵活,在他一生三次投降的经历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三次投降,背景不同,效果如一:第一次并非出于本心,而是形式所迫;第二次是尝到了甜头,欣然接受;第三次虽然在形式上属于被逼无奈,但却有了驾轻就熟的老道。三次投降,每次都让他在关键时刻转危为安,换险为夷,每次的结果都是平步青云,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识时务者为俊杰,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苻洪的灵活与敏锐、隐忍与大度,以及他对理想的坚持、对未来大业的执着。

但凡能成就霸业的,大都有宽广的心胸。苻洪自小性格大度,颇有心计,长大后更是“好施”而“多权略”,很有王者风范,并且“骁武善骑射”(《晋书》),是个文武全才的主儿,因而“群氏畏服之”(《通鉴》),在当地的微信很高。民风剽悍、能征善战是氏族人的共性,精骑善射并不稀奇。苻洪的特别之处,则更多体现在“好施”与“多权略”上,他靠“好施”起家,又靠“夺权略”最多成事。

乱世出英雄,然而英雄的出世绝非偶然,机会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强者。晋末丧乱,五胡涌驻中原,群雄并起,战乱频仍。苻洪”乃散千金,召英杰之士“(《晋书》),拉起了一支队伍,成为了山大王。然而终究只是草莽,并无多大实力,匈奴刘曜出兵陇右,苻洪便归附了前赵。

这一次的投降,使他完成了草寇向正规军的身份转换,被刘曜封为”率义侯“。如果说这次投降并非出于他的本意的话(族人的逼迫和劝说起了绝对的作用),那么接下来的两次投降,苻洪便像吃到甜头般,做的得心应手了。

刘曜被后赵石虎打败后,苻洪退至陇山一带,石虎来攻,苻洪见势不妙,便毫不犹豫地缴械投降。石虎高兴之余,封其为冠军将军,”委以西方之事“,进入后赵权力中枢。乱世要靠实力说话,苻洪能在后赵立足,并深得石虎器重,这都得益于他敏锐的政治头脑。

由于苻洪曾向石虎提的建议被石虎采纳并且增强了后赵的实力,于是石虎委任苻洪为龙骧将军‘流人都督,让他具体督办此事。后来苻洪战功显赫,又被封为西平郡公,他的部下被赐封关内侯爵的便有两千多人,苻洪成了关内领侯将,权倾一时,成为后赵的实力派。

苻洪的第三次投降,虽属被逼无奈,然而却在客观上加速了他帝王霸业的建立。苻洪势力渐强,又深得石虎器重,招来冉闵的嫉妒,冉闵向石虎建议除掉苻洪,以绝后患,结果石虎没听(这也足见石虎对苻坚是非常信任的)。等石虎死后石遵即为,冉闵又鼓动石遵,石遵惹不起冉闵,便去掉了苻洪督导职务。

上一页<12下一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靠三次投降成就帝国霸业的牛人
此人忍辱负重,先后投降三次,终于成就了自己的霸业
南北朝怪事:霸占了大臣的继母还羞辱大臣的君王
《两晋演义》第五十三回 养子复宗冉闵复姓 孱主授首石氏垂亡
六朝兴废事13——前秦与前燕
苻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