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雷福斯冤案与“知识分子”诞生

莫须有的冤案

1894年9月,在德国大使馆工作的一名情报人员在军事专员的废纸篓里发现了一封泄露法国军事机密的信,这封信没有署名,出自法国部队某信息官员之手。是谁写了这封信?是谁在泄露法国军事机密?怀疑很快落在法国情报处工作的一名实习官员头上,这位实习生名叫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是犹太裔阿尔萨斯人,官方认为他的家庭与德国的关系密切,他对德国的情况比较熟悉,同时他也掌握法国军方的情况,因此官方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认定德雷福斯是一名“双重间谍”。

无辜的德雷福斯被送上军事法庭。隔年,被开除军籍,流放至法属圭亚那的一个小岛上,这无异于被宣判了死刑。。

这起案件的转折点发生在1896年,从那年起,法国情报部门开始重新整理档案,发现当初审理“德雷福斯案”时确有不妥之处。随后,数家媒体跟进报道,不断揭露该案的内幕。在舆论的压力下,新任法国情报部部长皮卡尔终于找出了真正的罪犯———艾斯特拉齐。但是最高法院不愿为德雷福斯翻案,竟然判艾斯特拉齐无罪,并且,皮卡尔因此获罪入狱。

冤案平反

世纪之交,法国政局混乱,但是大家都没有忘记蒙冤流放的德雷福斯,不断有政界人士上书为他鸣冤。1899年7月底,终于重审“德雷福斯案”,但这次审判依旧认为德雷福斯有罪

< 1 >   < 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20多年前搅得法国天翻地覆的大冤案
世界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冤案?
各国司法如何应对“媒体审判”的严峻挑战
阅读《法国与德雷福斯事件》的方法
善良与良知
法制M1897年式75毫米野战炮的研发幕后【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