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盗墓现象的历史文化考察
王子今

  古墓是人生终止时最后的定格,也是储存墓主生活时代的若干文 化信息的府库。叠叠累累的古代墓葬屡经沧桑变故,因各种原因往往 多遭破坏。而最通常的破坏形式,是有意的盗掘。历史上的盗墓相当 普遍,甚至曾经成为某些区域的地方风习,成为某些家族的营生手段, 成为某些社会群体的行业特征。

  盗墓,是渊源古远的社会文化现象。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已经可以看到有意识的墓葬破坏现象的遗存。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益为盛行。陕西凤翔的 秦公1号大墓,是迄今所发现的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墓葬,也是我国应 用科学考古方法发掘的最大的墓葬。这座古墓发现盗洞247个,其中有 10数个盗洞直接打入椁室。

  司马迁写述中山地方风习,注意到“掘冢”行为的普遍。掘冢盗 墓虽然是“奸事”,当时却有人因此起家致富。西汉时不法贵族作恶 地方,盗墓竟然成为一种骄悍者嗜好的游戏,于是有“国内冢藏,一 皆发掘”,“所发冢墓,不可胜数”的情形。两汉一些严重的社会动 乱,如吴楚七国之乱、推翻新莽王朝的民众暴动等,都有大规模盗墓 的记录。汉魏之际曾经发生盗墓的高潮,据说曹操军事集团甚至设立了名号为“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专门指挥盗掘冢墓的官职。

  唐人所谓“群盗多蚊虻”,“荒冢入锄声”,“髓髅半出地”, “白骨下纵横”等诗句,也反映了盗墓风习的普遍。唐代宗时,郭子&

< 1 >   < 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物第一大案:被盗文物价值超5亿,被誉“祖师爷”,称必盗秦陵
头条文章
汲冢书:一千八百年前发生在卫辉的惊天盗墓大案
埃及萨卡拉遗址被发现,为何只剩下珍贵的面具,专家说:不寻常
盗墓团伙盗挖古墓4人死亡 盗墓人是怎么找到古墓的
中国盗墓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