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上最接地气的圣旨,内容朴实无华,却非常感人

在中国封建社会,皇帝对大臣下达命令,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口谕,相对不够正式,但皇帝一言九鼎,口谕也没有人敢怀疑;二是圣旨,这种非常正式,也是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

历朝历代中,圣旨的长度各不相同,最长的可达5米,短的仅有2米左右,宽度一般为0.33米。通常情况下,圣旨上的内容并不是皇帝本人亲自撰写,而是皇帝口头叙述,由专门的文人负责撰拟。明清时期,圣旨都由翰林院的“庶吉士”撰写。

因为圣旨代表着皇帝的权位,字迹绝对相当漂亮,书写端庄秀丽、圆润飘逸,而且用词相当简练,还能充分表达皇帝的意思,几乎达到无可增删的程度,这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

为了防止圣旨被伪造,不仅有皇帝的玺印,还有极为高超的防伪标识。圣旨的绢布上印满了祥云图案,就像今天的防伪水印一样,而且所有的圣旨开头的第一个字,必须是印在右上角第一朵祥云上。针对官员的品级不同,圣旨也有严格的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

通常情况下,圣旨上的内容都比较官方,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但是,有一位清朝皇帝,曾下达过一道圣旨,它不是针对于某位大臣,而是皇宫内的御膳房。内容相当朴实无华,却非常令人感动,堪称史上最接地气的圣旨。具体是怎么回事?圣旨上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雍正,康熙帝的第四子,满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间,除了睡觉和吃饭,几乎都在忙于政事,被誉为清朝最勤劳的皇帝,最终累死在皇帝的岗位上。对待那些贪污腐败的朝廷大臣,雍正毫不手软,扭转了康熙末年财政亏空的局势,充实了清朝的国库,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不但勤于政事,雍正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那就是勤俭节约,并且以身作则。他刚继承皇位后,就曾下达了一道圣旨,与那些一贯严肃的圣旨相比,这道圣旨的内容相当接地气,就是关于对剩菜剩饭的处理问题。

在雍正登基称帝的第二年,看到了御膳房浪费的现象,相当的气愤,就下了一道圣旨,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谕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食,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

大意就是说,以后御膳房的剩菜和剩饭,尽量吃完,如果食物腐烂,人不能吃了,也不能直接倒掉,可以用来喂养猫狗。若猫狗都不吃了,就把这些食物晒干,让飞来皇宫的鸟吃,坚决不能浪费。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雍正居然针对这件小事拟定了一道圣旨,有点让人不可思议。但通过这道非常接地气的圣旨,足以看出雍正不但勤政,而且非常节约,令后人感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五大简短的圣旨,一条霸气,一条率真,两条粗俗
大臣前去宣读圣旨,结果却忘了圣旨的内容,皇帝知道后大喜:重赏
清朝皇帝用膳必经4流程 太监试毒不是用银针
圣旨也有防伪措施
皇帝死前:封你为大臣,大臣:谢谢您!接过圣旨一瞅,差点昏倒
揭秘:古代圣旨宣读完后都去什么地方 满门抄斩又是怎么处理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