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教仙山玄岳武当的千年史

武当山原名太和山。传说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在此得道升天,真武即为玄武,原是北方之神。在道教传说中,玄武生于黄帝时,为净乐国太子,入太和山修炼,久而得道,被玉帝册封为玄武真君。玄武在宋代改名真武,成为道教信奉的神祗,谓曰“非玄(真)武不足当之”,武当山的名称由此得来。

武当山气候宜人,受荆楚文化的影响极深,是历史上士大夫隐逸的“世外桃源”。

最早到武当山修道的是西周末年的尹喜。2500年前的一个清晨,紫气从函谷关山谷升起。函谷关令尹喜等来了一个骑着青牛、须发皆白的老者,这位老者便是老子。尹喜带着弟子出关迎接,拜请老子授道。老子应尹喜的请求,留下了《道经》、《德经》两篇五千言手稿,这就是流传千古的《道德经》。老子临别函谷关,约尹喜“后会蜀之青羊”,飘然而别,“紫气东来”一词便源于此。

尹喜自从得到《道德经》,便托病辞官,先是隐在函谷关修行,不久便向蜀地出发。为了找到一个更适合修行的隐居之所,尹喜进入蜀地边境的武当山,,他发现此山山势奇幽,气候宜人。在武当苍茫的群山中,有一座直冲云霄的山峰,那里常年云雾缭绕,称为天柱峰。天柱峰成为尹喜心中理想的修行场所,他相信那是与天相接的地方。

第二年,尹喜披荆斩棘,朝着海拔1612米的天柱峰出发,这趟旅程远比他想象中更加艰难。尹喜当年走过的路成了如今的古神道,在神道接近大顶的地方,一座名为朝天宫的宫殿为明永乐十年(1412年) 敕建。传说中,朝天宫是人界与仙界之间的分界线。从这里再往前行,便是道士们心中的仙境了。

元代《武当福地总真集》中记载:2500年前,尹喜归隐在天柱峰三天门石壁下的石室中,石室旁有涧,称作青羊涧,后世人们便将这里称作“隐仙岩”。史书记载,悟道后的尹喜与老子在武当山青羊桥相见,随后一同仙去,不知所踪。

今天的武当山宗教建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利用道教祖师老子姓李的巧合,尊奉老子为唐王室的祖先,宣称自己是神仙后裔,推崇道教,道教成为了国教,地位超越了儒教和佛教,居三教之首。唐高宗封老子为“玄元皇帝”,唐玄宗则封老子为“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唐贞观八年(634年),天下大旱,飞蝗遍地,唐太宗下旨前往名山大川祈雨求福无果,便把目光投向了千里之外的道教名山武当。

武当节度使姚简奉命求雨,传说姚简在五龙峰遇见了五个儒生,自称“五气龙君”,他们说此山是玄武神守护,看姚简为人正直,特尊玄武之命,前来相访,随后,大雨倾盆而下。

正是这场期盼已久的大雨,让武当山威名传天下,唐太宗下旨在五龙峰修建五龙祠,武当山出现了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座皇家庙宇。玄武也被奉为水神。

唐贞观年间,武当山成为一个泛宗教的大众场所,道教、佛教都涌向这里,争夺这块风水宝地,当时的佛教徒说武当山是西方净土,道家则说武当山是神仙之府,但是双方都拿不出有力证据,于是,佛道两家开始争取上层统治者。

唐代宗李豫继位后,支持佛教,使其在武当山得到较大发展。佛教在武当山不仅建有“炫焕翠微、碧瓦鳞布、朱栏翠飞”的“梵宫”,而且在狮子峰开凿了石窟佛像。就在佛教大建梵宫时,道教却屋倒人散,大有被佛教挤出的势头。

北宋时,为避宋太祖赵玄朗之讳,玄武改为真武,宋真宗推崇真武神,把它作为宋朝的保护神。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皇城汴京的玄武祠旁涌出了一股泉水,泉水带有甜味,据说生病的人喝了可以治病。这个吉兆引起了宋真宗的重视。为表达对神灵的感激之心,他将玄武由“将军”升格为“真君”,封号为“灵应真君”。

一百年后,宋徽宗即位,徽宗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文献记载,宋徽宗赵佶一次做梦梦见了“火神”,有一方士为他圆梦,说要派水神到南方压阵,才能无忧。于是选中了七十二福地之一的武当山,在展旗峰下一处背山面水的风水宝地,宋徽宗为水神玄武建造了紫霄宫,赐额“紫霄元圣宫”,称其为国家祈福之廷。

今天的紫霄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宋末金兵南下,紫霄宫横遭涂炭,明永乐十年敕建时,改称“太玄紫霄宫”,是武当山唯一幸存下来的重檐歇山式木结构殿宇。

几代道士的不懈努力,加上官方的大力推广,元代时,关于真(玄)武的一整套神话逐渐形成,在武当山形成了专门奉祀玄帝的道教组织,全国各地都有信徒和宫观,武当自然成为香客的朝拜热闹之地。

一个叫张守清的道人成就了武当此时的辉煌。张守清自幼读经书,习儒术, 后为官吏。30岁那年,他突然辞官,执意要去武当当道人,那时的张守清心中有一个终极梦想—在武当山悬崖峭壁上修建南岩宫。为了达成这个梦想,他耗尽了毕生的心力。

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的一天,刚到武当山一年的张守清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奠基仪式,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开始了。张守清修建南岩宫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武当,他的勇气和胆识吸引了一个人的目光,这个人就是时任元世祖忽必烈的御前承应法师刘道明。刘道明将张守清收为门下弟子,南岩宫的修建有了这位权势人物的支持,十分顺利。

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南岩石殿终于全部完工。皇太后赐宫名“天乙真庆宫”。这个名字来源于张守清精心绘制的《启圣嘉庆图》,在道经故事中,玄武升天后在天上的行宫就是“天乙真庆宫”。

历经七百年,几经修复至今仍保存完整的南岩石殿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传说,后来的八仙之一吕洞宾就曾在南岩修道。

武当山兴盛的香火又一次得到了帝王的关注,张守清得到御赐“太和妙应真人”之号。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玄武神被皇帝加封“玄天元圣任威上帝”,元朝皇帝终于把玄武神推崇到了帝的地位。

至此以后,玄武神被奉为皇家保护神,武当宫观成为皇帝告天的专门道场。张守清成为武当道教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关于真(玄)武大帝的许多故事,实际上也是由他开始传播。而到了明初,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更是家喻户晓。

张三丰,名张全一,号三丰。此人不仅内丹造诣甚深,而且武功高强,兼擅拳剑。明清以后,武林多称张三丰为武当内家拳、太极拳创始人。

明代的皇帝一直希望找到民间传说中的奇人辅佐,以证明他的君权神授。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二百多年的明王朝皇室从未放弃寻访张三丰,但始终未见真人。

此外,明成祖朱棣还谎称自己是玄武神的化身。据史载,燕王朱棣举兵造反时,突然天色变阴,一道光从天照下来,从天通到地下。朱棣仗剑披发,头发打散,手里拿着宝剑,三军以为真武神下凡,齐声欢呼,朱棣为起事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

朱棣在位期间,皇家大兴土木,北京的“紫禁城”拔地而起,为了表示对玄武帝酬谢,大量富丽堂皇的宫观也耸立在了两千多里外的武当峭壁之巅,历史学家称为“北修故宫,南建武当”。

其中,位于天柱峰的金顶是最为著名的一处。金顶太和宫以坐西朝东的金殿为中心,以紫金城南天门为中轴线,体现了皇权与神权的完美融合。

整个金殿是古代工匠们仿照土木建筑中的榫卯结构,用三千多个金属铸件、三万公斤纯钢和几十公斤黄金共同拼接而成。他们把金子镀上去,把金跟水银做成金汞漆合金,涂在构件上面,然后加火,杷汞化掉,只剩下金贴在上面,这种复杂的工艺已经失传。

这座金碧辉煌的铜铸鎏金大殿的屋顶,采用皇家专用的重檐庑殿式,与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形制相同,如此高规格的建筑,全国仅此一座。金殿里,玄武神像前的那盏“长明灯”,据说从1416年开始点燃,近六百年间从未熄灭。这一切源于金殿通体密不透风,古代工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至今让人匪夷所思。

据统计,明永乐年间,朱棣役使近30万军民工匠,耗时13年,在武当山崇山峻岭间修建了金殿、紫霄、南岩等33处宫观建筑群,修建殿宇房屋约8000间。由朝廷钦选的各地各派道士四百余人来到了武当山,以张三丰为核心的武当武术派逐渐形成,和少林武术一起奠定了中华武术“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地位。

自明成祖以后,武当山成为明皇家庙观,被敕封为大岳,傲然于五岳之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当山──天下第一仙山
谁是武当山历史上最早的修道者?
实拍神秘空灵的武当仙境
「十堰历史」尹喜:传说中的武当开山祖师
UC头条:《道德经》传播第一人尹喜: 从函谷关走来的“武当开山祖师”
鄂北行纪(六)——问道武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