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秘的长白山人参史演绎百年林海传奇

20世纪初,幽居于东北山林的“沟民”渐渐淡出了官方的视线,但向大山讨生活的传统,不会随着改朝换代而被彻底割裂。进山挖野山参,早已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下,形成了一整套信仰、规矩和禁忌,至今未改。

东北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首推人参;而人参之奇,又几至成谜。大东北,神山圣水,山藏宝,水生金,野蕴奇珍,什么样的宝物没有呢?可是缕析条分,疏剔筛选,没有哪一种宝物比得人参的神奇。其药用价值自不必说,人们更惊异的是人参的另一份神秘。

人参有“神草”、“鬼盖”、“人衔”、“土精”、“地精”、“血参”、“玉精”等别名,李时珍曾对其一一注解。长白山中,采参人更喜叫其“棒槌”或“草仙”。叫“棒槌”是因为粗粗看去,人参的外形确与浣女的棒槌相仿;叫其“草仙”,是因采参人发现,人参有王者之风,其生长之地,近身处不长杂草,即使被采参人“请”走,其地在百年内也不生任何植物。而周边的小草在白天总是侧倾向外,日落后,却又齐齐地向人参一侧拱伏,一派拜揖护侍之姿,人参由此又被誉为“百草之王”。

在漫长的时间堆垒之下,长白山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采参习俗,相沿相袭,而成山规。例如,入山采参,不得说“挖”,必要说“请参”或说“抬宝”,以示对草仙的诚敬和爱重。进山之前,需跪拜天地以求吉祥;入山后要跪拜山神求得护佑;发现人参,必跪拜老把头以示感谢……

进山路上,要依次而行,“老把头”在先,“二把头”跟随,“边棍”第三……“雏儿把式”(少年)在后。人数去时为单,三、五、七、九不等,以求归采时为双—因为请得的人参也是“人”。

说话亦有规矩,碰到老虎,须称“山神爷”,遇见蛇,不可叫“长虫”,要恭称“钱串子”、“金镏子”,歇息称“拿堆儿”,吃饭、睡觉、取火分别叫“拿饭”、“拿觉”、“拿火”……

寻参的索拨棍不能用来打一切生灵草木,不能扒皮;歇时立于身旁,睡时立于窝棚门口,放山归来,要留在山上。忌讳的是“麻达山”(迷路),或者饭锅坏了,饭碗摔了,遇此都要下山。

而一旦发现人参,必须抬大留小,不可一窝儿采净。有成熟的种子,要播于地下,留给后人。填平埯坑,插上树枝,不可弄得一片狼藉,并在附近砍出“兆头”(标识),标记此处出土多少人参及放山人数,以为后人留下提示。下山时,住过的窝棚不得拆,余剩的米盐火种不能带走,以留给后来者使用。

挖人参前,首先要准备好挖参的工具。挖小小一棵人参需要许多多工具,有鹿骨钎子、索拔棍、快当刀、快当斧子、红绒绳、油布、铜钱等。

采参又称“放山”,发现了人参,就把“索拨罗棍”插在地上,用系了古铜钱的红线拴在人参茎上,并在人参下面铺上一块红布,据说是为了防止人参跑了。

进入林区后要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把头”的说道特别多,比如,每人一根木棍要叫索宝棍,平常是护身手杖,关键时候用木棍敲打大树,用敲打大树发出的巨响来确定同伴的距离;每人还要备一套棒槌锁、棒槌针,棒槌锁就是用一根红绒线把两个古代铜钱栓好,发现人参后,一手捏住人参苗叶,放开喉咙喊山:“棒槌……”“什么货……”“四品叶……”有问有答,一呼百应,凡是听到的人都要一起唱和,这就叫喊山。据说人参是有灵性的,所以,在挖之前,全家人要跪拜它,祈求它给一根上品的人参。

找到人参后,拿出红色的棒槌锁将“棒槌”环绕后锁住,在人参的两边各40厘米左右的地方把“索拨罗棍”插在地上,用系了古铜钱的红线拴在人参茎上,这个称之为“固宝”。然后,用棒槌针在离人参40厘米左右的位置开始挖。最后以人参为中心挖一个圆圈,把人参圈在里面。再沿着外围的圈子,慢慢地往人参的下方挖土。最后把整个连土带人参挖起来,用手轻轻抖去上面的泥土,这个过程一定要小心,要慢要轻,不要把人参的根须弄断了,不然直接影响人参的品相与价值。

人参的名称很有特色,一年生的人参由三片小叶构成,俗称“三花子”;二年生的由五片小叶构成,形如人手,俗称“马掌子”;三年生的两个杈,每杈五片叶,俗称“二甲子”;四年生的三个杈,俗称“灯台子”;五年生的四个杈,俗称“四品叶”;六年生的五个杈,俗称“五品叶”;也有生六个掌状复叶的,俗称“六品叶”,但很少见,因为人参长到六品叶就不再长叶了,所以,“六品叶”最珍贵。

刚采挖出来的人参也有一整套传统的保鲜方式。用青苔茅子、桦树叶,掺上一些原土,把人参包起来,外面用红绳子绑起来。绑红绳子也非常有讲究,如果是三杈叶,就绑三道红绳,四杈叶则绑四道……

淘金、采参、伐木放排,是长白山旧时的三大行帮,其中尤以采参历史最久,人数亦最多。清代,一直以发放票照的方式对人参实行专采专卖,乾隆年间,一年发放票照多时达一万余张,朝廷一年所获人参达几万斤。

票有定额,大棵人参必须按例纳贡,小枝人参方可领照售卖。私采者则称“偷山”,偷山之人,每年无可计其数。史载,吉林将军衙门在乾隆末年的一次搜山中,便驱赶出偷山者5000多人。

这些采参者,大多是闯关东的流民,一支队伍,三五七九人,多寡不等,南腔北调,荒莽之中,必须同心同力,克服自然的凶险。最怕是见财起意,临难而逃。因此,在众多人参故事传说中,也就颇多奇情侠胆、大勇大义之事,在随处潜伏着险情凶象的高山大岭间,那就是温暖生命的灯火。

有一个叫孙良的人,与朋友结伙进山采参,途中,朋友失散,孙良舍身相寻,七天后绝粮而死。今人考证,孙良人为真有,事乃实存。这位山东莱阳人的英雄义举并非杜撰,采参人尊其为采参行的祖师爷“老把头”,遽尔成神。

今天,长白山中采参人踏出的草径,有一些也还依稀可辨。这里,衍生了几近原始宗教的采参习俗,演绎出无数的故事传说。

那些习俗与传说,其实在朴拙中潜藏深邃。进山采参,必须精诚团结,友爱互助,对内对外,都要一切以义为先,不得见利忘义,不可临危弃友。正是普适的社会伦理。而其涵蕴的自然伦理就更为可贵:发现人参,一定抬大留小,不能贪得无厌,尽数采之。采挖后出现的坑埯,也要仔细填平,覆以草叶树枝,这和狩猎山规中“春不打母,秋不打公”,不打“绝后猎”,不做绝后事,都为自然伦理的朴素呈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挖参人和长白山人参的传说
长白山采参习俗
没看这篇文章之前,不要说野生人参贵!
长白山村民挖野生人参全过程,三跪九拜系红绳,学问非常大
百年山规?长白山采参也有!!!
长白山人参放山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