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康熙皇帝诬陷,这个清朝忠臣与吴三桂并列遗臭万年!


  作者:毅品文团队水之秋,无授权禁转!

对清朝历史稍微有些了解的人可能都会知道“三藩之乱”这个历史事件。按照一般历史教材的说法, “三藩之乱”是清朝康熙年间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三个藩王为了对抗清廷撤藩而发动的一场叛乱。但是鲜为人知的是,“三藩之乱”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说法!为何这么说呢?因为“三藩中的尚之信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叛乱!他被打入所谓“三逆”(清代官方说法)的行列,其实是个冤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尚之信是尚可喜的长子,生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其父尚可喜在航海投奔皇太极之后,被封为智顺王。此后随着清军入关,尚可喜屡立功勋,最终被封为平南王,镇守广东。尚之信十九岁时进入清宫,随侍顺治帝。一直到康熙十年(1671年),三十五岁的尚之信才回到广州父亲的身边。

(荷兰人所绘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像)

康熙十二年(1673年),年届七旬的平南王尚可喜向清廷提出,自己已经年老,请求退休回辽宁海城老家养老,将自己的平南王爵位由长子尚之信继承。此时的康熙帝正打算削除三藩,岂能放过这个机会?于是以此举违反清朝制度为由,驳回尚可喜的要求,并宣布裁撤尚藩。本来尚之信之后的命运可能也就是跟随尚可喜回辽宁老家,锦衣玉食,了此一生了,不料世事难测,康熙帝在下旨裁撤尚藩的同时,又宣布将云南吴三桂和福建耿精忠一并裁撤,结果激起了吴三桂的反叛。康熙帝闻讯,紧急宣布停撤尚、耿二藩,命尚可喜仍然留镇广东,以安粤省。

(康熙皇帝)

吴三桂起兵叛乱之后,广东境内的各路将领也纷纷反叛。刘进忠叛于潮州,祖泽清叛于高州,加上广西叛军进犯广东,还有台湾郑氏军队也侵入广东东部沿海一带。虽然尚可喜派兵四处打击叛军,但终究无法应对四处起火的局面,一时间,整个广东岌岌可危,“粤东十郡,竟失其四”,省会广州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康熙十四年(1675年)时的叛乱形势,可见尚可喜所镇的广东正被叛军两面夹攻)

时间到了康熙十五年(1676年),广东局面越加严峻。吴三桂叛军已经攻到了肇庆,距离广州已经不远。尚可喜又一病不起,广州城中人心惶惶,广东全境陷落似乎已经是时间问题。 在这样的局面下,平南王府内部又发生了权力纷争——尚可喜的次子尚之孝在平叛战争中立下功勋,而且为人稳重,这和嗜酒如命、性情粗暴的尚之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尚可喜在幕僚金光的劝说下,终于下定决心,不再将自己的王爵传给尚之信,而是传给尚之孝。这引起了尚之信的极大不满。康熙十五年二月,尚之信发动兵变,派兵将父亲尚可喜软禁起来,接管了平南王府,并杀掉了劝说尚可喜让尚之孝继位的金光,以报私仇。随后,尚之信又接受吴三桂的“招讨大将军”的封号,树起了反清的旗号。忠于清朝的尚可喜听说儿子叛清之后,又急又怒,终于在这年十月病重去世。

(身穿清朝一品武官官服的尚之信像,他到底是清朝的叛逆还是忠臣,这个问题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

然而,就在尚可喜为儿子叛清又急又怒的时候,康熙帝却似乎对尚之信的“叛变”并不着急。他既没有像对待吴三桂那样宣布剥夺尚之信的王爵,也没有像对付耿精忠那样对广东派出大军予以征剿,似乎根本没有发生过这件事一样。更值得玩味的是,尚之信举起叛旗之后,已在广东的清镇南将军舒恕居然带着属下军队安然无恙地撤出了广东,尚之信根本没有派兵攻击。而吴三桂几次三番催促尚之信出兵北上攻击清军,尚之信也都以各种借口敷衍塞责。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尚之信就给了吴三桂十万两银子的军饷以应付了事。尚之信从举起叛旗到重新归顺清朝,前后总共二百八十天,他竟没有派兵和清军打过一仗!同是附和吴三桂叛乱,耿精忠和清军反复交战,还主动进攻江西、浙江,两人反差竟如此巨大!而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重新降清之后,尚之信征剿叛军却非常卖力。这种种的疑点,不能不让人对尚之信是否是真的“叛清”心生疑窦。对此,《尚式宗谱》的一段记载似乎颇能说明问题:“(之信)以丸书入告,阳为顺逆,实保地方,大兵一到,即便归正。”这件事并不见于正史记载,但从尚之信叛清之后的各方面情况综合看,似乎有很高的可信度。在作为正史的《清史列传》中,《尚之信传》虽然被归入“逆臣”类,但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可考的线索。其上记载:康熙十六年(1677年),尚之信派人去和清军联络归顺事宜。康熙帝闻讯之后,特下谕旨曰:“……朕知尔父子不忘报国,念笃忠贞,因仓促变乱,朕心深为悯恻……”这段文字,似乎也印证了《尚式族谱》中的记载。综合起来看,基本可以肯定尚之信的所谓“叛清”,其实是出于无奈之下的一种自保之策,并不是真的背叛清朝,尚之信内心深处依然是忠于清朝的,这一点,康熙帝内心很清楚,也很理解。所以他既没有宣布剥夺尚之信的王爵,也没有派兵征剿,原因就在于此!

 

(尚可喜作序的《尚式宗谱》,此书在乾隆年间重修,其中记载了不为正史所载的尚之信“叛清”的真实情况)

然而,即便康熙帝心里清楚尚之信的“叛清”是“伪叛”,即便康熙帝亲口答应了“果能相机剿贼,立功自效,仍加恩优叙”,尚之信却仍然逃脱不了被秋后算账的悲惨命运。随着吴三桂的死去,叛军的溃败,清军的胜利已成定局,尚之信也就失去了其利用价值。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月,正在率军进攻广西叛军的尚之信突然被告发“谋叛”,随即被逮捕押解广州接受审判。七月,经康熙帝批准,清廷下令判处尚之信自尽,其妻子儿女收官为奴,全部家产都被没收。就这样,一条白绫结束了尚之信的生命,曾经风光无限的平南王府也就此烟消云散。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尚氏宗谱》的记载,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帝曾为尚之信平反,被罚没入官的尚之信的妻子儿女都被放回与家人团聚,并发还部分财产,以供其颐养天年。尚氏家族没有结婚的女子,都由朝廷为其择偶,并赏赐嫁妆。尚之信的子孙日后在雍正朝也都成为了朝廷的官员。这充分说明了,康熙帝心里完全清楚尚之信是被冤枉的,只是在当时那种政治环境下,他不得不违背自己的诺言,杀尚之信以彻底瓦解平南王的势力。“三藩”之中,真正反叛清朝,与清朝为敌的只有吴三桂和耿精忠,实际上是“二藩叛乱”,然而清廷出于政治需要,将尚之信也一起列入“三逆”行列,并使后世史家将“三藩之乱”的错误说法一代代传播下去,这真是让人感叹政治的无情与残酷!请支持本团队制作的《战争特典》《铁血文库》系列实体图文书!独立专业 有种有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山十戾· 鹗】三、吴三桂和他的邻居们
“三藩之乱”三位藩王的儿子都是皇亲 康熙帝如何处置他们的
清朝最冤的汉族王爷,帮助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事后却被处死
大清“三藩”钱及特大形初铸币“利用通寳背横一分”品鉴
烽火西南:三藩之乱
清军攻灭吴三桂叛军最后一击——鸡犬不留、斩草除根的昆明之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