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一生最忠心的护卫,却因一个迂腐之见,被人乱刀砍死!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曾周游列国,从55岁走到68岁。关于周游列国,有一点很关键,即孔子周游了卫、曹、宋、郑、陈、蔡诸国,全是小国,没有拜访晋齐燕赵秦等任何一个大国。其中,曾到了楚国边境,但最终离开了。

因此,这里就至少出现了两个疑问:(1)孔子为何不去大国,而是选择了小国?或许,当时大国对他的学术不感兴趣,(2)当时社会动荡,野外不安全,孔子是如何度过的13年?本文重点讲述这个问题!

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做仲由,字子路,也被称为“仲子”,72门徒之一。相信大家都听过“子路受牛”的故事,其实这也说明了子路为人豪爽,不像子贡那般心思多,史称“为人伉直,好勇力”,对孔子非常忠心!

在孔子周游列国期间,仲由和颜回等人始终跟随孔子,由于仲由极为勇武,实际上起了保卫者的作用。对此,孔子给予了高度评价:自从我有了子路之后,就再也没有听到过恶意的言辞了!侧面说明子路的勇武,以至于别人都不敢“恶语”了!

然而,这个孔子一生最忠心的护卫简弟子,却死的挺“窝囊”!后来,子路在卫国当官,却被卷入了“国君位置”、“父子争位”的争端中。在这一过程中,有两件事值得一提。

第一个,子路认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所以在明显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忠于“主公”,为救其主公“卫出公”姬辄,最终被反叛势力杀死!

第二个,身手高强的子路,在救“卫出公”过程中,和敌对势力对峙时,不料被人一剑将其帽子打落在地上。此时,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在子路捡帽子的时候,被卫灵公之子砍成了肉酱!

当然,关于子路死前情景,还有一种说法,即当时子路已经身体中剑了,基本上无法活下去了,于是在帽子掉了之后,才说了“君子死,冠不免”。

从自私角度看,子路这两个都是错误。但从人生意义来看,这是坚持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们只能佩服子路,而无法评价他行为的对与错!有一点或许很关键,即:子路成于孔子,孔子教导他的思想,却又让他死亡,可谓是“成于孔子,死于孔子”,犹如萧何之于韩信!

子路死后,被葬在河南濮阳县。在北宋末年,子路第49代嫡长孙仲基等,跟随康王赵构从济州南渡,后来定居苏州吴江的盛泽镇。随后,仲由在江南的后人逐渐开枝散叶,并播迁各地。如今,仲姓更是散居全国,甚至远居海外,全国有35万,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等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长”道“短”——颜回、子路和子贡
千古一圣人:孔子
走进《论语》:孔子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
孔子和子路——相爱相杀
国学故事:子路拜师
百善孝为先(4)百里负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