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家姓》之——施姓的来历

 吕以后就是施姓。施姓是一个很古老的姓氏。

主要源流

源流一,源于姬姓,为春秋时期鲁惠公之子姬尾生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记载,春秋时期,鲁惠公姬弗涅之子中有个姬尾生,字施父,史称施父尾。在鲁桓公姬轨(姬允)执政时期(公元前711~前694年),姬尾生成为鲁国的大夫。据说,姬尾生精通音律,曾视来访的曹国太子赏乐姿态之变化,断言其父曹伯将不久于人世,后来果然应验。鲁桓公深敬姬尾生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后成为春秋名臣。后传到其五世孙姬孝叔之时,干脆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少施氏、亦称施父氏,以示与别的家族不同,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施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施氏正宗。

源流二,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时期诸侯国施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夏王朝时期诸侯中有施氏,建施氏国,其故址在今湖北省恩施县一带。

商汤灭夏桀之后,施氏国亦随之灭亡,其后,施氏国的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施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源流三,出自殷商时期七族之一的施氏,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据史籍《左传》记载,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之弟姬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即陶氏、施氏、繁氏(邽氏)、锜氏、饥氏、樊氏和终葵氏等。

殷商施氏,在商王朝时期为专职制旌旗的工匠,古称“旌、旗、帜”为“施”,其族人子弟后代即以职业为氏族称谓,世代称施氏至今。

源流四,源于方姓,出自明朝初期大儒方孝孺同族,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史籍《姓氏词典》记载:方氏系为改姓。明朝大儒方孝孺被明成祖朱棣杀害后,其同姓族人纷纷外逃,以避株连,因而有改称施氏者。“施”字,拆开为“方人也”,因而也有为方氏者。

还有一些,是兄弟民族的汉姓。比如以海螺为图腾的云南白族,大概因为海螺扭来扭去比较像篆体施字,所以就姓了施。再比如,世代居在沈阳的满族有施姓,还有京族、苗族、蒙古族,羌族、怒族、纳西族都有施姓,这些施姓的具体来源就说不清楚了,很有可能就是有个汉族人流落到当地,娶了当地的姑娘,久而久之,他就变成了那个民族的人了,子孙沿用父姓,但可能连汉语都不会讲。

得姓始祖

施氏族人大多尊奉施父尾为得姓始祖。

施父。春秋时鲁国君主惠公之子,名尾生,字施父,人称施父尾。其在鲁桓公时任大夫之职,据说他精通音律,曾视来访的曹国太子赏乐姿态之变化,断言曹伯(曹国国君)将不久于人世,果验。桓公深敬施公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后成为春秋名臣。传到施公之重孙孝叔时,以祖名为姓,以示与别的家族不同,于是形成施父姓,后省去父字,遂为施姓。他们尊施父为施姓的得姓始祖。

郡望堂号

郡望: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

堂号

吴兴堂:以望立堂。

先秦时,施姓主要在山东、安徽一带活动,随后西迁到河南北部,接着南下到湖北恩施地区,从恩施又进入湖南、贵州,其中有一支西迁到四川泸州和云南的洱源地区,就成为西南施姓的主要来源。今天中国西南地区姓施的很多,就是这么来的。

安徽古施国南下的一支,是施姓当中最重要的一支,这一支在唐代已经在浙江湖州形成了望族。到了唐宋,施姓遍布江南各地。这个原因我再三解释过,道理很简单,只要一家迁过去,繁衍几十年以后再看,就蔚为大观了。

宋元明600多年间,施姓人口主要是往东南地区迁移,苏、浙、赣等地都是施姓比较多的地方,西南还有一些。北方姓施的不多,不是施姓的主要聚居地。

施姓人物多了,就随便举两个,一文一武。

文的一一施耐庵(1296-1371),江苏兴化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在苏州,写就了大家都知道的名著《水浒传》。

武的一一施琅(1621—1696),祖籍福建晋江,是个很厉害的人物。施琅最早是郑芝龙的部下,降清以后,平台湾,灭郑氏,封靖海侯,谥号襄壮。没有施琅,康熙收得回台湾吗?很难说。最起码收回台湾的历史进程就完全不一样了。

施姓在今天排进了中国姓氏前100位,第97位,人口210万,占全国人口的0.17%,换句话说一千个人里就有一个姓施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姓氏文化:施姓
史上最巧妙的隐姓埋名
不常见的姓氏起源,查下有没有你的
吕姓源流二五
中华姓氏——岑姓
诸侯国:毕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