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板蓝根大王小作坊起步,今打造700亿医药帝国

在一穷二白的年代,退伍军人带领一批老职工,手建厂房、改造设备,盖起了制药厂,在他的辛苦经营下,产值达到1600万,然后正当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却受人诬陷,被迫离开。三年后他又被重新请回到亏损200万的厂子,为挽救自己一手创办的药厂,他又是如何做的?这个人就是徐镜人。

上世纪60年代末,退伍军人徐镜人在老家扬州泰兴创建了一个作坊式的小制药厂,全部资产只有六间平房、几口大缸、几台简易的设备和数名工人。在阶级动荡年代,工厂发展一穷二白,举步维艰。在徐镜人带领下,一批老职工自己动手建厂房、改造设备,几经周折后,“泰兴县口岸镇工农兵制药厂”总算运转了起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1年,“国务院国发179号”文件规定,“严禁乡镇一级开办制药厂”,好不容易走上正轨的口岸工农兵制药厂,不得不面临关停危机。好在厂里生产的板蓝根冲剂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扬州市委抓工业的副书记决定把这家厂子保下来。于是,制药厂改名为 “泰兴药厂口岸车间”。

1985年,车间产值达到1600万,厂里终于挂上了扬州市扬子江制药厂的牌子。1988年,上海爆发严重的甲型肝炎,29万多人发病,市面上的板蓝根干糖浆被一抢而空。扬子江制药厂接到通知:上海申请支援近400万包板蓝根。那个春节,整个扬子江没有人休假回家。最终,385万包板蓝根干糖浆从泰兴运往上海,徐镜人也由此获得了“板蓝根大王”的名号。

正当徐镜人的事业如火如荼之际,他却因“莫须有”的诬告,1990年被迫离开他一手创办的扬子江制药厂。离厂三年多的时间里,企业发展严重受挫。1993年,徐镜人被恢复职务,回到亏损两百多万、急需改革的扬子江制药厂。为了挽救企业,徐镜人从中医泰斗董建华手中,拿到了“胃苏饮”的秘方。

1993年,在董建华“胃苏饮”处方基础上研制的胃苏颗粒,成为扬子江药业开发出的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品。胃苏颗粒凭借现代化的工艺、独特的配方、确切的疗效,迅速受到患者和医药市场的青睐。同时,扬子江的年销售额以一个亿的速度上升,胃苏颗粒一项的销售额就已超过数十亿。

刚刚过去的2017年,扬子江药业在工信部公布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上再度排名第1位; 扬子江药业利税连续2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集团2017年累计实现产值703.32亿元、销售700.88亿元,产、销、利税均比上年增长18%以上。

徐镜人对企业的发展一直遵循着“不负债、不上市”的原则,而他的第一手接班人却觉得他的想法过于保守,对于未来的扬子江药业而言,是继续遵循徐镜人的徐氏智慧,还是在创二代的引领下走上一条新路,前景仍是未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医药大王:老中医一个处方让他获利数亿,今靠卖药年入700亿
几口缸几个人,靠'一包中药',将小作坊打造成700亿医药帝国
一代枭雄徐镜人逝世,扬子江药业何去何从?
民企“药王”徐镜人,工厂建得像故宫,一年收入上亿却坚持不上市
2021年离世的药圈大佬,有人身家百亿,有人却令人惋惜
“板蓝根大王”徐镜人逝世,其子将引领扬子江药业何去何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