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蒂夫·霍夫曼的励志人生

  文/本刊记者 刘琳

 

 如今硅谷著名孵化器Founders Space创始人史蒂夫·霍夫曼(Steve Hoffman)有一半的时间会在中国,活跃在不同城市进行演讲和培训,帮助政府、企业高管和创业者更好地创新。他的微信朋友圈的签名是一个独角兽图像加上一句“I love China!”

  爽朗的笑声,激情的交谈和演讲,“硅谷创业教父”,这是霍夫曼给人们的印象。实际上,第一次见霍夫曼的人,你绝对不会猜到他是一个内向性格的人。

  而你更难想象的是,小时候的他患有严重的读写障碍,无法进行正常阅读,甚至被老师怀疑智力有问题,曾经极端内向到对着一群人讲话嘴唇都会发抖。

  如今演讲台上挥洒自如、激情澎湃的演讲者,这位来自硅谷的全身充满活力和能量的“霍夫曼船长”,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了一部让人惊叹的励志书。

  也许正是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痛苦蜕变,作为创业导师的他深知“人”的无限可能,更强调创业团队中“人”的重要性。

  计算机工程师、电影制片人、好莱坞电视剧执行人、出版作家、程序员、游戏设计师、天使投资人……霍夫曼的身份正在变得越来越多,一直不变的,是对自己热情的追逐,是对自我的不断挑战。

  游走在外向世界的内向者

  7月16日北京的全球青年大会,霍夫曼正在大声进行着慷慨激昂的演讲,关于创新和创业。台上他的声音高亢,很有感染力,现场气氛一如既往地非常热烈。

  不过,当天晚上他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请帮助我!我的好友说今天我演讲声音太大、太热情了,最好能稍微收敛些。这是很好的反馈,请告诉我你们的真实意见,我需要提高,而没有你们的反馈我无法提高!”

  很难想象,这样一位每年为不同的企业、创业团队和组织在大大小小的场合做无数演讲的人会就自己的演讲表现本身寻求外界的帮助。

  也没人能想象,小时候的他是一个性格极端内向的孩子。瘦弱、害羞、敏感,霍夫曼总是那个被欺负的对象。小学的时候上课从来不会举手发言,对着全班同学讲话会让他紧张到嘴唇颤抖。只有自己的小房间是安全的避风港,在那里他不用担心来自外面世界的干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但是高中的时候我觉得我必须改变,不能一直那样下去,于是我开始练习公共演讲,抓住所有可能的机会练习,一开始真的非常非常艰难,但是慢慢地就好很多了。”回忆童年那段并不顺利的时光,霍夫曼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

  “我觉得也许我现在能成为这样一个优秀的演讲者的原因正是因为我的不擅长吧,有天赋的人就顺着天赋自然而然地做了,但是我必须得多付出10倍的努力,仔细分析其中的技巧,这样反而比别人做得更好。写作、演讲、销售,所有这些现在我优于他人的技能大概都是因为我本来不擅长。”霍夫曼笑着说。

  对他说,这似乎是一个不断成为“他人”的过程,而这个“他人”,是一个更加适应这个外向世界的自己。

  也许是因为不在自己最熟悉的“内向”世界,所以在台上演讲,为了更好地成为那个“他人”,有时候他很难把握那个“度”,所以才会有了那条微信朋友圈的求助。

  9月1日在台北出差,霍夫曼排得满满当当的日程中难得有一晚清闲。“我推了朋友的晚餐邀请,”他说,“今晚我觉得自己有点内向,想一个人呆着。”

  对他来说,“内向”和“外向”已经是两种状态,在两者之间的切换,他已驾轻就熟。也许成为“他人”久了,那个“他人”也就变成了自己的一部分。

  “不要去读麻省理工”

  童年和少年对霍夫曼来说绝对不是只有蓝天白云的明快色彩。

  小学时,霍夫曼在读写学习方面明显要比同龄孩子迟缓。老师找到他父母说,怀疑霍夫曼智力低下。父母并没有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直到后来,他们才意识到,霍夫曼是患有读写障碍。

  读写障碍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患有读写障碍的人智力正常甚至高于常人,但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却非常吃力,表现为阅读时会字母错乱、看串行、分不清相似的单词、拼写错误等等。

  虽然不知到底自己为什么不同,但和同龄人的差距让幼年的霍夫曼变得非常内向和不自信,嘲笑和欺凌是家常便饭。小学和初中他都是在挣扎中度过的。虽然他很聪明也很努力,可是但凡涉及到读写的考试他成绩总是很难提高。一年级他读了两次,成了班上年纪最大的学生。

  到了高中,霍夫曼决定要改变这一切——他不仅要成为班级成绩最好的学生,也要成为最强壮的学生,这样可以不再受欺负。

  于是,除了加倍努力学习外,他每年都强迫自己加入三个运动社团,比如,摔跤。“我当时非常细瘦,所有人知道我加入摔跤社时都觉得是个笑话。”霍夫曼笑着回忆道。

  摔跤社团中受了多少伤只有他自己知道,但周围人知道的是,霍夫曼后来在每门课程中都拿到了A,在学校中也越来越活跃。

  “那时候我意识到,只要你有基本的能力,只要你真的是投入全力,那你一定能够做到。我现在也希望用同样的精神来鼓励创业者们,让他们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改变自己。”霍夫曼说。

  这也许是为什么一些人听霍夫曼的演讲会有一种听成功学大师演说的感觉,然而假如知道他是怎样一路走来,你便能理解,他所表达出的“励志”,也许只是他亲身经历的千分之一。

  犹太人素来以重视教育闻名,而霍夫曼的家庭可以说是一个“MIT世家”。他的天才父亲连跳两级,16岁就考入了麻省理工并成为那里的年轻教授,他的叔叔也在两年后考入,而爷爷也是从麻省理工毕业的。然而,在儿子高中毕业选择大学时,父亲却告诉儿子:“不要去麻省理工!”

  “我父亲说他自己在那里呆了15年全部都在工作,MIT就像一个高压锅,压力太大,没有放松享受的空间。”霍夫曼说,“他说你要是去麻省理工或任何私立学校我不会帮你付学费的,加州大学挺好,随便挑一个校区,你应该过年轻人的生活!”

  听从了父亲的建议,霍夫曼去读了被称为“派对学校”的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 Santa Barbara),在那里他获得了电子工程学位,也组建了自己的乐队,经常搞些无伤大雅的恶作剧,加入各种学生组织。就像高中时知道自己不擅长演讲然后拼命练习一样,并不擅长社交的他也在一直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左手艺术和电影,右手计算机和代码

  一位MIT教授和工程师的父亲和一位艺术家母亲,这样一个独特的成长环境让霍夫曼早早接触了电脑并学会了写代码,显露了对数学和计算机的天赋,而另一方面母亲又带着他走遍了大大小小的画廊和艺术馆,让他接触了不同流派的电影,在他心中种下了艺术和电影的种子。

  高中毕业选择专业时,他听从父亲的建议选择了工程学,然而这并非他的真正兴趣所在,拍电影和制作游戏对他来说有着更大的吸引力。高中毕业的时候霍夫曼已经创作了50多部短片,同时还设计了80多款游戏。其中一款游戏深受同学喜爱,最后,计算机基础课程他拿了A,然而大部分同学都不及格,因为他们都沉迷于玩霍夫曼设计的那款游戏。

  本科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后,他选择到南加州大学读电视与电影专业,终于圆了自己的电影梦。有意思的是,在申请两所电影学校的同时,他还申请了普林斯顿的哲学系作为备选。虽然最终没有被录取,但他对哲学的热爱一直持续至今。

  硕士毕业后,他来到好莱坞,很快被从阅读电视脚本的底层员工提升为开发主管。但是因为觉得在好莱坞他无法拍摄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电影,所以霍夫曼果断选择离开,前往日本加入了著名的世嘉株式会社(SEGA)担任设计师,带领团队与迈克尔·杰克逊合作制作了一部互动电影。

  不过同样因为觉得缺乏自主权,一段时间后霍夫曼决定回到硅谷,身无分文的他创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LavaMind。由于缺钱,他把高中那款让很多同学沉迷的游戏重新设计。但由于游戏本身过于复杂,他被所有的发行商拒绝。

  不过戏剧性的是,其中一家大型游戏发行商在拒绝了霍夫曼之后,他们品控部门所有人却都像霍夫曼的高中同学一样沉迷于这款游戏中,就这样,霍夫曼的这

  款叫做Gazillionare的游戏最终在全球获得了巨大成功。

  在LavaMind后,霍夫曼又创立了媒体公司Spiderdance,接着又和合伙人一起创立了三家媒体、游戏和娱乐公司,都获得了风险投资。

  从创业到教人创业

  连续创业成功后,霍夫曼决定休息一段时间。不过不断有朋友前来向他咨询如何处理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于是他索性开了个博客,取名Founders Sapce。从简单的线上咨询转移到线下活动,从旧金山到得克萨斯再到纽约和新加坡,参加活动的人越来越多。把这件事当“兼职”做了三年的霍夫曼决定找一个实体空间,全职投入FounderSpace孵化器的运营。

  一般孵化器至少三个月一批,而霍夫曼决定每个月一批,创业团队每天都进行高密度学习和训练,这一点深受入驻团队的欢迎;其次,要有国际思维。两年前霍夫曼接受一位中国朋友的邀请来中国演讲,三个月后他再次受邀来中国。然后,突然之间,邀请函从中国雪片般飞来,他的书《让大象飞》也开始被中信出版社出版,这一切来得十分突然,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不过霍夫曼在Founders Space的创新不是所有的都为创业团队所接受的。最初他的设想是不设Demo Day(路演日),因为他只在乎为创业团队提供帮助和教育,相信只要他们足够好,自然会得到融资,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做法。

  Founders Space如今在上海、北京、武汉已经开设了空间,成都和深圳的空间也即将开业。在不同的地区,Founders Space的运营模式也有所差别。在美国,Founders Space为创业团队提供所有方面的咨询,而在国内,Founders Space通过和当地的合作伙伴合作,由国内合作伙伴对创业团队提供中国市场相关的融资、市场等相关的指导,而Founders Space则会通过短期的高强度培训,帮助企业深入分析其商业模式和运营等。

  “我现在可以很自豪地说,Founders Space已经开始盈利,从头至尾我没有拿投资人的一分钱,现在我对Founders Space拥有100%的控制权。为什么没有进行融资呢?因为我希望这一份工作能成为我自己毕生的完美工作,所以我不希望对任何投资人负责。”

  在中国的“生意经”

  “我喜欢中国文化,阅读了很多有关中国历史的书籍,我更喜欢中国的人们,喜欢他们的创业精神和热情。”

  霍夫曼在国内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作为一个以前从未在中国居住和工作、唯一会说的汉语是“你好”、“谢谢”的老外,这着实很了不起。

  在中国这两年,霍夫曼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中国生意经”:“在中国做生意更多是要建立关系,事情进展既快又慢,非常奇特。”

  “在美国,我们达成一项交易要花很长时间,我们要花一些时去调查公司的名声和战略的匹配程度等,但是美国人是不愿意和不认识、此前没有建立信任关系的人做生意的。不过在中国,人们所做的生意似乎分两种,一种是机会主义色彩比较明显的‘快’交易,中国很多创业者看到机会便会快速行动;另外一种则是’慢’交易,这种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你和对方充分熟悉信任,融入的社交和生意圈中,这样他便不太会背叛或出卖你,因为这将彻底损坏他的声誉。”

  刚来中国时,霍夫曼还没有建立这样的圈子,花了一年时间他才悟出以上“中国生意经”,随后在中国便左右逢源了。

  现在,除了中国大陆外,霍夫曼也活跃在中国台湾、韩国以及东南亚、欧洲等地进行演讲,向世界各地的企业高管、创业团队传授自己的创新心得。

  紧张的日程中,霍夫曼平均每周还会在手机上以双倍速听完一本书。从早上起床,甚至刷牙洗脸洗澡,任何空闲时间他都会听一本有声书,从文学、历史、哲学再到传记、艺术、科技、金融,看着他手机里长长的书单,任何人都会感到惭愧。

  “热情、痛苦、好奇心、挑战自我,这些是我人生的关键词。从某种程度上说,我觉得自己和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以及菲尔·奈特(Phil Knight)很像,他们两个是我的偶像。他们都自己所在乎和热爱的事情,不以利益为目的,最终在各自领域有了巨大的成功。这些特质也是我希望从创业者身上看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格局商学:霍夫曼教你打造亿万规模企业
Founders Space霍夫曼:创业者就是要与众不同
别写商业计划书了,硅谷VC就不看!“提高门槛”才是他们挑选好项目的方式
美国硅谷初创公司首选加速器Founders Space CEO天使投资人史蒂夫·霍夫曼的澳门创新之行...
马云说创业马云最励志演讲视频最近很火!
【励志视频】李嘉诚励志创业演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