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人兄弟之十八:孙策与孙权

名人兄弟间之十八:

兄征战无敌,弟治国有方

    ——孙策与孙权

 

                 

 

    这是一对英雄兄弟:哥哥孙策,字伯符,自17岁随其被黄祖杀死的父亲孙坚后,就带领自己的少数兵马,东突西奔,勇猛精进,顽强奋斗。他是一团火,能把追随他的人燃烧起来,情愿为他拼命;他勇冠三军,有“小霸王”之称,实比项羽更厉害,更会用人用兵;他性格刚烈,不知疲倦地周旋于各路军阀之间,为的是寻求自己的生存空间,他以自己的不懈努力而奠定了东吴后来的根基,开创了一番他父亲未曾做到的事业,遗憾的是他年仅26岁就英年早逝。

      弟弟孙权,被一代豪杰曹操称为:“生子当如孙仲谋”。他是位沉稳内敛有智有谋有胆的好汉,他在其哥哥去世后,招揽东吴英才,守住江南一隅,又积极寻求发展,他联刘抗曹,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使得天下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他重视农业与手工业生产,并有开阔之视野,派舰船去台湾与辽东,加强内陆与外面的联系;在中国历史上,他算得上是一代英主,虽然晚年也做了一些荒唐的事。

       东汉末年,在刘姓王朝渐渐衰微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历史又出现了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的混乱局面,各地有权有势的大小军阀纷纷兴起,打着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招牌,各怀鬼胎,割据一方,你争我斗,相互血拼。董卓、袁绍、袁术、吕布、曹操、刘表、刘备、刘璋、公孙瓒、加上孙氏父子兄弟等都在那个大舞台上走马灯似地亮相,但为什么后来只仅存曹刘孙三家呢?曹操既有自己的政治与军事才能,又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主动权,加之他战将如云,谋士良多,成功自不必言;刘备虽为卖草鞋出身,然他有“皇叔”之名号,又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手下有诸葛亮这样不世之天才,和关张赵马黄之五虎大将,称霸一方,也在情理之中。

 

               

 

        孙氏兄弟家世没有袁绍兄弟那样显赫,也没有刘备的血统,更没有曹操那样将汉献帝控制在手中的政治优势,却能独占江南,称雄一时,创建吴国,实在不易。究其原因,固然有时势之因素,然孙氏兄弟自身的能耐还是占主导地位,他们是非凡之人物,才成就了非凡之事业。比之袁绍袁术兄弟,孙策孙权兄弟要高明得多。

 

   孙策孙权的父亲孙坚是东汉吴郡富春人,也就是现在浙江省的杭州富阳。史书上说孙氏为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这一点有可能。孙武是齐国人,怎么可能到了南方呢?春秋时伍子胥在吴国当大官,曾把孙武邀请到吴国去,由此他的后代留在吴地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孙坚祖辈都在富春一带为官,但官位没有太大的。到了孙坚出生时,孙氏祖坟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五色云气,上连于天,蔓延数里远近。附近的人都去观望。父老们都说:“这不是一般景象,孙家恐怕要强盛起来了。”又传孙坚的母亲怀着孙坚时,曾梦见肠子从腹中拖出,环绕吴地昌门。醒来后很害怕,对邻居的老太太诉说。老太太说:“说不定还是吉兆呢!”等到孙坚出生,果然容貌不凡。孙坚少年时就很有胆识,勇力智力超群,在地方上当了个小官,以后恰缝黄巾起义,他也卷入了征讨起义军之列。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并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后来当上了长沙太守。但不幸的是,在他37岁那年,在与刘表的手下黄祖的战斗中被人家用箭射中而死亡。

     孙坚与吴夫人生了四个儿子,分别为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另外还有位庶出的儿子叫孙朗。孙坚去世时大儿子孙策只17岁,孙权刚10岁。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孙策作为家中的长子毅然挑起了振兴家族、创建大业的重任。

     关于孙策,《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说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可见当年的孙策既是一个美男子,又是性情中人,还能善于用人,很有人格魅力。

         公元191年孙坚身亡,原本孙策应该承嗣孙坚的乌程侯爵位,但让给四弟孙匡。孙策在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县)落葬父亲后渡江迁移到江都。之后前往拜访名士张紘,将老母弱弟留在江都。由于徐州州牧陶谦与袁氏的纠纷,(也有一说陶谦忌讳孙策的才干,迫使孙策请汝南名士吕范前去迎接仍在江都的母亲,将之安顿在曲阿,另与吕范、原来的乌程县长孙河,到丹阳[今安徽宣城]去投靠当时在袁术势力范围內担任丹阳太守的舅父吴景(吴夫人兄长),同时也合力击溃泾县山贼祖郎。另有记载是袁术让孙策等人前往依附吴景、堂兄孙贲(其父为孙羌,字圣台,孙坚堂兄)领地召募人马。此时连同吕范等人的幕客在內,麾下已有数百人。

 

               

 

    东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孙策转而率领父亲旧部投靠寿春的袁术,袁术此前在讨伐董卓时便与孙策父孙坚友好。当时吴人严白虎等各万余人,处处屯聚。吴景等欲先击破严白虎等,乃至会稽。孙策说:“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于是引兵渡过浙江,占据会稽,屠东冶,攻破了严白虎等人。而袁术也将一千余名孙坚的旧部属编回孙策的统属。

    孙策在行军作战中表现出的才干与军令的严谨,得到袁术许多将士的敬重,也使得袁术又重视又忌讳,他曾说:“使有子如孙郎,夫复何恨!”但袁术的心胸不行,始终不敢重用孙策。孙策讨陵阳,生得祖郎(史载为山贼),袁术原本答应让孙策出任九江太守,后来却任用自己的心腹陈纪;又使孙策率军攻打本身跟袁术、孙策皆有嫌隙的庐江太守陆康,并答应让孙策出任庐江太守,可庐江打下后,袁术再度食言,用自己的旧部属刘勋当太守。在袁术与孙策的交往中,袁多次在耍弄孙,他反复无常,几番失信,答应的事就是不落实,没把孙策放在眼中,这让孙策对其很是失望。孙坚旧部朱治并以袁术政德不修为由,劝孙策设法回到家族有地缘关系的江东。

    那么孙策明知袁术是个小人,为何屡次上当之后还与其合作,或听其调遣?最主要的是孙策自感势力不行,暂时还要依附于袁术,要靠他的力量来寻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以便瞅准时机为父亲报仇。但最终孙策感到袁术这人不可依靠,若还是跟随于他,早晚是要吃亏上当受损的,所以他终于渡江南去,脱离袁术。袁术野心膨胀之后称帝时,孙策曾给袁术书信,劝喻其不可,袁术不听所劝,两人于是不再往来。

    为了积蓄力量东山再起,孙策四处结交豪杰,先后与周瑜、张纮等相识,开始正式打拼自己的事业,为创建东吴政权,积蓄力量,做着各方面的准备。他在江南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不断消灭其他小股武装力量,所占地盘日益扩大。到了198年朝廷也承认了他的地位,册封他为吴侯、讨逆将军。紧接着在袁术死后,孙策又收编其许多部属,并攻夺了刘勋的领地,还打败了黄祖,为其父亲报了大仇。那个时期的孙策,凭靠着他的青春血气、智谋、英武,率领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与战士,攻城掠地,所向无敌,声望极高,很快占据江南六郡,就是曹操闻之都有些胆怯,说孙策“难与争锋也。”

    正当孙策大有作为之时,却突遭不幸:有一次他带领几个随从去打猎,他骑着一匹上等的白马跑得快,一路在前,在行进中不曾想到草丛中隐藏着三个杀手,他们用带毒的利箭射于毫无防备的孙策,其中一箭射中面部。随从闻讯上来把刺客杀死,抢救孙策回去。受此重伤,孙策自知不久于人世,他叫来张昭等一般心腹交付后事:“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又叫来当时年仅19岁的孙权,给他佩上印绶,随后语重心长地说:“任用江东人才,在军阵之间与天下群雄一争雌雄,卿不如我;但拔擢贤能,使他们各尽心力,保全江东,我不如卿”。说完这番话,一代英杰孙策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年仅26岁。

    那么是谁派的刺客去刺射了孙策呢?原来此前孙策管辖下的吴郡太守许贡曾密上表于汉帝,说孙策骁勇,应召回京师,控制使用,免生后患。可许贡的这个上书被孙策的密探获得。孙策看后自是大怒,将许贡杀死。许贡生前如同战国四公子一样,养了一些门客,可谓是死士,他们对主人还很是忠诚,听说许贡被孙策杀害了,就思谋着报仇。其中那三人就是铁杆的寻仇者,他们日夜研究观察孙策的行踪,知道他喜欢打猎,所以就提前埋伏于孙必经之路线的草丛中,并终于得逞。

     孙策娶美女大乔为妻,周瑜则娶小乔为妻,孙周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连襟。孙策有一个儿子叫孙绍,但他死前儿子尚小,所以从大局考虑,他不可能让其子继位,而是让其弟弟孙权接班。这也是孙策的英明与伟大之处,换个人或许不管自己的儿子几岁,照样扶上台,再找几个老臣辅佐着。可他没有这样做,他知道当时局势险恶,来不得半点的松懈与马虎,必须全力以赴应对方可稳固江东的局势。

 

                       

 

  孙权在他父亲去世时,年龄很小,所以他后来的成长全靠其兄孙策的帮助,孙策为了增长弟弟的见识,磨练他的能耐,很多时候都带在身边。但孙权也是一个极其有才华的人,这个黄头发蓝眼睛、长得有些像老外的孙家二公子,在15岁那年就被其哥哥委任为一县之长,让他独立管辖一方。后来的事实证明孙权是那种少年老成的人,天生就具有稳健的性格,处事不慌乱,有分寸,有主张,很得人们的称道。他的个性,孙策临死前就看得很清楚,说他在提拔贤能,保全江东这方面自己不如弟弟。

     孙权即位之初,正是曹操在通过官渡大战打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之际,之后他开始剑指江南,欲收拾刘备与孙权。在这样危险之时,江东包括老臣张昭在内的一些人纷纷放出妥协投降的观点,但孙权在鲁肃、周瑜的支持下,力主与刘备联合,共抗曹军。可以说,赤壁之战的胜利,是孙权一生之杰作,也由此巩固了江东的政权,从而为后来他建立吴国,称霸江南奠定了基础。从他运作的一系列事情看,孙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老练的、有远见的政治家,否则三分天下,哪儿还会有他的一份?

    公元220年与221年,当曹丕与刘备分别在洛阳与成都称帝后,孙权也萌发了自己当皇帝的想法,他观察了几年后,感到没有什么大问题,即于公元229年于武昌称帝,随之迁到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并以此为都,这样中国东汉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算是最终形成。

 

                       

 

   孙权建立吴国后,在治理国家这方面的确有自己的一套,他一方面稳当内部的政权,大力发展生产,让江南的百姓有相对的稳定生活,另一方面他又非常灵活地进行外交活动,与刘备结盟也只是暂时的,而围绕地盘的争斗则是永久的。他利用年轻的将领陆逊打败了为关羽报仇的刘备大军,又时常与曹魏政权在战与和之间周旋。他在处理文武百官的关系上也尽显其权谋与大气,让那些原来跟随其父兄而起事的一般人马基本上都很是老实地听命于他。同时,在对外交往上,孙权也有战略眼光,他不满足于江南之隅,而是不断寻求向外扩展自己的势力。他派船只去夷州,也就是现在的台湾,是大陆较早与那里的往来,对加强海内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由此而证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他的船队到达辽东,虽然就扩张他的地盘而言似乎收效不大,然这也表明了他积极向外发展的决心。

    总之,孙权在建政之后到他去世的几十年间,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这些事情也充分证明了他如孙策所言,是治国有方的人。

    孙策与孙权两兄弟生前没有什么矛盾与斗争,这与官宦之家的子弟为了权力而你拼我杀完全不同。他们兄弟是和睦的是团结的是友好的,这还由于孙策去世的早,孙权当时年纪尚小。不知若是兄弟都到了成年,而且江山也打下来之后,会是怎么的情形?那如果孙策再活上十年或二十年,那就不可能有孙权当皇帝一说。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历史发展到了那个阶段,就该出现那些事情。

    而对东吴政权来说,孙策在基本奠定了江南根据地之后就早早离开人世,避免了兄弟之间为了政权的拼争,对孙权是好事,对江南人民也是好事。孙权应当感谢他的哥哥,没有其兄的努力,就没有他后来的一切。不幸的是,孙权的后代并没有善对孙策的后代。孙策的孙子孙奉就被孙权的孙子孙皓处死。这个孙皓是东吴最后一个皇帝,他后来被西晋俘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权为什么不给哥哥孙策帝号
孙策,三国被忽视的第一猛人
为什么说袁术是三国所有人的“爸爸”?
刘备与孙权借荆州析论
联合刘备还是臣属曹操?探寻三国中吴国生存发展之道
《汉末三国讲座》孙吴篇-狮儿不可争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