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操为何想留下陈宫的性命,陈宫又为何一心求死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九回,源自曹操攻占徐州后在白门楼与陈宫的一番交谈。原文如下:

徐晃解陈宫至。操曰:“公台别来无恙!”宫曰:“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操曰:“吾心不正,公又奈何独事吕布?”宫曰:“布虽无谋,不似你诡诈奸险。”操曰:“公自谓足智多谋,今竟何如?”宫顾吕布曰:“恨此人不从吾言!若从吾言,未必被擒也。”操曰:“今日之事当如何?”宫大声曰:“今日有死而已!”操曰:“公如是,奈公之老母妻子何?”

宫曰:“吾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于明公耳。吾身既被擒,请即就戮,并无挂念。”操有留恋之意。宫径步下楼,左右牵之不住。操起身泣而送之。宫并不回顾。操谓从者曰:“即送公台老母妻子回许都养老。怠慢者斩。”宫闻言,亦不开口,伸颈就刑。众皆下泪。操以棺椁盛其尸,葬于许都。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攻破徐州生擒吕布、高顺和陈宫等人。曹操不想杀了陈宫这位当年的救命恩人,但陈宫却一心求死。最终,陈宫伸颈就刑,曹操将其家人送回许昌养老。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陈宫口中的“心术不正”,意为人的用心不忠厚,不正派。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曹操攻陷下邳,活捉吕布和陈宫,这一点是历史的真实,在《三国志》的相关传记中有着详细的记载。而小说中的这段曹操与陈宫的对话,与历史的真实也非常相似,出自《三国志·吕布传》及注引《典略》。这里引申出两个问题。一是为何曹操不想杀掉陈宫,二是陈宫又为何一心求死。

首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曹操为何不想杀死陈宫。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说说曹操与陈宫之间的特殊关系。这里先附带说一句,小说中陈宫曾在中牟县救过曹操的命,这个故事是小说家虚构出来的,历史上在中牟救曹操命的并非陈宫,陈宫也没有担任过中牟的县令。

陈宫对于曹操的最大帮助在于,正是由于陈宫的努力,也使得曹操获得了第一块地盘——兖州。同时,曹操对于陈宫的才能也非常赏识。《三国志·吕布传》注引《魏氏春秋》中有一段吕布之妻对于曹操与陈宫关系的说法值得注意:“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由此可见,尽管二人后来成了死对头,但曹操念及当年陈宫对自己事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不忍下手,想留下陈宫的性命。

陈宫又为何一心求死呢?这大概有两个原因。首先是陈宫认为曹操是在惺惺作态,不相信曹操真的会留下自己的性命。其次是讲究名士气节,不愿摇尾乞怜,屈膝投降。更不想因此而为后人耻笑。对于陈宫而言,杀身成仁也许是他早就想好的唯一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此人背叛曹操,曹操却不想杀他,他自愿求死,曹操哭了
同样是背叛曹操,为何陈宫家人安然无恙,张邈却全家被杀?
曹操杀了陈宫,为什么还要供养陈宫的一家老小?他不怕被寻仇吗?
曹操并不想杀陈宫,为何陈宫一心求死
背叛曹操,投靠吕布的陈宫,死前用一句话,让曹操甘心供养其家人
曹操抓住陈宫后的心理分析:杀还是不杀早有决定--文化频道-中华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