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见了,大余钨矿!

“同一个日头晒谷”,这是大余人与南康人相见时都会有一句话,表示两地人的亲近。大余与南康相邻,大余人与南康人之间的渊源,除了历史延伸之外,很重要的是因为两地的资源互通,使得两地交往密切。



大余发迹较早,拥有着“世界钨都”的美名。比较出名的钨矿有西华山钨矿,下垅钨矿,漂塘钨矿,荡坪钨矿等等。今天,小野就带大家回到那个轰轰烈烈的年代,领略当时的盛况。



“西华山”,很多南康人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在上个世纪,大量的南康人来到这个地方“搞副业”、“打砂子”, 当时上山的农民,多不在山上长期居住,只带少许粮食和简单炊具及工具,风餐露宿,挖拣钨砂。除了南康,周边县市的民工加起来几万人,山上工棚鳞次栉比,店铺到处可见,盛况一时。




采矿工人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华山钨矿在全国都是响当当的存在,被誉为“北有八家子,南有西华山”。计划经济时期的西华山钨矿,拥有医院、学校、粮管所、派出所、税务所......俨然是一个小社会。当年采矿工人的工资相对较高,还有米、油、肉等各种福利,当时流行“嫁人就要嫁矿工”之说。整个厂区环境非常好,地方上的学校还是土坯房时 ,子弟学校是窗明几净的楼房 ,师范院校毕业生也都争着来子弟学校当老师。



苏联专家居住遗址



工人文化馆


厂部大楼

到了90年代,国家慢慢向市场经济过渡。尤其是1997年以后,西华山钨矿彻底放开开采权,热闹的采砂大军蜂拥前往西华山豪取“黑金”,有人形容是“开拖拉机进山,开宝马出山”,伴随而来的是有人成为了江西首富,但也有人因钨矿成为穷光蛋。



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涌向西华山。采矿这个工作虽说危险系数很高,但是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很多人都是拖家带口的长驻矿山,丈夫采矿、妻子打打零工,甚至很多人在矿山出生,在矿山长大,在矿山奔跑着度过自己的童年。






这些场景你还有印象吗?




裸露的矿山

白茫茫一片


检查口


民工住的庭院

晾满了小孩穿的衣服


这栋大楼

还记得吗


当时走的下山路


房子都蒙了一层灰

一到下雨天

路难走的很


在这里

很多工友的孩子一起成长嬉戏

等待着大人回家


那时候的西华山

热火朝天


西华山“芳华”的谢幕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到了新世纪,钨矿由于矿山老化,矿产资源日渐枯竭,采选成本日渐升高,企业亏损严重,机械化程度变高以及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南康越来越少的人到西华山“打砂子”,西华山也更少被人提及。反而到了后面南康家具产业“无中生有”,许多大余人纷纷转向南康,投资创业!



远眺西华山

2013年4月,大余被列入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示范区。为此大余县关闭小矿山40多个,取消大型矿权证32个,2017年12月,百年钨矿分别被工信部、国土资源部评定为全国首批工业遗址、国家级矿山公园。大余开始向旅游业发力,西华山,也最终褪去光华,成就一段光荣历史!







大余西华山钨矿国家级矿山公园效果图

南康人

你有关于大余采矿的经历吗

你还记得那座矿山吗

你记忆中的矿山是怎么样子的

欢迎大家文末留言评论!

(资料搜集于网络,如有不妥,望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见了,大余西华山钨矿
1942-1943年的江西,罕见生产老照片,钨矿开采全程
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陈小华‖祝贺有色金属汶水钨矿纪念园开工奠基
安徽规定14个矿种开采新标准!开采、选矿准入门槛提高
追击稀有金属:寻找稀土股“隐形的翅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