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空大救援:最伟大的失败!拯救阿波罗13号

通往宇宙星空之路困难丛生!

“休士顿,我们有麻烦了!”很多航天业内人士对于电影《阿波罗13号》常常怀有一种又爱又恨的矛盾心理。这部电影对美国宇航局的阿波罗计划进行了极为精准的描述,并且大体上对阿波罗13号意外事件的处理进行了展现。同时也表现了美国NASA当年在处理阿波罗13号危机的7天时间里在救援工程方面所做的海量工作,并将这一危机事件的应对提升到了接近“神话”的高度。

1970年4月11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02:13:00,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巨大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搭载着阿波罗13号飞船腾空而起。三位宇航员吉姆・洛威尔、杰克・斯威格特以及弗莱德・海斯,在众人的欢呼和祝福中,开始了人类的第三次登月之旅。

火箭发射55个多小时后,位于休斯敦的地面指挥中心发现飞船上2号氧气罐的监测数据有些异常,于是给宇航员发出修正指示。 指挥中心:“13号,2号氧气罐的压力数据有些不稳定,可能是传感器的问题。请启动罐内排气扇来搅动一下,看看能否恢复正常。”

宇航员斯威格特:“好的。”然而,就在斯威格特拨开电子按钮的瞬间,巨大的声响从船体外传来!

紧接着,飞船如同漏气的气球,开始不受控制地旋转起来。30秒后,通信频道传来了那句日后几乎所有宇宙科幻类电影都会出现的著名台词——“休斯敦,我们有麻烦了!” 此时,阿波罗13号飞船距离地球大约32万千米。

“13号!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们监测不到2号氧气罐的数据?”在指挥中心的众人大感不妙。

此时的飞船内,各种警报灯闪得像圣诞树上的小灯泡,三名宇航员上飘下移,焦头烂额地排查着故障。为了寻找声响来源,飞船指挥官洛威尔向窗外望去,顿时倒吸一口冷气――服务舱中储存的氧气正像喷泉般疯狂地涌入太空!

“服务舱发生了爆炸,大量气体正在泄漏!”洛威尔立即将情况报告指挥中心。氧气快漏光了,依靠氧气产生电力的燃料电池也随之当机,飞船供电严重不足。为了省电,在紧急止损后,三位宇航员关闭并离开指令舱,提前进入登月舱。

登月舱是阿波罗飞船中直接登月的部分,有自己独立的物资储备和动力系统,通常登月完成后会被留在月球。如今,遭遇如此可怕的“麻烦”,登月是不可能了,不过,登月舱将在其他地方发挥更加伟大的作用――带宇航员回家。

面对险情,三位宇航员依旧保持冷静,与指挥中心密切配合,沉着应对每一个问题。

首先是飞行失控问题。尽管反推力系统(RCS)一直在尝试稳住船体,但由于气体泄漏过多,飞船仍在失控打转。

虽然太空中没有重力的影响,宇航员不会像在地球上玩海盗船般被摇得七荤八素。但如此下去飞船会偏离轨道越来越远,最终迷失在无尽的太空中!

好在,有登月舱。它的引擎能提供足够的动力来校正飞行姿态,但通常至少要3个小时才能完成通电启动,到时飞船都不知飞到哪去了!

在地面指挥中心的操作指引下,宇航员们争分夺秒地改写登月舱程序,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通电启动和轨道矫正数据录入,终于稳住了飞船,重回预定轨道。

由于服务舱没有带回地球,原因无法百分百确定。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小颗粒太空物质击中飞船引起爆炸,但NASA更倾向于是设备故障,即2号氧气罐内的电线在高温测试时,其特氟龙涂层发生了老化破损,当宇航员按下开关通电后,电流穿过涂层点燃液氧引发了爆炸。

当登月舱成了整个救援行动的关键部分后,负责研发它的格鲁曼飞机公司的相关人员被紧急召集来研究对策。着急的员工们一路开车狂奔以至被警察拦下,但当警察知道他们是为救援阿波罗13号的宇航员而超速时,就开着警车以160千米的时速为他们开道!

拐个超大弯稳住飞船后,指挥中心继续马不停蹄地讨论下一步救援计划―如何让飞船掉头返航。驾驶飞船掉头可不像转汽车方向盘那么简单,此时的飞行速度超过1000米/秒,服务舱尾部的推进系统虽然能提供足够的动力,但服务舱因爆炸已严重损坏,启动推进系统有可能再次引起爆炸……最终,指挥中心决定不冒这个险,而是用另一种虽然慢,却相对安全的方案―利用月球引力返航。

飞船可借助月球的“引力弹弓效应”,即月球引力的吸引来完成转向。只不过这个“弯”要转得很大很大――得绕月球一圈才行! 发射后77小时,阿波罗13号进入月球背面。由于电磁波被月球阻挡,飞船暂时与指挥中心失去联系。当掠过月面时,宇航员们心中感慨万千。

“快看,是弗拉・毛罗环形山!我们原定的着陆点!”斯威格特兴奋地说道。“哇哦……真是壮观!看着就像灰色的雪原,太美了……”海斯赞叹道。三人静静地注视着窗外,直到25分钟后通信恢复,大家又再次忙碌起来。

虽然非常遗憾没能亲自到达那里,但宇航员们还是以另一种方式“问候”了月球――向月面发射已经完成使命的土星五号的第三级推进器(S-IVB)。S-IVB撞击月面会产生人造“月震”,通过侦测震动波的数据就能研究月球的内部构造。洛威尔揶揄道:“总算没白来一趟。”

发射后79小时,阿波罗13号飞船终于完成绕月转向,进入了返航轨道。就在大家刚刚松了口气时,登月舱的二氧化碳警报灯突然闪亮,新的危机再度降临。

登月舱的内部空间大概有一个半电话亭大,原本被设计成为2人提供45小时的搭乘支援(另一人在登月时留在指令舱),现在却装了3个人,搭乘时间也大大延长,严重“超载”!

坐的地方还可以勉强挤挤,呼吸的空气却凑合不得。3个人产生的二氧化碳大大超出了登月舱内过滤器的负荷极限,飞回地球还要将近3天的时间,到时飞船中积累的二氧化碳浓度足以致人窒息死亡!

地面中心立刻设计出解决方案——将登月舱的二氧化碳过滤器与指令舱的过滤器连到一起使用。但两种过滤器的接口不一样,无法直接连接,于是指挥中心和宇航员一起开动脑筋DIY,用宇航服的通气管、夹资料的硬纸板等飞船上现成的材料做出了一个简易连接装置,总算赶在超过危险值前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浓度。

为了省水,宇航员每天的饮水量缩减为正常水平的五分之一,这对身体是极大的考验。返回地面时,三位宇航员因为脱水,体重总共降低了近15千克!

为了省电,飞船上除了维持飞行所需的基本系统外,照明、加热、仪表显示器等用电设备均被关闭。舱内的温度很快就降到接近冰点,即使穿着保暖服,宇航员们还是冻得瑟瑟发抖。

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后,4月17日,也就是发射138小时后,阿波罗13号终于抵达地球大气的边缘。

在狭小的登月舱中坚持了好几天的宇航员们已经筋疲力尽,但他们依旧准确地执行着指挥中心发来的指令:丢弃服务舱,重回指令舱,调整飞行角度。三人深情告别了登月舱,于4个多小时后成功降落在南太平洋上。

尽管这次的登月失败了,但这场历程数十万千米的太空救援却获得了无比的成功,成为人类探索太空事业中永远的传奇!

幸好,阿波罗13号是在去月球的途中而不是在返回的途中发生故障。如果是在回来的路上,宇航员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的资源会大大减少,尤其是没有了登月舱的帮助,宇航员在太空中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月球上没有固定发射塔架,阿波罗飞船怎样起飞?
【每天老照片】-1万-1172-阿波罗登月51周年 承载人类荣耀与光辉的老照片4
登月骗局:美苏为何几十年不敢再登月?月球到底有多可怕?
50年前,谁炸掉了阿波罗13号飞船?| 迈向太空
飞船半路爆炸,他们停电缺氧断水中毒竟安全回到地球,成就“最伟大的失败”
美国登月是骗局?神舟航天员回来坐躺椅,他们下登月舱却能站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