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厉害了我的国!这些现代化养殖装备,堪称中国远海养殖业的未来!

盘点中国海洋牧场现代化养殖装备。

据中国农业部文件,到2025年,中国将建成178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目前, 这些海洋牧场平台的设计和建造由造船公司和远海油气开发商承接, 其设计的核心套用了许多海洋油气钻井平台使用的技术。

“在中国,大多数水产养殖户为独立个体户或小型企业,他们不可能投入巨额资金开发远海养殖设备。”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中集蓝)财务经理Michelle Wang Ming说,“一座深海渔场耗资1个亿,谁能支付得起呢?”

中国对未来远海养殖业的重视,催生了一批优秀的设计。盘点当前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1、“海洋牧场平台”

“海洋牧场平台”是中集来福士研发设计的离岸深水网箱,一座容积6万立方米的海洋牧场平台造价约4千万元,换算以后,每立方米造价700-800元。因单位成本低廉,海洋牧场平台相对其他同类别产品(如SalMar公司的“海洋1号”)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其四个桩腿固定在海床上,适用于黄海的浅海区域。

2、“耕海1号”深水网箱

“耕海1号”由中集蓝和山东海洋集团联合设计的坐底式网箱,由三个直径40米的大型网箱组合而成,总体积2.7万立方米。三个网箱中设有面积600平方米的中心平台,采用太阳能和柴油机发电器作为电力来源,配备有多种自动化系统。

”耕海1号”的单位造价高于海洋牧场平台,但其拥有更高的灵活性。

3、迪玛仕“半潜式深海渔场”

“半潜式深海渔场”由荷兰迪玛仕(De Maas SMC)船舶技术咨询公司设计,福建马尾造船厂承建。不同于中集蓝的设计,迪玛仕的设计,以考虑保证容积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重量,减少钢材用量。渔场直径140米,高度12米,容积15万立方米,单位造价人民币1-1.3亿元,换算以后,每立方养殖水体的成本是650元。

迪玛仕创始人兼总经理Phillip Schreven称:“我们设计的深海渔场,可潜入海平面下,在海洋风暴最强的时刻规避‘浪差’。如果暴露在海面,渔场结构必须十分稳定,必须足够重,才能承受巨大的风吹和浪打;但降至2-3倍浪高以下的水面,渔场就不怎么受海浪的影响。”

4、“德海1号”智能化渔场

今年9月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与天津德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万吨级半潜船形渔场“德海1号”,投放至珠海海域。该船总长度91.3m,宽度27.6m,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每立方米水体造价500-700元之间,可抵抗17级台风、9米浪高,使用年限20年以上。

5、“深蓝1号”全潜式深海渔场

中船重工武船集团建造的“深蓝1号”全潜式深海渔场今年5月份已交付山东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使用。“深蓝1号”拥有养殖水体5万立方米,一次可养育三文鱼30万条,实现产量1500吨。

“深蓝1号”安装在日照市以东150公里的黄海海域,以冷水团进行三文鱼养殖生产。其潜水深度可在4米到50米调整,依据水温控制渔场升降,可使鱼群生活在适宜的温度层。

6、“海王牧场”

“海王牧场”半潜式渔场由舟山海王星蓝海开发有限公司设计,项目承建企业威海海恩蓝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拟在山东威海附近投资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场,投资额约10亿元。

此设计将三文鱼限定在一定的深度下,利用增氧机维持空气压力,使三文鱼能够定时给自身鱼鳔充气,保持生理活性。

7、“深远海智慧渔业工厂”

今年6月份,上海崇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参与研制并投资的“深远海智慧渔业工厂”正式签约。深远海智慧渔业工厂可提供近8万方养殖水体,能在12级台风下安全生产,并能移动躲避超强台风;实现养殖过程的工厂化、智能化管理。

其单个养殖加工平台年产三文鱼万吨以上,产值超过10亿元,养殖品种可以拓展到金枪鱼、黄条鰤、大黄鱼等;船内配备有深水管道从深海抽取冷海水用于大西洋鲑的养殖。

延伸阅读: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董双林,近几年把目光瞄准了距日照东岸130海里、位于海平面20米以下的黄海冷水团。那里的水温,适合高价值的三文鱼生长。今年7月,由我国研发的首座拥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全潜式智能网箱---“深蓝1号”,在日照海域一次性投放了12万尾三文鱼苗。

中船重工武船集团王宇博士称,“这在以前在远海的养殖规模是很难达到的。但是,目前利用咱这个深蓝一号这个网箱,可以一个网箱实现5万水体的养殖量,这对于我们远海养殖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新时代,海洋应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高地。建设海洋牧场,就是山东海洋渔业升级换代的新选择。在温暖海域养殖三文鱼,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对此,董双林科研团队联合养殖企业日照万泽丰公司,建立了山海接力的一体化养殖模式。他们从挪威和北美引进鱼卵,孵化的鱼苗在内陆山区用低温山泉水培育后,再用养殖工船送到冷水团用网箱养殖。

潍坊临朐县万泽丰渔业公司养殖基地养殖户徐守涛说:“公司的免费给提供鱼卵,我们负责给他孵化出来,然后养到150克,公司全部给你一块回收。”

鱼养成了,可真正走向深海,并不像最初想象的那么简单。之前在冷水团里的一次实验,让团队铭心刻骨地体会到了深海的威胁。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董双林告诉我们:“当时工人潜水检查网里鱼的生长状况,突然发现了大鲨鱼,吓一跳,工人一下就窜上来了。有三个网箱,每个网箱都咬了好几个洞,几乎鱼全跑了。”

黄海冷水团总面积与山东省面积相当,未来有望形成千亿级的产业链条。要把这一宝贵资源利用起来,海洋装备也必须升级。山东着力推动海洋渔业从“猎捕型”向“农牧型”转变,将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纳入新旧动能转换和海洋强省建设重点工程,投入省级以上财政资金超过13亿元。黄海冷水团绿色养殖项目也获得3700万元的资金支持。从利用双层高分子渔网应对鲨鱼攻击,到设计能抗14级台风的大型钢结构网箱,科研团队和企业攻破了一道道难关。未来,深蓝系列大型网箱的研发,将向陆上控制、无人值守的智能化方向发展。

董双林介绍:“ 大数据的传输,从陆地上和离岸130海里养殖区怎么实现信号的一个连接,同时在这个装备上安装信息接受、发送这些装备,再就是这里面装备的投饵、管理这些东西,怎么实现可视,另外可以遥控。”

海洋牧场还带动了海洋食品、海洋旅游、海洋装备等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山东海洋牧场综合经济收入达到2100亿元。到2020年,全省海洋牧场综合收入预计达到3000 亿元。根据山东省今年出台的《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山东要着力培育包括海洋牧场在内的11个海洋产业,并跟优化海洋开发建设空间布局有机结合,构建远近结合、陆海统筹的空间新布局,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高地。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杨红生称:“我们从路基到近海,到离岸深水来进行系统布局,这样海洋牧场建设每年获得450多万吨的水产品,可以说山东省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实现山东海洋经济崛起的基本条件,也是建设新时期海洋强省的重要基础。”

来源:齐鲁网、UCN国际海产资讯

译:胡路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航运界
想吃鱼了?把养殖网箱升起来现捞!青岛这个三文鱼深海养殖渔场太牛了
深海喂鱼,刺激好玩……
“激光养鱼”是什么鬼?来看看呗!
探营全国首个深海渔场! 今年春节这儿的三文鱼要上桌了(视频)
SalMar“海洋1号”爆出事故,部分养殖三文鱼逃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