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农手持传家宝,全国只有一件,专家24次上门劝解:上交吧

我们今天要说的故事和科举考试有关。大家都知道,科举考试是我国古代社会绵延数千年的一项制度,他从隋朝开始设立直到清末才被废除。那么考上状元有多难呢?

那就这么说吧,一千多年的科考历史,有名有姓的状元竟然只有700多人,那么考上状元要有什么条件?除了有学识,写字也要好看,这就要说到我们今天的主角传家宝了——是国仅存的状元亲笔试卷,关于这份试卷还有一个曲折的故事。

明朝的时候在当今的山东青州市曾出了一名状元,他的名字叫赵秉忠。赵秉忠的一生可以说一帆风顺,首先他的父亲官至礼部右侍郎,他的母亲也是聪明贤淑,赵秉忠从小就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非常努力。他知道只有靠自己才能真正被人认可。

回顾赵秉忠的童年,可以说他一直都在读书,到他15岁的时候,终于成为补府机构的一名学生。再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他终于在25岁的时候高中状元。

赵秉忠所在的时代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朝代。他所在的年代,经过了明太祖的治理科举制度相对完善,而且当时皇帝特别痛恨假大空的话。赵秉忠那一年状元题目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赵秉忠洋洋洒洒,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就是因为这道题答得太好了,他一举成为了明朝的状元,他的试卷也成为了闻名天下的状元卷。

那么为什么赵秉忠的试卷会沦落到山东农村的老农家里呢?事情是这样的,考古专家魏振圣对赵秉忠多有研究。他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那个被人们称为千古一卷的状元卷可能还被留在赵秉忠的老家青州郑母村里。这让魏教授十分兴奋,他亲自赶到郑母村,找到了赵秉忠的后人赵焕彬。

经过调查核实,赵秉忠的状元卷的确有流传下来,但是赵焕彬却矢口否认自己拥有这件东西,还解释道虽然自己的的确确是赵秉忠的后人,但是手中没有试卷。

魏教授就纳闷了,他多次登门拜访赵焕彬,赵焕彬的说法却一天一个样,一会说试卷是存在过,但是被弄丢了;一会说试卷在几十年前被大火烧毁了......魏教授对此持怀疑态度,他虽然一再灰心,但并没有放弃。魏教授前前后后24次上门劝解。

终于在第24次的时候,赵焕彬被感动了,从米缸里掏出一个袋子,打开一看,果然就是赵秉忠的状元卷。此外,赵焕彬还同意将此卷子上交国家,由国家保管。现在这份珍贵的卷子成为了青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农祖传400年宝贝,如今已成世界孤品,专家登门24次:上交吧
老农有一张家传“试卷”,专家坦言是稀世文物,上交博物馆却被盗
山东老农祖传400年的传家宝,全球仅有一件专家24次登门:上交吧
山东老农家藏一件宝贝,全球唯一一件,专家登门24次:捐给国家吧
大陆唯一无二的传家宝, 考古专家为此登门24次, 老农: 就是不捐!
山东一老农, 藏有全球唯一稀世珍宝, 专家24次登门: 上交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