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顽军:石觉,一生经历数次成功“转进”,堪称国军中的一代福将

我们把目光向华北地区,看看这个地区的顽军们。相比于在东北、鲁苏战场的名将们,这部分的名将不那么名声显赫,但也并非无能之辈。

第一个登场的,就是国民党历史最悠久的部队之一、汤恩伯13军系统的大牌人物:石觉。

一、第一个进东北、第一个离东北

石觉

石觉是广西人,毕业于黄埔三期,早年间一度在桂系军队中效力。后来在南京与担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大队长的汤恩伯扯上了关系,自此就在汤恩伯的嫡系第四师(后扩编为13军)效力。

抗战军兴后,汤恩伯军团屡立战功,麾下众将纷纷青云直上。13军军长也需要另寻新人。据后来在徐蚌会战后被解放军俘虏的文强回忆,本来根据资历、战功,在汤恩伯13军效力多年的马励武(黄埔一期)都是不二人选。不过“石觉是汤恩伯的干儿子”,汤恩伯愣是把13军交给了石觉。

文强这番话不太可信,汤恩伯所以不让马励武接任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马励武出身于陈诚11师,是陈诚的亲信,虽然在13军效力多年,但老汤对他始终不能放心,后来为安慰马励武才让他去当了29军军长;

汤恩伯

二是马励武的能力着实平庸,汤恩伯麾下能力平庸的黄埔一期将领已经不少了(陈大庆、张雪中),老汤更欣赏资历不够、但能力明显强于学长们的石觉。所谓“石觉是汤恩伯干儿子”的说法,未见于其他人回忆。反正疯狂诋毁那些“顽军”,这也是那个时期“战犯”们写回忆录的中心思想。

抗战胜利后,石觉13军第一次脱离了汤恩伯的羽翼,跟随杜聿明一起杀出山海关,和52军一起成为第一批进入东北的国民革命军,神奇的是,这两个军后来也从东北战场全身而退。

13军与52军颇有渊源,关麟征系统的52军是早期汤恩伯军团的主力,后来关麟征才脱离出去拥有了自己的系统。13军属于全美械部队,52军则是半美械,两个强力部队在东北一度望风披靡,连续击败彼时尚未成气候的林biao、李运秋所部。

后来,新一军、新六军等天之骄子陆续进入东北,13军逐渐由主力变成板凳队员。石觉的13军一步一步向关外后退,先后驻扎辽东、热河。尽管未担任热河省主席,但当时担任第二绥靖区司令兼热河省保安司令的石觉,实际上是热河省的一把手。

1946年9月,石觉率领13军第一次和日后的长官、时任张垣绥靖公署主任的傅作义合作,共同参加了张家口会战。此次战役国军大获全胜,石觉还率领13军攻占了多伦。

傅作义

虽然号称从东北全身而退,但石觉的13军其实也元气大伤:他的13军原本辖3个师,54师被强行留在东北,后来编入龙天武新三军,在黑山覆灭;89师是汤恩伯的老部队,但在1947年被东北解放军成建制歼灭,后来在热河重建的89师基本上完全是新兵。战史显赫的13军,其实此时只剩下一个第四师完整无损。

二、退北平,再退南京

在热河,石觉先后用保安团拼凑出了3个暂编师,加上原有的第四师、89师,此时石觉麾下已有5个师的番号。石觉一度对死守热河抱有相当期望,曾对部下放出狂言:“有13军在,就有热河在!”

可惜东北战场随即崩盘,这个狂言不攻自破,百万雄师入关后,石觉也只能仓皇逃离热河。撤向北平后,石觉升任第九兵团司令(这个倒霉番号是在东北全军覆没的廖耀湘留下的),但实际指挥的仍是他那5个师。石觉、李文2个兵团,就成了中央军在北平的最后力量。

48年末,傅作义的主力绥军已陆续在新保安、张家口被歼,因此傅老总不得不开始与解放军谈和。当时驻守东直门、朝阳门一带的石觉看出形势不妙,开始联系南京,希望能空运撤退。

和平解放北平

专栏
国军名将传奇
作者:历史客栈
¥20
664人已购
查看

蒋介石也知道自己此刻已无法左右傅作义,遂给他写信,请求他看在多年交情上,允许至少把13军第4师全部运走。傅作义没有拒绝,但这个情报很快被泄露给了解放军,解放军遂连日不停炮击东单机场,于是石觉的空运逃跑计划遂泡汤。傅作义的部下称这是老傅故意泄露的,但傅作义为人圆滑,一般不会这么阴人,我认为更有可能是傅作义身边的“民主人士”泄露出去的。

眼看官兵空运无望,石觉只能更改计划,在傅作义宣布和平解放北平后,与李文商议空运高级军官离去。

据时任92军军长黄翔回忆,石觉连夜叫他到兵团部,命令其在每师中选拔连以上50名优秀军官及轻机枪50挺,明日乘飞机离开北平。不过黄翔彼时早已倾向投诚,没有跟石觉走,于是石觉、李文率领13军、16军、94军及青年军205师的部分军官乘机逃离了北平。

曾有谣传,说石觉、李文本不打算走,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部队在奉命整编时遭到解放军侮辱,才临时决定离开。此说纯属扯淡,不值一提。

三、舟山霸主:转瞬即逝

虽然自北平逃出,但石觉的起家部队13军基本上完全折在了北平,所部被彻底拆散混编入解放军各个部队。没有部队,就没有前途,好在石觉的老长官汤恩伯当时担任京沪卫戍司令官,石觉就去投奔了老汤,当了个副司令官一职。

解放军正在集结

汤恩伯的部队不堪一击,除了刘玉章率领52军打了个月浦大捷,其它部队完全是一触即溃。不过石觉因颇有才华,甚得蒋校长喜爱,还在日记中批评汤恩伯时提了一句石觉:“除汤本身之外,而其副司令石觉,本为最有希望之将领,竟亦被其牵累,丧失信用,不能复指挥其所部,是诚等于灭亡矣!”

汤恩伯麾下的残兵兵分两路:汤恩伯率领一部南下溃逃福建,石觉则率领一部自蹈险地,撤入舟山群岛。随后石觉被任命为舟山防卫司令官兼浙江省主席,继热河后再度成为一方霸主——这个省主席一职原本属于杂牌军头周嵒,被老蒋随手拿掉了。

金门战役后,历经数次调动,石觉的舟山云集了国民党部队尚存的数个尚有战斗力的军:刘玉章52军(其兼舟山防卫副司令官)、朱致一87军(自塘沽撤出来的部队,含赵子龙师95师及青年军205师)、刘云瀚19军(原属重建后的胡琏兵团)以及周嵒残部75军,战斗力相当过硬。

舟山群岛地理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在苏联的援助下拥有了现代化空军,距离大陆较近的舟山马上成为头号打击目标。在失去海空军优势后,蒋介石担心舟山的部队会全军覆没,因此力主全师撤退,全力保守台湾。

然而这个计划却遭到了陈诚、周至柔以及石觉的共同反对,在历经数次当面骂人、日记里骂人后,才强行逼迫国军撤退。好在石觉临危不乱,蒋介石当机立断指挥有方(难得难得),舟山的四个军(三个都相当有战斗力)居然全师撤退。

1950年舟山撤退时,美军海军上将柯克也来到了舟山,与石觉再会,真有不胜唏嘘之感:8年前,石觉的13军成为第一批换装美械的国军;5年前,也正是柯克上将亲自派船将石觉的13军送到秦皇岛,以便接收东北主权。此时再见,昔日的荣光早已灰飞烟灭,柯克能做的,只是再次把石觉运走。

舟山撤退后,蒋介石得意非常,在日记中自记:“舟山军队安全撤退,增防台湾军事,成功基础建立于此矣,此为复国之根本大事也。”随后又公开发表声明:“(舟山撤退)是为了集中力量,确保台湾,拯救大陆,复兴中华。”

蒋介石剧照

蒋介石称心如愿,石觉则再次失去了自己的家当,至此国军除台湾外,只剩胡琏还算在金门“割据一方”。不过石觉一直深得蒋校长喜爱,回台湾后仕途也算春风得意,先后担任北部、南部防守区司令、军团司令、金门防卫司令官、参谋次长、联勤总司令,并于1957年晋升陆军二级上将。

石觉一生经历数次成功“转进”:1944年河南大撤退、1947年撤离东北、1949逃离北平、1950撤离舟山……堪称国军中的一代福将。台北中研院曾出版《石觉先生访问记录》一书,惜乎大陆未予出版,日后有机会看完此书后,当再对本文增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傅作义起义时,一军长哭哭啼啼不同意!逃台后被老蒋封为二级上将
当傅作义起义时,作为兵团司令的石觉极力反对,晚年官至二级上将
北平起义时,傅作义放走了哪五位高级将领?他们的结局如何?
平津战役的60万国军中,实力最强悍的中央军是哪一支?结局怎样
登步岛之战,会不会重蹈金门覆辙?师长大战敌上将,大胜!
登步岛为何没成为“金门第二”,师长先斩后奏是关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