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年,有一位大作家叫浩然

2008年2月20日,著名作家浩然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六岁。有人说,浩然的离世也代表着他那个时代的远去。浩然是一位毁誉参半的作家。

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

黑暗十年,是很多作家学者们不愿回首的一段时光。可这段黑暗的历史却成就了浩然,在那十年里,浩然虽然也曾遭受过迫害,但相比之下,他还是很幸运的。

“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里的作家指的就是浩然,他写的书,也是那十年里唯一能看的书。上世纪七十年代,浩然得以继续写作并发表作品,也是在那期间他出版了长篇小说《金光大道》,这部作品后来也成为他争议不断的作品。

浩然的《金光大道》不仅能在全国发行,还被搬上了银幕。歹徒很青睐浩然的作品,对于浩然她也多次邀请其担任重要职务,为她所用。

可浩然却没有接受:“只希望组织上多给我一些创作时间,我只有用笔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做贡献。我水平低,千万不要让我做组织领导工作。”

浩然并不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他出身农门,只上过三年小学。但在那十年里,浩然却过得风光无限,不仅能安然无恙地发表作品,还成了歹徒身边的红人,在天桥剧场、钓鱼台、大寨、人民大会堂等地多次得到歹徒的接见。

《艳阳天》被视为浩然最好的作品,这部作品出版后,浩然收到了来自全国范围内读者的来信,也被拍成了电影。《艳阳天》还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发行。

那十年里,文艺发展停歇,但浩然的书却大卖特卖,浩然还因此成为了作品发行量最大的作家。因为《金光大道》与《艳阳天》等作品,浩然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民变为一个名声大噪的作家,还因此做了文化部副部长。

浩然与歹徒的关系很密切,不仅能经常出现在歹徒的家中,还被歹徒委派到西沙群岛、大寨视察。浩然也非常争气,回来后就写出了《西沙儿女》《大地的翅膀》,颇受歹徒欣赏。

伟人去世时,浩然还作为唯一一位文化界人士参加治丧委员会,其当年在政治与文化界内的地位高低可想而知。

浩然无疑是一个奇迹,首先是他只念过三年小学但却能在中国文坛上拥有重要地位,另外即是在那个风起云涌,人人自危的年代,他能够活得那么自由风光。但浩然或许想不到,他很快就被推下了神坛,还不得不因当年的风光而被质疑与指责。

质疑之声

1978年,是浩然人生的一道分界线。那年前后,浩然的社会地位一下子跌入了谷底,先前让他光荣的都成了人们指责他的缘由。

《金光大道》的第三第四卷因政治之故而迟迟不得出版,《西沙儿女》更是不受待见,其同名改编电影早早就被禁了。浩然原本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但1978年却被取消了资格。

一切就如过山车般,不知为何,浩然在那之后也选择了隐退,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也很少参与文化活动。但1994年四部《金光大道》的出版让浩然成为舆论焦点,关于这部作品负面的声音越来越多。这部作品主要被质疑的一点就是它是否是附和了极Z政治思想。

比如杨扬就曾在《痴迷与失误》中写道:“《金光大道》在艺术表现上并没有什么成就,那种概念化的描写,那种假大空和佯装的幸福感,都是“动荡十年”特有的东西,也构成了该书的“精粹”部分。

《金光大道》与其说是在表现合作化运动中中国农民的正确、伟大,还不如说是在为“动荡十年”历史唱赞歌。否则,这部小说决不会一枝独秀,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之作。“

艾青则发表了更为中肯的评价:“作品虽然没正面写“动荡十年”时代的现实,但却是用“动荡十年”时期的主流思想来表现50年代的“路线斗争”。”

那浩然本人面对这一切的质疑,又是怎样一种态度呢?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浩然居然“毫无反省”之意:1998年,《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浩然的访谈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公众看到了浩然对于自己及其作品的想法。

浩然表示,他从不为自己曾发表过的作品而后悔,包括《金光大道》《艳阳天》与《西沙儿女》,他甚至表示自己为这些作品感到骄傲。

另外,浩然认为自己虽然有过错但在动荡十年期间仍然对社会与人民有所贡献,而他也不是所谓的政治走狗。这样的一种回应注定是要引起不满的。在文章发表后不久,很多文化界人士便加入了讨伐浩然的队伍之中。

浩然本人回应自己并未因与歹徒的关系去做一些阴暗的事情。也有一些人认为浩然的作品虽未涉及那十年的错误,但其所言也并非虚假。张德祥则认为,浩然的作品是有其文学价值的。

平心而论,浩然的确走过弯路。他的《西沙儿女》等作品有很大的为了附和政治而写的嫌疑,浩然本人也的确缺乏一定的反省意识,据说他有很强的“动荡十年情结”,他一直抗拒接受之后开放自由的世界。

对于《金光大道》,浩然曾直言自己最喜欢这一作品,但原因并不是它为他带来了多少荣光,而是认同其中的人物与情节,对于高大全这样的受争议的人物,在浩然那里是受偏爱的。

为农民与党的心

浩然的错误是很明显的,但我们无法否认他那颗纯粹的为农民写作的心。

浩然出身贫寒,十岁时父亲去世,十二岁又失去了母亲。其母亲所说的“人要有志气、有正气”一直被浩然所铭记,他十六岁时入了党,对党一直怀有热烈的爱与感恩之情,他对党是无比忠实的。

作为一名农家子弟,浩然一直的文学主张都是“写农民,给农民写”、“深入一辈子农村,写一辈子农民,给农民当一辈子踏实代言人”。

浩然的文学作品中也的确带有浓郁的泥土味,他对于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创作也有着不容忽略的正面影响。

《金光大道》将建国初期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全过程展示给世人,浩然喜爱高大全式的人物,因为他们一身正气,一心为公,心里装着群众。

浩然之所以喜爱这部作品主要是因其中人物与其性情的相似。这么多年来,浩然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做害人之事,当年他虽得歹徒赏识,但却从未产生以权害人的念头。

浩然不是自私的人。当年他的《艳阳天》为他赢得了一万元的稿费,可浩然却用这笔钱交了党费。有一位新加坡的商人想要用两百万买断他作品的版权,浩然也坚决拒绝了,因为他不希望国人将来有需要时需要到外国去买版权。

浩然对党与农民的这种感情,或许是他当年走上弯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当年风光的时候,浩然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分,一直保持着农民的纯粹,没有架子是很多人对他的印象。

要评论浩然,其实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在大环境之下,当时浩然内心是否受到影响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不应把这种错误完全归结于浩然个人头上。而浩然的文学成就与贡献也不容否认,他永远是中国某个时代的大作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丽云:中国当代作家浩然和他的4本代表作品
《瞭望·浩然作品与研究》专栏(7)纪念浩然九十诞辰诗文辑
铮铮铁骨,拳拳热忱,浩然和他的《金光大道》完全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西沙儿女》——浩气长存
作家浩然(散文)
文革时期出版的浩然作品《艳阳天》《金光大道》 其中艳阳天2个版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